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關於這一點,可以參閱abu-al-mawāhibal-shādhili,qawāninhikamal-is-hrāq(damascus,1309);tr.edward.j.jurji,illuminationinimicmysticism(princeton,1938)。
2阿拉伯語的darwish,起源於波斯語,意思是貧民,窮人,乞丐。
1關於一位正統派穆斯林的批評,可以參考ibn-al-jawzi,naqd,pp.262以下。
2ignazgoldziherinrevuedel’histoiredesreligions,vol.xxi(1890),pp.295-300;vorlesungen,p.164。
3diwān,p.108,l.18。參閱ibn-qutaybah,al-shi’r,p.508,l.2。
4qushayri,p.25。
---------------
就跟著消滅了。討論到“真主的朋友”的等級問題時,頗有騎士之風的蘇非家都堅持男女完全平等的原則1,例如,他們把聖徒們的頭把交椅給了賴比耳·阿德威葉(約717—801年),她是一位神秘派的婦女,過著高貴的生活,具有可愛的性格。從此以後,賴比耳變成了“正統派聖徒傳中極其卓越的女聖徒”。她年輕的時候,被人拐去,賣給人家做奴隸,但是,他的主子看見她在做禮拜的時候,周圍放出光彩,就把她解放了。她不肯出嫁,願過一種拋棄紅塵的極端苦行的生活。不久,她就變成了“神秘的大道”上一位被崇敬的導師,諄諄地教誨人們要悔悟、忍耐、感恩、敬畏、安貧樂道、絕對信賴(tawakkul)真主。有人問她是否憎恨惡魔,她回答說:“我隻顧得喜愛真主,沒有工夫憎恨惡魔。”她曾夢見先知穆罕默德問她是否喜愛他,她回答說:“我滿心喜歡真主,心中沒有憎恨或喜歡他人的餘地。”2她曾宣言:“我崇拜真主,不是因為懼怕他,也不是因為貪圖天堂,隻是因為喜愛真主,想望真主。”3
麥立克·紮希爾總督和他父親薩拉哈丁,曾下令把一位喜愛真主的人在阿勒頗處以死刑,他的罪名是異端,那時候他才三十六歲(1191年),這個人名叫素胡爾韋爾迪。我們從他的一篇熱情的祈禱可以清楚地看出,蘇非派神智教既受到基督教的影響,也受到新柏拉圖派的影響4。
另一個宗教運動,也是在阿拔斯王朝時期定型,而且產生了許多支派,那些支派在伊斯蘭教和哈裏發帝國史上曾起了決定性作用,那就是十葉派運動。阿裏派的命運,在阿拔斯王朝,不比在伍麥葉王朝好,盡管他們在推翻伍麥葉王朝、建立阿拔斯王朝的鬥爭中,曾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麥蒙曾採用十葉派的服色(綠色)為國家的服色,而且宣告以他們的一位伊馬木阿裏·裏達1為自己的繼任者,但是他的微笑,證明並不是永遠有用的。不久就來了穆台瓦基勒。850年,他恢復了早期迫害十葉派的慣例;他拆毀了納賈夫的阿裏陵墓和卡爾巴拉的更受尊崇的侯賽困陵墓2,因此,引起十葉派無窮盡的憎恨。1029年,哈裏發嘎迪爾,從巴格達清真寺中驅逐了一個十葉派的講道者(khatib),而任命一個遜尼派的講道者代替他3。這種普遍的敵對,迫使十葉派採用敷衍(taqiyah)原則4,即在強迫和危害的威脅下,免除宗教的要求。作為倫理學上的一條原則,敷衍的合法性,早已為哈列哲派5的某些人所承認,但是,十葉派把這條原則當做一條基本的教義。他們給這條原則增加了新的內容,就是,一個信士發現敵人占優勢的時候,他不但可以,而且應該
---------------
1abu-nu’aym(1038年卒),在他的巨著hilyatal-awliyā’wa-tabaqātal-asfiyā’,vol.ii(cairo,1933),pp.39—79,中以巨大的篇幅論述了蘇非派的女聖徒。
