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不聚的好
如果一對夫婦連該不該離婚這種事情都不能自己拿主意而非得以“科學的”問卷測試作為決策之補充的話,那麽,我就有信心替恩格斯的理論作一點小小的補充,即除了“從它產生的那天起”出現的通姦和賣淫之外,從現在開始,一夫一妻製很有可能會正式加入一個新的補充,各位觀眾,它的名字就叫做考試。
考試以及問卷測驗之類通常多用來處理社會及公眾性的事務,一旦作用於離婚,便證明了婚姻的社會及公眾性正在不斷加強 ( 隨之而來是私人性的下降 )。由這種婚姻所組成或拆解的家庭,也許正是吉登斯描述的那種“社會整合性家庭”,即“當強有力的家庭紐帶不僅向內看而且向外看時……家庭關係是更廣意義上的社會生活結構的組成部分”。不管社會學家怎麽說,我不喜歡離婚,既不喜歡看到自己離婚,也不喜歡看到別人的離婚,尤其不喜歡看到自己或別人的婚要參考問卷測試的結果而決定離還是不離。如果婚姻是一種承諾,離婚就是背叛;如果婚姻是一紙合約,離婚就是違約;如果婚姻是建設性的,生產的,離婚就是解構的,破產的;如果婚姻是一個當時堅信自己其實隻是半個人的人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之後的合法的合二為一,那麽離婚就是把一個完整的人重新分成兩半—— 惟一的作用,就像卡爾維諾借“分成兩半的子爵”之口所言:“被切成兩半其實是件好事,如此才會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人事物都不完整、才會知道這種不完整會帶來悲傷。”
悲傷,這就是離婚的全部。如果一對感情不合併且心智正常的夫婦要在回答過一堆問題之後才能決定各自去“理解這種悲傷”,那麽,婚姻製度對人類的異化無疑已躍上了一個新台階,正如當初用來確認這兩個人出於愛情的自願結合竟要憑一紙毫不溫情的法律文書。
事實上,我個人對於離婚的恐懼主要來自於我對婚姻製度的長期以來的懷疑。當然,與以政治、經濟、風俗、宗族、生存甚至生理需求為理由的“秦晉婚史”相比,以愛情為基礎的“文明婚姻史”實在短得可憐。不過,既然今天我們對婚姻的談論無不以“愛情”的名義,那麽我的懷疑以及恐懼同樣也在於此。在這個意義上,即使是一對兩看相厭到忍無可忍的夫婦,離婚多少也會給他們留下“何必當初”的綿綿遺恨和心理創傷。這種悲哀完全是由婚姻製度造成的,無論是合法的離婚製度抑或“科學的”問卷測驗都不能使離婚者於世間的千般苦痛中豁免此項,除非我們在根本上把婚姻製度廢了。對於這種悲哀的本質,林黛玉早就作出過深刻的闡述:“人有聚就有散,聚時歡喜,到散時豈不冷清?既清冷則傷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開時令人愛慕,謝時則增惆悵,所以倒是不開的好。”
即使對“聚如春夢散如煙”有著深切體會,曹雪芹也不得不以一個小說家的職業道德提醒讀者林的這種“人以為喜之時,他反以為悲”的“天性”實乃不合常理。不過,婚姻雖已異化為常理的一種,畢竟也不能算是人的天性。“離婚問卷”讓我進一步相信,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其實是抬舉了它,墳墓者,蓋棺論定。風情萬種,不過是一抔黃土掩了,製度保障下的婚姻可沒有墳墓那麽爽快,在它設下的那場合法的慘烈賭局中,紛紛擾擾,兜兜轉轉,絲絲點點計算,春宵戀戀變卦,因誤會而結合,因了解而分手,悲歡恩怨,真真假假,原來都是詐。
床啊床(1)
問世間,床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床為何物暫且不論,“生死相許”卻絕不是一句大話。如果一切正常,我們的生命始於床,終於床,生死之間,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光,輾轉消磨於床榻。雖然不能說“我不是正在床上,就是在上床的路上”,但是,床作為人之一天或者一世的起點與終點,晚上不肯上,早上就起不了,床啊床,想不“生死相許”也難。
