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熏雞的製作方法並不太困難,隻是底味兒上的要求比較高。如果肉本身的味道並不鮮香,那就是外麵用糖熏上色,熏出香味兒也是白搭的。畢竟這是吃進嘴裏的東西。
為了雞肉更好的入味,在煮製之前,小陽先用跟花椒一起炒鍋的鹽和泡過水的茶葉醃製雞肉,至少要兩個時辰。然後才是煮製的時間。
煮雞的大鍋還是那個之前用來燉牛骨的傢夥事兒。很顯然,這口缸一樣的大鍋這輩子是沒有可能去奔赴其以前原計劃的崗位——煮豬食了。
用幹淨的粗麻布將肉蔻、白芷、丁香、肉桂、陳皮、大料、花椒、幹辣椒、砂仁、山楂幹、小茴香、幹薑包裹起來,打成一個布包。先放到燒開的清水裏熬煮一會兒,然後再把醃製好的雞整齊地碼放在大鍋裏。保持湯水沒過雞身一寸左右的距離。然後下調味料。
因為之前雞肉是醃製過的,所以鹽要略微少放一些。再倒入醬油、黃酒、白糖。之後蓋上蓋子。注意火候要維持均衡,接下來就是等待了。
燉煮到八成熟之後,就需要立刻撤火。然後就這麽悶在湯裏一個時辰左右。這時候再開鍋,裏麵的雞就全熟透了,而且還更加入味。
熏爐是大壯和二寶早半年前就做好了的。就在小院兒靠東牆哪兒。後來朱海還給搭了個棚子,還真有小作坊的感覺。之前二寶做的大鐵板一直被小陽很好的保養著,加上一開始就用豬油熟煉過了,所以完全沒有鏽跡,根本不用擔心使用問題。
熏爐的構造跟之前的烤全羊爐子差不了很多。但是燒火的地方和熏製的地方是用鐵板分開的。而鐵板實際上離地有七八十厘米左右,而鐵板上麵的熏製區域也有同等的高度。在中間有一個卡口和兩根鐵棍,剛好可以放下跟熏爐大小一樣的竹篦子,也能承擔住雞的重量。
熏製的過程挺簡單。在灶膛裏燒上火,等把鐵板燒熱之後,在鐵板上撒上白糖。再在竹篦子上碼放好熟製之後抹了香油的整雞。然後關上熏爐的門。不一會兒就能從fèng隙裏飄出焦糖的味道以及白煙。熏製的時間不用太長,約莫兩三分鍾之後就得把門打開,將雞翻個麵。再熏兩三分鍾。拿出來就是成品了。這時候的雞皮棕紅油量,聞著吃著都有一股糖熏特有的香味兒。
第一爐熏製完成了,天色也已經不早了。今天再做是不可能了。看這這六隻新鮮出爐的熏雞,小陽決定拿出三隻來。一隻送去給田靖岩和二哥,讓他們嚐嚐味道,畢竟田家人的口味如何隻有田家人才知道。另外一隻送去牛家,以慰勞牛三同誌的“勞苦功高”。還有一隻就是他們自己享用了,加上木木兩口子,一隻小熏雞,再炒兩個菜,大米白飯吃著,高粱酒喝著,生活就別提有多愜意了。
人活一輩子,每天辛辛苦苦,能吃好喝好可不就是一種開心一種幸福麽。
直到看著牛二和牛大、牛三都上了田家預備的馬車,小陽也沒有瞧見那盒瑪瑙麻將的模樣。好在他也沒有那個牌癮,看不到就看不到吧!提到是為了不能跟著去送親而有些遺憾。可沒辦法。店裏,家裏都需要人。馬上就秋收了,自己要是跟著走了,那還得了。
在牛二離村兒奔赴婆家的第二天,白明華帶來了三個人。其中有一個小陽和朱海認識,就是官役局裏沒被他們選中的鄭才。那另外兩個人的身份就不言而喻了。隻是小陽不明白,白明華帶三個官奴來幹什麽。
