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卜勒·卡西木·麥斯萊麥·麥隻裏帖是西班牙穆斯林最早的重要的科學家,他校訂過花拉子密的行星表(歷表),這是穆斯林天文學家的第一個 歷表。這一歷表原來是以耶斯提澤德紀元為基礎的,他把它改編成以回曆紀 元為基礎,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以科爾多瓦的子午線代替了“艾林”的子午 線。1126 年巴斯人阿德拉把這些歷表譯成拉丁語,叫做花拉子密歷表。大約 十四年後,另一個重要的歷表,即 900 年前後白塔尼所編纂的歷表,又被蒂 沃利人柏拉圖譯成拉丁語,過了很久以後,在外號哲人兼天文學家的阿爾封 索十世(1284 年卒)的贊助下,這個歷表,曾由阿拉伯語直接譯成了西班牙 語。麥隻裏帖擁有的許多尊敬的稱號之一是“數學家”(al-hāib),因為他 被認為是數學(包括測定法)方麵的首領(imām)。把精誠同誌社的論文集 介紹到西班牙的,不是他,就是他的科爾多瓦的學生艾卜勒·哈克木·阿慕 爾·克爾馬尼(1066 年卒)。
著名的托萊多歷表,是以西班牙的幾位穆斯林的和猶太教的天文學家的 觀測和研究為基礎的,這些天文學家中著名的有宰爾嘎裏,他的全名是艾 卜·易司哈格·易卜拉欣·伊本·葉哈雅(約 1087 年卒)。這些歷表包含著地理學的知識,那是從托勒密和花拉子密的著作中得來的,在十二世紀時克 利摩拿人熱拉爾曾把這些歷表譯成拉丁語。馬賽人雷蒙的許多著作,同樣大 半是在 1140 年從宰爾嘎裏的天文原理中汲取的。地中海岸的長度,被托勒密 估計得過大,他定為 62 度,花拉子密削減成 52 度,而大概是宰爾嘎裏把那 個數字降低到接近正確的 42 度的。宰爾嘎裏顯然是這個時代的第一流的天文 觀測家。他設計過一種改良的觀象儀,叫做薩非哈(safihah),他首先證明 了太陽對眾星辰的最遠點的運動。依照他的測量,這個值達 12.04,"而真 正的值是 11.8"。哥白尼在他所著《天體的運行》(derevolutionious orbium coelestium)一書中就援引過白塔尼和宰爾嘎裏的著作。紮比爾·伊本·艾弗萊哈(jābir ibn-ah,拉丁語叫 geberfilius affl)的著作《天文學書》(kitāb al-hay’ah),也由克利摩拿人熱拉爾 譯成拉丁語,伊本·艾弗萊哈在這部著作裏尖銳地批評了托勒密,而且正確 地斷言內行星、水星和金星,沒有顯而易見的視差。伊本·艾弗萊哈的這部 著作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特點:書中有一章專論平麵三角學和球麵三角學。 在伊本·艾弗萊哈之前兩個半世紀的時候,白塔尼就廣泛地傳播了我們今天 所使用的三角比的許多初步概念,即使我們還不能說這些是他發現的。正如 代數學和解析幾何學一樣,三角學大部分是阿拉伯人創立的。
在最後的西班牙天文學家當中,首屈一指的是比特魯吉,他的全名是努爾丁·艾卜·易斯哈格·比特魯吉(al-bitruji,即拉丁語的 alpetragius, 約於 1204 年卒),他是伊本·圖菲利的學生。他所著的《天文學書》是專論 各天體的對座位置的,這本書很著名,因為著者企圖把錯誤的同心球說變相 地復活起來。比特魯吉雖然被認為是一種新天文學的代表者,其實他是亞裏 士多德學說的複製者;他的著作標誌著穆斯林反托勒密運動的頂點。十二世 紀末,亞裏士多德關於天文學、物理學和氣象學的著作,被大量地從阿拉伯 語譯成拉丁語,亞裏士多德關於地理學的思想大部分也都見於這些著作裏。 阿拉伯天文學家,把他們辛勤勞動的、永垂不朽的成績保存在天上,我 們看一看一個普通天球儀上所記載的星宿的名稱,就可以很容易地看到這些 成績。在各種歐洲語言中,大多數星宿的名稱都來源於阿拉伯語,例如 acrab(‘aqrab,蠍子)、algedi(al-jadi,小山羊)、 altair(al-tāir,飛烏)、 deneb(dhanab,尾巴)、pherkad(farqad,牛犢)等,而且有大量 的天文學術語,如 azimuth(al-sumut,地平經度)、nadir(nazir,天底)、 zenith(al-samt,天底)等,也同樣來源於阿拉伯語,由此可以證明,伊斯 蘭教給基督教歐洲留下多麽豐富的遺產。歐洲的數學詞彙也雄辯地證明阿拉 伯科學的影響。除上麵已經引證的借用詞 algebra(代數學)和 algarism(阿 拉伯式記數法)外,還有某些阿拉伯術語譯成了拉丁語。