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戰時中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六卷) 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21 日,接到通知,波斯的答覆不能令人滿意,英蘇聯軍可能在22日開始向波斯進軍。作必要準備的命令已經發出,但因蘇聯政府的意見,再次延期事屬必要,於是將進軍日期最後確定為8月25日。軍隊的集結既已在原定日期8月12日完成,如此一再延期就減少了一舉成功的可能;顯然,波斯政府已經料定英國會早日進軍,波斯增援部隊正在派往阿瓦士。由此可見,波斯當局定已覺察到同盟國貫徹主張的意圖是嚴肅不苟的;不過更可能的是,德黑蘭無人敢向頑固暴躁的國王強調這一點。
國王於8月25日會見英俄外交代表,向他們保證願意順從他們政府的要求。但感到“諾言必須見諸行動”,英俄軍隊在那天早晨開始的進軍仍未停止。8月27日,波斯內閣辭職,次日,以穆罕默德?阿裏?福魯吉為首的新政府命令軍隊忍耐克製,不再抵抗。事實上,他們的抵抗一開始就是徒然的。俄國人通過亞塞拜然已前進到遠達拉什特、贊兼和雷紮那等地。較小規模的英國軍隊在第一天戰爭告終時,也占領了阿巴丹和沙赫普爾港,到 27 日傍晚,已進抵前往阿瓦士的中途靠近克爾曼沙赫的地方;英軍傷亡總數,計死二十二名,傷四十二名。這兩支盟國部隊,於8月29日傍晚在辛納,又於8月31日下午在加茲溫稍南的地方會師。 137德黑蘭的德國人,直到最後時刻,還深信波斯和同盟國之間的談判會再拖延兩個月,讓他們有充分時間結束他們的業務,然後安排取道土耳其撤退。德國公使館人員曾為這種看法鼓氣,宣稱英國人向波斯進軍尚未準備就緒,俄國人在其他戰線也分身乏術,無力及此。結果是七百多名德國男女老少被困在德黑蘭。
就暫行解決辦法的條件進行的談判時間拖延很久。同盟國於8月30日第一次遞交波斯政府的照會,要求搞所有德國公民,除已在德國公使館避難的那些人和某些必不可少的技術人員外,在一周內一律驅逐出境。繼而於次日又發出照會,要求將所有德國人,除公使館真正的工作人員和某些技術人員外,均應交給英國和蘇聯軍隊。波斯政府9月1日的答覆則要求修改所擬英蘇占領區的範圍,並要求賠償波斯人生命財產的損失。同盟國於9月6日答覆,要求逐走德國、義大利、羅馬尼亞和匈牙利各國的公使館。英國的復照表示願意討論調整占領區的範圍問題和最後撤退時支付一筆賠償費的問題;蘇聯政府卻拒絕對其占領區範圍作任何更動,拒絕支付賠償費,拒絕交還所繳獲的槍枝彈藥,也拒絕使其部隊盡量不同波斯居民接觸。9 日,波斯首相取得議會同意,接受了同盟國的要求。國王怒火中燒,悶悶不樂,波斯人在其支配下,一如既往,甘冒不韙,仍持公然對抗態度;官方《消息報》9 月10日的一篇社論,據說幾乎可以肯定是出自國王的授意,引起了同盟國的抗議。這篇社論為軸心國公使館的關閉表示惋惜之後,繼稱:“我們在這些國家首都的使節將照舊留在那裏,我們同這些國家的政治關係將繼續下去。”在波斯政府機構中奉國王之命行事的那些阻撓分子的縱容下,德國公使館繼續拖延交出其僑民。因138此,陸軍部於9月14日通知韋維爾,一俟同俄國人議妥,英俄就開始向德黑蘭聯合進軍。俄國人同意於9月17日下午3時同時進入首都郊區(而不進入城區)。但16日上午11時在議會臨時會議上,據宣布:“由於健康日衰”,國王禮薩業已退位。來自德裏和倫敦的英國廣播公司的波斯語廣播,已為這事製造理由,並於9月13日至15日期間越來越直言不諱地提醒聽眾,這位國王的統治是如何一天一天地變得更加專製獨裁;並將波斯最近發生的種種事端都歸咎於國王及其“納粹式政府”,最後則提出要不要恢復立憲政府的問題。這些廣播,據說在德黑蘭很受歡迎,並在議會最近的一次會議中得到反映。二十一歲的王儲穆罕默德?禮薩,當即宣布為國王,政府並宣布將以立憲為基礎。
