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後約莫過了兩年,1953年8月瑪格麗特·柴契爾夫人剖腹產下了一對雙胞胎,而且是龍鳳胎。男孩取名馬克,女兒叫卡羅爾。這時距離法律課程的結業考試僅有三個月。瑪格麗特請了一個奶媽照看嬰兒,硬是咬牙通過了這次結業考試,取得了當律師的資格,而且當上了稅務法官議事所的見習律師。按照規定,取得法學文憑或通過法律教育學會考試的人,必須在法律事務所實習一段時期,一般為半年。此外,見習人員還得交上一筆錢,好在有丹尼斯的經濟支持,這都不成問題。她遇到的麻煩主要是律師界對婦女的歧視。稅務法官在英國一向是男士的“一統天下”,柴契爾夫人硬是一頭闖進了這一禁區,以特有的頑強精神、果斷處事能力和高效工作方法,很快就進入了角色,負責稱職,而且還打贏了一場官司。到最後瑪格麗特離開這間事務所時,她已給同事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在牛津大學畢業7年之後,瑪格麗特終於在1954年如願以償,進入了新廣場5號的林肯協會稅務事務所,開始做正式的開業律師。此後,柴契爾夫人便永遠告別了化學實驗室,跨入了法律、政治界。她的青春和精力已化作了一塊塊堅實的攀援基石。
不過,柴契爾夫人在做律師的同時,她的兩眼始終沒有離開過威斯敏斯特宮——英國議會所在地。她爭當律師的惟一目的,是要鍛鍊自己,為最終進入議會作熱身賽前準備。這一時期的柴契爾夫人並沒有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律師事務上,而主要是為能進入下院而上下求索。
經過五年多失敗的奔忙之後,柴契爾夫人終於在1959年時來運轉。這一年,她在芬奇萊區當選為保守黨的下院議員。當時她隻有34歲,正值龍驤虎視之年。
芬奇萊靠近英國議會所在地威斯敏斯特宮,是保守黨重要的陣地之一,擁有12000多名保守黨員。這次柴契爾夫人進入下院,亦即進入了男人主導的世界。她那滔滔不絕的雄辯和她對保守黨內外政策的嫻熟,都充分表明她已是這一歷來歸屬於男人的政治舞台上當之無愧的演員,成為初露鋒芒的女政治活動家了。當地《芬奇萊》報這樣評價道:“柴契爾夫人口才流利,不看講稿就能滔滔不絕,一語中的。”
不過,柴契爾夫人雄才大略,目光遠大,她並不把下院議員視為自己政治前途的終極目標,相反,她是以此作為自己問鼎白廳權力的一個橋樑或一個裏程碑,而且僅僅是一個橋樑或一個裏程碑。不過,從1950年競選達特福區的議席開始,經過10年的艱苦奮鬥,34歲的瑪格麗特·柴契爾夫人總算如願以償,並且以芬奇萊區為基點,已隱約看見自己那鋪滿玫瑰和紅地毯的光明前途了。
2. 從政務次官到教育大臣
1959年10月20日,瑪格麗特·柴契爾夫人終於以勝利者的自豪感跨進了威斯敏斯特宮,正式履行英國下院後座議員的職責。
當議員最主要的就是要提出動議,發表演說,參加辯論。按照英國議會慣例,每位新當選的議員都可以提出一項議案,以此來打響自己的知名度。柴契爾夫人選定了“公共團體允許新聞記者參加會議的議案”,該議案係建議執行一項始終未能實施的1908年法令,讓新聞記者能夠參加一些公務團體的會議。這項議案也就成了柴契爾夫人在下院首次亮相的高招。