代數學的術語 surd(不盡根),是十六世紀時從拉丁語借用的名詞,意思是“聾子”,是阿拉 伯語 jadhr asamm(聾根)的義譯。在三角學裏,sine(正弦,得自拉丁語的 sinus)也是從阿拉伯語 jayb(衣袋)譯過去的,而這個阿拉伯術語又是 從梵語的 jiva 譯過來的。活動於十二世紀中葉的英國數學家切斯特人羅伯特 首先使用 sinus 這個術語,其意義與阿拉伯語的 jayb 用在三角學上的意義正 相等。從阿拉伯語借用的數學術語,最有趣的是 cipher 或 zero(零號)。我 們已經說過,阿拉伯人並不是零號的發明人,但是,他們不僅把零號和阿拉 伯數字一道傳入歐洲,而且教會西方人如何使用這種最方便的發明,從而便於把算術應用於日常生活之中。在這一套數字裏,零是頭等重要的。在多位 數中,如果個位或十位、百位等是空白,就用“表示零的這個小小的圓圈兒 去填滿那個空白”。要是沒有零號,我們就必須把我們的數字分別排列在個、 十、百、千等單位的欄裏,也就是說,隻有珠算,沒有筆算了。我們早已知道,在九世紀前半期從事著作的花拉子密,是第一個鼓吹者, 他首先主張用這一套數字和零號,代替阿拉伯原有的字母記數法。這些數字 叫做印度數字(hindi),表示其發源於印度。他所寫的關於印度運算法的著 作,在十二世紀時由巴斯人阿德拉譯成拉丁語,叫做 de numero indico(印 度數碼),這個譯本保存到現在,阿拉伯語的原本卻失傳了。此外,遠在九 世紀後半期,西班牙的穆斯林早已發展了一套數字,叫做“塵土字母”(huruf al-ghu-bār),形狀與印度數字略有不同,原來是應用於某種沙土算盤的。 大多數的學者認為這種數字象印度數字一樣也是導源於印度的;有些學者卻 認為這種數字是羅馬人發明的,在阿拉伯人到西班牙之前,早已通行於西班 牙了。吉爾柏特(gerbert),首先科學地描寫了塵土數字。他後來成為教皇 西爾韋斯特二世(999—1003 年),在任教皇之前,他曾在西班牙留學好幾 年,他的著作在載有這種數字的最古老的阿拉伯語寫本(874 年)之後一百 年左右出版。現代的歐洲數字,與其說近似印度數字,不如說近似塵土數字。 阿拉伯數字在非穆斯林的歐洲的傳播,是非常緩慢的。基督教的數學家, 在十一世紀、十二世紀和十三世紀的部分時期中,堅持使用陳舊的羅馬數字 和算盤,或者採取折中辦法,使用阿拉伯記數法和他們自己的舊式數字。新 數字首先應用於實際的目的,是在義大利。比薩人利奧那多曾受教於一位穆 斯林數學家,又曾遊歷北非,1202 年,他刊行了一部著作,這是阿拉伯數字 傳入義大利的主要的裏程碑。這部著作並且標誌著歐洲數學的開始。如果繼 續使用舊式的數字,而要數學沿著某些路線前進,那是不可能的。計算的科學能有今日的進步,應該歸功於零號和阿拉伯數字。
著名的托萊多歷表,是以西班牙的幾位穆斯林的和猶太教的天文學家的 觀測和研究為基礎的,這些天文學家中著名的有宰爾嘎裏,他的全名是艾 卜·易司哈格·易卜拉欣·伊本·葉哈雅(約 1087 年卒)。這些歷表包含著地理學的知識,那是從托勒密和花拉子密的著作中得來的,在十二世紀時克 利摩拿人熱拉爾曾把這些歷表譯成拉丁語。馬賽人雷蒙的許多著作,同樣大 半是在 1140 年從宰爾嘎裏的天文原理中汲取的。地中海岸的長度,被托勒密 估計得過大,他定為 62 度,花拉子密削減成 52 度,而大概是宰爾嘎裏把那 個數字降低到接近正確的 42 度的。宰爾嘎裏顯然是這個時代的第一流的天文 觀測家。他設計過一種改良的觀象儀,叫做薩非哈(safihah),他首先證明 了太陽對眾星辰的最遠點的運動。依照他的測量,這個值達 12.04,"而真 正的值是 11.8"。哥白尼在他所著《天體的運行》(derevolutionious orbium coelestium)一書中就援引過白塔尼和宰爾嘎裏的著作。紮比爾·伊本·艾弗萊哈(jābir ibn-ah,拉丁語叫 geberfilius affl)的著作《天文學書》(kitāb al-hay’ah),也由克利摩拿人熱拉爾 譯成拉丁語,伊本·艾弗萊哈在這部著作裏尖銳地批評了托勒密,而且正確 地斷言內行星、水星和金星,沒有顯而易見的視差。伊本·艾弗萊哈的這部 著作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特點:書中有一章專論平麵三角學和球麵三角學。 在伊本·艾弗萊哈之前兩個半世紀的時候,白塔尼就廣泛地傳播了我們今天 所使用的三角比的許多初步概念,即使我們還不能說這些是他發現的。正如 代數學和解析幾何學一樣,三角學大部分是阿拉伯人創立的。
