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戰時中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六卷) 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由於這方麵的威脅越來越小,阿富汗人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到歐洲戰場。德國人對阿富汗的宣傳有增無已。1940 年春,有一些德國工程師訪問喀布爾,這似乎表明他們的政府著眼於未未的發展,正把譚向東方的道路保持暢通。接著德國在西歐戰場節節勝利,法國遭到蹂躪,德軍長驅直入到達了英吉利海峽口岸。德國駐喀布爾公使宣布希特勒將於8月中旬抵達倫敦,並願為阿富汗復興杜倫尼帝國,其版圖包括他們垂涎欲滴的喀拉蚩港口,如果阿富汗願意支持德國,並在沿印度西北邊境一帶對英國進行騷擾的話。阿富汗有史以來第一次麵臨著瓦解英國在印度的勢力的可能性。他們意識到戰爭業已迫在眉睫。在這樣的處境下,阿富汗統治者的經驗值得讚賞,他們拒不背棄他們的傳統政策,而於1940年6月底趁機再次重申中立立場,堅決維護印阿邊境的和平。在整個困難時期內,這不啻是對阿富汗的真誠的真正考驗。
要是他們轉而採取了親德的政策,那麽在永不寧靜的邊境,這一轉變的跡象必將表現出來。但是沒有這樣的跡象。
除了 1939 年秋在蒂拉赫發生過一次短暫的事件和一些軸心國特務偶爾試圖挑動伊皮的法基爾投入戰鬥外,一144般說來,在這段時期裏阿富汗及其邊境地區出現了空前的平靜。蘇聯對阿富汗的威脅促使輿論團結在王室周圍,地方居民之間的爭執被擱置一邊,連所謂共和黨也意識到當時在國內搞政治鬥爭是不適時宜的。與此同時,他們密切注意土耳其對各交戰國的態度,這種態度起著一種受到人們歡迎的穩定作用,它抵消了軸心國的得勢所帶來的越來越大的吸引力。
可是,對熟悉阿富汗人的歷史和心理狀態的人們來說,盡管這些跡象證實了他們從1915年先例中得出的信念,即阿富汗的統治者在任何情況下決不會聽從某一外國人的吩咐而就貿然參與戰爭,但當時局勢所顯示的動盪不定有時是令人惴惴不安的。在阿富汗政府的經濟和工業部門中,德國專家和技術人員占著重要的顧問職位,阿富汗商業部則不遺餘力地同柏林保持聯繫,大約有一百名納粹特務分散潛伏在全國各地,納粹分子還用無線電廣播、電影和小冊子,日益加強其惡意宣傳。印度政府對這種宣傳未能作出任何十分有效的反應,可是他們對阿富汗過分放縱納粹在那麽靠近印度邊境的地方製造這一局勢表示不滿,而阿富汗政府心裏明白,納粹所作的宣傳對他們的絕大多數人民來說,實際上不會產生任何影響,他們認為,在整個危急時期,他們為維護印度西北邊境平安無事所作出的卓有成效的努力應該受到某種實質性的重視。這種意見分歧使英、阿兩國政府之間的關係於1940—1941年冬有些惡化了。但是阿富汗首相保證他的政府不會改變中立政策,掃清了疑團。由於阿卜德?卡迪爾?吉拉尼創建的卡迪裏教派頗具聲望,拉希德?阿裏?吉拉尼於1941年4月至5月在伊拉克發動的反英叛變得到阿富汗人的支持頗多;但是阿富汗政府果斷地處理了這一局勢,正如它在7月份所採取的行動一樣,那時有兩個德國“科學家”企圖在印度邊境地區與伊皮的法基爾進行聯繫時被擊斃。
1941年初夏,形勢雖然微妙,卻有理由令人滿意。
