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根據大禹時期就有的各種禁伐禁漁令,製定了周朝的環境保護法,而我們直到近年才開始重新啟用休漁期的辦法,與三千年前的老祖宗相比,真是應該慚愧。


    正因為周公製定了太多的製度,因此後世有了許多附會,許多行業都把自己的祖師爺定為周公,什麽算命的、看風水的、茶道的、辦婚禮的等等,都把自己的根往周公身上靠。


    荀子稱周公的製度在於“以類分”。


    這樣說來,周公是最早的法家。


    ——中華哲學的締造者


    《周易》是中華哲學的精髓,那麽《周易》是誰的傑作?說法有兩種:一種說法,卦辭是文王所作,爻辭是周公所作;另一種說法,《周易》就是周公的作品。


    不管怎麽說,《周易》的集大成者就是周公,這一點毫無疑問。


    老子的《道德經》不過是對周公整理編寫的《周易》的讀後感。道德經中的陰陽哲學,辯證思想,來源於周易,而非老子的創造。


    《韓非子》裏曾經有這樣的記載:“周公曰:冬日之閉凍也不固,則春夏之長草木也不茂,天地不能常侈,常費,而況於人乎?故萬物必有盛衰,萬事必有弛張,國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賞罰,是以智士儉用其財則家富。聖人愛寶其神則精盛,人君重戰其率則民眾,民眾則國廣。是以舉之曰:儉故能廣。”如此辯證的思維,在三千年前的地球上,絕對是獨步的。


    從周公開始,由於中國人不是很迷信神,更不是一神教,因此中國文化具有包容精神。中國歷史上,沒有發生過為神打仗屠殺的事情,避免了西方兩千多年來持續不斷的罪惡。周公讓中國人早在三千年前就進入了人文社會。


    我們研究中華哲學,研究國學,卻不知道周公,不尊崇周公,那不是葉公好龍是什麽?


    ——禮儀之邦的禮儀創造者


    中國人今天的文化和禮儀,是周公創立的。周公倡導“禮刑結合”的治國模式,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不僅以法製國,也要以德治國,而且特別重視以德治國。他認為如果人民都養成了良好的道德風尚,就會自律,就會減少犯罪。而培養人們良好的道德風尚,就要通過各種禮儀來教化人民。因此周公在晚年,製定了很多中國人的禮儀製度,這些風俗習慣保留至今。


    我們婚喪嫁娶的很多風俗,都來自於周公的創製。是周公讓中國早在三千年前,就成了禮儀之邦。而當時的西方社會仍是原始社會,野蠻社會。


    我們如今倡導的和諧社會,也正是周公所倡導的。


    ——治理國家的強人


    在治理國家的問題上,沒有人比得上周公。


    以德治國,依法治國。但是,該狠的時候決不手軟,該出擊的時候決不猶豫。


    滅了商朝,周公把紂王的兒子武公祿父封在了殷墟,撫慰商朝遺民。但是派了哥哥管叔和弟弟蔡叔監視他,算是軟硬兩手同時具備。


    後來武公祿父和管叔造反,周公毫不手軟,堅決殺掉。而跟從管叔造反的蔡叔被寬大處理,等到蔡叔的兒子胡有所表現時候,又把他封在了蔡,算是對兄弟的友愛,能不殺的堅決不殺。殺了祿父,卻把紂王的弟弟微子啟封在了宋,給商朝留下香火,仁至義盡。


    討平管蔡之後,乘勝向東方進軍,採取先弱後強,先小後大,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戰略戰術,滅掉了奄(今山東曲阜)等五十多個國家,從此周的勢力延伸到海邊。平叛擴張兩不誤,可以說是雄才大略。後來毛澤東確立的農村包圍城市,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等戰略戰術,也是來自周公。


    仁德可以使用,但是不能無限度使用,主動權始終要攥在自己的手中。


    對於殷商遺民,周公採取的是胡蘿蔔加大棒的方式,而美國一直到二十世紀才學會。一方麵,周公對殷商遺民懷柔,另一方麵,則是堅決拆散他們。一部分西遷到鎬京,一部分東遷到洛邑,一部分被派去了魯國(六姓),一部分被派去了晉國(十姓),一部分被派去衛國(七姓)、一部分被派去齊國。在分拆之後,殷商遺民已經無法構成合力,另一方麵,他們享有充分的國民待遇,安居樂業,誰還想再回到萬惡的舊社會?


    封建製度則是周公的另一項劃時代的舉措。


    周公“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以作為捍衛王室的屏藩。另外在封國內普遍推行井田製,將土地統一規劃,鞏固和加強了周王朝的經濟基礎。


    周公確立的嫡長子繼承製,即以血緣為紐帶,規定周天子的王位由長子繼承。同時把其他庶子分封為諸侯卿大夫。他們與天子的關係是地方與中央、小宗與大宗的關係。周公還製定了一係列嚴格的君臣、父子、兄弟、親疏、尊卑、貴賤的禮儀製度,以調整中央和地方、王侯與臣民的關係,加強中央政權的統治,這就是所謂的禮樂製度,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就是這種有秩序的社會。


    ——鞠躬盡瘁


    當兒子伯禽去魯國當國君的時候,周公說了一段千古聞名的話,原話如此:“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勿以國驕人。”


    翻譯過來是這樣的:“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當今天子的叔叔,我的地位已經很高了。即便如此,我還是很小心謹慎,生怕失去賢能之人。我洗頭髮的時候,如有賢士來到就把頭髮握幹去見他,洗一次頭,往往要握幹好幾次;吃飯的時候,因為賢士來見,就把來不及咽下的飯菜吐出來去見他們,一頓飯往往要分成好幾次吃。你到了魯國,不過是個小諸侯,可不能驕傲啊!”


    曹操所寫“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就是從這裏來的。


    《說苑》記載,周公每隔一段時間會派出十二個人,三個人為一個小分隊,分為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去尋訪賢人,視察民間疾苦,之後回來向他報告。


    當諸侯來到中央朝拜的時候,周公就會把他們那地方的得失好惡告訴他們,這讓諸侯感到震驚和畏懼,而百姓聽說了,都會感到高興和看到希望。於是,天下諸侯都想方設法施行德政,百姓則安居樂業,《詩經》為此寫道:“柔遠能邇,以定我王。”


    ——周公主義


    按照我們固有的評價體係,最早的基礎的東西是主義,進一步的發揚光大是思想,而具體的做法是理論。譬如我們說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中華文化中,能夠站在最高端俯視後人的無疑就是周公,所以,我們把周公的治國思想、哲學理論和設立的各種製度合稱為周公主義。


    偉大的周公,偉大的周公主義。


    周公之後,將他的主義全麵發揚光大的是管仲,因此我們把管仲的各種思想理論和製度稱為管子思想;而在管仲之後,又有了老子、孔子、荀子等人,他們的思想可以達到學說的水準,也就是老子學說、孔子學說、荀子學說等,孫子、商鞅、韓非子、墨子等人,他們的思想可以稱為理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原來這才是春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賈誌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賈誌剛並收藏原來這才是春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