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底比斯(thebes)是埃及的古都,在尼羅河岸上,現在還有卡納克和盧克爾的古蹟。——譯者
2希臘時代埃及的奴隸製國家,公元前305年亞歷山大大帝部將托勒密一世所建。首都亞歷山大城,是希臘化國家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公元前30年女王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在位時亡於羅馬。——譯者
1見希羅多德《歷史》,商務印書館1960年版,第318頁。——譯者
---------------
曾派些特使到同一個地方去,把“象牙、紫檀、豹皮和奴隸”等載運到埃及(公元前1479年)。阿拉比亞西南部的葉門,也出產這些貨物,所以埃及人所謂的朋特,可能是泛指曼德海峽兩岸的地區而言。黃金可能也是從阿拉比亞來的。埃及與南部阿拉比亞的香料貿易,是取道瓦迪哈麻麻特的,這種貿易使那條中央路線變成與南部阿拉比亞聯繫起來的一條最重要的路線。
哈達拉毛1(在古代是包括麥海賴和席赫爾2等沿岸地區的)是乳香的著名產地。采法爾在從前是一個城市的名稱,現在是一個區域的名稱,那個地方,古時候是乳香集散的中心。現代的名稱是佐法爾,名義上歸阿曼國王統治。作為乳香貿易中心的這個采法爾城,是位於南海岸的,葉門內地還有一個城,也叫采法爾,在古代是希木葉爾的首都3,這是應該分別清楚的。乳香樹在哈達拉毛和南部阿拉比亞其他地方,仍然茂盛(乳香的名稱,在阿拉伯語是luban〔魯邦〕,靈香的名稱olibanum〔阿裏邦奴〕就是由此得來的)。采法爾現在仍然是乳香貿易的中心。對於阿拉比亞發生商業上的興趣的人,並不限於古代的埃及人。在香料貿易和礦物貿易方麵與埃及人競爭得最厲害的,是巴比倫人。東部阿拉比亞,是與美索不達米亞接壤的。美索不達米亞的古代居民——蘇美爾人和阿卡底人,遠在公元前4000年時,早已同他們的西方國度(amurru)的鄰居相親密,並且能經由陸路和水路同他們交往。銅是最初發現而被用於工業的金屬物,蘇美爾人所需要的銅,其供應來源,大概是在阿曼。閃族歷史上第一個偉人是薩爾恭,他的孫子和繼任人,是奈拉木仙(約當公元前2171年),奈拉木仙的閃綠岩的雕像上記載著他征服麥幹,並且打敗其國王麥紐木的事跡4。拉迦石地方蘇美爾人的教王居底亞(約當公元前2000年)告訴我們,他為獲得麥幹和麥魯哈兩地出產的石料和木料來建築他的廟宇,而從事遠征。蘇美爾人所用的這兩個地名,起初顯然是用來稱呼東部和中部阿拉比亞的某些地區的,後來,在亞述時代,卻變更原來的用法,而泛指西奈半島和東非的若幹更遠的地方。就字源來說,麥幹和阿拉伯語的馬安並不是同一個詞(馬安是北部希賈茲的一片綠洲的名稱,現在屬於約旦),但可能是古代米奈人的殖民地,位於隊商的道路上。在這些楔形文的銘文中,我們發現歷史上關於一個阿拉伯地名和一個阿拉伯民族的最初記載。楔形文的銘文中所提及的“海地”,依近代的一個假說,是位於阿拉比亞本部的,包括波斯灣的西岸,遠至巴林小島(古代的迪勒孟),可能還包括內夫得沙漠地區,以西遠至亞喀巴灣。奈卜博拉撒原來是“海地”的國王,後來才變成巴比倫的國王。
亞述的國王沙縵以色三世曾禦駕親征大馬士革阿拉馬人的國王及其盟友艾海卜和阿拉比亞人的族長均杜卜。這次戰役,於公元前853年發生於哈馬以北的蓋爾格爾。在沙縵以色三世的一種銘文中,有關於阿拉比亞人的明白無誤的第一件記載,銘文的譯文如下:他的京城克爾克爾,被我破壞了,蹂躪了,用火燒掉了。阿賴木(或許就
---------------
1哈達拉毛就是《創世記》第10章第26節的哈薩瑪非(hasarmāweth)。
2席赫爾在近代和現代,是指乳香的整個產地而言,包括麥海賴和采法爾。
3參閱yāqut,buldān,vol.iii,pp.576—577。
4參閱f.thureau-dangin,lesinscriptionsdesumeretd’akkad(paris,1905),pp.238,239。
