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事還遠在歐洲,它給埃及的第一個重大衝擊,涉及到正待上市的當年收穫的棉花的出口問題,因為棉花及其副產品,占埃及出口總額的百分之八十。前一稔棉花售價一蹶不振,人們希望這次大戰會象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給棉花市場帶來繁榮。但眼下顯然看到對德國、奧地利、捷克和波蘭的出口已不可能,而這四國在1938—1939年度曾購買了七萬噸左右,約為埃及棉花出口總額的六分之一;而且令人擔心的是,英國實施的戰時船運執照製度也許會妨礙歐洲中立國家的進貨大大超過前一年度。因此有人主張英國應補償埃及的損失。但是亞歷山大的出口商希望至少有一部分棉花的售價要高於英國大宗購買的價格,他們拒絕埃及某些有關方麵要英國全部買下本年新棉的建議;最後,他們縮小了要求範圍,而是建議英國應買進無法售予大德意誌和被占領各國的七萬噸。在埃及政府保證按照10月25日的市價購買剩餘棉花之後,棉價已開始上漲。  11月16日,英國政府答應購進七萬噸。如果市價跌到11月 11日的水平以下的話,這個水平,比起埃及政府規定的10月25日的基價來,已高出了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但是埃及的棉商公會拒絕了這個建議。力爭英國應按當時的價格購買,而從11月11日以來,市價又已上漲了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四。事實上,埃及的棉商並不把英國的收購建議當作是在困難關頭的救急措施,而把它作為自己的發財之道,因為棉農早已按先前的低價行市把大部分收成售給這些棉商了。結果,英國和它的盟國比上一個年度增購的數量,除了補償德國控製的市場的損失以外,還有多餘,出售給中立國家的數字也同時增加了;算起來,在最近十年之內,隻有一次超過了這一季每一英畝棉田的總收入。然而,不滿情緒還是毫無道理地占了上風,埋怨不肯忍受盤剝的英國,對待埃及沒有象給土耳其貸款那樣慷慨大方;所以這個問題就成了顛倒黑白、進行反英宣傳的話柄。


    英國政府這時對待埃及軍隊的政策是要使之發展成為一支戰鬥力強的現代化部隊,能夠同英軍合作以扞衛埃及;當時的設想是投入戰鬥的埃及陸軍,隻要當時的埃及政府同意,即可置於埃及英軍總司令官的指揮之下。由於埃及尚未宣戰,埃及陸軍的指揮大權還沒有移轉,英埃兩國部隊之間的聯絡事宜仍由英國軍事代表團保持著。代表團的建議並非經常受到埃及總參謀長;那位泛阿拉伯民族主義者阿齊茲?阿裏?米斯裏的歡迎,所以首相不得已而於1940年2月初將他免職,表麵上是給了他三個半月的病假。他被免職的首要原因是瞞不過埃及的輿論的,一位議員在議會質詢,英國軍事代表團是否有過越權的情況,內閣在維護埃及主權上採取了哪些措施。


    2月17日,首相偕同國防大臣和公共工程大臣前往英埃蘇丹進行正式訪問,自從1936年的條約恢復埃及在1924年以前對蘇丹的權利以來,這樣的訪問還是第一次。由於這次訪問本來是由英國駐蘇丹的總督出麵邀請的,所以在首相宣布行將出訪的時候,埃及報紙為之喝彩,認為這樣一來就肯定了埃(及)蘇(丹)統一的民族主義綱領。首相和大臣們在訪問期間發表的講話,發出的電報,經報紙刊登以後,使民族主義的激情持續不衰。國防大臣號召蘇丹港的埃及官員們不惜流出最後一滴血以扞衛尼羅河水(防禦什麽人則秘而未宣)。首相訪問回來後在下院講話的時候,把他的此次出訪同穆罕默德?阿裏帕夏1839年之行進行了比較,他說:“那時候,歐洲對埃及就是不公平。”有一家民族主義報紙居然進一步號召改變蘇丹的地位,澄清英埃關係中這一“曖昧”之點,也就不足為奇了。


    隨著德國人在挪威作戰得勝和德國西線攻勢的展開,埃及感到義大利的參戰己在旦夕。埃及各城市共有義大利僑民六萬人,無論如何,這批人的存在顯然給敵人的諜報和宣傳活動開了方便之門。4 月間,在亞歷山大港的一艘埃及船上捕獲一名身藏炸藥的匈牙利人弗朗茨?阿科齊,據供炸藥是從熱那亞德國領事那裏得來的,準備在該船停靠的下一個港口馬賽進行破壞;報紙上也說義大利的反英宣傳,“為害之大,令人難以置信”。於是埃及政府頒布了法令,對犯有間諜、謀叛和散布顛覆性謠言罪行的人判處死刑;蘇伊士運河設施被宣布為封鎖地區;西部沙漠總督也已受權在必要時撤退距利比亞邊界一百五十英裏以內的沿海小城鎮的平民。3 月間,首相曾正式否認一則關於義大利重新提出同埃及商訂友好條約的新聞報導,但是齊亞諾在他的《日記》中5月30 日這一天的記載裏寫著,當時已經調任埃及駐羅馬公使的穆拉德?西德?艾哈邁德曾以自己的名義說他的政府終將宣布中立。盡管在5月間有過幾次公開聲明作了鄭重保證,無如德國的捷報頻來,軸心國的宣傳奏效,致使阿裏?馬希爾,而且可以相信,還有他的國王,在日甚一日地採取一條重新保險的政策,力求避免同軸心國發生衝突,因為它們似乎已經勝利在望。在這一過程中,君臣兩人受到埃及新聞界起勁的擁戴。早在 6月,由於義大利的參戰有劍拔弩張之勢,新聞界即已開始揚言在當前的情況下,英軍部隊可能使用在法律意義上是中立的埃及境內的基地,發動對義大利的進攻,因而造成了條約中所未能預見的一種局麵;各報普遍的結論似乎是埃及不宜採取攻勢,除非它首先受到侵犯或者它的重大利益受到威脅。對於宣布開羅為不設防城市的擬議曾被詳細討論,但是有人聲稱,鑑於開羅作為一個交通中心所具有的重要性,“某方軍事當局”勢必要以不切實際為由,加以反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時中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六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阿諾德·托因比並收藏戰時中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六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