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肥沃的新月地區,包括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和約旦。——譯者
1見d.g.hogarth;thepralionofarabia(newyork,1904),p.7。
2本書所用術語“阿拉比亞人”和阿拉伯人(說阿拉伯話的人)二者的區別,可見本書第43頁的注。(這裏的頁碼是指原書的頁碼。下同。——譯者)
---------------
活——的產物。一個忠實的穆斯林,不需要很多躊躇,就能接受基督教大部分的信條。伊斯蘭教一直是而且仍然是自摩洛哥至印度尼西亞的一種有生命的力量,同時又是幾億人的生活方式。
阿拉伯語現在是八千萬人民日常應用的語言。中世紀時期,在好幾百年期間,阿拉伯語曾是整個文明世界學術文化界和進步思想界所使用的語言。在九至十二世紀之間,用阿拉伯語寫成的著作,包括哲學、醫學、歷史、宗教、天文、地理等方麵的各種著作,比較用其他任何語言寫成的還要多些。西歐的語言中有許多借用詞,可以說明阿拉伯語的影響。除拉丁字母外,阿拉伯字母是世界上應用最廣的一套字母。使用這套字母的語言,有波斯語、阿富汗語、烏爾都語和一部分突厥語、柏柏爾語和馬來語。
巴比倫人、迦勒底人、喜特人、腓尼基人,已成為歷史上的民族,現在已不存在了。阿拉比亞人和說阿拉伯話的人,歷史上存在過,現在也還存在。過去和現在,他們都占了一個戰略上最重要的地理位置,跨在世界商業最大動脈中的一條動脈上。他們的國際地位,在東西方冷戰的競爭中,通常成為重要的中間力量。在他們的土壤裏,蘊藏著世界上最大的液體能量,即1932年初次發現的石油。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這些國家的人民,掀起了民族運動,而且獲得了完全獨立。自伊斯蘭教興起以來,阿拉伯半島的極大部分,初次統一在一個政權之下,成為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在試行君主政體一個時期之後,埃及於1952年宣告成立共和國。埃及在這方麵仿效了敘利亞(其首都大馬士革曾經是輝煌的伍麥葉帝國的首都),在七年之前,敘利亞就已從法國託管之下解放了自己。自阿拔斯王朝滅亡後,歷來沒有國王的伊拉克,曾在巴格達擁戴了一位國王,後來又廢除了君主政體宣布成立共和國。黎巴嫩是首先採取共和政體的。外約旦和巴勒斯坦的一部分,於1949年發展成為哈希姆約旦王國。在北非,摩洛哥、突尼西亞、茅利塔尼亞、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於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分別擺脫了法國和義大利的桎梏1。阿拉伯的鳳凰,又重新翱翔於天空了。古代的歐洲已經知道南部阿拉比亞,因為希羅多德和其他人都曾提及紅海東岸的情形。希臘人和羅馬人所以感興趣,主要是由於南方阿拉比亞人住在出產乳香和香料的地方,而且是歐洲同印度市場和索馬利蘭市場中間的橋樑。但在中世紀末期和現代初期,歐洲人大都把阿拉比亞忘記了。近世的歐洲人,才重新發現了這個地方。首先發現阿拉比亞的人是冒險家、基督教的傳教士、商人、1811年和1836年歷次參加遠征埃及的英法軍官、政治密使和科學考察團。現代學者當中首先把阿拉比亞的情況加以記載的是尼布爾,他是1761年丹麥國王所派遣的科學考察團的團員。南部阿拉比亞的葉門,即古代歐洲人最熟悉的地區,是首先被再發現的。阿拉伯半島的北部,包括希賈茲(漢誌)在內,在地理上是距歐洲較近的,卻到最後才被發現。到今天為止,歐洲人深入北部沙漠地帶探險成功而且有記載的,不過十一、二人。
1812年,瑞士人布克哈特為學術界發現了皮特拉,並化名為易卜拉欣,訪問了麥加和麥地那。關於他訪問過的地方,除了他的記載以外,直到現在,還沒有什麽新的記錄。布克哈特的遺體按伊斯蘭教的儀式葬在開羅的大墓地
---------------