2faridal-din‘attār,tadhkiratal-awiiyā’,ed.r.a.nicholson,vol.i(leydon,1905),p.67。
3abu-tālib(al-makki),qutal-qulub(cairo,1932),vol,iii,p.83。還可以參閱margaretsmith,rābi’ahthemysticandherfellow-saintsinislām(cambridge,1928)。
4louismassignon,recueildetextesinéditsconcernantl’histoiredmystiqueenpaysd’im(paris,1929),pp.111—112。參閱本書第40章:神秘派的“伊本·阿拉比”。
1ya’qubi,vol.ii,pp.544—545。
2fakhri,p.325;mas’udi,vol.vii,pp.302—303。
3ibn-al-athir,vol.ix,p.278。
4照字義講,taqiyah的意義是“謹慎”、“恐懼”(《古蘭經》3∶28)。
5shahrastāni,p.92,l.15,p.93,l,6。
---------------
在外表上承認流行的那種宗教,作為自衛和掩護教友的措施6。不遵國教的十葉派,雖然是一個被壓迫的少數,而且屢次反抗現存的政體,都遭到失敗(他們的反叛有時也是很英勇的),但是,他們仍然公開地,或在原則的掩護下,堅持不渝地忠於伊馬木,即從阿裏的苗裔中選出的、理應得到這種效忠(walāyah)的伊馬木。十葉派的伊馬木,與遜尼派的哈裏發不同,他不僅從穆罕默德繼承了他的世俗的統治權,而且繼承了解釋教律的特權。在這種職務上,他是一位不會錯誤的導師,由於他的不謬性(‘ismah)1,他獲得了無罪的天恩2。與遜尼派和蘇非派的主義相反,十葉派認為,宗教上的確實性,隻能從伊馬木的教訓中獲得,因為伊馬木蒙真主的保祐,不會犯錯誤,更不會犯罪。他們的第一位伊馬木阿裏,先由長子哈桑繼承,後由次子海珊繼承3,海珊的苗裔是更馳名的。十二伊馬木派(ithna‘ashariyah)是十葉派的主體,他們所擁戴的十二位伊馬木中最後的九位,都是海珊的後裔。在九位當中,據說這四位是陸陸續續地被敵人毒死的:哲耳法爾(765年)於麥地那,穆薩(799年)4於巴格達,阿裏·裏達5(818年)於突斯,穆罕默德·哲瓦德(835年)於巴格達。其餘的幾位伊馬木,或者在反抗哈裏發政權的戰爭中戰死於沙場,或者被劊子手殺死於法場。第十二位年輕的伊馬木穆罕默德,在薩馬臘清真大寺的山洞中失蹤了(回曆264年,公元878年),他沒有後人,所以就變成了“隱蔽的”(mustatir)或“被期待的”(muntazar)伊馬木6。因此,他被認為是永遠不死的,是在一種暫時隱蔽(ghaybah)的情況下的。在適當的時機,他將以麥海迪(mahdi,得道者)的身分出現,光復真正的伊斯蘭教,並征服全世界,帶來萬物毀滅之前的短暫的一千年。這第十二位伊馬木,雖然是隱蔽的,但是他永遠是“時間的主人”(qā’imal-zamān)。在波斯,十二伊馬木派,於1502年被薩法威王朝定為國教,這個王朝的統治者自稱是第七位伊馬木穆薩·卡最木的後裔。自從那個時候起,波斯國王就索性被認作是隱蔽的伊馬木的代理人,而穆智台希丁(mujtahidun,高級的教義學家們)被認作他的代言人和他與人民之間的居間人。關於伊馬木麥海迪的教條,就這樣變成了十葉派教義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甚至在今天,這個教條還是伊斯蘭教十葉派和遜尼派之間的主要分界線。遜尼派雖然指望將來有一個人出來復興伊斯蘭教,但是,他們在自己的來世論中,並不強調他的重要性,也不把他叫做麥海迪1。