臨到柴契爾夫人發言時,議員的出席率相當高。柴契爾夫人單刀直入,緊緊圍繞主題展開論證,演說隻用了27分鍾,沒有看一下提綱。她的這篇簡短而又精彩的演講贏得了熱烈的鼓掌,包括反對黨人士的掌聲。有人把她的演講說成是“新當選議員中最好的”,屬於“前座議員的水平”。那些保守黨的前座大臣為自己黨內的這名新議員的辯才而深感震驚。事後柴契爾夫人的提案經過修改以152票的絕對多數通過成為立法,她也因此而一鳴驚人,輿論界對這位政治新秀大肆捧場,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柴契爾夫人在議會的首次成功演講,在全國打響了知名度,為她以後以議員身份進行活動奠定了基礎。針對年輕人以戕害他人為樂的犯罪行徑,她在下院演說,主張對他們繩之以法。她同其他議員一起走遍了全國,宣講自己的政治見解;她大聲疾呼提高女權,募集盲人救濟基金,還就某一地區學齡前兒童的福利問題闡述看法,就國際大小問題表態,回答報刊記者的提問,等等。於是,在廣播節目中經常能聽到柴契爾夫人的聲音,電視屏幕上時常出現她的形象,報刊雜誌不時刊登她的照片。所有這一切,無疑都為她後來充當保守黨領袖準備了條件。
英國議會歷來是兩大政黨(保守黨和工黨)頭麵人物唇槍舌劍、你來我往、爭論不休的講台。一些重大法案的出台,都是從展示辯才、相互攻評,發表最富刺激、最具戰鬥力與殺傷力的動議開始的。因此,政黨領袖首先就必須是一個雄辯家和邏輯論高手,善於用滴水不漏的邏輯和證據確鑿的數據去征服對方,贏得論戰的勝利。毫無疑問,從少女時代就培養出辯才來的瑪格麗特,是能充分展示並發揮出自己的這一能力、水平和風格,並在與論敵的白刃戰中一顯雌威的。
1961年10月,柴契爾夫人進入議會後還不到兩年,就被當時的哈羅德·麥克米倫任命為“生活津貼和國民保險部”的政務次官,相當於副部長一職。這是柴契爾夫人第一次應邀入閣,以接替帕特裏夏·霍恩斯比-史密斯夫人,從而開始了前座議員的政治生涯。這是許多在議會任職多年的男議員都望塵莫及、無緣獲得的殊榮。
議員與政府成員不一樣,前者發表意見的主動權要大得多,可以隨意說三道四。而政府高級官員則必須在議會作證,接受議員們特別是反對黨議員們的質詢和責難,並對各式各樣的問題作出切中要害、無懈可擊的回答或答辯。柴契爾夫人以政府官員的身份參加下院辯論,就是要對付工黨議員的指責和非難。這時,盡管柴契爾夫人在議會中露麵的時間少了,但每次參加辯論,她總能以出色的表現給工黨的發難者以痛快的一擊。她還能以一連串的統計數字駁倒對方,使對方目瞪口呆、尷尬萬分。例如,工黨議員提出了一項動議,指責麥克米倫政府多年來沒有提高生活津貼。柴契爾夫人把戰後每屆保守黨政府支付包括各項生活津貼在內的年金總額一一加以列舉,再與其他各國的情況進行了對比,用以表明反對黨議員的指責毫無事實根據。在這次答辯中,柴契爾夫人滔滔不絕地列舉這些枯燥乏味、冗長單調的數字時如數家珍,一連講了40分鍾,駁得對方啞口無言,無人敢出來接著發問。第二年(1962年)7月16日,柴契爾夫人再次揮戈上陣,又一連回答了關於年金和國民保險等19個問題。這兩次出色的答辯表明,柴契爾夫人是一個當之無愧的政府高級官員,表明她完全稱職,能充分勝任自己的工作,也是她學習對政府行使高效管理的良好開端。
但是,柴契爾夫人出任“生活津貼和國民保險部”的政務次官時,正是英國政壇日趨動盪的年代。三年前保守黨以超出工黨100個議席而贏得了連續執政的機會,麥克米倫首相也以力挽狂瀾、推動英國經濟繁榮而被譽為“超人麥克”。但是到了1962年,這位首相在英國民眾中的威望已一落千丈,他的政府的處境很是不妙:國家收支嚴重失衡,政府超支無法控製,通貨膨脹如脫韁野馬似地有增無已,經濟出現衰退,失業大軍急劇擴大,而外交政策又頻頻遇挫。在百般無奈的情況下,麥克米倫隻好撤換財政大臣,依然毫無起色。