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baghdādi,usul,pp.329—330;shahrastāni,pp.147以下;ibn-al-jawzi,p.108。
1對於新入教者給予循序漸進的秘傳,這是從前摩尼教和希臘的某些學派曾經做過的。
2參閱lstakhri,p.61;ibn-al-faqih,p.110;yāqut,vol.iii,p.123。確實性較差的現代名稱是賽萊米葉,參閱maqdisi,p.190;ibn-khuidādhbih,pp.76,98。
---------------
阿卜杜拉約在874年去世3,在這之前,他發現了一個最熱心的徒弟和改信者,叫做哈木丹·蓋爾麥兌4,他是一個伊拉克的小農,曾在星象中看到,伊朗人將要從阿拉伯人的手中奪回自己的江山1。哈木丹變成了一個內學派的奠基人,這個教派後來叫做蓋爾麥兌派。這個運動,顯然是本地農民和阿拉比亞人之間的宿仇的表現。約在890年,這位奠基人在庫法城為自己建築了一座公館,叫做“遷士之家”(dāral-hijrah)2,這座公館變成了這個新運動的總部。他們在本地的群眾中間,特別是在所謂的奈伯特農民和手工業者中間,以及阿拉伯人中間,進行積極的宣傳工作,這個新教派的成員增多了。這個組織,基本上是一個秘密會社,是以一種共產主義製度為基礎的。入會者必須經過秘傳。這個新團體,是靠一種公共基金來維持的,基金的來源,是捐獻,那種捐獻表麵上是自願的,其實是一係列的捐稅,而新的項目總是比舊的還要繁重。蓋爾麥兌甚至規定共產公妻(ulfah)3,現代的某些作家,把他們叫做“伊斯蘭教的布爾什維克”。他們在教義學中使用一種以《古蘭經》為依據的寓言式的教義問答,據說是適於一切信仰、一切民族和一切階級的。他們強調寬容和平等,他們把工人和手工業者組織成行會(sinf),在他們的儀式中有行會的儀式。穆斯林行會的最早的綱領,見於精誠同誌社的第八篇論文,這個社的成員自己可能就是蓋爾麥兌派。馬西尼翁認為,這種同業公會運動,傳到西方,對於歐洲同業公會和共濟會的形成,曾發生過影響4。蓋爾麥兌運動,具有共產主義的性質和革命性的傾向,曾發展成伊斯蘭國家中一種最危險的力量。蓋爾麥兌派認為敵人即令是穆斯林,殺害他們也是合法的。在他們還沒有充分地組織起來的時候,他們就參加了僧祗奴(黑奴)的解放戰爭,那次奴隸反抗戰爭,是868年到883年之間在巴斯拉爆發的,曾震撼了哈裏發帝國的根基。在艾卜·賽義德·哈桑·占那比1(他原來是蓋爾麥兌的一個傳道師2)的領導下,他們於899年,在波斯灣西岸上建成了一個獨立國家,以哈薩為首都3。這個國家不久就變成他們的強大的堡壘,也是對巴格達哈裏發帝國的威脅。他們從自己的大本營出發,對鄰近的地區進行了一係列恐怖的襲擊,占那比自己約在903年克服了葉麻麥,而且侵入阿曼。他的兒子和繼任者艾卜·塔希爾·蘇萊曼,蹂躪了下伊拉克的大部分地區,而且攔路搶劫朝覲天房的哈隻們4。他的最後的暴行,是於930年劫掠麥加和
---------------
3這個年代比下麵這本書的記載提前了一個世紀:al.juwayni,ta’rikh-i-jahān-gushā,ed.mirza
m.al-qazwini,pt.3(leyden,1937),p.315。
4這個詞的語源是可疑的,或許不是阿拉伯字(baghdādi,ed.hitti,p.171;fihrist,p.187,l.9;sam‘āni,ansāb,fol.448b),而是阿拉馬語,意思是“秘密的導師”;tabari,vol.iii,pp.2125,2127;ibn-al-jawzi,p.110。
1fihrist,p.188。
2參閱ibn-al-athir,vol.viii,p.136。
3具有同樣觀點的其他教派,可以參閱ibn-hazm,vol.iv,p.143;ll.13—14。
4art.“karmatians”,encyclopaediaofislām。
1他是jannāb鄉的居民,那是法裏斯地方的一個市鎮,坐落於注入波斯灣的一條小河的河口附近(istakhri,p.34)。
2ibn-hawqal,p.210。
3現代的胡富夫。ibn-al-athir,vol.viii,p.63。
4同上書,vol.viii,pp.124—125,132—133,158—159,232。
---------------
