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直到4月15日,柴契爾夫人在她的電視講話中仍對大選日期閃爍其詞。這位女首相佯稱:“我執政還不到4年(實際上,她到5月4日,就執政滿4年了),在滿4年以前,我不打算考慮提前大選的問題。”她隻是故意含糊其詞,說大選可以有4個日期:6月、10月、明年3月或5月。也許她當時的確尚未拿定主意,也許是故作姿態,令人撲朔迷離,莫可究詰。
但是緊接著,柴契爾夫人在電視講話中卻為自己的政府評功擺好,係統地列舉了她執政4年來的十大政績,這就是:
加強了國防力量,並為加強北約做出了貢獻;
促進了集體的歐洲;
維護了法律和秩序;
通貨膨脹下降到了5%;
壓縮了公共開支;
推行了私有化政策;
削減了工會的權利;
提高了工業效率;
讓更多的人擁有住房;
退休金增長率超過了通貨膨脹率。
柴契爾夫人4月15日的電視講話,實際上也就是一次名實相副的競選演說。
柴契爾夫人的講話經電視傳播開去,工黨領袖麥可·富特心有不甘,便奮起反駁,於當天晚上在他的選區埃布維爾工黨會議上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抨擊,針對柴契爾夫人曾經承諾要解決或改進卻又未得到解決或改進的七大問題作了揭發,認為她執政4年來犯了七大錯誤:
失業人數劇增,已突破300萬大關;
賦稅加重,僅富人例外;
醫療處方費增加了近5倍,從30便士增至1.40鎊;
增值稅從8%增至15%;
扣回退休人員的微薄收入;
警察額外開支激增,而犯罪率反而上升了;
小學缺少課本,教師不足。
雖然這時的柴契爾夫人對大選的確切日期仍遲遲不予宣布,但4月15日兩大政黨領袖你來我往、互不相讓的言論,其實已打響了英國大選的開台鑼鼓了。緊接著,4月19日議會開會,柴契爾首相出席答辯。這是在競選高潮中的一次會議,連日來競選對手們的相互攻擊已轉移到了議會中。在柴契爾首相特定的15分鍾的答辯過程中,整個議會大廳吵吵嚷嚷,淹沒了首相的發言。當工黨領袖富特批評柴契爾夫人在電視台的講話(按:指通貨膨脹率已降到低於工黨執政時的水平)與事實不符時,工黨副領袖、前工黨政府財政大臣丹尼斯·希利就大聲一嚷:“cutandrun!”,諷刺柴契爾夫人因害怕下半年經濟形勢惡化而急於提前舉行大選,就像船夫急於躲避風險,先砍斷(cut)纜繩再逃(run)之夭夭似的。這雖是一種形象化的嘲諷語,卻一語點出了保守黨人的心病所在。柴契爾夫人的一些親信(如塞西爾·帕金森等人)就曾督促首相在6月份舉行大選,說什麽6月份全國的經濟形勢似會比秋季好,而下半年的通貨膨脹指數可能上揚。
不過,議會中希利的嘲諷語卻把柴契爾夫人給激惱了,這位“鐵娘子”當即反唇相譏,硬說工黨害怕選舉。她一迭連聲地大聲反駁:“這麽說,你們是害怕選舉了?害怕了,害怕了,你們嚇壞了,你們不敢參加選舉,你們經不住選舉的考驗。”這時,她也顧不上首相的尊嚴和儀態了,台上台下吵得沸沸揚揚,兩黨議員互相嘲罵,你來我往,好不熱鬧。盡管議長喊破喉嚨,要求大家安靜下來,也徒然白費,無濟於事,柴契爾夫人的聲音已淹沒在一片叫喊聲中。
第二天,倫敦一些報刊的頭版標題都採用了希利的名言:“cutandrun”(砍了就跑),一時傳為美談。有些報刊還引用了後來希利在廣播講話中說的話,什麽柴契爾夫人“歇斯底裏”、“鐵娘子迸裂了”,等等。
當天晚上,英國工業聯合會(英國最大的工業資本家組織)舉行隆重宴會,特邀柴契爾首相參加。這時,她已從聲嘶力竭的失態中恢復過來,含笑平靜地說,英國可能即將進入“一個更全麵更持久的經濟回升時期”。工業聯合會主席則在宴會致詞中表達了希望柴契爾夫人連任首相的祝福。
與此同時,“cutandrun”一時成了工黨領袖們的口頭禪,拿來到處宣揚。富特還為一批從蘇格蘭徒步進軍倫敦的失業工人送行,要他們於6月份到達倫敦,向政府抗議示威,給柴契爾夫人施壓,展示力量。
緊接著,在21日的議會辯論中,柴契爾夫人接過了“cutandrun”,向議員們宣稱:我正是力求“cutandrun”,不過不是“砍了就跑”,而是“砍”掉工黨的議席,繼續治理這個國家。這種反其義而用的辯才的確高明極了,因為英語“run”這個詞除作“跑”講外,還有“經營”、“治理”、“指揮”等等含義。
