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夫人腳步一滯,看著那孩子亂蓬蓬的頭髮,滿是血汙的臉,和那雙亮得滲人的眼睛,把她帶回了軍營。
正所謂十年磨一劍。她十六歲時,正遇上了當年那隊突厥人——這些年來殺父殺母仇人的樣子她絲毫不敢忘。那一戰她殺紅了眼,落了一身的傷,最重的一道傷在她左肩,深可見骨,終得以手刃仇人。
可是自那一刻起她凝的精氣神兒也散了,失了活下去的慾念,差點兒沒救回來。沈夫人別無他法,隻好又給她安了一個活下去的由頭——報恩。正巧是京城來旨,宣沈辭和沈夫人回京的時候,沈夫人便叫她潛入京城,來這迎雲閣裏,也不必露麵,隻做鎮著此處的一把利刃就好。
從此她就是迎雲閣幽深的夜裏那柄見血封喉的劍。
沈辭選中她也是經了多番考量,既要知根知底信得過,又要真真兒能護得住謝杳,包括時不時給她陡然冒出來的念頭收拾爛攤子。
畢竟是他手下的精銳,謝杳象徵性地問了沈辭一句:「你把雁歸給了我,那這兒怎麽辦?」
沈辭沉吟片刻,「那還是算了。」
「我知道阿辭這麽厲害,少個把人手也不打緊的。」謝杳眼不眨心不跳地變著法兒誇了他十幾句,而後看著他勉強壓住的唇角,終是得償所願地把人領了回去。
聽沈辭講的時候,她原以為雁歸是個如麥芒般鋒利,抬眼間都叫人有壓迫感的姑娘。極有可能還是那種神色懨懨,脾氣暴躁的類型。待到看見真人兒,委實被驚了一驚。
不論別的,謝杳是很敬佩這種人的——嚐過愛恨,了過心事,手上沾過仇家的血,末了還是能對著陌路人真心實意笑上一笑的人。
不過如今謝杳也算不得她的陌路人——沈辭先前特意同她談過,既是把她送到謝杳身邊,就是要她此後隻認謝杳一個。雁歸接受良好,不過是換了個人報了這恩情,於她而言無甚區別。
於春雪看著謝杳意氣風發的臉,深深吸了一口氣,牽了牽嘴角,循循善誘道:「你看,迎雲閣是你要進的,人是你要贖的,對不對?可不是我挑唆的罷?」
她原本打算將今日這一趟瞞過去,如今謝杳領了個人,還怎麽瞞得下去?且就她以往的經驗來看,隻要是她們二人一起的,無論是闖了什麽禍,於夫人都一門心思以為是自個兒女兒的錯。
有一回謝杳良心發現,先主動認了錯,結果卻是於春雪回府後受了往常兩倍的責罰——於夫人一向覺得謝杳乖覺又懂事,見她主動認錯,便認定了她是替於春雪頂罪。由此可見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謝杳聞言卻反問道:「什麽迎雲閣?雁歸來京城投奔親戚,她那親戚卻早已身故,走投無路攔了我們的馬車,被我收留。你這記性怎的這麽不好?」
於春雪看著「乖覺又懂事」的謝杳扯謊扯得信手拈來的樣子,一時無言。
過了兩日,謝杳有一回夜裏撞見雁歸坐在屋頂上,借月色拿軟布細細擦拭配劍,神色專注得甚至有些悲傷。雁歸平日裏常常笑的,可相處久了,就會察覺出,她的笑容裏總有些力不從心。
謝杳沒來由地想到,若不是命運弄人,若不是仇恨把那個六歲的小女孩逼上不歸路,她興許真的是那種笑起來幹淨又燦爛,連春三月的暖陽都不遑多讓的姑娘罷。
她並未出聲打擾屋頂上的人兒,輕手輕腳推開房門,自去睡下了。