聽明白來意,朱海立刻應了下來。牛家的地的確需要人收,還有牛二在西山坳種的作物也不能就放在地裏不管。所以田靖岩派來幾個僕人幹活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看到鄭才是被田靖岩買了下來,小陽徹底放心了。本來頭些日子朱海說再去買個人回來,他還真想過這個鄭才來著。畢竟被自己爹媽買進去的人,真的沒辦法不讓他覺得可憐。現在好了,他是不知道田家人對僕人啥樣,但他相信田靖岩絕對不是個壞人。至少平時跟自家那三個官奴聊天說話的時候,也沒帶出什麽輕視。
另外連個官奴被送去了西山坳。一來幫忙看著院子和地,而來那裏的地本來就比村兒裏其他人家的地多,所以倆人恐怕都不夠使的。鄭才被留在了牛家,而且聽白明華那意思是以後一直都在這兒幫忙牛家幹活,伺候老爺子老太太的。香花嫂雖然一開始覺得別扭,但想想自己至少得有六七個月不能太忙活,也就認下了。再一聽小陽叨咕鄭才的身世,女王陛下立刻就母愛泛濫了。於是乎小陽能預料得到,鄭才未來在牛家的地位,可能會比牛三要高一些。所以牛三……自己以後還是少欺負欺負他吧。
今年的秋收對朱、王兩家人來說是格外忙碌的。所以趁著還沒開始,朱海趕緊去買了個人回來。雖然小陽在家鼓搗這那些果醬沒有去,但他知道朱海的目標。就是俺天被他們pass掉的那位中年大叔。畢竟能在店裏幫忙的人才最重要。秋收之後,最忙的地方還是店裏。
新來的這位中年大叔名叫張正,經歷跟錢權差不多,但他以前的主子隻是一個縣官。別看這樣,他還是有不少拿手菜的。誰讓他原來那位主子不但貪財還貪吃呢。否則他也就不至於落到被拎進官役局了。
自打張大叔來了之後,趙亮就被朱海拎回了村兒。沒辦法,在收莊稼這方麵,六子明顯就是個比小陽還不行的半成品。趙亮對此相當開心。為啥?自然是因為每天都可以吃到二主子給主子的愛心餐啊!這可是六子羨慕嫉妒到死的待遇啊!!!其實幼稚也是一種樂觀麵對生活的態度,不是喵?
對於今年秋收,朱海是最期待的。因為他十分像知道媳婦兒帶來的那幾樣種子,到底收成能提高多少。尤其是玉米,如果真的能多出一倍左右的話,那可是十分了不得的事情。盡管他家的收入糧食隻占了一部分,但錢誰不想多?種地的哪有不想收成加翻的?
索性這些種子不負兩個人的期望。朱海統領媳婦兒和趙亮,先把小陽帶來的黃豆種子收了起來。連同豆莢都估算了一下,的確比他們這兒的黃豆收成高了三成左右。大白菜也明顯比他們這兒的要大顆。水靈且不提,纖維還沒那麽粗。不過小陽堅持認為這一定是本地的水土太好,所以菜的品質才這麽出眾。因為他以前也吃過家鄉當地的白菜,雖然也很甜,但沒有這裏的濃。
玉米是最後收成的。而且依然是先收了新種子的那一小片。這一稱重可讓朱海笑得合不上牙了。跟媳婦兒說的差不了多少,這玉米的確是非常的高產啊!於是乎就想把這些都當作明年的種子!
不過這個提議被小陽給否決了。畢竟他不知道第一種和第二種的差距有多大。如果都種這個,他怕萬一收成不好了,就太不值得了。“聽媳婦兒話有錢花!”這是小陽挺胸仰脖跟朱海“叫板”的時候說的話。所以朱海同意了。來年這種子隻種三分之一。剩下的還種原來的種。當然兩個人商議到最後,就變成妖精打架了。
幸好朱海有先見之明,給趙亮安排的是小院兒最靠東的那間屋子。不過他們忽略了窗戶的隔音效果其實並沒有那麽好……
第119章 小三是神馬?
