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戰時中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六卷) 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歷史的角度看來,整個事件給人留下的印象是,當時的形勢比參與其事的人起了更大的推動作用。伊拉克的政界人士虔誠企求泛阿拉伯獨立,不管他們及在其鄰國中和他們同樣的人的願望在多大程度上是一種過度的、長期受到挫折的貪得無厭的表現——“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對物質利益的追求,而是一種得寸進尺的精神病態”。他們希望在戰爭的壓力下強迫英國和法國承認巴勒斯坦和近東各國獨立,但是到1940年9月還沒有結果:維希法國仍然恃強行暴,壓製近東各國的民族主義者;那時,由於1939年的巴勒斯坦白皮書而在國內和美國受到猛烈攻擊的英國政府也難以同意對阿拉伯人再作讓步。以努裏和攝政為首的伊拉克溫和派,雖然感到失望,但仍願意暫時維持現狀,以便等待新的機會來提出阿拉伯問題;可是拉希德?阿裏和極端分子的視野,在西麵僅以伊斯坦堡為限,他們根本無法理解在全世界進行的這場鬥爭的規模,也不理解在這場鬥爭背後的種種問題,因此他們就迫不及待地轉而向德國人求援。由於他們的無知和自大,他們也可能當真認為不是他們把自己縛在希特勒的戰車上,而是在他們自己的鬥爭中把德國人拉過來作為盟友。就這樣,他們彼卷人“行動主義”的漩渦中去,在這個漩渦裏,隨著伊拉克的每個行動,英國馬上採取反行動,如此循環不已,越來越帶有必然性;雙方都不信對方的決心,而伊拉克人又對軸心國的物質支援過於相信。第四章 近東各國的“解放”,1941年 第一節 1940年6月休戰以前與英國結盟的法國
法國在敘利亞和黎巴嫩將近二十年的統治繼續了十九世紀的工作,那就是把這兩個國家的經濟和文化從破落中振興起來,法國曾在其中起過主要作用。馬末婁克王朝和奧斯曼帝國在許多個世紀之中失於治理,致使這兩國落到這般地步。盡管發生過1925年到1926年間的叛亂,法國的統治還是保持了一個社會安寧的狀態,因而人民的生活水平能有機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洗劫之後復甦。
然而,無論取得怎樣大的經濟進展,這個進展還是滿足不了居民中那些積極從事政治活動的一小部分人的欲望,因為他們誌在爭取政治獨立。而在這個問題上法國人一直橫加阻撓。1936 年的草約提出了半獨立地位的諾言,這種獨立所受到的限製,同埃及和伊拉克從它們與英國所訂條約中獲得的地位所受的限製相似;但人民陣線的垮台以及即將臨頭的戰爭陰影越來越逼近,致使法國政府於1938年12月決定不批準敘利亞和黎巴嫩的條約;新上任的高級專員加布裏埃爾?皮奧於1939年1月到達近東國家後就提醒民族主義者:
在目前的國際均勢中,法國的存在是對敘利亞的領土完整和獨立的唯一有效保證。如果法國一旦撤出或削弱其兵力,敘利亞的愛國人士就會明白,他們的最寶貴的夢想也就不復存在。
麵臨法國這種已經強硬起來的態度,連續兩屆由民族集團黨成員組成的敘利亞政府相繼在他們的支持者所組織的、規模日益增大的混亂局麵中辭職。3月20日,高級專員授權他派駐在大馬士革的代表接管敘利亞內政大臣所掌握的維持公共秩序的權力,很多民族主義者被捕。4月6日,無黨派政府組成,高級專員就立即前往巴黎磋商。他回來後在5月13日發表廣播演說,當他談到法國政府希望同敘利亞政府達成一項最後正式協議時,他暗示法國將堅持把地方自治權賦予一些地區,在這些地區中,遜尼派穆斯林僅占少數,而且遜尼派的官員在過去三年中在法國政府默許下已被當地居民驅逐出境;他聲稱法國政府認為國際局勢需要一個法敘軍事合作的新基礎。敘利亞政府於是把已經宣布過的意圖付之實施,就是如果高級專員無法在巴黎使草約獲得批準,政府即行辭職,時間過了幾個星期,新政府仍未組成。6月23日,民族主義者由於法國把哈泰(亞歷山大勒塔州)割讓給上耳其而受到一次新的、但不是沒有預料到的打擊。這就導致敘利亞共和國總統在7月7日辭職。高級專員隨即暫時廢止敘利亞憲法,並在7月8日成立一個五人理事會;撤銷外交部和國防部,這兩個部的事務由法國直接80掌管。7月末,很多民族主義者被指控陰謀暗殺新政府成員而被捕。
這樣,在戰爭爆發前夕,盡管基督教徒占多數的黎巴嫩政府同法國人之間的關係還算不錯,但是代表著有政治頭腦的一小部分人中大多數人的敘利亞民族主義者的各項要求和法國人準備向他們作出的讓步之間的矛盾,實不亞於巴勒斯坦的阿拉伯民族主義者和英國託管當局之間由來已久的矛盾;不過英國人曾試圖在1939年5月的白皮書中彌合他們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之間的裂縫,即使所付代價是要同猶太復國主義者結下不解之仇;而法國人則把那種相似的嚐試,即1936年草約中載明的妥協方案,也拋棄掉了,因此,到了7月份暫時廢止憲法時,他們和敘利亞民族主義者之間的關係也就已經陷於覆水難收的地步了。