據說美國的心理學家曾就一個“床”字訪問了數百名被試者,看看他們第一時間聯想到什麽,結果,得到的答案有“做愛”、“休息”、“看電視”等,其中“做愛”最多,占85%。美國人交這樣的答卷,一點也不出奇:“在紐約一切都脫不了床上運動,有人忙著上床享受性愛,有人想盡辦法找人上床,還有人上不了床,難怪這是一座不夜城。大家都忙著找機會上床,如果有辦法找到對象上床,真正好玩的這才開始。”(《 sex and the city 》裏的旁白 ),其實,有這種想法的又何止老美?不過我還是認為,一想到床,馬上就想到睡,想到做愛,固然天經地義,雖然堪稱正常,卻談不上聰明,遑論想像力。
如何安排在床上度過的三分之一人生?古人雖然沒有發明席夢思或電熱毯,這件事上,卻比今人智慧得多。看看他們睡過的床就知道了。傳統的中式床,與今日都市裏一套普通住宅的開間相比,簡直就可以稱為一間臥室,今人見之,必驚嘆其“高屋建瓴”或“迭床架屋”。巨大無比的同時,猶如一座幾進的庭院那樣“庭院深深”。“大床是雕花兒的黑硬木做的,四根支帳幔的床柱兒上有黑棕兩色的花紋,帳子是淡綠的羅紗,鍍金的帳鉤兒樣子很精巧。床頂由三部分構成,在絲綢上有三個顏色的畫。中間是荷葉荷花鴛鴦戲水;右邊是幾隻燕子在富麗嬌艷的牡丹花上飛翔,左邊是杜鵑鳴春。她聞到一種異香,從帳子裏的前麵兩個床柱兒上掛著的香囊裏發出來,裏麵裝有麝香。”這是《 京華煙雲 》裏的牙床,再往前,一起來重溫一下《 水滸傳 》閻婆惜臥房裏那張組合式的“三麵棱花床”:“兩邊都是欄杆,上掛著一頂紅羅幔帳;側首放個衣架,搭著手巾;這裏放著個洗手盆,一個刷子;一張金漆桌子上放一個錫燈台;邊廂兩個杌子;正麵壁上掛著一幅仕女;對床排著四把一字交椅。”
如果一對夫婦連該不該離婚這種事情都不能自己拿主意而非得以“科學的”問卷測試作為決策之補充的話,那麽,我就有信心替恩格斯的理論作一點小小的補充,即除了“從它產生的那天起”出現的通姦和賣淫之外,從現在開始,一夫一妻製很有可能會正式加入一個新的補充,各位觀眾,它的名字就叫做考試。
考試以及問卷測驗之類通常多用來處理社會及公眾性的事務,一旦作用於離婚,便證明了婚姻的社會及公眾性正在不斷加強 ( 隨之而來是私人性的下降 )。由這種婚姻所組成或拆解的家庭,也許正是吉登斯描述的那種“社會整合性家庭”,即“當強有力的家庭紐帶不僅向內看而且向外看時……家庭關係是更廣意義上的社會生活結構的組成部分”。不管社會學家怎麽說,我不喜歡離婚,既不喜歡看到自己離婚,也不喜歡看到別人的離婚,尤其不喜歡看到自己或別人的婚要參考問卷測試的結果而決定離還是不離。如果婚姻是一種承諾,離婚就是背叛;如果婚姻是一紙合約,離婚就是違約;如果婚姻是建設性的,生產的,離婚就是解構的,破產的;如果婚姻是一個當時堅信自己其實隻是半個人的人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之後的合法的合二為一,那麽離婚就是把一個完整的人重新分成兩半—— 惟一的作用,就像卡爾維諾借“分成兩半的子爵”之口所言:“被切成兩半其實是件好事,如此才會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人事物都不完整、才會知道這種不完整會帶來悲傷。”
悲傷,這就是離婚的全部。如果一對感情不合併且心智正常的夫婦要在回答過一堆問題之後才能決定各自去“理解這種悲傷”,那麽,婚姻製度對人類的異化無疑已躍上了一個新台階,正如當初用來確認這兩個人出於愛情的自願結合竟要憑一紙毫不溫情的法律文書。
