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四國對德國和奧地利的管理 作者:[英]阿諾德·托因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假如在1945年8 月到1946年8 月這個期間,也象在下一年那樣大力處理德國的重建問題,庫存也許不至於用得精光。西方應在什麽時刻理解到他們所如此重視的對俄合作,是不能通過合理條件獲得的呢?任何人想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記住,在這種形勢下,雙方的論據一般他說是接近平衡的,而對每一方的權衡則取決於在什麽氣氛中看待這些論據,氣氛是逐步改變的,因此隻有隨著時間的推移才能看出那個顯而易見的答案是不可取的,而那個令人反感的答案倒是正確的。從1945年8月到1946年5 月的九個月間,氣氛有了顯著的改變,特別是在137 美國,因為戰爭的熱情冷卻下來了,嚴峻的和平的實際含義顯得清楚了。說英國和美國在德國一開始就自行其是,會幹得更好些,這無異是說一個人會幹得更好些,如果他在青年時代就已預見到他在老年時代所贊成的觀點的話。
第四節 “雙占區”
克萊將軍所採取的行動仍然使西德的根本問題有待於解決。這一問題就是為了重新開動工業機器,怎樣籌集資金向國外進口足夠的糧食和原料。關鍵在於煤炭工業。伽果煤產量不能提高,工業機器的所有其他部分隻會維持最低速度的運轉。但是要提高煤產量,首要問題是要給予礦工們更好的食物和更多的刺激。因此這又回到主要問題上來了。此外,其他工業即使得到了更多的煤,也幹不出什麽名堂來,除非再供應其他原料。最後一點,必要的進口當然要用出口來償付,這顯然需要時間,而在著手進口更多物資之前,出口量多半會下降而不會上升。首先,資金問題和物資的採辦一樣,要在德國國外去進行安排。1946年7 月11日,即盟飼遠征軍最高司令部解散後的第三百六十三天,貝爾納膿在巴黎外長會議上發言時提出,美占區願意在經濟事務方麵和任何一國的占領區合併,如果那個占領國也願章的話。這番話代表了克萊將軍在5 月底(如果不是更早的話)向本國政府建議的想法。當時的國務大臣諾埃爾- 巴克於7 月29日代表貝文宣布,英國接受此項建議。同時,6月20日,麥克納尼將軍在盟國管製委員會中再次建議按彼茨但偽提議成立中央行政管理機構,並且暗示如果不採取行動,工業水平計劃必須重新考慮(占領區間的經濟聯合,將被視為通向建立中央行政管理機構的一個步驟,而決不是與此相抵138觸)。柯尼希將軍在8 月10日另外提出了法國的建議,按照這個建議,中央機構應是盟國間的機構,主管人由各占領國委派,下屬官員可由德國人擔任。我們推測一下,如果這個反建議在上年10月提出,會發生什麽情況,倒是很有趣的。在當時的形勢下,這個反建議於8 月30日遭到否決,主要是由於俄國人反對。雖然在前些時候召開的會議上,索科洛夫斯基曾經不成熟地提過,他的政府將考慮某種“連結”各占領區的方式,但他從未拿出明確的提案。英國人和美國人無意等待,在9 月5日宣布了他們兩個占領區聯合起來的協議文本。
協議規定建立若幹德國委員會來製定兩個占領區中有關經濟、糧食與農業、交通、運輸、財政和行政事務的政策。由於他們想打開一扇進一步和俄國人協商的門,所以著重強調這種聯合不是政治上的聯合,僅僅涉及經濟領域。然而,這個理論卻產生了難題。首先,為了想避免人們產生有個西德首都的印象(同時也由於房屋問題),因而在地理上把各個委員會分散設立:經濟委員會設在明登,糧食與農業委員會設在二百五十英裏外的斯圖加特,運輸委員會設在比勒菲爾德,其他幾個委員會設在法蘭克福。這對協作幾乎沒有什麽好處。其次,他們感到有必要把這些委員會置於某種形式的民主管理之下。雖然英國人最近為這幾個部門建立了占領區一級的權力機構,但他們和美國人都還沒有著手成立一種類似選舉產生的占領區立法機關。因此就不存在任何一種可以使各委員會對之負責的機構;的確,這就是美占區為什麽沒有建立區一級權力機構的一個原因。於是決定把各委員會隸屬於由聯合占領區年八個州的總理組成的一個委員會;此外,各個委員會還有其本身脅指導委員會,由各州的有關部長組成,有權增選一個第九位委員作為無表決權的主席和最高行政官。中央委員會和部門委員會都設有與之平行的英美管製小組。
這樣每個委員會都象一個由八個部長領導的部,依靠對八個部長中的一個部長負責的地方工作人員來執行它的決議(因為委員會本身沒有執行權)。每個部長認為他的首要義務是對本州選舉產生的立法機構負責。這就使得作出決議非常困難,而保證決議的執行也同樣困難,毅然承當不受歡迎的決議幾乎是不可能的。結果與管製小組發生了衝突,因為管製小組認為必須優先作出為克服基本經濟問題所必需的根本措施。一個特殊的例子是集中食品供應工業區問題。在1946-1947年冬天,德國南部各農業州對就此問題下達的命令都置之不理。所以在1947年4 月巴伐利亞隻向北方運送了三百三十噸肉,而不是三千三百八十七噸。另一個困難是由於各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大多從英占區一些機構中抽調的,而英占區內社會民主黨的勢力很強。但在美占區內,有三個州已經成立了基旨教民主聯盟政府,所以基督教局主聯盟的觀點在管製委員會中很占優勢。這就導致中央計劃的鼓吹者和放任主義的支持者之間發生衝突。1947年夏天進行了一次果斷的改組,但新組織機構的工作並無多大起色,直到1948年,各委員會對一個由直接選舉產生並授予某些政治權力的三占區經濟委員會負責之後,這種體製才能順利開展工作。事實上這一過程始終是下述情況的臨時妥協,即要建立某種中央椰構,又想從頭慢慢建起,而且不願意因在西德成立一個規模完整的政府而導致對俄關係的永久破裂。受到這些條件的限製,人們很難看出怎樣才能設計出一個令人滿意的機構。