這時,保守黨在民意測驗中繼續一馬領先。根據4月30日公布的民意測驗,保守黨的得票數領先於工黨13個百分點。《明星報》的調查結果還表明,近一個月來保守黨的得票比例從42%增加到了46%,工黨從28%增加到33%,社會民主黨和自由黨聯盟得票比例則從28%下降到20%。倫敦媒體的評論也多數傾向於認為,如果提前大選,保守黨將獲得多數票。當然,戰後英國政局的發展史也一再表明,選民們不可能“一邊倒”。但重要的是,從各黨的政治綱領觀察,保守黨以其明確的政綱稍占優勢。柴契爾夫人主張盡可能地保證金融家和企業家有較為良好的投資環境,以繁榮國內經濟,並增強英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她認為這是從根本上壯大綜合國力、解決失業問題的最佳途徑。她同時指出,對外要繼續奉行加強英美“特殊關係”、強化大西洋聯盟的政策,對蘇聯繼續推行“實力加對話”的雙向策略,對歐洲共同體採取積極態度。這位“鐵娘子”還堅持英國應擁有獨立核打擊力量的防務政策。其實這些政策和策略是柴契爾夫人的一貫思想,她也正是依靠它在1979年贏得勝利,榮登英國首相寶座的。
與保守黨旗幟鮮明的政策相比,工黨則要遜色得多。在國內政策方麵,工黨頗具號召力的口號隻有一個就業問題。想當初,卡拉漢工黨政府執政時,英國失業人口是100多萬,而柴契爾政府是300萬多一點,這是工黨能聊以自慰、大肆誇耀的。可是,工黨執政時英國經濟始終在“低穀”徘徊,難以擺脫不景氣狀態,因而選民仍不相信工黨能拿出解決失業問題的高招,連工黨領袖人物本身也沒有底,不存在能說服人的所謂“靈丹妙藥”。而在核武器問題上,工黨內部意見分歧,其左翼主張單方麵核裁軍,這顯然不受廣大選民的歡迎,選民們仍然傾向於柴契爾夫人的核防務政策。至於英國是否加入歐洲共同體問題,工黨內部也紛爭不已,立場又缺乏一貫性。
至於說到社會民主黨和自由黨聯盟,則更是令選民至為困惑。他們左右開弓,既批評柴契爾夫人的“貨幣主義”政策,又抨擊工黨的單方麵核裁軍政策,而自己的政策卻很不明朗。聯盟在大選中充其量僅能起分散選票的作用,而不可能與兩大政黨(保守黨和工黨)逐鹿英倫三島。
到了1983年的4月下旬,已到了柴契爾首相當機立斷、下定決心的時候了。
但是緊接著,柴契爾夫人在電視講話中卻為自己的政府評功擺好,係統地列舉了她執政4年來的十大政績,這就是:
加強了國防力量,並為加強北約做出了貢獻;
促進了集體的歐洲;
維護了法律和秩序;
通貨膨脹下降到了5%;
壓縮了公共開支;
推行了私有化政策;
削減了工會的權利;
提高了工業效率;
讓更多的人擁有住房;
退休金增長率超過了通貨膨脹率。
柴契爾夫人4月15日的電視講話,實際上也就是一次名實相副的競選演說。
柴契爾夫人的講話經電視傳播開去,工黨領袖麥可·富特心有不甘,便奮起反駁,於當天晚上在他的選區埃布維爾工黨會議上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抨擊,針對柴契爾夫人曾經承諾要解決或改進卻又未得到解決或改進的七大問題作了揭發,認為她執政4年來犯了七大錯誤:
失業人數劇增,已突破300萬大關;
賦稅加重,僅富人例外;
醫療處方費增加了近5倍,從30便士增至1.40鎊;
增值稅從8%增至15%;
扣回退休人員的微薄收入;
警察額外開支激增,而犯罪率反而上升了;
小學缺少課本,教師不足。
雖然這時的柴契爾夫人對大選的確切日期仍遲遲不予宣布,但4月15日兩大政黨領袖你來我往、互不相讓的言論,其實已打響了英國大選的開台鑼鼓了。緊接著,4月19日議會開會,柴契爾首相出席答辯。這是在競選高潮中的一次會議,連日來競選對手們的相互攻擊已轉移到了議會中。在柴契爾首相特定的15分鍾的答辯過程中,整個議會大廳吵吵嚷嚷,淹沒了首相的發言。當工黨領袖富特批評柴契爾夫人在電視台的講話(按:指通貨膨脹率已降到低於工黨執政時的水平)與事實不符時,工黨副領袖、前工黨政府財政大臣丹尼斯·希利就大聲一嚷:“cutandrun!”,諷刺柴契爾夫人因害怕下半年經濟形勢惡化而急於提前舉行大選,就像船夫急於躲避風險,先砍斷(cut)纜繩再逃(run)之夭夭似的。這雖是一種形象化的嘲諷語,卻一語點出了保守黨人的心病所在。柴契爾夫人的一些親信(如塞西爾·帕金森等人)就曾督促首相在6月份舉行大選,說什麽6月份全國的經濟形勢似會比秋季好,而下半年的通貨膨脹指數可能上揚。