搶走克而白上玄石5。伊斯蘭教這種最神聖的遺蹟,離開天房二十多年後,於951年,奉法帖梅王朝哈裏發曼蘇爾6之命,才歸還克而白天房。在十世紀和十一世紀之間,蓋爾麥兌和占那比的追隨者們,從他們在賽萊木葉的大本營發號施令,使敘利亞和伊拉克經常浸在血泊裏麵7。由於蓋爾麥兌派的活動,連邊遠的呼羅珊和葉門,也構成了持久的不滿的溫床。蓋爾麥兌派的國家滅亡了,他們的教義,卻傳給了埃及的法帖梅人,德魯茲教義就是由他們中的一個人創始的,後來又傳給阿拉木圖和敘利亞的新易司馬儀派,或阿薩辛派1。阿薩辛派的運動,被這個教派的成員叫做新宣傳運動2,這個運動是由哈桑·伊本·薩巴哈(1124年卒)創始的,他或許是一個突斯籍的波斯人,自稱是南阿拉比亞希木葉爾王朝的後裔。動機顯然是這位異端祖師的個人野心和報復願望。哈桑以一個賴伊城青年人的身分3,接受了內學派的教訓,他在埃及住過一年半之後,以法帖梅人的傳道師的身分返回故鄉4。在這裏,他於1090年占有了一個堅強的山上堡壘,即位於加茲溫西北的阿拉木圖。這座堡壘位於阿勒布茲山脈的餘脈中,拔海一萬零二百英尺,形勢險要,富於戰略意義,是裏海海岸與波斯高地之間險阻的捷徑,這個“鷲巢”(這大概是這個地名的意義)成為伊本·薩巴哈和他的繼任者的一個頭等重要的根據地。這個根據地的占有,是這個新的互助會生活中的第一件歷史事實。總傳道師(dā‘ial-du‘āh)和他的徒弟們,從阿拉木圖向四麵八方發動奇襲,藉此奪取了別的堡壘。他們隻問目的,不擇手段,濫用匕首,把暗殺變成一種藝術。這個秘密組織,以易司馬儀派的前例為基礎,發展了一種不可知論,其目的是把新入會者從教義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而且啟發他,說歷代的先知都是多餘的,獎勵他什麽也不信仰,什麽事都敢幹,把他培養成一個無法無天的人。在總傳道師的下麵,有許多大傳道師(al-dā‘ial-ka逼r),每人負責一個地區的工作。在大傳道師的下麵,有許多普通的宣傳員。這個互助會的基層組織,包括義俠(fidā’)1,他們隨時準備著執行總傳道師的任何命令,雖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阿拉木圖的主人怎樣用大麻劑(hashish)催眠他的捨身者,有一個關於此事的生動的描寫——盡管是較晚的、第二手的資料——已經由馬可波羅傳到我們的手裏,他是於1271或者1272年,路過阿拉木圖附近時聽到這種情況的。馬可波羅先用熱烈的辭句描繪了總傳道師在阿拉木圖所修建的壯麗的樓閣和宮殿,以及四周美麗無比的園林,然後接著說:
1baghdādi,usul,pp.329—330;shahrastāni,pp.147以下;ibn-al-jawzi,p.108。
1對於新入教者給予循序漸進的秘傳,這是從前摩尼教和希臘的某些學派曾經做過的。
2參閱lstakhri,p.61;ibn-al-faqih,p.110;yāqut,vol.iii,p.123。確實性較差的現代名稱是賽萊米葉,參閱maqdisi,p.190;ibn-khuidādhbih,pp.76,98。
---------------
阿卜杜拉約在874年去世3,在這之前,他發現了一個最熱心的徒弟和改信者,叫做哈木丹·蓋爾麥兌4,他是一個伊拉克的小農,曾在星象中看到,伊朗人將要從阿拉伯人的手中奪回自己的江山1。哈木丹變成了一個內學派的奠基人,這個教派後來叫做蓋爾麥兌派。這個運動,顯然是本地農民和阿拉比亞人之間的宿仇的表現。約在890年,這位奠基人在庫法城為自己建築了一座公館,叫做“遷士之家”(dāral-hijrah)2,這座公館變成了這個新運動的總部。他們在本地的群眾中間,特別是在所謂的奈伯特農民和手工業者中間,以及阿拉伯人中間,進行積極的宣傳工作,這個新教派的成員增多了。這個組織,基本上是一個秘密會社,是以一種共產主義製度為基礎的。入會者必須經過秘傳。這個新團體,是靠一種公共基金來維持的,基金的來源,是捐獻,那種捐獻表麵上是自願的,其實是一係列的捐稅,而新的項目總是比舊的還要繁重。蓋爾麥兌甚至規定共產公妻(ulfah)3,現代的某些作家,把他們叫做“伊斯蘭教的布爾什維克”。他們在教義學中使用一種以《古蘭經》為依據的寓言式的教義問答,據說是適於一切信仰、一切民族和一切階級的。他們強調寬容和平等,他們把工人和手工業者組織成行會(sinf),在他們的儀式中有行會的儀式。穆斯林行會的最早的綱領,見於精誠同誌社的第八篇論文,這個社的成員自己可能就是蓋爾麥兌派。馬西尼翁認為,這種同業公會運動,傳到西方,對於歐洲同業公會和共濟會的形成,曾發生過影響4。蓋爾麥兌運動,具有共產主義的性質和革命性的傾向,曾發展成伊斯蘭國家中一種最危險的力量。蓋爾麥兌派認為敵人即令是穆斯林,殺害他們也是合法的。在他們還沒有充分地組織起來的時候,他們就參加了僧祗奴(黑奴)的解放戰爭,那次奴隸反抗戰爭,是868年到883年之間在巴斯拉爆發的,曾震撼了哈裏發帝國的根基。在艾卜·賽義德·哈桑·占那比1(他原來是蓋爾麥兌的一個傳道師2)的領導下,他們於899年,在波斯灣西岸上建成了一個獨立國家,以哈薩為首都3。這個國家不久就變成他們的強大的堡壘,也是對巴格達哈裏發帝國的威脅。他們從自己的大本營出發,對鄰近的地區進行了一係列恐怖的襲擊,占那比自己約在903年克服了葉麻麥,而且侵入阿曼。他的兒子和繼任者艾卜·塔希爾·蘇萊曼,蹂躪了下伊拉克的大部分地區,而且攔路搶劫朝覲天房的哈隻們4。他的最後的暴行,是於930年劫掠麥加和
