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還欲再辯,剛剛開口,便聽得皇上打斷道:「朕隻當你前頭的話未曾說過,若你執意要替謝杳求情,朕便不得不考量一番,太子的心思了。」
話音剛落,便有公公通傳道是寧王請見。
皇上拂袖去到殿中龍椅之上坐下,「來得正好。」
太子默不作聲站起身來,往窗外看了一眼。雨仍沒有要停的跡象,天邊卻略微有些亮光——不知這個時辰,謝杳是否出了城門。
淨虛真人並謝杳這樁案子,便交到了寧王手上。太子同他退出殿中時,寧王用聖旨敲了敲掌心,笑著同太子一拱手,「皇弟,得罪了。」
太子將他的挑釁無視過去,走入雨幕中,身後的宮人忙不迭撐著傘跟上。
「去尚書府。」寧王一麵往宮外走,一麵差人將謝杳的畫像送至各處城門,吩咐若遇到畫像上的女子出城必截下,生死不論。
而此時的謝杳,正獨身舉著火把沿著密道往京郊走。密道閑置了許久,雖仍是通途,可卻並不好走,光線又昏沉,一個不慎便要踉蹌一下。
得了太子消息時她便預感到此事輕易不能了結,當機立斷要去鬆山觀一趟,旁的不說,最起碼得叫觀中諸人出山避上一避。
太子能替她安排的接應都在京郊外,若是再送她出城門,便太過惹眼了,是以如何出得去城,還是端看她自個兒。
雁歸執意要送謝杳一程再回來,好在謝杳先前備下了留給父親母親的信,壓在書案上,未耽擱什麽時間,兩人便從府上翻了出去。
雨急急落在長街上,方才翻牆時雁歸被她拖累,顧不上撐傘,兩人皆被淋了個透濕。
謝杳卻在雨中頓住了步子,「此時從城門出京怕是不妥。若皇上當真動了殺心,旨意一下,必然先封各處城門,若是不湊巧趕上了,我便是自投羅網。」
雁歸聞言琢磨了片刻,忽的想起來什麽似的道:「迎雲閣中倒是有一處密道,直通京郊。可隻有世子殿下才知曉密道所在……」
謝杳眼神倏而一亮,「我也知道。」
那密道設在迎雲閣的遠山房中,還是早先謝杳一路追著遲舟追進迎雲閣卻又碰上沈辭時,沈辭打開給她瞧過的。沒成想還真有用上的這一天。
雁歸親送著謝杳進了密道,才轉身回到尚書府。
已至辰時,雨勢漸小。
謝杳費了些力氣才將上頭壓著的石板掀開,自密道裏爬出來時,整個人身上都是黑一塊白一塊,衣裳又濕著,鬢邊碎發也一縷縷貼在臉頰上,顯得分外狼狽。
她先是估摸了一下自個兒大致的位置,而後當機立斷選了最近的一處太子同她說接應於她的地方,疾走了一炷香的時候,果然見著了候著的馬車。
鬆山觀。
謝盈推開客居的窗子,深深吸了一口雨後山間泥土的氣息。雨還是淅淅瀝瀝地下著,不過瞧著便沒什麽後勁兒了,想來再等上一等,她也便能打道回府了。
她是昨個兒午後來的鬆山觀,依著慣例想來拜上一拜便走——自打她出了那事兒後,隔三差五便要來鬆山觀拜一拜,祈求謝府闔府平安,也求個心安。至於緣何選在鬆山觀,一是因著這兒是京城附近最負盛名的道觀,二是因著謝杳是這兒的弟子,她總很不該地有幾分心思,妄想著偶或能遇上謝杳——上回也還真是遇上了的。
她如今在尚書府上做些雜役的活計,畢竟做了那麽多年暗地裏的「二小姐」,府上的下人對她還多是照顧一些的。