但在同年6月,英國政府決定調換駐喀布爾的外交代表, 145這一決定很自然地引起阿富汗懷疑英國政策的改變。隨後德國方麵同樣地提出更換外交代表,建議由奧托?馮?亨蒂希來接任公使之職。此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曾經是德國派赴阿富汗的那個流產的使團的成員之一,最近幾個月還在近東諸國策劃反英活動,但沒有取得顯著的成就。阿富汗政府在聽取英國政府對這一問題的意見後,拒絕了這一建議。可是這些事情所產生的普遍影響,使英阿關係在一段時間內相當緊張。加之,俄國的參戰,對這個緩衝國家的地位和作用也帶來了顯著的,即使是短暫的影響。阿富汗在1919年參加國際禮讓盟約以來,中亞細亞的兩大對抗者第一次為著共同事業,並通過一項聯合政策而團結起來了。這一聯合政策在當時的直接目標是,通過清除所有在阿富汗受僱的德國僑民和在喀布爾和其他中心區經商的德國人,以削弱德國在阿富汗的勢力。這個問題曾一度引起英國政府的重視。隻要這個國家的海上貿易路線以及經由中東和蘇維埃俄國的陸上貿易路線保持暢通,就無法勸說一個中立國家去排除一個與之有商務和外交關係的國家的僑民。可是到1941年初,阿富汗同軸心國家的貿易幾乎下降到零的時候,向阿富汗政府提出的抗議得到了不再讓德國人滲透這個國家的保證。7 月份,阿富汗政府在挫敗兩個德國人要潛入瓦齊裏斯但的企圖後,正在考慮把還留在這個國家的大部分軸心國僑民清除出去,但是他們的意見是讓這些人在幾個月的時間內分批靜悄悄地撤完。
8 月底,英國和蘇聯的部隊開進波斯,切斷了阿富汗與軸心國之間的最後通道,因而軸心國僑民的撤離勢在必行。可是那時盟國政府不允許阿富汗政府用慢吞吞的步子來安排他們的撤離,認為這會給軸心國以可乘之機,去利用可能會產生的種種分歧。在過去十五個月中,英國政府已受到過軸心國如何利用埃及(阿裏?馬希爾)、伊拉克(拉希德?阿裏)、近東國家(維希法國)和波斯等政府的藉故拖延或背信棄義的教訓,而且它也無疑地意識到麵臨即將同日本交戰時自己在東南亞的虛弱地位。因此,蘇聯大使於 10月11日提出抗議說,阿富汗政6府雇用的軸心國僑民在幹擾阿蘇睦鄰關係,並聲稱德國商務旅行者組織的恐怖分子小組曾先後對土庫曼、塔吉克和烏茲別克等蘇維埃共和國進行武裝襲擊。 10月17日和19 日,英國和蘇聯的外交代表分別提出要求,限一個月內把德國人和義大利人驅逐出境,雖然為了尊重阿富汗的主權,他們承認德意兩國使館人員仍得繼續留駐。
要是他們轉而採取了親德的政策,那麽在永不寧靜的邊境,這一轉變的跡象必將表現出來。但是沒有這樣的跡象。
除了 1939 年秋在蒂拉赫發生過一次短暫的事件和一些軸心國特務偶爾試圖挑動伊皮的法基爾投入戰鬥外,一144般說來,在這段時期裏阿富汗及其邊境地區出現了空前的平靜。蘇聯對阿富汗的威脅促使輿論團結在王室周圍,地方居民之間的爭執被擱置一邊,連所謂共和黨也意識到當時在國內搞政治鬥爭是不適時宜的。與此同時,他們密切注意土耳其對各交戰國的態度,這種態度起著一種受到人們歡迎的穩定作用,它抵消了軸心國的得勢所帶來的越來越大的吸引力。