在最後的西班牙天文學家當中,首屈一指的是比特魯吉,他的全名是努爾丁·艾卜·易斯哈格·比特魯吉(al-bitruji,即拉丁語的 alpetragius, 約於 1204 年卒),他是伊本·圖菲利的學生。他所著的《天文學書》是專論 各天體的對座位置的,這本書很著名,因為著者企圖把錯誤的同心球說變相 地復活起來。比特魯吉雖然被認為是一種新天文學的代表者,其實他是亞裏 士多德學說的複製者;他的著作標誌著穆斯林反托勒密運動的頂點。十二世 紀末,亞裏士多德關於天文學、物理學和氣象學的著作,被大量地從阿拉伯 語譯成拉丁語,亞裏士多德關於地理學的思想大部分也都見於這些著作裏。 阿拉伯天文學家,把他們辛勤勞動的、永垂不朽的成績保存在天上,我 們看一看一個普通天球儀上所記載的星宿的名稱,就可以很容易地看到這些 成績。在各種歐洲語言中,大多數星宿的名稱都來源於阿拉伯語,例如 acrab(‘aqrab,蠍子)、algedi(al-jadi,小山羊)、 altair(al-tāir,飛烏)、 deneb(dhanab,尾巴)、pherkad(farqad,牛犢)等,而且有大量 的天文學術語,如 azimuth(al-sumut,地平經度)、nadir(nazir,天底)、 zenith(al-samt,天底)等,也同樣來源於阿拉伯語,由此可以證明,伊斯 蘭教給基督教歐洲留下多麽豐富的遺產。歐洲的數學詞彙也雄辯地證明阿拉 伯科學的影響。除上麵已經引證的借用詞 algebra(代數學)和 algarism(阿 拉伯式記數法)外,還有某些阿拉伯術語譯成了拉丁語。代數學的術語 surd(不盡根),是十六世紀時從拉丁語借用的名詞,意思是“聾子”,是阿拉 伯語 jadhr asamm(聾根)的義譯。在三角學裏,sine(正弦,得自拉丁語的 sinus)也是從阿拉伯語 jayb(衣袋)譯過去的,而這個阿拉伯術語又是 從梵語的 jiva 譯過來的。活動於十二世紀中葉的英國數學家切斯特人羅伯特 首先使用 sinus 這個術語,其意義與阿拉伯語的 jayb 用在三角學上的意義正 相等。從阿拉伯語借用的數學術語,最有趣的是 cipher 或 zero(零號)。我 們已經說過,阿拉伯人並不是零號的發明人,但是,他們不僅把零號和阿拉 伯數字一道傳入歐洲,而且教會西方人如何使用這種最方便的發明,從而便於把算術應用於日常生活之中。在這一套數字裏,零是頭等重要的。在多位 數中,如果個位或十位、百位等是空白,就用“表示零的這個小小的圓圈兒 去填滿那個空白”。要是沒有零號,我們就必須把我們的數字分別排列在個、 十、百、千等單位的欄裏,也就是說,隻有珠算,沒有筆算了。我們早已知道,在九世紀前半期從事著作的花拉子密,是第一個鼓吹者, 他首先主張用這一套數字和零號,代替阿拉伯原有的字母記數法。這些數字 叫做印度數字(hindi),表示其發源於印度。他所寫的關於印度運算法的著 作,在十二世紀時由巴斯人阿德拉譯成拉丁語,叫做 de numero indico(印 度數碼),這個譯本保存到現在,阿拉伯語的原本卻失傳了。此外,遠在九 世紀後半期,西班牙的穆斯林早已發展了一套數字,叫做“塵土字母”(huruf al-ghu-bār),形狀與印度數字略有不同,原來是應用於某種沙土算盤的。 大多數的學者認為這種數字象印度數字一樣也是導源於印度的;有些學者卻 認為這種數字是羅馬人發明的,在阿拉伯人到西班牙之前,早已通行於西班 牙了。吉爾柏特(gerbert),首先科學地描寫了塵土數字。他後來成為教皇 西爾韋斯特二世(999—1003 年),在任教皇之前,他曾在西班牙留學好幾 年,他的著作在載有這種數字的最古老的阿拉伯語寫本(874 年)之後一百 年左右出版。現代的歐洲數字,與其說近似印度數字,不如說近似塵土數字。 阿拉伯數字在非穆斯林的歐洲的傳播,是非常緩慢的。基督教的數學家, 在十一世紀、十二世紀和十三世紀的部分時期中,堅持使用陳舊的羅馬數字 和算盤,或者採取折中辦法,使用阿拉伯記數法和他們自己的舊式數字。新 數字首先應用於實際的目的,是在義大利。比薩人利奧那多曾受教於一位穆 斯林數學家,又曾遊歷北非,1202 年,他刊行了一部著作,這是阿拉伯數字 傳入義大利的主要的裏程碑。這部著作並且標誌著歐洲數學的開始。如果繼 續使用舊式的數字,而要數學沿著某些路線前進,那是不可能的。計算的科學能有今日的進步,應該歸功於零號和阿拉伯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