---------------
3這個年代比下麵這本書的記載提前了一個世紀:al.juwayni,ta’rikh-i-jahān-gushā,ed.mirza
m.al-qazwini,pt.3(leyden,1937),p.315。
4這個詞的語源是可疑的,或許不是阿拉伯字(baghdādi,ed.hitti,p.171;fihrist,p.187,l.9;sam‘āni,ansāb,fol.448b),而是阿拉馬語,意思是“秘密的導師”;tabari,vol.iii,pp.2125,2127;ibn-al-jawzi,p.110。
1fihrist,p.188。
2參閱ibn-al-athir,vol.viii,p.136。
3具有同樣觀點的其他教派,可以參閱ibn-hazm,vol.iv,p.143;ll.13—14。
4art.“karmatians”,encyclopaediaofislām。
1他是jannāb鄉的居民,那是法裏斯地方的一個市鎮,坐落於注入波斯灣的一條小河的河口附近(istakhri,p.34)。
2ibn-hawqal,p.210。
3現代的胡富夫。ibn-al-athir,vol.viii,p.63。
4同上書,vol.viii,pp.124—125,132—133,158—159,232。
---------------
搶走克而白上玄石5。伊斯蘭教這種最神聖的遺蹟,離開天房二十多年後,於951年,奉法帖梅王朝哈裏發曼蘇爾6之命,才歸還克而白天房。在十世紀和十一世紀之間,蓋爾麥兌和占那比的追隨者們,從他們在賽萊木葉的大本營發號施令,使敘利亞和伊拉克經常浸在血泊裏麵7。由於蓋爾麥兌派的活動,連邊遠的呼羅珊和葉門,也構成了持久的不滿的溫床。蓋爾麥兌派的國家滅亡了,他們的教義,卻傳給了埃及的法帖梅人,德魯茲教義就是由他們中的一個人創始的,後來又傳給阿拉木圖和敘利亞的新易司馬儀派,或阿薩辛派1。阿薩辛派的運動,被這個教派的成員叫做新宣傳運動2,這個運動是由哈桑·伊本·薩巴哈(1124年卒)創始的,他或許是一個突斯籍的波斯人,自稱是南阿拉比亞希木葉爾王朝的後裔。動機顯然是這位異端祖師的個人野心和報復願望。哈桑以一個賴伊城青年人的身分3,接受了內學派的教訓,他在埃及住過一年半之後,以法帖梅人的傳道師的身分返回故鄉4。在這裏,他於1090年占有了一個堅強的山上堡壘,即位於加茲溫西北的阿拉木圖。這座堡壘位於阿勒布茲山脈的餘脈中,拔海一萬零二百英尺,形勢險要,富於戰略意義,是裏海海岸與波斯高地之間險阻的捷徑,這個“鷲巢”(這大概是這個地名的意義)成為伊本·薩巴哈和他的繼任者的一個頭等重要的根據地。這個根據地的占有,是這個新的互助會生活中的第一件歷史事實。總傳道師(dā‘ial-du‘āh)和他的徒弟們,從阿拉木圖向四麵八方發動奇襲,藉此奪取了別的堡壘。他們隻問目的,不擇手段,濫用匕首,把暗殺變成一種藝術。這個秘密組織,以易司馬儀派的前例為基礎,發展了一種不可知論,其目的是把新入會者從教義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而且啟發他,說歷代的先知都是多餘的,獎勵他什麽也不信仰,什麽事都敢幹,把他培養成一個無法無天的人。在總傳道師的下麵,有許多大傳道師(al-dā‘ial-ka逼r),每人負責一個地區的工作。在大傳道師的下麵,有許多普通的宣傳員。這個互助會的基層組織,包括義俠(fidā’)1,他們隨時準備著執行總傳道師的任何命令,雖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阿拉木圖的主人怎樣用大麻劑(hashish)催眠他的捨身者,有一個關於此事的生動的描寫——盡管是較晚的、第二手的資料——已經由馬可波羅傳到我們的手裏,他是於1271或者1272年,路過阿拉木圖附近時聽到這種情況的。馬可波羅先用熱烈的辭句描繪了總傳道師在阿拉木圖所修建的壯麗的樓閣和宮殿,以及四周美麗無比的園林,然後接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