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參閱nielsen,handbuch,vol.i,pp.64以下;f.v.witinbulletin,american
schoolsoforientalresearch,no.73(1939),pp.3—9;g.ryckmansinbulletin,schooloforientndafricanstudies,vol.xiv(1952),pp.1以下;jacquesryckmans,l’instituiionmonarchiqueenarabieméridionaleavantl’lm(louvain,1951),pp.257以下。
2mkrb這個尊號的發音是不確定的。
1參閱本書第37—38頁。
2ahmedfakhry,anar插eologicaljourneytoyemen,vol.i(cairo,1952),pp.29—56;wendellphillips,qatabanand射ba(newyork,1955);ri插rdl.bowenandfrankp.albright,ar插elogicaldiscoveriesinsoutharabia(bal-timore,1958)。
3faris,p.45.
4關於廢墟的描寫可以參閱al-azm,pt.2,pp.50以下。
---------------
來的麥斯歐迪1、伊斯法哈尼2、雅古特3等人,都認為神秘的人物魯格曼·伊木·阿德是大水壩的建築者。
米奈王國昌盛於葉門的焦夫,在極盛時代,包括了南阿拉比亞的最大部分。原來的阿拉伯式名詞ma‘ān(《聖經》上的mā‘on,me‘un,me‘in等地名),後來讀成ma‘in(麥因),意思是源泉。殘存至今叫馬安(在皮特拉的東南),是北方商業道路上一個重要的殖民地。在烏拉4和塔布克附近出土的幾件米奈銘文表明,這個地區曾有幾個殖民地,用作棧房和驛站。米奈王國的首都蓋爾諾(阿萊維曾於1870年訪問過),是現今的麥因(在焦夫的南麵,薩那的東北)。宗教的首府葉西勒(也在焦夫的南麵),是現今的伯拉基什(在馬裏卜的西北)。米奈人和後來的賽伯伊人,使用同樣的語言,不過方言上略有差別。所謂的米奈銘文,包括蓋特班王室的銘文和少量的哈達拉毛銘文。焦夫的省會有哈茲木所描繪的廟宇的遺址,上麵雕刻著懸掛的容器(大概是獻酒用的),小羚羊和其它用作犧牲的動物,作為神的象徵的蛇,在廟宇裏服務的姑娘和飼養在神聖園裏的駝鳥等。除米奈王國和賽伯伊王國外,在這個地區還興起了另外的兩個王國:蓋特班王國和哈達拉毛王國。蓋特班的地方,位於阿丹(亞丁)的東麵,哈達拉毛大約就在現在的哈達拉毛的地方。蓋特班王國定都於台木奈耳(現在的庫哈蘭)。他們的國運1,約自公元前400年繼續到公元前50年;哈達拉毛王國定都於沙卜瓦(古典文獻裏的賽波台),他們的國運,約自公元前五世紀中葉繼續到公元一世紀末。這些王國,往往在賽伯伊王國和米奈王國的霸權之下過生活。這些王國的人民,組織過香料的貿易,建築過驚人的公共工程,他們的銘文在北阿拉比亞和衣索比亞出土,阿拉伯史學家對於他們的歷史一無所知。自公元前115年以後,整個地區已歸新的征服者統治了,他們是從西南高地來的希木葉爾人。因此,這個時期的文明,被稱為希木葉爾文明,但是,王號仍然是“賽伯伊和賴伊丹之王”。賴伊丹的名稱,後來改成蓋特班。這標誌著第一個希木葉爾王國的開始,這個王國的國運,繼續到公元300年。homeritae這個詞,初次見於《紅海周航記》(約在公元60年),再次出現於普林尼的著作中。希木葉爾人,是賽伯伊人的近親,是同族中最年輕的一支,他們變成了米奈—賽伯伊文化和商業的繼承人。他們的語言實際上就是他們的先輩賽伯伊人和米奈人的語言。普林尼曾提及他們的農業,那是可以用銘文中屢次提及的水井、水壩和水窖等加以證實的。收集乳香被認為是一種宗教業務,仍然是國家最大的財源。采法爾(古典文獻裏的賽法爾[sapphar,saphar]和《創世記》[10∶30]裏的西發[sephar]),一個內地的市鎮,在穆哈東北麵一百英裏左右,位於通往薩那的道路上,是希木葉爾朝的首都。采法爾曾取代過賽伯伊人的馬裏卜
---------------