不過,議會中希利的嘲諷語卻把柴契爾夫人給激惱了,這位“鐵娘子”當即反唇相譏,硬說工黨害怕選舉。她一迭連聲地大聲反駁:“這麽說,你們是害怕選舉了?害怕了,害怕了,你們嚇壞了,你們不敢參加選舉,你們經不住選舉的考驗。”這時,她也顧不上首相的尊嚴和儀態了,台上台下吵得沸沸揚揚,兩黨議員互相嘲罵,你來我往,好不熱鬧。盡管議長喊破喉嚨,要求大家安靜下來,也徒然白費,無濟於事,柴契爾夫人的聲音已淹沒在一片叫喊聲中。
第二天,倫敦一些報刊的頭版標題都採用了希利的名言:“cutandrun”(砍了就跑),一時傳為美談。有些報刊還引用了後來希利在廣播講話中說的話,什麽柴契爾夫人“歇斯底裏”、“鐵娘子迸裂了”,等等。
當天晚上,英國工業聯合會(英國最大的工業資本家組織)舉行隆重宴會,特邀柴契爾首相參加。這時,她已從聲嘶力竭的失態中恢復過來,含笑平靜地說,英國可能即將進入“一個更全麵更持久的經濟回升時期”。工業聯合會主席則在宴會致詞中表達了希望柴契爾夫人連任首相的祝福。
與此同時,“cutandrun”一時成了工黨領袖們的口頭禪,拿來到處宣揚。富特還為一批從蘇格蘭徒步進軍倫敦的失業工人送行,要他們於6月份到達倫敦,向政府抗議示威,給柴契爾夫人施壓,展示力量。
緊接著,在21日的議會辯論中,柴契爾夫人接過了“cutandrun”,向議員們宣稱:我正是力求“cutandrun”,不過不是“砍了就跑”,而是“砍”掉工黨的議席,繼續治理這個國家。這種反其義而用的辯才的確高明極了,因為英語“run”這個詞除作“跑”講外,還有“經營”、“治理”、“指揮”等等含義。
這時,保守黨在民意測驗中繼續一馬領先。根據4月30日公布的民意測驗,保守黨的得票數領先於工黨13個百分點。《明星報》的調查結果還表明,近一個月來保守黨的得票比例從42%增加到了46%,工黨從28%增加到33%,社會民主黨和自由黨聯盟得票比例則從28%下降到20%。倫敦媒體的評論也多數傾向於認為,如果提前大選,保守黨將獲得多數票。當然,戰後英國政局的發展史也一再表明,選民們不可能“一邊倒”。但重要的是,從各黨的政治綱領觀察,保守黨以其明確的政綱稍占優勢。柴契爾夫人主張盡可能地保證金融家和企業家有較為良好的投資環境,以繁榮國內經濟,並增強英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她認為這是從根本上壯大綜合國力、解決失業問題的最佳途徑。她同時指出,對外要繼續奉行加強英美“特殊關係”、強化大西洋聯盟的政策,對蘇聯繼續推行“實力加對話”的雙向策略,對歐洲共同體採取積極態度。這位“鐵娘子”還堅持英國應擁有獨立核打擊力量的防務政策。其實這些政策和策略是柴契爾夫人的一貫思想,她也正是依靠它在1979年贏得勝利,榮登英國首相寶座的。
與保守黨旗幟鮮明的政策相比,工黨則要遜色得多。在國內政策方麵,工黨頗具號召力的口號隻有一個就業問題。想當初,卡拉漢工黨政府執政時,英國失業人口是100多萬,而柴契爾政府是300萬多一點,這是工黨能聊以自慰、大肆誇耀的。可是,工黨執政時英國經濟始終在“低穀”徘徊,難以擺脫不景氣狀態,因而選民仍不相信工黨能拿出解決失業問題的高招,連工黨領袖人物本身也沒有底,不存在能說服人的所謂“靈丹妙藥”。而在核武器問題上,工黨內部意見分歧,其左翼主張單方麵核裁軍,這顯然不受廣大選民的歡迎,選民們仍然傾向於柴契爾夫人的核防務政策。至於英國是否加入歐洲共同體問題,工黨內部也紛爭不已,立場又缺乏一貫性。
至於說到社會民主黨和自由黨聯盟,則更是令選民至為困惑。他們左右開弓,既批評柴契爾夫人的“貨幣主義”政策,又抨擊工黨的單方麵核裁軍政策,而自己的政策卻很不明朗。聯盟在大選中充其量僅能起分散選票的作用,而不可能與兩大政黨(保守黨和工黨)逐鹿英倫三島。
到了1983年的4月下旬,已到了柴契爾首相當機立斷、下定決心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