事實上,我個人對於離婚的恐懼主要來自於我對婚姻製度的長期以來的懷疑。當然,與以政治、經濟、風俗、宗族、生存甚至生理需求為理由的“秦晉婚史”相比,以愛情為基礎的“文明婚姻史”實在短得可憐。不過,既然今天我們對婚姻的談論無不以“愛情”的名義,那麽我的懷疑以及恐懼同樣也在於此。在這個意義上,即使是一對兩看相厭到忍無可忍的夫婦,離婚多少也會給他們留下“何必當初”的綿綿遺恨和心理創傷。這種悲哀完全是由婚姻製度造成的,無論是合法的離婚製度抑或“科學的”問卷測驗都不能使離婚者於世間的千般苦痛中豁免此項,除非我們在根本上把婚姻製度廢了。對於這種悲哀的本質,林黛玉早就作出過深刻的闡述:“人有聚就有散,聚時歡喜,到散時豈不冷清?既清冷則傷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開時令人愛慕,謝時則增惆悵,所以倒是不開的好。”
即使對“聚如春夢散如煙”有著深切體會,曹雪芹也不得不以一個小說家的職業道德提醒讀者林的這種“人以為喜之時,他反以為悲”的“天性”實乃不合常理。不過,婚姻雖已異化為常理的一種,畢竟也不能算是人的天性。“離婚問卷”讓我進一步相信,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其實是抬舉了它,墳墓者,蓋棺論定。風情萬種,不過是一抔黃土掩了,製度保障下的婚姻可沒有墳墓那麽爽快,在它設下的那場合法的慘烈賭局中,紛紛擾擾,兜兜轉轉,絲絲點點計算,春宵戀戀變卦,因誤會而結合,因了解而分手,悲歡恩怨,真真假假,原來都是詐。
床啊床(1)
問世間,床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床為何物暫且不論,“生死相許”卻絕不是一句大話。如果一切正常,我們的生命始於床,終於床,生死之間,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光,輾轉消磨於床榻。雖然不能說“我不是正在床上,就是在上床的路上”,但是,床作為人之一天或者一世的起點與終點,晚上不肯上,早上就起不了,床啊床,想不“生死相許”也難。
據說美國的心理學家曾就一個“床”字訪問了數百名被試者,看看他們第一時間聯想到什麽,結果,得到的答案有“做愛”、“休息”、“看電視”等,其中“做愛”最多,占85%。美國人交這樣的答卷,一點也不出奇:“在紐約一切都脫不了床上運動,有人忙著上床享受性愛,有人想盡辦法找人上床,還有人上不了床,難怪這是一座不夜城。大家都忙著找機會上床,如果有辦法找到對象上床,真正好玩的這才開始。”(《 sex and the city 》裏的旁白 ),其實,有這種想法的又何止老美?不過我還是認為,一想到床,馬上就想到睡,想到做愛,固然天經地義,雖然堪稱正常,卻談不上聰明,遑論想像力。
如何安排在床上度過的三分之一人生?古人雖然沒有發明席夢思或電熱毯,這件事上,卻比今人智慧得多。看看他們睡過的床就知道了。傳統的中式床,與今日都市裏一套普通住宅的開間相比,簡直就可以稱為一間臥室,今人見之,必驚嘆其“高屋建瓴”或“迭床架屋”。巨大無比的同時,猶如一座幾進的庭院那樣“庭院深深”。“大床是雕花兒的黑硬木做的,四根支帳幔的床柱兒上有黑棕兩色的花紋,帳子是淡綠的羅紗,鍍金的帳鉤兒樣子很精巧。床頂由三部分構成,在絲綢上有三個顏色的畫。中間是荷葉荷花鴛鴦戲水;右邊是幾隻燕子在富麗嬌艷的牡丹花上飛翔,左邊是杜鵑鳴春。她聞到一種異香,從帳子裏的前麵兩個床柱兒上掛著的香囊裏發出來,裏麵裝有麝香。”這是《 京華煙雲 》裏的牙床,再往前,一起來重溫一下《 水滸傳 》閻婆惜臥房裏那張組合式的“三麵棱花床”:“兩邊都是欄杆,上掛著一頂紅羅幔帳;側首放個衣架,搭著手巾;這裏放著個洗手盆,一個刷子;一張金漆桌子上放一個錫燈台;邊廂兩個杌子;正麵壁上掛著一幅仕女;對床排著四把一字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