謝盈再出現在謝杳麵前時,已過了五六日。這期間她還又去了宮中一趟,陪淨虛真人手談了兩局。
謝杳正在抄《心印經》——她對弈兩局皆勝,她那師父手上拂塵一搖,非道是她堪不破輸贏,囿於其中,正是道行不夠,當即便吩咐她將《心印經》靜心抄上五十遍,好好修行。
雁歸在一旁磨著墨,謝杳停筆擱下,抬眼看向謝盈,隨口問道:「可好些了?」
謝盈聲音幹澀,「托小姐的福,已大好了。」
謝杳神色如常,自斟了一盞茶喝下,「我這兒也沒什麽事,你再回去將養兩天,好全了再說。」說完,她探手從謝盈方才端進來的一疊茶點中拿了一塊兒咬了一口。
謝盈低聲應是,退了出去。就連背影都有些失魂落魄。
幾乎是她走出門的那一剎,謝杳將口中點心吐在手帕上,而後將整一疊點心遞給雁歸,「找個郎中驗一驗。」
雁歸併未多問,另找了方帕子,將點心倒上折起來,揣進懷裏便出去了。
謝杳漱過口,終還是輕嘆了一聲。
方才謝盈的表現她已然經歷過一回,這回便得心應手了許多。隻是這回寧王動手倒早了一年。
謝杳蹙著眉,無意識地摩挲著手中茶盞。按謝盈曾經的說法,她是在元平十五年她去沈府的空裏,巧遇了她活著的唯一的親人,她那在寧王手下當差的兄長。
如今時間早了一年,她又是如何能這麽巧,又遇上她兄長的?
謝杳眉頭舒展開,嘴角一勾,像是想通了什麽。
這兩個時間點有處是共通的。曾經的元平十五年,正是謝永地位舉足輕重的時候;而今的元平十四年,正是她謝杳乍然得了皇上信任的時候。
謝杳心裏那個想法逐漸有了雛形——不管是什麽時候,隻要寧王用得上,謝盈都會與她那兄長碰上麵。
隻是如此說來,那人是不是她所謂的兄長,倒值得商榷。
正所謂十年磨一劍。她十六歲時,正遇上了當年那隊突厥人——這些年來殺父殺母仇人的樣子她絲毫不敢忘。那一戰她殺紅了眼,落了一身的傷,最重的一道傷在她左肩,深可見骨,終得以手刃仇人。
可是自那一刻起她凝的精氣神兒也散了,失了活下去的慾念,差點兒沒救回來。沈夫人別無他法,隻好又給她安了一個活下去的由頭——報恩。正巧是京城來旨,宣沈辭和沈夫人回京的時候,沈夫人便叫她潛入京城,來這迎雲閣裏,也不必露麵,隻做鎮著此處的一把利刃就好。
從此她就是迎雲閣幽深的夜裏那柄見血封喉的劍。
沈辭選中她也是經了多番考量,既要知根知底信得過,又要真真兒能護得住謝杳,包括時不時給她陡然冒出來的念頭收拾爛攤子。
畢竟是他手下的精銳,謝杳象徵性地問了沈辭一句:「你把雁歸給了我,那這兒怎麽辦?」
沈辭沉吟片刻,「那還是算了。」
「我知道阿辭這麽厲害,少個把人手也不打緊的。」謝杳眼不眨心不跳地變著法兒誇了他十幾句,而後看著他勉強壓住的唇角,終是得償所願地把人領了回去。
聽沈辭講的時候,她原以為雁歸是個如麥芒般鋒利,抬眼間都叫人有壓迫感的姑娘。極有可能還是那種神色懨懨,脾氣暴躁的類型。待到看見真人兒,委實被驚了一驚。
不論別的,謝杳是很敬佩這種人的——嚐過愛恨,了過心事,手上沾過仇家的血,末了還是能對著陌路人真心實意笑上一笑的人。
不過如今謝杳也算不得她的陌路人——沈辭先前特意同她談過,既是把她送到謝杳身邊,就是要她此後隻認謝杳一個。雁歸接受良好,不過是換了個人報了這恩情,於她而言無甚區別。