1963年的局勢發展就更糟:戴高樂竟否決了英國要求加入1955年成立的“歐洲共同體”的申請。一方麵麥克米倫首相為了擺脫本國的經濟困境,寄希望於加入歐共體,使英國不再遊離於歐洲大陸的主體外邊,盡管他走出這一步棋是十分勉強的,而且遭到了工黨的激烈反對。另一方麵法國卻不買帳,戴高樂公然把英國視為美國的僕從,認為英國的加入“最終將會出現一個依賴於美國並在美國領導下的龐大的大西洋共同體,它很快就會吞併歐洲共同體”。戴高樂的態度對英國的麥克米倫政府是一個嚴重的打擊。雖說其他歐共體成員國對英國抱同情態度,但這畢竟是一件難堪的事態發展。
不過,柴契爾夫人在做律師的同時,她的兩眼始終沒有離開過威斯敏斯特宮——英國議會所在地。她爭當律師的惟一目的,是要鍛鍊自己,為最終進入議會作熱身賽前準備。這一時期的柴契爾夫人並沒有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律師事務上,而主要是為能進入下院而上下求索。
經過五年多失敗的奔忙之後,柴契爾夫人終於在1959年時來運轉。這一年,她在芬奇萊區當選為保守黨的下院議員。當時她隻有34歲,正值龍驤虎視之年。
芬奇萊靠近英國議會所在地威斯敏斯特宮,是保守黨重要的陣地之一,擁有12000多名保守黨員。這次柴契爾夫人進入下院,亦即進入了男人主導的世界。她那滔滔不絕的雄辯和她對保守黨內外政策的嫻熟,都充分表明她已是這一歷來歸屬於男人的政治舞台上當之無愧的演員,成為初露鋒芒的女政治活動家了。當地《芬奇萊》報這樣評價道:“柴契爾夫人口才流利,不看講稿就能滔滔不絕,一語中的。”
不過,柴契爾夫人雄才大略,目光遠大,她並不把下院議員視為自己政治前途的終極目標,相反,她是以此作為自己問鼎白廳權力的一個橋樑或一個裏程碑,而且僅僅是一個橋樑或一個裏程碑。不過,從1950年競選達特福區的議席開始,經過10年的艱苦奮鬥,34歲的瑪格麗特·柴契爾夫人總算如願以償,並且以芬奇萊區為基點,已隱約看見自己那鋪滿玫瑰和紅地毯的光明前途了。
2. 從政務次官到教育大臣
1959年10月20日,瑪格麗特·柴契爾夫人終於以勝利者的自豪感跨進了威斯敏斯特宮,正式履行英國下院後座議員的職責。
當議員最主要的就是要提出動議,發表演說,參加辯論。按照英國議會慣例,每位新當選的議員都可以提出一項議案,以此來打響自己的知名度。柴契爾夫人選定了“公共團體允許新聞記者參加會議的議案”,該議案係建議執行一項始終未能實施的1908年法令,讓新聞記者能夠參加一些公務團體的會議。這項議案也就成了柴契爾夫人在下院首次亮相的高招。
臨到柴契爾夫人發言時,議員的出席率相當高。柴契爾夫人單刀直入,緊緊圍繞主題展開論證,演說隻用了27分鍾,沒有看一下提綱。她的這篇簡短而又精彩的演講贏得了熱烈的鼓掌,包括反對黨人士的掌聲。有人把她的演講說成是“新當選議員中最好的”,屬於“前座議員的水平”。那些保守黨的前座大臣為自己黨內的這名新議員的辯才而深感震驚。事後柴契爾夫人的提案經過修改以152票的絕對多數通過成為立法,她也因此而一鳴驚人,輿論界對這位政治新秀大肆捧場,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柴契爾夫人在議會的首次成功演講,在全國打響了知名度,為她以後以議員身份進行活動奠定了基礎。針對年輕人以戕害他人為樂的犯罪行徑,她在下院演說,主張對他們繩之以法。她同其他議員一起走遍了全國,宣講自己的政治見解;她大聲疾呼提高女權,募集盲人救濟基金,還就某一地區學齡前兒童的福利問題闡述看法,就國際大小問題表態,回答報刊記者的提問,等等。於是,在廣播節目中經常能聽到柴契爾夫人的聲音,電視屏幕上時常出現她的形象,報刊雜誌不時刊登她的照片。所有這一切,無疑都為她後來充當保守黨領袖準備了條件。