1murujal-dhahab,ed.andtr.demeynardanddecourteille,vol.iii(paris.1864),p.366。
2ta’rikhsinimulukal-ardw-al-anbiyā,ed.gottwaldt(leipzig,1844),p.126。
3buldān,vol.iv,p.383。
4這是列哈彥人的首都,約在公元前500—300年。參閱本書第42頁。
1參閱phillips,p.247。關於歷代國王的名單,可以參閱müller,diebur-gen,pt.2,pp.60—67;g.ryckmans,lesnomspropressud-sémitiques,vol.i(lo-uvain,1934),pp.36以下;h.st.j.b.philby,thebackgroundofim(ale-xandria1947),pp.143—144。
---------------
和米奈人的蓋爾諾。采法爾的遺蹟,依然存在,登上現代的亞裏姆市鎮附近的環形丘陵之巔,就可以憑弔那些古蹟了。在著作《紅海周航記》的時代,希木葉爾的國王是克裏伯·伊勒·瓦塔爾,即《紅海周航記》裏的克裏伯勒。在希木葉爾朝的時代,倒黴的羅馬縱隊,在迦拉斯的指揮之下,孤軍深入,到達麥裏阿麻。斯特累波的著作中所提及的易萊撒拉斯,是那個時代的統治者,也就是銘文裏的易裏舍利哈·葉哈杜卜。在這個時代中較早的時期裏,發生過另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就是從葉門和哈達拉毛來的阿拉比亞殖民者定居於古實的地方1,他們在那裏奠定了阿比西尼亞王國和阿比西尼亞文化的基礎,終於發展了一種文化,那是本地的黑人或許從來沒能達到過的。約當公元五世紀中葉時,南方的阿拉比亞部族向外遷移(據民間的傳說,土著向外方遷移,與馬裏卜大壩的崩潰是有關係的),有遷到敘利亞去的,有遷到伊拉克去的,大概也有遷到阿比西尼亞去的,所以南方的阿拉比亞人在阿比西尼亞的殖民地就擴大了。遠在伊斯蘭教徒侵入之前,東非洲沿岸一帶,阿拉比亞的血液與本地人的血液已相混合了。阿克蘇姆王國——近代阿比西尼亞的原來的中心——的肇造,是在公元第一世紀。
1參閱nielsen,handbuch,vol.i,pp.64以下;f.v.witinbulletin,american
schoolsoforientalresearch,no.73(1939),pp.3—9;g.ryckmansinbulletin,schooloforientndafricanstudies,vol.xiv(1952),pp.1以下;jacquesryckmans,l’instituiionmonarchiqueenarabieméridionaleavantl’lm(louvain,1951),pp.257以下。
2mkrb這個尊號的發音是不確定的。
1參閱本書第37—38頁。
2ahmedfakhry,anar插eologicaljourneytoyemen,vol.i(cairo,1952),pp.29—56;wendellphillips,qatabanand射ba(newyork,1955);ri插rdl.bowenandfrankp.albright,ar插elogicaldiscoveriesinsoutharabia(bal-timore,1958)。
3faris,p.45.
4關於廢墟的描寫可以參閱al-azm,pt.2,pp.50以下。
---------------
來的麥斯歐迪1、伊斯法哈尼2、雅古特3等人,都認為神秘的人物魯格曼·伊木·阿德是大水壩的建築者。
米奈王國昌盛於葉門的焦夫,在極盛時代,包括了南阿拉比亞的最大部分。原來的阿拉伯式名詞ma‘ān(《聖經》上的mā‘on,me‘un,me‘in等地名),後來讀成ma‘in(麥因),意思是源泉。殘存至今叫馬安(在皮特拉的東南),是北方商業道路上一個重要的殖民地。在烏拉4和塔布克附近出土的幾件米奈銘文表明,這個地區曾有幾個殖民地,用作棧房和驛站。米奈王國的首都蓋爾諾(阿萊維曾於1870年訪問過),是現今的麥因(在焦夫的南麵,薩那的東北)。宗教的首府葉西勒(也在焦夫的南麵),是現今的伯拉基什(在馬裏卜的西北)。米奈人和後來的賽伯伊人,使用同樣的語言,不過方言上略有差別。