秋收說慢不慢,說快也快不了。等所有人把地都收完,糧食都打好了。日子已經到了十一月底了。這個時候的海華縣已經時常刮北風了,人們也都換上了厚實地衣褲。
給家裏這四位老少沒人置辦了一身厚衣、一身冬裝、一床棉被褥。還給每人發了五百文錢。畢竟離過年有一個月了,雖然吃喝穿住他們都不用預備,可人總總歸是有東西想要買來自己用的。
之前買官奴之前小陽和朱海就商議過給這些人工錢。但一開始他們並不了解這幾個人的性格秉性,所以一直就沒提錢這回事。畢竟有太多人家對買來的奴才都是隻供吃穿用住,也不需要覺得虧欠什麽。現在經過這幾個月的接觸,他們至少了解了錢權,趙亮和六子絕對是信得過的人。就連剛來一個月的張正,也是個老實本分的主兒。所以這月錢的事兒就先給了。並跟他們四個將了,每人每個月都是五百文,多了他們這小本生意也拿不起。
其實這月錢裏有一半是二寶和木木給出的。畢竟兩家人的買賣,不可能買人是朱家掏錢,工錢還是朱家自己掏。這就太說不過去了。當然這個朱海和小陽也沒推辭。
糧食賣完之後,莊稼人就又到了農閑期。隻是他們兩家人依然很忙碌。朱海要晾曬種子,收雞宰殺拔毛。小陽要做熏雞,要去積酸菜,醃辣菜,做滷豆幹。二寶這時候也很忙碌。得修理全村兒人幹活弄壞的農具。有幾戶要辦喜事的人家,這家具啥的都得他來做。木木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比如做南瓜餅,做小蘇餅,也在小陽的指導下積了一缸酸菜。總之他們是忙得不亦樂乎,就連回村兒來的六子也兩個院子裏跑來跑去幫忙幹活。
忙碌了一段日子,等閑下來了小陽竟然有點不習慣了。這回是真的不用惦記店裏的事了,所以除了隔三差五去一兩天,再時常幾罈子調味醬送過去讓他們炒菜用,還真是很悠閑。基本上實現了他想要貓冬的願望。
為了雞肉更好的入味,在煮製之前,小陽先用跟花椒一起炒鍋的鹽和泡過水的茶葉醃製雞肉,至少要兩個時辰。然後才是煮製的時間。
煮雞的大鍋還是那個之前用來燉牛骨的傢夥事兒。很顯然,這口缸一樣的大鍋這輩子是沒有可能去奔赴其以前原計劃的崗位——煮豬食了。
用幹淨的粗麻布將肉蔻、白芷、丁香、肉桂、陳皮、大料、花椒、幹辣椒、砂仁、山楂幹、小茴香、幹薑包裹起來,打成一個布包。先放到燒開的清水裏熬煮一會兒,然後再把醃製好的雞整齊地碼放在大鍋裏。保持湯水沒過雞身一寸左右的距離。然後下調味料。
因為之前雞肉是醃製過的,所以鹽要略微少放一些。再倒入醬油、黃酒、白糖。之後蓋上蓋子。注意火候要維持均衡,接下來就是等待了。
燉煮到八成熟之後,就需要立刻撤火。然後就這麽悶在湯裏一個時辰左右。這時候再開鍋,裏麵的雞就全熟透了,而且還更加入味。
熏爐是大壯和二寶早半年前就做好了的。就在小院兒靠東牆哪兒。後來朱海還給搭了個棚子,還真有小作坊的感覺。之前二寶做的大鐵板一直被小陽很好的保養著,加上一開始就用豬油熟煉過了,所以完全沒有鏽跡,根本不用擔心使用問題。
熏爐的構造跟之前的烤全羊爐子差不了很多。但是燒火的地方和熏製的地方是用鐵板分開的。而鐵板實際上離地有七八十厘米左右,而鐵板上麵的熏製區域也有同等的高度。在中間有一個卡口和兩根鐵棍,剛好可以放下跟熏爐大小一樣的竹篦子,也能承擔住雞的重量。