英國議會歷來是兩大政黨(保守黨和工黨)頭麵人物唇槍舌劍、你來我往、爭論不休的講台。一些重大法案的出台,都是從展示辯才、相互攻評,發表最富刺激、最具戰鬥力與殺傷力的動議開始的。因此,政黨領袖首先就必須是一個雄辯家和邏輯論高手,善於用滴水不漏的邏輯和證據確鑿的數據去征服對方,贏得論戰的勝利。毫無疑問,從少女時代就培養出辯才來的瑪格麗特,是能充分展示並發揮出自己的這一能力、水平和風格,並在與論敵的白刃戰中一顯雌威的。
1961年10月,柴契爾夫人進入議會後還不到兩年,就被當時的哈羅德·麥克米倫任命為“生活津貼和國民保險部”的政務次官,相當於副部長一職。這是柴契爾夫人第一次應邀入閣,以接替帕特裏夏·霍恩斯比-史密斯夫人,從而開始了前座議員的政治生涯。這是許多在議會任職多年的男議員都望塵莫及、無緣獲得的殊榮。
議員與政府成員不一樣,前者發表意見的主動權要大得多,可以隨意說三道四。而政府高級官員則必須在議會作證,接受議員們特別是反對黨議員們的質詢和責難,並對各式各樣的問題作出切中要害、無懈可擊的回答或答辯。柴契爾夫人以政府官員的身份參加下院辯論,就是要對付工黨議員的指責和非難。這時,盡管柴契爾夫人在議會中露麵的時間少了,但每次參加辯論,她總能以出色的表現給工黨的發難者以痛快的一擊。她還能以一連串的統計數字駁倒對方,使對方目瞪口呆、尷尬萬分。例如,工黨議員提出了一項動議,指責麥克米倫政府多年來沒有提高生活津貼。柴契爾夫人把戰後每屆保守黨政府支付包括各項生活津貼在內的年金總額一一加以列舉,再與其他各國的情況進行了對比,用以表明反對黨議員的指責毫無事實根據。在這次答辯中,柴契爾夫人滔滔不絕地列舉這些枯燥乏味、冗長單調的數字時如數家珍,一連講了40分鍾,駁得對方啞口無言,無人敢出來接著發問。第二年(1962年)7月16日,柴契爾夫人再次揮戈上陣,又一連回答了關於年金和國民保險等19個問題。這兩次出色的答辯表明,柴契爾夫人是一個當之無愧的政府高級官員,表明她完全稱職,能充分勝任自己的工作,也是她學習對政府行使高效管理的良好開端。
但是,柴契爾夫人出任“生活津貼和國民保險部”的政務次官時,正是英國政壇日趨動盪的年代。三年前保守黨以超出工黨100個議席而贏得了連續執政的機會,麥克米倫首相也以力挽狂瀾、推動英國經濟繁榮而被譽為“超人麥克”。但是到了1962年,這位首相在英國民眾中的威望已一落千丈,他的政府的處境很是不妙:國家收支嚴重失衡,政府超支無法控製,通貨膨脹如脫韁野馬似地有增無已,經濟出現衰退,失業大軍急劇擴大,而外交政策又頻頻遇挫。在百般無奈的情況下,麥克米倫隻好撤換財政大臣,依然毫無起色。1963年的局勢發展就更糟:戴高樂竟否決了英國要求加入1955年成立的“歐洲共同體”的申請。一方麵麥克米倫首相為了擺脫本國的經濟困境,寄希望於加入歐共體,使英國不再遊離於歐洲大陸的主體外邊,盡管他走出這一步棋是十分勉強的,而且遭到了工黨的激烈反對。另一方麵法國卻不買帳,戴高樂公然把英國視為美國的僕從,認為英國的加入“最終將會出現一個依賴於美國並在美國領導下的龐大的大西洋共同體,它很快就會吞併歐洲共同體”。戴高樂的態度對英國的麥克米倫政府是一個嚴重的打擊。雖說其他歐共體成員國對英國抱同情態度,但這畢竟是一件難堪的事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