1關於這一點,可以參閱abu-al-mawāhibal-shādhili,qawāninhikamal-is-hrāq(damascus,1309);tr.edward.j.jurji,illuminationinimicmysticism(princeton,1938)。
2阿拉伯語的darwish,起源於波斯語,意思是貧民,窮人,乞丐。
1關於一位正統派穆斯林的批評,可以參考ibn-al-jawzi,naqd,pp.262以下。
2ignazgoldziherinrevuedel’histoiredesreligions,vol.xxi(1890),pp.295-300;vorlesungen,p.164。
3diwān,p.108,l.18。參閱ibn-qutaybah,al-shi’r,p.508,l.2。
4qushayri,p.25。
---------------
就跟著消滅了。討論到“真主的朋友”的等級問題時,頗有騎士之風的蘇非家都堅持男女完全平等的原則1,例如,他們把聖徒們的頭把交椅給了賴比耳·阿德威葉(約717—801年),她是一位神秘派的婦女,過著高貴的生活,具有可愛的性格。從此以後,賴比耳變成了“正統派聖徒傳中極其卓越的女聖徒”。她年輕的時候,被人拐去,賣給人家做奴隸,但是,他的主子看見她在做禮拜的時候,周圍放出光彩,就把她解放了。她不肯出嫁,願過一種拋棄紅塵的極端苦行的生活。不久,她就變成了“神秘的大道”上一位被崇敬的導師,諄諄地教誨人們要悔悟、忍耐、感恩、敬畏、安貧樂道、絕對信賴(tawakkul)真主。有人問她是否憎恨惡魔,她回答說:“我隻顧得喜愛真主,沒有工夫憎恨惡魔。”她曾夢見先知穆罕默德問她是否喜愛他,她回答說:“我滿心喜歡真主,心中沒有憎恨或喜歡他人的餘地。”2她曾宣言:“我崇拜真主,不是因為懼怕他,也不是因為貪圖天堂,隻是因為喜愛真主,想望真主。”3
麥立克·紮希爾總督和他父親薩拉哈丁,曾下令把一位喜愛真主的人在阿勒頗處以死刑,他的罪名是異端,那時候他才三十六歲(1191年),這個人名叫素胡爾韋爾迪。我們從他的一篇熱情的祈禱可以清楚地看出,蘇非派神智教既受到基督教的影響,也受到新柏拉圖派的影響4。
另一個宗教運動,也是在阿拔斯王朝時期定型,而且產生了許多支派,那些支派在伊斯蘭教和哈裏發帝國史上曾起了決定性作用,那就是十葉派運動。阿裏派的命運,在阿拔斯王朝,不比在伍麥葉王朝好,盡管他們在推翻伍麥葉王朝、建立阿拔斯王朝的鬥爭中,曾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麥蒙曾採用十葉派的服色(綠色)為國家的服色,而且宣告以他們的一位伊馬木阿裏·裏達1為自己的繼任者,但是他的微笑,證明並不是永遠有用的。不久就來了穆台瓦基勒。850年,他恢復了早期迫害十葉派的慣例;他拆毀了納賈夫的阿裏陵墓和卡爾巴拉的更受尊崇的侯賽困陵墓2,因此,引起十葉派無窮盡的憎恨。1029年,哈裏發嘎迪爾,從巴格達清真寺中驅逐了一個十葉派的講道者(khatib),而任命一個遜尼派的講道者代替他3。這種普遍的敵對,迫使十葉派採用敷衍(taqiyah)原則4,即在強迫和危害的威脅下,免除宗教的要求。作為倫理學上的一條原則,敷衍的合法性,早已為哈列哲派5的某些人所承認,但是,十葉派把這條原則當做一條基本的教義。他們給這條原則增加了新的內容,就是,一個信士發現敵人占優勢的時候,他不但可以,而且應該
---------------
1abu-nu’aym(1038年卒),在他的巨著hilyatal-awliyā’wa-tabaqātal-asfiyā’,vol.ii(cairo,1933),pp.39—79,中以巨大的篇幅論述了蘇非派的女聖徒。