戰爭爆發時,魏剛將軍被宣布為近東地區部隊總司令,由於他在 1923年到1924年間任高級專員時已得好評,這次任命深罕眾望。接著在全國範圍內宣布緊急狀態,警察和安全機構轉歸軍事當局管轄,並採取措施對付囤積者和投機商,實施嚴格的新聞檢查,禁止公眾收聽德國廣播,違者判處徒刑。對這種種措施,公眾無可餘何地接受下來,不少著名人士宣布效忠法國,可是投軍效勞的人不多,也沒有實行徵兵製。9月21日,黎巴嫩憲法也被暫時廢止,內閣權力轉移到一位黎巴嫩籍的國務部長手中,有一位法國顧問和一個由政府各部的首腦組成的諮詢委員會協助他行使職權。政府各部的數目也由九個合併為五個,大量冗員都被辭退。這些改革措施,除了對本身不利的人外,都是深得人心的,因為這個官僚機構對一個僅有一百萬人口的國家來說,是過於臃腫和浪費的;即使假公濟私和裙帶風的情況並不一定比其他中東國家更壞一些,但是機靈的黎巴嫩城市中產階級至少更能感覺得到不法勾當比比皆是。
法國在敘利亞和黎巴嫩將近二十年的統治繼續了十九世紀的工作,那就是把這兩個國家的經濟和文化從破落中振興起來,法國曾在其中起過主要作用。馬末婁克王朝和奧斯曼帝國在許多個世紀之中失於治理,致使這兩國落到這般地步。盡管發生過1925年到1926年間的叛亂,法國的統治還是保持了一個社會安寧的狀態,因而人民的生活水平能有機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洗劫之後復甦。
然而,無論取得怎樣大的經濟進展,這個進展還是滿足不了居民中那些積極從事政治活動的一小部分人的欲望,因為他們誌在爭取政治獨立。而在這個問題上法國人一直橫加阻撓。1936 年的草約提出了半獨立地位的諾言,這種獨立所受到的限製,同埃及和伊拉克從它們與英國所訂條約中獲得的地位所受的限製相似;但人民陣線的垮台以及即將臨頭的戰爭陰影越來越逼近,致使法國政府於1938年12月決定不批準敘利亞和黎巴嫩的條約;新上任的高級專員加布裏埃爾?皮奧於1939年1月到達近東國家後就提醒民族主義者:
在目前的國際均勢中,法國的存在是對敘利亞的領土完整和獨立的唯一有效保證。如果法國一旦撤出或削弱其兵力,敘利亞的愛國人士就會明白,他們的最寶貴的夢想也就不復存在。
麵臨法國這種已經強硬起來的態度,連續兩屆由民族集團黨成員組成的敘利亞政府相繼在他們的支持者所組織的、規模日益增大的混亂局麵中辭職。3月20日,高級專員授權他派駐在大馬士革的代表接管敘利亞內政大臣所掌握的維持公共秩序的權力,很多民族主義者被捕。4月6日,無黨派政府組成,高級專員就立即前往巴黎磋商。他回來後在5月13日發表廣播演說,當他談到法國政府希望同敘利亞政府達成一項最後正式協議時,他暗示法國將堅持把地方自治權賦予一些地區,在這些地區中,遜尼派穆斯林僅占少數,而且遜尼派的官員在過去三年中在法國政府默許下已被當地居民驅逐出境;他聲稱法國政府認為國際局勢需要一個法敘軍事合作的新基礎。敘利亞政府於是把已經宣布過的意圖付之實施,就是如果高級專員無法在巴黎使草約獲得批準,政府即行辭職,時間過了幾個星期,新政府仍未組成。6月23日,民族主義者由於法國把哈泰(亞歷山大勒塔州)割讓給上耳其而受到一次新的、但不是沒有預料到的打擊。這就導致敘利亞共和國總統在7月7日辭職。高級專員隨即暫時廢止敘利亞憲法,並在7月8日成立一個五人理事會;撤銷外交部和國防部,這兩個部的事務由法國直接80掌管。7月末,很多民族主義者被指控陰謀暗殺新政府成員而被捕。
這樣,在戰爭爆發前夕,盡管基督教徒占多數的黎巴嫩政府同法國人之間的關係還算不錯,但是代表著有政治頭腦的一小部分人中大多數人的敘利亞民族主義者的各項要求和法國人準備向他們作出的讓步之間的矛盾,實不亞於巴勒斯坦的阿拉伯民族主義者和英國託管當局之間由來已久的矛盾;不過英國人曾試圖在1939年5月的白皮書中彌合他們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之間的裂縫,即使所付代價是要同猶太復國主義者結下不解之仇;而法國人則把那種相似的嚐試,即1936年草約中載明的妥協方案,也拋棄掉了,因此,到了7月份暫時廢止憲法時,他們和敘利亞民族主義者之間的關係也就已經陷於覆水難收的地步了。
戰爭爆發時,魏剛將軍被宣布為近東地區部隊總司令,由於他在 1923年到1924年間任高級專員時已得好評,這次任命深罕眾望。接著在全國範圍內宣布緊急狀態,警察和安全機構轉歸軍事當局管轄,並採取措施對付囤積者和投機商,實施嚴格的新聞檢查,禁止公眾收聽德國廣播,違者判處徒刑。對這種種措施,公眾無可餘何地接受下來,不少著名人士宣布效忠法國,可是投軍效勞的人不多,也沒有實行徵兵製。9月21日,黎巴嫩憲法也被暫時廢止,內閣權力轉移到一位黎巴嫩籍的國務部長手中,有一位法國顧問和一個由政府各部的首腦組成的諮詢委員會協助他行使職權。政府各部的數目也由九個合併為五個,大量冗員都被辭退。這些改革措施,除了對本身不利的人外,都是深得人心的,因為這個官僚機構對一個僅有一百萬人口的國家來說,是過於臃腫和浪費的;即使假公濟私和裙帶風的情況並不一定比其他中東國家更壞一些,但是機靈的黎巴嫩城市中產階級至少更能感覺得到不法勾當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