---------------
是大馬士革)的哈大底謝的一千二百部戰車,一千二百名騎兵,二萬名步兵;??阿拉比亞人金底卜的一千隻駱駝1。
歷史上第一個阿拉比亞人的名字,與駱駝放在一起,這似乎是很相宜的。亞述帝國,版圖遼闊。為了確保穿過本國向地中海集中的各條商業道路的安全,第二個亞述帝國的奠基者提革拉-比裏色三世(公元前745—727年)對敘利亞及其四鄰發動了一係列的進攻。他登基的第三年,就強迫阿裏比地方的女王宰比比向他稱臣納貢。第九年他又征服了阿裏比的另外一個女王賽木西(samsi)。賽木西與舍木斯(shams)或舍木西葉(shamsiyah),是一音之轉。據他的編年史的記載,公元前728年,帖麥(temai)城的麥斯埃(mas’ai)部族和賽伯埃人(sab’ai)曾向他進貢黃金、駱駝和香料。帖麥是太馬(taymā’)的對音;賽伯埃人是賽伯伊人(sabaeans)的對音。這些部族,顯然是西奈半島和半島東北的沙漠中的居民1。由此說來,第一個奴役阿拉比亞人的人就是提革拉-比裏色三世。
據卡柴密石和撒瑪利亞的征服者薩爾恭二世(公元前722—705年)的報告,他登基的第七年,征服了許多部族,其中有特莫德族(即《古蘭經》裏的賽莫德人)和伊巴迪德人,這些部族“居住在沙漠裏,不知道什麽大官小吏”,他把他們擊潰之後,把殘餘的人民輸送到撒瑪利亞去2。同時,他接到阿拉比亞的女王賽木西、賽伯伊的酋長葉特儀·艾默拉、埃及和沙漠中的許多國王所進貢的“黃金、山珍、寶石、象牙、楓實(?)、各種藥草、馬匹和駱駝3”。賽伯伊的葉特儀·艾默拉,顯然是南部阿拉比亞銘文中所提及的有教皇(mukarrib)的官銜的許多葉特儀·艾默拉之一。他的繼任者,賽伯伊的克裏伯·伊勒——西拿基列曾自稱接到他的貢物——也必然是西南部阿拉比亞的君主,與銘文中所提及的克列巴·易勒是同一個人1。倘若這是正確的,那末亞述人所謂的貢物,不過是南部阿拉比亞的君主自願地饋贈亞述君主的禮物;南部阿拉比亞的君主,隻是把他們當做平等的朋友,或當做對北部阿拉比亞野蠻的遊牧人作鬥爭的盟友。
1底比斯(thebes)是埃及的古都,在尼羅河岸上,現在還有卡納克和盧克爾的古蹟。——譯者
2希臘時代埃及的奴隸製國家,公元前305年亞歷山大大帝部將托勒密一世所建。首都亞歷山大城,是希臘化國家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公元前30年女王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在位時亡於羅馬。——譯者
1見希羅多德《歷史》,商務印書館1960年版,第318頁。——譯者
---------------
曾派些特使到同一個地方去,把“象牙、紫檀、豹皮和奴隸”等載運到埃及(公元前1479年)。阿拉比亞西南部的葉門,也出產這些貨物,所以埃及人所謂的朋特,可能是泛指曼德海峽兩岸的地區而言。黃金可能也是從阿拉比亞來的。埃及與南部阿拉比亞的香料貿易,是取道瓦迪哈麻麻特的,這種貿易使那條中央路線變成與南部阿拉比亞聯繫起來的一條最重要的路線。
哈達拉毛1(在古代是包括麥海賴和席赫爾2等沿岸地區的)是乳香的著名產地。采法爾在從前是一個城市的名稱,現在是一個區域的名稱,那個地方,古時候是乳香集散的中心。現代的名稱是佐法爾,名義上歸阿曼國王統治。作為乳香貿易中心的這個采法爾城,是位於南海岸的,葉門內地還有一個城,也叫采法爾,在古代是希木葉爾的首都3,這是應該分別清楚的。乳香樹在哈達拉毛和南部阿拉比亞其他地方,仍然茂盛(乳香的名稱,在阿拉伯語是luban〔魯邦〕,靈香的名稱olibanum〔阿裏邦奴〕就是由此得來的)。采法爾現在仍然是乳香貿易的中心。對於阿拉比亞發生商業上的興趣的人,並不限於古代的埃及人。在香料貿易和礦物貿易方麵與埃及人競爭得最厲害的,是巴比倫人。東部阿拉比亞,是與美索不達米亞接壤的。美索不達米亞的古代居民——蘇美爾人和阿卡底人,遠在公元前4000年時,早已同他們的西方國度(amurru)的鄰居相親密,並且能經由陸路和水路同他們交往。