熏製的過程挺簡單。在灶膛裏燒上火,等把鐵板燒熱之後,在鐵板上撒上白糖。再在竹篦子上碼放好熟製之後抹了香油的整雞。然後關上熏爐的門。不一會兒就能從fèng隙裏飄出焦糖的味道以及白煙。熏製的時間不用太長,約莫兩三分鍾之後就得把門打開,將雞翻個麵。再熏兩三分鍾。拿出來就是成品了。這時候的雞皮棕紅油量,聞著吃著都有一股糖熏特有的香味兒。
第一爐熏製完成了,天色也已經不早了。今天再做是不可能了。看這這六隻新鮮出爐的熏雞,小陽決定拿出三隻來。一隻送去給田靖岩和二哥,讓他們嚐嚐味道,畢竟田家人的口味如何隻有田家人才知道。另外一隻送去牛家,以慰勞牛三同誌的“勞苦功高”。還有一隻就是他們自己享用了,加上木木兩口子,一隻小熏雞,再炒兩個菜,大米白飯吃著,高粱酒喝著,生活就別提有多愜意了。
人活一輩子,每天辛辛苦苦,能吃好喝好可不就是一種開心一種幸福麽。
直到看著牛二和牛大、牛三都上了田家預備的馬車,小陽也沒有瞧見那盒瑪瑙麻將的模樣。好在他也沒有那個牌癮,看不到就看不到吧!提到是為了不能跟著去送親而有些遺憾。可沒辦法。店裏,家裏都需要人。馬上就秋收了,自己要是跟著走了,那還得了。
在牛二離村兒奔赴婆家的第二天,白明華帶來了三個人。其中有一個小陽和朱海認識,就是官役局裏沒被他們選中的鄭才。那另外兩個人的身份就不言而喻了。隻是小陽不明白,白明華帶三個官奴來幹什麽。
聽明白來意,朱海立刻應了下來。牛家的地的確需要人收,還有牛二在西山坳種的作物也不能就放在地裏不管。所以田靖岩派來幾個僕人幹活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看到鄭才是被田靖岩買了下來,小陽徹底放心了。本來頭些日子朱海說再去買個人回來,他還真想過這個鄭才來著。畢竟被自己爹媽買進去的人,真的沒辦法不讓他覺得可憐。現在好了,他是不知道田家人對僕人啥樣,但他相信田靖岩絕對不是個壞人。至少平時跟自家那三個官奴聊天說話的時候,也沒帶出什麽輕視。
另外連個官奴被送去了西山坳。一來幫忙看著院子和地,而來那裏的地本來就比村兒裏其他人家的地多,所以倆人恐怕都不夠使的。鄭才被留在了牛家,而且聽白明華那意思是以後一直都在這兒幫忙牛家幹活,伺候老爺子老太太的。香花嫂雖然一開始覺得別扭,但想想自己至少得有六七個月不能太忙活,也就認下了。再一聽小陽叨咕鄭才的身世,女王陛下立刻就母愛泛濫了。於是乎小陽能預料得到,鄭才未來在牛家的地位,可能會比牛三要高一些。所以牛三……自己以後還是少欺負欺負他吧。
今年的秋收對朱、王兩家人來說是格外忙碌的。所以趁著還沒開始,朱海趕緊去買了個人回來。雖然小陽在家鼓搗這那些果醬沒有去,但他知道朱海的目標。就是俺天被他們pass掉的那位中年大叔。畢竟能在店裏幫忙的人才最重要。秋收之後,最忙的地方還是店裏。
新來的這位中年大叔名叫張正,經歷跟錢權差不多,但他以前的主子隻是一個縣官。別看這樣,他還是有不少拿手菜的。誰讓他原來那位主子不但貪財還貪吃呢。否則他也就不至於落到被拎進官役局了。
自打張大叔來了之後,趙亮就被朱海拎回了村兒。沒辦法,在收莊稼這方麵,六子明顯就是個比小陽還不行的半成品。趙亮對此相當開心。為啥?自然是因為每天都可以吃到二主子給主子的愛心餐啊!這可是六子羨慕嫉妒到死的待遇啊!!!其實幼稚也是一種樂觀麵對生活的態度,不是喵?