第四節 “雙占區”
克萊將軍所採取的行動仍然使西德的根本問題有待於解決。這一問題就是為了重新開動工業機器,怎樣籌集資金向國外進口足夠的糧食和原料。關鍵在於煤炭工業。伽果煤產量不能提高,工業機器的所有其他部分隻會維持最低速度的運轉。但是要提高煤產量,首要問題是要給予礦工們更好的食物和更多的刺激。因此這又回到主要問題上來了。此外,其他工業即使得到了更多的煤,也幹不出什麽名堂來,除非再供應其他原料。最後一點,必要的進口當然要用出口來償付,這顯然需要時間,而在著手進口更多物資之前,出口量多半會下降而不會上升。首先,資金問題和物資的採辦一樣,要在德國國外去進行安排。1946年7 月11日,即盟飼遠征軍最高司令部解散後的第三百六十三天,貝爾納膿在巴黎外長會議上發言時提出,美占區願意在經濟事務方麵和任何一國的占領區合併,如果那個占領國也願章的話。這番話代表了克萊將軍在5 月底(如果不是更早的話)向本國政府建議的想法。當時的國務大臣諾埃爾- 巴克於7 月29日代表貝文宣布,英國接受此項建議。同時,6月20日,麥克納尼將軍在盟國管製委員會中再次建議按彼茨但偽提議成立中央行政管理機構,並且暗示如果不採取行動,工業水平計劃必須重新考慮(占領區間的經濟聯合,將被視為通向建立中央行政管理機構的一個步驟,而決不是與此相抵138觸)。柯尼希將軍在8 月10日另外提出了法國的建議,按照這個建議,中央機構應是盟國間的機構,主管人由各占領國委派,下屬官員可由德國人擔任。我們推測一下,如果這個反建議在上年10月提出,會發生什麽情況,倒是很有趣的。在當時的形勢下,這個反建議於8 月30日遭到否決,主要是由於俄國人反對。雖然在前些時候召開的會議上,索科洛夫斯基曾經不成熟地提過,他的政府將考慮某種“連結”各占領區的方式,但他從未拿出明確的提案。英國人和美國人無意等待,在9 月5日宣布了他們兩個占領區聯合起來的協議文本。
協議規定建立若幹德國委員會來製定兩個占領區中有關經濟、糧食與農業、交通、運輸、財政和行政事務的政策。由於他們想打開一扇進一步和俄國人協商的門,所以著重強調這種聯合不是政治上的聯合,僅僅涉及經濟領域。然而,這個理論卻產生了難題。首先,為了想避免人們產生有個西德首都的印象(同時也由於房屋問題),因而在地理上把各個委員會分散設立:經濟委員會設在明登,糧食與農業委員會設在二百五十英裏外的斯圖加特,運輸委員會設在比勒菲爾德,其他幾個委員會設在法蘭克福。這對協作幾乎沒有什麽好處。其次,他們感到有必要把這些委員會置於某種形式的民主管理之下。雖然英國人最近為這幾個部門建立了占領區一級的權力機構,但他們和美國人都還沒有著手成立一種類似選舉產生的占領區立法機關。因此就不存在任何一種可以使各委員會對之負責的機構;的確,這就是美占區為什麽沒有建立區一級權力機構的一個原因。於是決定把各委員會隸屬於由聯合占領區年八個州的總理組成的一個委員會;此外,各個委員會還有其本身脅指導委員會,由各州的有關部長組成,有權增選一個第九位委員作為無表決權的主席和最高行政官。中央委員會和部門委員會都設有與之平行的英美管製小組。
這樣每個委員會都象一個由八個部長領導的部,依靠對八個部長中的一個部長負責的地方工作人員來執行它的決議(因為委員會本身沒有執行權)。每個部長認為他的首要義務是對本州選舉產生的立法機構負責。這就使得作出決議非常困難,而保證決議的執行也同樣困難,毅然承當不受歡迎的決議幾乎是不可能的。結果與管製小組發生了衝突,因為管製小組認為必須優先作出為克服基本經濟問題所必需的根本措施。一個特殊的例子是集中食品供應工業區問題。在1946-1947年冬天,德國南部各農業州對就此問題下達的命令都置之不理。所以在1947年4 月巴伐利亞隻向北方運送了三百三十噸肉,而不是三千三百八十七噸。另一個困難是由於各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大多從英占區一些機構中抽調的,而英占區內社會民主黨的勢力很強。但在美占區內,有三個州已經成立了基旨教民主聯盟政府,所以基督教局主聯盟的觀點在管製委員會中很占優勢。這就導致中央計劃的鼓吹者和放任主義的支持者之間發生衝突。1947年夏天進行了一次果斷的改組,但新組織機構的工作並無多大起色,直到1948年,各委員會對一個由直接選舉產生並授予某些政治權力的三占區經濟委員會負責之後,這種體製才能順利開展工作。事實上這一過程始終是下述情況的臨時妥協,即要建立某種中央椰構,又想從頭慢慢建起,而且不願意因在西德成立一個規模完整的政府而導致對俄關係的永久破裂。受到這些條件的限製,人們很難看出怎樣才能設計出一個令人滿意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