所謂的米奈銘文,包括蓋特班王室的銘文和少量的哈達拉毛銘文。焦夫的省會有哈茲木所描繪的廟宇的遺址,上麵雕刻著懸掛的容器(大概是獻酒用的),小羚羊和其它用作犧牲的動物,作為神的象徵的蛇,在廟宇裏服務的姑娘和飼養在神聖園裏的駝鳥等。除米奈王國和賽伯伊王國外,在這個地區還興起了另外的兩個王國:蓋特班王國和哈達拉毛王國。蓋特班的地方,位於阿丹(亞丁)的東麵,哈達拉毛大約就在現在的哈達拉毛的地方。蓋特班王國定都於台木奈耳(現在的庫哈蘭)。他們的國運1,約自公元前400年繼續到公元前50年;哈達拉毛王國定都於沙卜瓦(古典文獻裏的賽波台),他們的國運,約自公元前五世紀中葉繼續到公元一世紀末。這些王國,往往在賽伯伊王國和米奈王國的霸權之下過生活。這些王國的人民,組織過香料的貿易,建築過驚人的公共工程,他們的銘文在北阿拉比亞和衣索比亞出土,阿拉伯史學家對於他們的歷史一無所知。自公元前115年以後,整個地區已歸新的征服者統治了,他們是從西南高地來的希木葉爾人。因此,這個時期的文明,被稱為希木葉爾文明,但是,王號仍然是“賽伯伊和賴伊丹之王”。賴伊丹的名稱,後來改成蓋特班。這標誌著第一個希木葉爾王國的開始,這個王國的國運,繼續到公元300年。homeritae這個詞,初次見於《紅海周航記》(約在公元60年),再次出現於普林尼的著作中。希木葉爾人,是賽伯伊人的近親,是同族中最年輕的一支,他們變成了米奈—賽伯伊文化和商業的繼承人。他們的語言實際上就是他們的先輩賽伯伊人和米奈人的語言。普林尼曾提及他們的農業,那是可以用銘文中屢次提及的水井、水壩和水窖等加以證實的。收集乳香被認為是一種宗教業務,仍然是國家最大的財源。采法爾(古典文獻裏的賽法爾[sapphar,saphar]和《創世記》[10∶30]裏的西發[sephar]),一個內地的市鎮,在穆哈東北麵一百英裏左右,位於通往薩那的道路上,是希木葉爾朝的首都。采法爾曾取代過賽伯伊人的馬裏卜
---------------
1murujal-dhahab,ed.andtr.demeynardanddecourteille,vol.iii(paris.1864),p.366。
2ta’rikhsinimulukal-ardw-al-anbiyā,ed.gottwaldt(leipzig,1844),p.126。
3buldān,vol.iv,p.383。
4這是列哈彥人的首都,約在公元前500—300年。參閱本書第42頁。
1參閱phillips,p.247。關於歷代國王的名單,可以參閱müller,diebur-gen,pt.2,pp.60—67;g.ryckmans,lesnomspropressud-sémitiques,vol.i(lo-uvain,1934),pp.36以下;h.st.j.b.philby,thebackgroundofim(ale-xandria1947),pp.143—144。
---------------
和米奈人的蓋爾諾。采法爾的遺蹟,依然存在,登上現代的亞裏姆市鎮附近的環形丘陵之巔,就可以憑弔那些古蹟了。在著作《紅海周航記》的時代,希木葉爾的國王是克裏伯·伊勒·瓦塔爾,即《紅海周航記》裏的克裏伯勒。在希木葉爾朝的時代,倒黴的羅馬縱隊,在迦拉斯的指揮之下,孤軍深入,到達麥裏阿麻。斯特累波的著作中所提及的易萊撒拉斯,是那個時代的統治者,也就是銘文裏的易裏舍利哈·葉哈杜卜。在這個時代中較早的時期裏,發生過另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就是從葉門和哈達拉毛來的阿拉比亞殖民者定居於古實的地方1,他們在那裏奠定了阿比西尼亞王國和阿比西尼亞文化的基礎,終於發展了一種文化,那是本地的黑人或許從來沒能達到過的。約當公元五世紀中葉時,南方的阿拉比亞部族向外遷移(據民間的傳說,土著向外方遷移,與馬裏卜大壩的崩潰是有關係的),有遷到敘利亞去的,有遷到伊拉克去的,大概也有遷到阿比西尼亞去的,所以南方的阿拉比亞人在阿比西尼亞的殖民地就擴大了。遠在伊斯蘭教徒侵入之前,東非洲沿岸一帶,阿拉比亞的血液與本地人的血液已相混合了。阿克蘇姆王國——近代阿比西尼亞的原來的中心——的肇造,是在公元第一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