到了9月21日,在波斯的德國第五縱隊已被基本肅清,英國人拘捕了四百名左右嫌疑分子,俄國人約拘捕了六十名,其餘的人經允許取道土耳其回歐洲。但是德國諜報部兩名最危險的特務羅曼?加莫塔和弗朗茨?邁爾卻逃脫了。對來自伊拉克的亡命之徒也開始兜捕,但耶路撒冷的穆夫提卻再次漏網。據信他在日本公使館避難,不過此說遭到否認。10月14日,據宣布,同盟國同意自德黑蘭撤軍,英軍退到哈馬丹和蘇塔納巴德,俄軍退到加茲溫。關於締結一項調整戰時三國關係的英國一蘇聯—波斯同盟條約的談判於9月下旬開始,但進展緩慢,因為波斯人還在審慎地注意著俄國南部戰事的發展,而且同情德國的人還在政府中任職,同柏林還有電報往來。12月5日,同盟國代表方將同盟國擬就的條約定槁交給波斯政府; 12月21日,波斯政府提交議會審議。
可是仍有相當多的反對意見,因為國王禮薩的政權垮台和波斯士兵復員後(很多士兵把步槍賣給了遊牧部族和其他不安分守已的分子),盜匪四起,有人把它歸罪於同盟國;新政府將國王禮薩的壟斷政權任意規定的糧食管製價格取消後,生活費用又急劇上升;至於期待或希望軸心國勝利的那些人,則已因日本人在遠東的勝利而增添了新的信心。當然,這些要考慮的事不可能公開列入議會辯論,所以提到檯麵上來反對條約的理由就耐人尋味了,因為它們說明了波斯的政治人物,即使在經歷了最近幾個月的事件之後,對於鐵一般的事實是如何熱中於爭論不休。議員哈比布拉?努巴克特(後因與德國特務勾結而被拘留)說,波斯隨時可讓軍需物資過境,但無意成為一個結盟國家而去冒拖入戰爭的風險,也從沒有希望任何別的國家來承擔波斯防禦可能入侵之敵的責任。另一個議員說,他在閱讀條約之前,原曾設想英國和俄國意欲賠償波斯在它們這次進攻和以後任何侵犯之中所受的損失,或是賠償由於同盟國的占領造成它對外關係失調而帶來的經濟損失,並還曾設想波斯將被邀請參加和會。因此,直到1942年1月26日,議會才以八十票對五票批準條約,而且棄權票和缺席的議員為數不少。
國王於8月25日會見英俄外交代表,向他們保證願意順從他們政府的要求。但感到“諾言必須見諸行動”,英俄軍隊在那天早晨開始的進軍仍未停止。8月27日,波斯內閣辭職,次日,以穆罕默德?阿裏?福魯吉為首的新政府命令軍隊忍耐克製,不再抵抗。事實上,他們的抵抗一開始就是徒然的。俄國人通過亞塞拜然已前進到遠達拉什特、贊兼和雷紮那等地。較小規模的英國軍隊在第一天戰爭告終時,也占領了阿巴丹和沙赫普爾港,到 27 日傍晚,已進抵前往阿瓦士的中途靠近克爾曼沙赫的地方;英軍傷亡總數,計死二十二名,傷四十二名。這兩支盟國部隊,於8月29日傍晚在辛納,又於8月31日下午在加茲溫稍南的地方會師。 137德黑蘭的德國人,直到最後時刻,還深信波斯和同盟國之間的談判會再拖延兩個月,讓他們有充分時間結束他們的業務,然後安排取道土耳其撤退。德國公使館人員曾為這種看法鼓氣,宣稱英國人向波斯進軍尚未準備就緒,俄國人在其他戰線也分身乏術,無力及此。結果是七百多名德國男女老少被困在德黑蘭。