對於今年秋收,朱海是最期待的。因為他十分像知道媳婦兒帶來的那幾樣種子,到底收成能提高多少。尤其是玉米,如果真的能多出一倍左右的話,那可是十分了不得的事情。盡管他家的收入糧食隻占了一部分,但錢誰不想多?種地的哪有不想收成加翻的?
索性這些種子不負兩個人的期望。朱海統領媳婦兒和趙亮,先把小陽帶來的黃豆種子收了起來。連同豆莢都估算了一下,的確比他們這兒的黃豆收成高了三成左右。大白菜也明顯比他們這兒的要大顆。水靈且不提,纖維還沒那麽粗。不過小陽堅持認為這一定是本地的水土太好,所以菜的品質才這麽出眾。因為他以前也吃過家鄉當地的白菜,雖然也很甜,但沒有這裏的濃。
玉米是最後收成的。而且依然是先收了新種子的那一小片。這一稱重可讓朱海笑得合不上牙了。跟媳婦兒說的差不了多少,這玉米的確是非常的高產啊!於是乎就想把這些都當作明年的種子!
不過這個提議被小陽給否決了。畢竟他不知道第一種和第二種的差距有多大。如果都種這個,他怕萬一收成不好了,就太不值得了。“聽媳婦兒話有錢花!”這是小陽挺胸仰脖跟朱海“叫板”的時候說的話。所以朱海同意了。來年這種子隻種三分之一。剩下的還種原來的種。當然兩個人商議到最後,就變成妖精打架了。
幸好朱海有先見之明,給趙亮安排的是小院兒最靠東的那間屋子。不過他們忽略了窗戶的隔音效果其實並沒有那麽好……
第119章 小三是神馬?
秋收說慢不慢,說快也快不了。等所有人把地都收完,糧食都打好了。日子已經到了十一月底了。這個時候的海華縣已經時常刮北風了,人們也都換上了厚實地衣褲。
給家裏這四位老少沒人置辦了一身厚衣、一身冬裝、一床棉被褥。還給每人發了五百文錢。畢竟離過年有一個月了,雖然吃喝穿住他們都不用預備,可人總總歸是有東西想要買來自己用的。
之前買官奴之前小陽和朱海就商議過給這些人工錢。但一開始他們並不了解這幾個人的性格秉性,所以一直就沒提錢這回事。畢竟有太多人家對買來的奴才都是隻供吃穿用住,也不需要覺得虧欠什麽。現在經過這幾個月的接觸,他們至少了解了錢權,趙亮和六子絕對是信得過的人。就連剛來一個月的張正,也是個老實本分的主兒。所以這月錢的事兒就先給了。並跟他們四個將了,每人每個月都是五百文,多了他們這小本生意也拿不起。
其實這月錢裏有一半是二寶和木木給出的。畢竟兩家人的買賣,不可能買人是朱家掏錢,工錢還是朱家自己掏。這就太說不過去了。當然這個朱海和小陽也沒推辭。
糧食賣完之後,莊稼人就又到了農閑期。隻是他們兩家人依然很忙碌。朱海要晾曬種子,收雞宰殺拔毛。小陽要做熏雞,要去積酸菜,醃辣菜,做滷豆幹。二寶這時候也很忙碌。得修理全村兒人幹活弄壞的農具。有幾戶要辦喜事的人家,這家具啥的都得他來做。木木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比如做南瓜餅,做小蘇餅,也在小陽的指導下積了一缸酸菜。總之他們是忙得不亦樂乎,就連回村兒來的六子也兩個院子裏跑來跑去幫忙幹活。
忙碌了一段日子,等閑下來了小陽竟然有點不習慣了。這回是真的不用惦記店裏的事了,所以除了隔三差五去一兩天,再時常幾罈子調味醬送過去讓他們炒菜用,還真是很悠閑。基本上實現了他想要貓冬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