2faridal-din‘attār,tadhkiratal-awiiyā’,ed.r.a.nicholson,vol.i(leydon,1905),p.67。
3abu-tālib(al-makki),qutal-qulub(cairo,1932),vol,iii,p.83。還可以參閱margaretsmith,rābi’ahthemysticandherfellow-saintsinislām(cambridge,1928)。
4louismassignon,recueildetextesinéditsconcernantl’histoiredmystiqueenpaysd’im(paris,1929),pp.111—112。參閱本書第40章:神秘派的“伊本·阿拉比”。
1ya’qubi,vol.ii,pp.544—545。
2fakhri,p.325;mas’udi,vol.vii,pp.302—303。
3ibn-al-athir,vol.ix,p.278。
4照字義講,taqiyah的意義是“謹慎”、“恐懼”(《古蘭經》3∶28)。
5shahrastāni,p.92,l.15,p.93,l,6。
---------------
在外表上承認流行的那種宗教,作為自衛和掩護教友的措施6。不遵國教的十葉派,雖然是一個被壓迫的少數,而且屢次反抗現存的政體,都遭到失敗(他們的反叛有時也是很英勇的),但是,他們仍然公開地,或在原則的掩護下,堅持不渝地忠於伊馬木,即從阿裏的苗裔中選出的、理應得到這種效忠(walāyah)的伊馬木。十葉派的伊馬木,與遜尼派的哈裏發不同,他不僅從穆罕默德繼承了他的世俗的統治權,而且繼承了解釋教律的特權。在這種職務上,他是一位不會錯誤的導師,由於他的不謬性(‘ismah)1,他獲得了無罪的天恩2。與遜尼派和蘇非派的主義相反,十葉派認為,宗教上的確實性,隻能從伊馬木的教訓中獲得,因為伊馬木蒙真主的保祐,不會犯錯誤,更不會犯罪。他們的第一位伊馬木阿裏,先由長子哈桑繼承,後由次子海珊繼承3,海珊的苗裔是更馳名的。十二伊馬木派(ithna‘ashariyah)是十葉派的主體,他們所擁戴的十二位伊馬木中最後的九位,都是海珊的後裔。在九位當中,據說這四位是陸陸續續地被敵人毒死的:哲耳法爾(765年)於麥地那,穆薩(799年)4於巴格達,阿裏·裏達5(818年)於突斯,穆罕默德·哲瓦德(835年)於巴格達。其餘的幾位伊馬木,或者在反抗哈裏發政權的戰爭中戰死於沙場,或者被劊子手殺死於法場。第十二位年輕的伊馬木穆罕默德,在薩馬臘清真大寺的山洞中失蹤了(回曆264年,公元878年),他沒有後人,所以就變成了“隱蔽的”(mustatir)或“被期待的”(muntazar)伊馬木6。因此,他被認為是永遠不死的,是在一種暫時隱蔽(ghaybah)的情況下的。在適當的時機,他將以麥海迪(mahdi,得道者)的身分出現,光復真正的伊斯蘭教,並征服全世界,帶來萬物毀滅之前的短暫的一千年。這第十二位伊馬木,雖然是隱蔽的,但是他永遠是“時間的主人”(qā’imal-zamān)。在波斯,十二伊馬木派,於1502年被薩法威王朝定為國教,這個王朝的統治者自稱是第七位伊馬木穆薩·卡最木的後裔。自從那個時候起,波斯國王就索性被認作是隱蔽的伊馬木的代理人,而穆智台希丁(mujtahidun,高級的教義學家們)被認作他的代言人和他與人民之間的居間人。關於伊馬木麥海迪的教條,就這樣變成了十葉派教義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甚至在今天,這個教條還是伊斯蘭教十葉派和遜尼派之間的主要分界線。遜尼派雖然指望將來有一個人出來復興伊斯蘭教,但是,他們在自己的來世論中,並不強調他的重要性,也不把他叫做麥海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