既是謝杳曾直說過不欲再見到她,在府上時便誠然是不會見著了的。可謝盈總盼著,有朝一日,她能回去謝杳身邊兒伺候。即便是最下等的粗使丫鬟,隻要是在謝杳院中,她也甘之如飴。
黃昏時颳起了那般大的山風,像是馬上便有一場盆澆的驟雨,山路泥濘崎嶇容易摔著,她也就留宿在了客居裏,預備著第二日天好一些的時候再下山。
謝杳到了鬆山觀的山門下時,寧王領兵也在去往鬆山的路上。
寧王在尚書府撲了個空,初時還不信,命人裏裏外外翻了好幾遍,才確認謝杳確是已不在府中。皇上特意吩咐過此事不得牽連尚書府滿府,他也不好徹底開罪謝尚書,隻得作罷——隻是觀之謝尚書的反應,怕是他已開罪了個徹底。
寧王的思緒難得地活絡起來,叫人繼續嚴防著各處城門,在京中慢慢搜查著,又親領了兵往鬆山觀而去——他奉命要處理的可不止謝杳。
寧王跨坐上馬,一勒韁繩,望向鬆山觀的方向,眼睛眯了眯。再說,倘若不出他所料,十有□□,謝杳亦是要去鬆山觀,救她那好師尊的。
作者有話要說: 沈·隻出現在作話的男主·辭:為何我發現隻要我不在的章節,十有□□穆朝都在?
謝杳:你說什麽?密道信號不好。
太子:皇宮信號屏蔽。
第57章 燒觀
謝杳自馬車上躍下去, 提起濕漉漉的裙擺, 從山門前的長階向前跑去。她這幅樣子,山門前守著的兩個弟子差點兒都未能認出來。
淨虛真人在丹房中席地而坐,拂塵搭在肩上,閉著雙眼靜心打坐, 即便是聽得謝杳猛然推開門衝進來,也無甚異色。
謝杳一路跑到這兒氣都跑岔了, 喘了一陣兒,才斷斷續續開口道:「送進宮的丹藥被人動了手腳, 寧王正奉旨以意圖弒君罪查處, 怕是快到鬆山觀了。我方才這一路叫他們早做準備,在講經堂裏集結, 先出了鬆山暫避, 往後的事再從長計議。」
話音剛落,便有公公通傳道是寧王請見。
皇上拂袖去到殿中龍椅之上坐下,「來得正好。」
太子默不作聲站起身來,往窗外看了一眼。雨仍沒有要停的跡象,天邊卻略微有些亮光——不知這個時辰,謝杳是否出了城門。
淨虛真人並謝杳這樁案子,便交到了寧王手上。太子同他退出殿中時,寧王用聖旨敲了敲掌心,笑著同太子一拱手,「皇弟,得罪了。」
太子將他的挑釁無視過去,走入雨幕中,身後的宮人忙不迭撐著傘跟上。
「去尚書府。」寧王一麵往宮外走,一麵差人將謝杳的畫像送至各處城門,吩咐若遇到畫像上的女子出城必截下,生死不論。
而此時的謝杳,正獨身舉著火把沿著密道往京郊走。密道閑置了許久,雖仍是通途,可卻並不好走,光線又昏沉,一個不慎便要踉蹌一下。
得了太子消息時她便預感到此事輕易不能了結,當機立斷要去鬆山觀一趟,旁的不說,最起碼得叫觀中諸人出山避上一避。
太子能替她安排的接應都在京郊外,若是再送她出城門,便太過惹眼了,是以如何出得去城,還是端看她自個兒。
雁歸執意要送謝杳一程再回來,好在謝杳先前備下了留給父親母親的信,壓在書案上,未耽擱什麽時間,兩人便從府上翻了出去。
雨急急落在長街上,方才翻牆時雁歸被她拖累,顧不上撐傘,兩人皆被淋了個透濕。
謝杳卻在雨中頓住了步子,「此時從城門出京怕是不妥。若皇上當真動了殺心,旨意一下,必然先封各處城門,若是不湊巧趕上了,我便是自投羅網。」
雁歸聞言琢磨了片刻,忽的想起來什麽似的道:「迎雲閣中倒是有一處密道,直通京郊。可隻有世子殿下才知曉密道所在……」
