總監離任後,民用補給品問題交由作為國務大臣辦公室聯繫部門之一的中東補給中心負責。利特爾頓採取步驟,委派一些稱職的官員逐步籌建中東補給中心,這168一機構在工作中不僅與三軍的特殊當局,而且與中東地區各國政府保持密切聯繫。鑑於石油補給問題具有重大意義,國務大臣還在開羅建立石油小組委員會,旨在向中東戰時委員會補給和運輸小組委員會匯報一切有關政策的問題。類似的小組委員會先後在巴格達和波斯成立。在中東整個作戰時期,航運是這個地區的主要問題之一。有一名戰時運輸部的特別官員隸屬於國務大臣本部,在這一官員的監督下,航運周轉和港口貨物的出清工作均有了穩步的改進。雖然由於敵人的空中力量實際上封鎖了地中海,亞歷山大港口難以充分利用,但諸如蘇伊士、陶菲克港和紅海各港口等輔助港口的使用率卻在不斷增長,而且盡管一直到戰爭後期,大量民用奢侈品從美國和其他地區源源運來,但從未造成貨物過度擁塞的現象。後方基地不斷發展,雖然有許多在總監就任時提出的宏偉計劃未能付諸實施,但仍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使最後越過西部沙漠的進軍所需大量軍需物資和補給品終於能夠進口。


    為了實現在中東的各項作戰目的,必然要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當地的人力。這個問題由總監作了調查,後來交由中將(後方勤務)負責處理,成立了一個小組委員會,旨在研究決定通過使用英帝國其他地區和中東各國本身的人力,在前方的部隊裏和各基地的行政後勤部門中可能精簡英國人員的限度。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到三軍,而且進而影響到每個有關的中東國家,因此就需要國務大臣辦公室經常進行監督和調停。


    為了進行戰爭,對任命英王陛下政府的大臣以地區為基礎行使職權,進行了一係列試驗,而任命駐中東國務大臣是這些試驗中的第一次。日本襲擊珍珠港以後,達夫?庫珀被任命為常駐新加坡大臣,他在短期內行使了類似性質的職權。1942年,斯溫頓勳爵被任命為常駐西非大臣。北非登陸後,哈羅德?麥克米倫被任命為常駐阿爾及爾大臣兼盟軍最高總司令政治顧問,他先後在北非和義大利行使職權,直到戰事結束。就中東本身而言,1944年1月凱西離任時,原來繼承沃爾特?蒙克頓爵上任副國務大臣的莫因勳爵被任命為常駐大臣。  1944年11月,他遭到暗殺後,由愛德華?格裏格爵士(後為奧特林厄姆勳爵)接任,他留駐開羅,一直到戰事結束以後。在戰爭時期,國務大臣或常駐大臣的存在,大大促進了英王陛下政府的三軍當局和外交或殖民代表的工作開展,這是毋庸置疑的。在戰時的形勢下,當時間上不允許向倫敦請示時,不僅需要當機立斷,就地作出決定,而且要求有一個中心,作為英國各有關當局以及盟軍和聯繫當局得以就次要問題請求幫助的一個上訴法院。盡管在開頭的時候,一個外來權威的出現,難免令人有不快之感,但不久英國的軍政和民政官員對有這樣的一位非部門大臣的存在,頗具好感,因為他不僅能夠起到解決部門之間糾葛的仲裁者的作用,而且他的辦公室對於共同關心的問題能起到“票據交換所”的作用。從這一觀點出發,毫無疑義,駐開羅國務大臣完成了一項有益的任務,而且他的職務對於贏得中東方麵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寶貴的貢獻。


    第十章  經濟問題:中東補給中心蓋伊?亨特 第一節  引  言


    戰爭的沉重壓力,對人們的創造力和組織力是一大促進。德軍的東進與地中海這條重要貿易路線的封閉,使東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國家產生了許多問題,非要有新的辦法在經濟上實行防禦不可。因此,中東行將成為一個實行國際性區域計劃的試驗場所。


    按照在戰爭期間明確起來的界限,中東是有其一定的地理上的統一性的,它大致包括那些把東地中海和紅海作為貿易通道的國家。這個地區雖然有一些世界上農產品最豐富的小塊地方,但它主要位於沙漠地帶,這個地帶把北方的溫暖區同熱帶雨林區分隔開來,因此它不能算是富庶的地方。除了供西方文明世界使用的大量石油170蘊藏以外,它也沒有什麽可資建立任何相當規模工業經濟的礦產資源。它有著大片大片的地區,分別處於人類文明的各個主要發展階段——狩獵、畜牧、農業、工業,也許它最大的社會問題就在於如何平穩地實現從一個階段到下一個階段的過渡——在衣索比亞和蘇丹,是從狩獵過渡到畜牧;在大多數沙漠阿拉伯國家,是從畜牧業向農業過渡;而在埃及和以色列,則是從農業向半工業過渡。它的許多地區麵臨一個嚴重問題,即人口增長而耕地麵積和生產力卻沒有相應的增長。埃及的人口在戰前二十五年中增長了百分之二十五,耕地麵積卻隻增加百分之一。據估計,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口的增長率甚至更高,戰爭爆發時,年增長率即達百分之二點五,猶太移民還完全沒有計算在內。在這些國家中,人口對食品供應的壓力是如此之大,以致如遇生產上和貿易上的經濟情況發生任何突然的失調,例如戰爭所引起的失調,它們就要遭到嚴重的危險,這是很自然的。


    無疑,該地區的人口主要是農業人口。埃及、蘇丹、巴勒靳坦、外約旦、敘利亞、黎巴嫩和伊拉克的人口數字,在城市中的是五百五十萬,在農村裏的是二千七百萬,其比例約為一比五,同英國六比一的比例恰恰相反。根據粗略估計,每個男工的農業生產率差不多隻及英國水平的四分之一,美國水平的六分之一;但每英畝耕地的產量。對比之下,情況要好得多。這一地區呈現出來的情景是,其經濟一部分是僅能維持生活的農業和畜牧業,一部分是沿著古老的貿易通道的經商活動,一部分是某些主要剩餘農產品對歐洲和一般工業社會的出口(如埃及的棉花、伊拉克的棗子等)。這些產品用以交換主要供城市消費的製成品以及鐵路、發電廠和某些工廠所需的基本建設的設備。農村經濟的維持,部分是靠對城市出售剩餘穀物,部分是靠各種各樣的農村手工業——製繩、鞣革、羊毛製品等等。農民指望通過這些貨物的交換,購買一定數量的消費品——火柴,燒飯的火油、雜貨、鍋子以及某些簡單的金屬製品,而最主要的是衣著用的棉織品。事實上,這些消費品大部分是進口的;而且,顯而易見,這些進口貨源的枯竭,就意味著剩餘穀物再也不會從農村中賣出來。171     中東對外貿易的方向自然是有些複雜的。印度是棉織品的主要來源,其他製成品主要來自歐洲。1939年對英國的貿易額約為八百萬英鎊,對其他歐洲國家約為一千四百萬英鎊,對美國約為一百萬英鎊。顯然,完全斷絕對歐貿易,要使中東的經濟即使是大體上保持它的正常狀態,也將會給英國和美國加上一個沉重的負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時中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六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阿諾德·托因比並收藏戰時中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六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