於春雪看著謝杳意氣風發的臉,深深吸了一口氣,牽了牽嘴角,循循善誘道:「你看,迎雲閣是你要進的,人是你要贖的,對不對?可不是我挑唆的罷?」
她原本打算將今日這一趟瞞過去,如今謝杳領了個人,還怎麽瞞得下去?且就她以往的經驗來看,隻要是她們二人一起的,無論是闖了什麽禍,於夫人都一門心思以為是自個兒女兒的錯。
有一回謝杳良心發現,先主動認了錯,結果卻是於春雪回府後受了往常兩倍的責罰——於夫人一向覺得謝杳乖覺又懂事,見她主動認錯,便認定了她是替於春雪頂罪。由此可見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謝杳聞言卻反問道:「什麽迎雲閣?雁歸來京城投奔親戚,她那親戚卻早已身故,走投無路攔了我們的馬車,被我收留。你這記性怎的這麽不好?」
於春雪看著「乖覺又懂事」的謝杳扯謊扯得信手拈來的樣子,一時無言。
過了兩日,謝杳有一回夜裏撞見雁歸坐在屋頂上,借月色拿軟布細細擦拭配劍,神色專注得甚至有些悲傷。雁歸平日裏常常笑的,可相處久了,就會察覺出,她的笑容裏總有些力不從心。
謝杳沒來由地想到,若不是命運弄人,若不是仇恨把那個六歲的小女孩逼上不歸路,她興許真的是那種笑起來幹淨又燦爛,連春三月的暖陽都不遑多讓的姑娘罷。
她並未出聲打擾屋頂上的人兒,輕手輕腳推開房門,自去睡下了。
謝盈再出現在謝杳麵前時,已過了五六日。這期間她還又去了宮中一趟,陪淨虛真人手談了兩局。
謝杳正在抄《心印經》——她對弈兩局皆勝,她那師父手上拂塵一搖,非道是她堪不破輸贏,囿於其中,正是道行不夠,當即便吩咐她將《心印經》靜心抄上五十遍,好好修行。
雁歸在一旁磨著墨,謝杳停筆擱下,抬眼看向謝盈,隨口問道:「可好些了?」
謝盈聲音幹澀,「托小姐的福,已大好了。」
謝杳神色如常,自斟了一盞茶喝下,「我這兒也沒什麽事,你再回去將養兩天,好全了再說。」說完,她探手從謝盈方才端進來的一疊茶點中拿了一塊兒咬了一口。
謝盈低聲應是,退了出去。就連背影都有些失魂落魄。
幾乎是她走出門的那一剎,謝杳將口中點心吐在手帕上,而後將整一疊點心遞給雁歸,「找個郎中驗一驗。」
雁歸併未多問,另找了方帕子,將點心倒上折起來,揣進懷裏便出去了。
謝杳漱過口,終還是輕嘆了一聲。
方才謝盈的表現她已然經歷過一回,這回便得心應手了許多。隻是這回寧王動手倒早了一年。
謝杳蹙著眉,無意識地摩挲著手中茶盞。按謝盈曾經的說法,她是在元平十五年她去沈府的空裏,巧遇了她活著的唯一的親人,她那在寧王手下當差的兄長。
如今時間早了一年,她又是如何能這麽巧,又遇上她兄長的?
謝杳眉頭舒展開,嘴角一勾,像是想通了什麽。
這兩個時間點有處是共通的。曾經的元平十五年,正是謝永地位舉足輕重的時候;而今的元平十四年,正是她謝杳乍然得了皇上信任的時候。
謝杳心裏那個想法逐漸有了雛形——不管是什麽時候,隻要寧王用得上,謝盈都會與她那兄長碰上麵。
隻是如此說來,那人是不是她所謂的兄長,倒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