就暫行解決辦法的條件進行的談判時間拖延很久。同盟國於8月30日第一次遞交波斯政府的照會,要求搞所有德國公民,除已在德國公使館避難的那些人和某些必不可少的技術人員外,在一周內一律驅逐出境。繼而於次日又發出照會,要求將所有德國人,除公使館真正的工作人員和某些技術人員外,均應交給英國和蘇聯軍隊。波斯政府9月1日的答覆則要求修改所擬英蘇占領區的範圍,並要求賠償波斯人生命財產的損失。同盟國於9月6日答覆,要求逐走德國、義大利、羅馬尼亞和匈牙利各國的公使館。英國的復照表示願意討論調整占領區的範圍問題和最後撤退時支付一筆賠償費的問題;蘇聯政府卻拒絕對其占領區範圍作任何更動,拒絕支付賠償費,拒絕交還所繳獲的槍枝彈藥,也拒絕使其部隊盡量不同波斯居民接觸。9 日,波斯首相取得議會同意,接受了同盟國的要求。國王怒火中燒,悶悶不樂,波斯人在其支配下,一如既往,甘冒不韙,仍持公然對抗態度;官方《消息報》9 月10日的一篇社論,據說幾乎可以肯定是出自國王的授意,引起了同盟國的抗議。這篇社論為軸心國公使館的關閉表示惋惜之後,繼稱:“我們在這些國家首都的使節將照舊留在那裏,我們同這些國家的政治關係將繼續下去。”在波斯政府機構中奉國王之命行事的那些阻撓分子的縱容下,德國公使館繼續拖延交出其僑民。因138此,陸軍部於9月14日通知韋維爾,一俟同俄國人議妥,英俄就開始向德黑蘭聯合進軍。俄國人同意於9月17日下午3時同時進入首都郊區(而不進入城區)。但16日上午11時在議會臨時會議上,據宣布:“由於健康日衰”,國王禮薩業已退位。來自德裏和倫敦的英國廣播公司的波斯語廣播,已為這事製造理由,並於9月13日至15日期間越來越直言不諱地提醒聽眾,這位國王的統治是如何一天一天地變得更加專製獨裁;並將波斯最近發生的種種事端都歸咎於國王及其“納粹式政府”,最後則提出要不要恢復立憲政府的問題。這些廣播,據說在德黑蘭很受歡迎,並在議會最近的一次會議中得到反映。二十一歲的王儲穆罕默德?禮薩,當即宣布為國王,政府並宣布將以立憲為基礎。
到了9月21日,在波斯的德國第五縱隊已被基本肅清,英國人拘捕了四百名左右嫌疑分子,俄國人約拘捕了六十名,其餘的人經允許取道土耳其回歐洲。但是德國諜報部兩名最危險的特務羅曼?加莫塔和弗朗茨?邁爾卻逃脫了。對來自伊拉克的亡命之徒也開始兜捕,但耶路撒冷的穆夫提卻再次漏網。據信他在日本公使館避難,不過此說遭到否認。10月14日,據宣布,同盟國同意自德黑蘭撤軍,英軍退到哈馬丹和蘇塔納巴德,俄軍退到加茲溫。關於締結一項調整戰時三國關係的英國一蘇聯—波斯同盟條約的談判於9月下旬開始,但進展緩慢,因為波斯人還在審慎地注意著俄國南部戰事的發展,而且同情德國的人還在政府中任職,同柏林還有電報往來。12月5日,同盟國代表方將同盟國擬就的條約定槁交給波斯政府; 12月21日,波斯政府提交議會審議。
可是仍有相當多的反對意見,因為國王禮薩的政權垮台和波斯士兵復員後(很多士兵把步槍賣給了遊牧部族和其他不安分守已的分子),盜匪四起,有人把它歸罪於同盟國;新政府將國王禮薩的壟斷政權任意規定的糧食管製價格取消後,生活費用又急劇上升;至於期待或希望軸心國勝利的那些人,則已因日本人在遠東的勝利而增添了新的信心。當然,這些要考慮的事不可能公開列入議會辯論,所以提到檯麵上來反對條約的理由就耐人尋味了,因為它們說明了波斯的政治人物,即使在經歷了最近幾個月的事件之後,對於鐵一般的事實是如何熱中於爭論不休。議員哈比布拉?努巴克特(後因與德國特務勾結而被拘留)說,波斯隨時可讓軍需物資過境,但無意成為一個結盟國家而去冒拖入戰爭的風險,也從沒有希望任何別的國家來承擔波斯防禦可能入侵之敵的責任。另一個議員說,他在閱讀條約之前,原曾設想英國和俄國意欲賠償波斯在它們這次進攻和以後任何侵犯之中所受的損失,或是賠償由於同盟國的占領造成它對外關係失調而帶來的經濟損失,並還曾設想波斯將被邀請參加和會。因此,直到1942年1月26日,議會才以八十票對五票批準條約,而且棄權票和缺席的議員為數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