11961年6月19日,英國被迫宣布廢除1899年英科協定,承認科威特獨立。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亞聯合王國宣告成立,1969年9月1日,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譯者
---------------
裏,他的墳墓至今猶在。自1812年至1925年,一百一十三年期間,隻有一個歐洲人獲得研究麥加的正常生活的機會,這個人就是荷蘭萊頓大學的教授哈爾格龍,他是1885年至1886年住在麥加的。1845年芬蘭籍的瑞典青年學者瓦林曾到納季德去考察語言。1861年拿破崙三世把自己的軍隊從黎巴嫩撤回去以後,打算在中部阿拉比亞尋找一個新的勢力範圍,因此,在兩年之後就派一個英國人帕格賴弗去駐在黎巴嫩的采哈萊城,他屬於猶太人的血統,又是耶穌會的會員。他自稱遊歷過納季德南麵的許多地方,其實,他所遊過的地方有限得很。1853年《天方夜譚》著名的翻譯者伯頓,曾用哈隻·阿卜杜拉的化名,以香客的身份遊歷了麥加和麥地那。布倫特夫人是深入北部阿拉比亞的兩個歐洲婦女之一,她於1879年到達納季德,負有若幹奇特的使命,包括考察阿拉伯馬在內。1875年英國人道蒂以“奈斯拉尼”(nasrany,基督教徒)和“英格裏西”(engleysy,英國人)的名義遊歷北部阿拉比亞。他所著的《阿拉比亞沙漠遊記》已成為英國文學的古典作品。勞倫斯所著的《智慧的七根柱子》是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文獻中具有特別價值的著作,頗受一般讀者的歡迎。最近的考察者,可以提及的有捷克斯洛伐克人穆西爾,他專門考察北部地區。最近的旅行家,有美國籍的黎巴嫩人艾敏·裏哈尼,他曾與阿拉伯半島上所有的國王會過麵。還有拉特,他曾於1925年至1926年訪問麥加和麥地那。值得特別提到的是英國的年輕東方學家托馬斯的勇敢行為。他在1931年1月間首次越過阿拉比亞南部的魯卜哈利(無人煙地區)沙漠,因而揭露了遺留在世界地圖上最大的空白點之一。在托馬斯探險之後,菲爾比又探險一次,1932年1月7日,他用哈隻·阿卜杜拉的化名,從波斯灣附近的胡富夫地方出發,九十天之內,自東至西,越過魯卜哈利沙漠。
1肥沃的新月地區,包括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和約旦。——譯者
1見d.g.hogarth;thepralionofarabia(newyork,1904),p.7。
2本書所用術語“阿拉比亞人”和阿拉伯人(說阿拉伯話的人)二者的區別,可見本書第43頁的注。(這裏的頁碼是指原書的頁碼。下同。——譯者)
---------------
活——的產物。一個忠實的穆斯林,不需要很多躊躇,就能接受基督教大部分的信條。伊斯蘭教一直是而且仍然是自摩洛哥至印度尼西亞的一種有生命的力量,同時又是幾億人的生活方式。
阿拉伯語現在是八千萬人民日常應用的語言。中世紀時期,在好幾百年期間,阿拉伯語曾是整個文明世界學術文化界和進步思想界所使用的語言。在九至十二世紀之間,用阿拉伯語寫成的著作,包括哲學、醫學、歷史、宗教、天文、地理等方麵的各種著作,比較用其他任何語言寫成的還要多些。西歐的語言中有許多借用詞,可以說明阿拉伯語的影響。除拉丁字母外,阿拉伯字母是世界上應用最廣的一套字母。使用這套字母的語言,有波斯語、阿富汗語、烏爾都語和一部分突厥語、柏柏爾語和馬來語。
巴比倫人、迦勒底人、喜特人、腓尼基人,已成為歷史上的民族,現在已不存在了。阿拉比亞人和說阿拉伯話的人,歷史上存在過,現在也還存在。過去和現在,他們都占了一個戰略上最重要的地理位置,跨在世界商業最大動脈中的一條動脈上。他們的國際地位,在東西方冷戰的競爭中,通常成為重要的中間力量。在他們的土壤裏,蘊藏著世界上最大的液體能量,即1932年初次發現的石油。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這些國家的人民,掀起了民族運動,而且獲得了完全獨立。自伊斯蘭教興起以來,阿拉伯半島的極大部分,初次統一在一個政權之下,成為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在試行君主政體一個時期之後,埃及於1952年宣告成立共和國。