銅是最初發現而被用於工業的金屬物,蘇美爾人所需要的銅,其供應來源,大概是在阿曼。閃族歷史上第一個偉人是薩爾恭,他的孫子和繼任人,是奈拉木仙(約當公元前2171年),奈拉木仙的閃綠岩的雕像上記載著他征服麥幹,並且打敗其國王麥紐木的事跡4。拉迦石地方蘇美爾人的教王居底亞(約當公元前2000年)告訴我們,他為獲得麥幹和麥魯哈兩地出產的石料和木料來建築他的廟宇,而從事遠征。蘇美爾人所用的這兩個地名,起初顯然是用來稱呼東部和中部阿拉比亞的某些地區的,後來,在亞述時代,卻變更原來的用法,而泛指西奈半島和東非的若幹更遠的地方。就字源來說,麥幹和阿拉伯語的馬安並不是同一個詞(馬安是北部希賈茲的一片綠洲的名稱,現在屬於約旦),但可能是古代米奈人的殖民地,位於隊商的道路上。在這些楔形文的銘文中,我們發現歷史上關於一個阿拉伯地名和一個阿拉伯民族的最初記載。楔形文的銘文中所提及的“海地”,依近代的一個假說,是位於阿拉比亞本部的,包括波斯灣的西岸,遠至巴林小島(古代的迪勒孟),可能還包括內夫得沙漠地區,以西遠至亞喀巴灣。奈卜博拉撒原來是“海地”的國王,後來才變成巴比倫的國王。
亞述的國王沙縵以色三世曾禦駕親征大馬士革阿拉馬人的國王及其盟友艾海卜和阿拉比亞人的族長均杜卜。這次戰役,於公元前853年發生於哈馬以北的蓋爾格爾。在沙縵以色三世的一種銘文中,有關於阿拉比亞人的明白無誤的第一件記載,銘文的譯文如下:他的京城克爾克爾,被我破壞了,蹂躪了,用火燒掉了。阿賴木(或許就
---------------
1哈達拉毛就是《創世記》第10章第26節的哈薩瑪非(hasarmāweth)。
2席赫爾在近代和現代,是指乳香的整個產地而言,包括麥海賴和采法爾。
3參閱yāqut,buldān,vol.iii,pp.576—577。
4參閱f.thureau-dangin,lesinscriptionsdesumeretd’akkad(paris,1905),pp.238,239。
---------------
是大馬士革)的哈大底謝的一千二百部戰車,一千二百名騎兵,二萬名步兵;??阿拉比亞人金底卜的一千隻駱駝1。
歷史上第一個阿拉比亞人的名字,與駱駝放在一起,這似乎是很相宜的。亞述帝國,版圖遼闊。為了確保穿過本國向地中海集中的各條商業道路的安全,第二個亞述帝國的奠基者提革拉-比裏色三世(公元前745—727年)對敘利亞及其四鄰發動了一係列的進攻。他登基的第三年,就強迫阿裏比地方的女王宰比比向他稱臣納貢。第九年他又征服了阿裏比的另外一個女王賽木西(samsi)。賽木西與舍木斯(shams)或舍木西葉(shamsiyah),是一音之轉。據他的編年史的記載,公元前728年,帖麥(temai)城的麥斯埃(mas’ai)部族和賽伯埃人(sab’ai)曾向他進貢黃金、駱駝和香料。帖麥是太馬(taymā’)的對音;賽伯埃人是賽伯伊人(sabaeans)的對音。這些部族,顯然是西奈半島和半島東北的沙漠中的居民1。由此說來,第一個奴役阿拉比亞人的人就是提革拉-比裏色三世。
據卡柴密石和撒瑪利亞的征服者薩爾恭二世(公元前722—705年)的報告,他登基的第七年,征服了許多部族,其中有特莫德族(即《古蘭經》裏的賽莫德人)和伊巴迪德人,這些部族“居住在沙漠裏,不知道什麽大官小吏”,他把他們擊潰之後,把殘餘的人民輸送到撒瑪利亞去2。同時,他接到阿拉比亞的女王賽木西、賽伯伊的酋長葉特儀·艾默拉、埃及和沙漠中的許多國王所進貢的“黃金、山珍、寶石、象牙、楓實(?)、各種藥草、馬匹和駱駝3”。賽伯伊的葉特儀·艾默拉,顯然是南部阿拉比亞銘文中所提及的有教皇(mukarrib)的官銜的許多葉特儀·艾默拉之一。他的繼任者,賽伯伊的克裏伯·伊勒——西拿基列曾自稱接到他的貢物——也必然是西南部阿拉比亞的君主,與銘文中所提及的克列巴·易勒是同一個人1。倘若這是正確的,那末亞述人所謂的貢物,不過是南部阿拉比亞的君主自願地饋贈亞述君主的禮物;南部阿拉比亞的君主,隻是把他們當做平等的朋友,或當做對北部阿拉比亞野蠻的遊牧人作鬥爭的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