可是,對熟悉阿富汗人的歷史和心理狀態的人們來說,盡管這些跡象證實了他們從1915年先例中得出的信念,即阿富汗的統治者在任何情況下決不會聽從某一外國人的吩咐而就貿然參與戰爭,但當時局勢所顯示的動盪不定有時是令人惴惴不安的。在阿富汗政府的經濟和工業部門中,德國專家和技術人員占著重要的顧問職位,阿富汗商業部則不遺餘力地同柏林保持聯繫,大約有一百名納粹特務分散潛伏在全國各地,納粹分子還用無線電廣播、電影和小冊子,日益加強其惡意宣傳。印度政府對這種宣傳未能作出任何十分有效的反應,可是他們對阿富汗過分放縱納粹在那麽靠近印度邊境的地方製造這一局勢表示不滿,而阿富汗政府心裏明白,納粹所作的宣傳對他們的絕大多數人民來說,實際上不會產生任何影響,他們認為,在整個危急時期,他們為維護印度西北邊境平安無事所作出的卓有成效的努力應該受到某種實質性的重視。這種意見分歧使英、阿兩國政府之間的關係於1940—1941年冬有些惡化了。但是阿富汗首相保證他的政府不會改變中立政策,掃清了疑團。由於阿卜德?卡迪爾?吉拉尼創建的卡迪裏教派頗具聲望,拉希德?阿裏?吉拉尼於1941年4月至5月在伊拉克發動的反英叛變得到阿富汗人的支持頗多;但是阿富汗政府果斷地處理了這一局勢,正如它在7月份所採取的行動一樣,那時有兩個德國“科學家”企圖在印度邊境地區與伊皮的法基爾進行聯繫時被擊斃。
1941年初夏,形勢雖然微妙,卻有理由令人滿意。
但在同年6月,英國政府決定調換駐喀布爾的外交代表, 145這一決定很自然地引起阿富汗懷疑英國政策的改變。隨後德國方麵同樣地提出更換外交代表,建議由奧托?馮?亨蒂希來接任公使之職。此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曾經是德國派赴阿富汗的那個流產的使團的成員之一,最近幾個月還在近東諸國策劃反英活動,但沒有取得顯著的成就。阿富汗政府在聽取英國政府對這一問題的意見後,拒絕了這一建議。可是這些事情所產生的普遍影響,使英阿關係在一段時間內相當緊張。加之,俄國的參戰,對這個緩衝國家的地位和作用也帶來了顯著的,即使是短暫的影響。阿富汗在1919年參加國際禮讓盟約以來,中亞細亞的兩大對抗者第一次為著共同事業,並通過一項聯合政策而團結起來了。這一聯合政策在當時的直接目標是,通過清除所有在阿富汗受僱的德國僑民和在喀布爾和其他中心區經商的德國人,以削弱德國在阿富汗的勢力。這個問題曾一度引起英國政府的重視。隻要這個國家的海上貿易路線以及經由中東和蘇維埃俄國的陸上貿易路線保持暢通,就無法勸說一個中立國家去排除一個與之有商務和外交關係的國家的僑民。可是到1941年初,阿富汗同軸心國家的貿易幾乎下降到零的時候,向阿富汗政府提出的抗議得到了不再讓德國人滲透這個國家的保證。7 月份,阿富汗政府在挫敗兩個德國人要潛入瓦齊裏斯但的企圖後,正在考慮把還留在這個國家的大部分軸心國僑民清除出去,但是他們的意見是讓這些人在幾個月的時間內分批靜悄悄地撤完。
8 月底,英國和蘇聯的部隊開進波斯,切斷了阿富汗與軸心國之間的最後通道,因而軸心國僑民的撤離勢在必行。可是那時盟國政府不允許阿富汗政府用慢吞吞的步子來安排他們的撤離,認為這會給軸心國以可乘之機,去利用可能會產生的種種分歧。在過去十五個月中,英國政府已受到過軸心國如何利用埃及(阿裏?馬希爾)、伊拉克(拉希德?阿裏)、近東國家(維希法國)和波斯等政府的藉故拖延或背信棄義的教訓,而且它也無疑地意識到麵臨即將同日本交戰時自己在東南亞的虛弱地位。因此,蘇聯大使於 10月11日提出抗議說,阿富汗政6府雇用的軸心國僑民在幹擾阿蘇睦鄰關係,並聲稱德國商務旅行者組織的恐怖分子小組曾先後對土庫曼、塔吉克和烏茲別克等蘇維埃共和國進行武裝襲擊。 10月17日和19 日,英國和蘇聯的外交代表分別提出要求,限一個月內把德國人和義大利人驅逐出境,雖然為了尊重阿富汗的主權,他們承認德意兩國使館人員仍得繼續留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