埃及在這方麵仿效了敘利亞(其首都大馬士革曾經是輝煌的伍麥葉帝國的首都),在七年之前,敘利亞就已從法國託管之下解放了自己。自阿拔斯王朝滅亡後,歷來沒有國王的伊拉克,曾在巴格達擁戴了一位國王,後來又廢除了君主政體宣布成立共和國。黎巴嫩是首先採取共和政體的。外約旦和巴勒斯坦的一部分,於1949年發展成為哈希姆約旦王國。在北非,摩洛哥、突尼西亞、茅利塔尼亞、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於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分別擺脫了法國和義大利的桎梏1。阿拉伯的鳳凰,又重新翱翔於天空了。古代的歐洲已經知道南部阿拉比亞,因為希羅多德和其他人都曾提及紅海東岸的情形。希臘人和羅馬人所以感興趣,主要是由於南方阿拉比亞人住在出產乳香和香料的地方,而且是歐洲同印度市場和索馬利蘭市場中間的橋樑。但在中世紀末期和現代初期,歐洲人大都把阿拉比亞忘記了。近世的歐洲人,才重新發現了這個地方。首先發現阿拉比亞的人是冒險家、基督教的傳教士、商人、1811年和1836年歷次參加遠征埃及的英法軍官、政治密使和科學考察團。現代學者當中首先把阿拉比亞的情況加以記載的是尼布爾,他是1761年丹麥國王所派遣的科學考察團的團員。南部阿拉比亞的葉門,即古代歐洲人最熟悉的地區,是首先被再發現的。阿拉伯半島的北部,包括希賈茲(漢誌)在內,在地理上是距歐洲較近的,卻到最後才被發現。到今天為止,歐洲人深入北部沙漠地帶探險成功而且有記載的,不過十一、二人。
1812年,瑞士人布克哈特為學術界發現了皮特拉,並化名為易卜拉欣,訪問了麥加和麥地那。關於他訪問過的地方,除了他的記載以外,直到現在,還沒有什麽新的記錄。布克哈特的遺體按伊斯蘭教的儀式葬在開羅的大墓地
---------------
11961年6月19日,英國被迫宣布廢除1899年英科協定,承認科威特獨立。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亞聯合王國宣告成立,1969年9月1日,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譯者
---------------
裏,他的墳墓至今猶在。自1812年至1925年,一百一十三年期間,隻有一個歐洲人獲得研究麥加的正常生活的機會,這個人就是荷蘭萊頓大學的教授哈爾格龍,他是1885年至1886年住在麥加的。1845年芬蘭籍的瑞典青年學者瓦林曾到納季德去考察語言。1861年拿破崙三世把自己的軍隊從黎巴嫩撤回去以後,打算在中部阿拉比亞尋找一個新的勢力範圍,因此,在兩年之後就派一個英國人帕格賴弗去駐在黎巴嫩的采哈萊城,他屬於猶太人的血統,又是耶穌會的會員。他自稱遊歷過納季德南麵的許多地方,其實,他所遊過的地方有限得很。1853年《天方夜譚》著名的翻譯者伯頓,曾用哈隻·阿卜杜拉的化名,以香客的身份遊歷了麥加和麥地那。布倫特夫人是深入北部阿拉比亞的兩個歐洲婦女之一,她於1879年到達納季德,負有若幹奇特的使命,包括考察阿拉伯馬在內。1875年英國人道蒂以“奈斯拉尼”(nasrany,基督教徒)和“英格裏西”(engleysy,英國人)的名義遊歷北部阿拉比亞。他所著的《阿拉比亞沙漠遊記》已成為英國文學的古典作品。勞倫斯所著的《智慧的七根柱子》是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文獻中具有特別價值的著作,頗受一般讀者的歡迎。最近的考察者,可以提及的有捷克斯洛伐克人穆西爾,他專門考察北部地區。最近的旅行家,有美國籍的黎巴嫩人艾敏·裏哈尼,他曾與阿拉伯半島上所有的國王會過麵。還有拉特,他曾於1925年至1926年訪問麥加和麥地那。值得特別提到的是英國的年輕東方學家托馬斯的勇敢行為。他在1931年1月間首次越過阿拉比亞南部的魯卜哈利(無人煙地區)沙漠,因而揭露了遺留在世界地圖上最大的空白點之一。在托馬斯探險之後,菲爾比又探險一次,1932年1月7日,他用哈隻·阿卜杜拉的化名,從波斯灣附近的胡富夫地方出發,九十天之內,自東至西,越過魯卜哈利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