謝杳眼神倏而一亮,「我也知道。」
那密道設在迎雲閣的遠山房中,還是早先謝杳一路追著遲舟追進迎雲閣卻又碰上沈辭時,沈辭打開給她瞧過的。沒成想還真有用上的這一天。
雁歸親送著謝杳進了密道,才轉身回到尚書府。
已至辰時,雨勢漸小。
謝杳費了些力氣才將上頭壓著的石板掀開,自密道裏爬出來時,整個人身上都是黑一塊白一塊,衣裳又濕著,鬢邊碎發也一縷縷貼在臉頰上,顯得分外狼狽。
她先是估摸了一下自個兒大致的位置,而後當機立斷選了最近的一處太子同她說接應於她的地方,疾走了一炷香的時候,果然見著了候著的馬車。
鬆山觀。
謝盈推開客居的窗子,深深吸了一口雨後山間泥土的氣息。雨還是淅淅瀝瀝地下著,不過瞧著便沒什麽後勁兒了,想來再等上一等,她也便能打道回府了。
她是昨個兒午後來的鬆山觀,依著慣例想來拜上一拜便走——自打她出了那事兒後,隔三差五便要來鬆山觀拜一拜,祈求謝府闔府平安,也求個心安。至於緣何選在鬆山觀,一是因著這兒是京城附近最負盛名的道觀,二是因著謝杳是這兒的弟子,她總很不該地有幾分心思,妄想著偶或能遇上謝杳——上回也還真是遇上了的。
她如今在尚書府上做些雜役的活計,畢竟做了那麽多年暗地裏的「二小姐」,府上的下人對她還多是照顧一些的。
既是謝杳曾直說過不欲再見到她,在府上時便誠然是不會見著了的。可謝盈總盼著,有朝一日,她能回去謝杳身邊兒伺候。即便是最下等的粗使丫鬟,隻要是在謝杳院中,她也甘之如飴。
黃昏時颳起了那般大的山風,像是馬上便有一場盆澆的驟雨,山路泥濘崎嶇容易摔著,她也就留宿在了客居裏,預備著第二日天好一些的時候再下山。
謝杳到了鬆山觀的山門下時,寧王領兵也在去往鬆山的路上。
寧王在尚書府撲了個空,初時還不信,命人裏裏外外翻了好幾遍,才確認謝杳確是已不在府中。皇上特意吩咐過此事不得牽連尚書府滿府,他也不好徹底開罪謝尚書,隻得作罷——隻是觀之謝尚書的反應,怕是他已開罪了個徹底。
寧王的思緒難得地活絡起來,叫人繼續嚴防著各處城門,在京中慢慢搜查著,又親領了兵往鬆山觀而去——他奉命要處理的可不止謝杳。
寧王跨坐上馬,一勒韁繩,望向鬆山觀的方向,眼睛眯了眯。再說,倘若不出他所料,十有□□,謝杳亦是要去鬆山觀,救她那好師尊的。
作者有話要說: 沈·隻出現在作話的男主·辭:為何我發現隻要我不在的章節,十有□□穆朝都在?
謝杳:你說什麽?密道信號不好。
太子:皇宮信號屏蔽。
第57章 燒觀
謝杳自馬車上躍下去, 提起濕漉漉的裙擺, 從山門前的長階向前跑去。她這幅樣子,山門前守著的兩個弟子差點兒都未能認出來。
淨虛真人在丹房中席地而坐,拂塵搭在肩上,閉著雙眼靜心打坐, 即便是聽得謝杳猛然推開門衝進來,也無甚異色。
謝杳一路跑到這兒氣都跑岔了, 喘了一陣兒,才斷斷續續開口道:「送進宮的丹藥被人動了手腳, 寧王正奉旨以意圖弒君罪查處, 怕是快到鬆山觀了。我方才這一路叫他們早做準備,在講經堂裏集結, 先出了鬆山暫避, 往後的事再從長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