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頁
官場文化與潛規則/道破天機 作者:淨素道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2、隱蔽性
我們一般人接觸到的官,都是處於舞台上化好妝的。走上前台的是以文件、講話、理論包裝起來的具有角色麵具的官,他們作為人的深層本質已經藏於幕後。所以看官員真正起支配作用的文化觀念 ,就不能看他講什麽,而隻能看他在幹什麽。我們評價某人會做官,不是指他會講官方的理論,而是講他會按官場的文化遊刃有餘。
3、意會性
隱蔽性就決定了意會性。這種文化不以理論形態存在,以社會心理、傳統習慣、社會無意識的形式存在,以非書麵文字形態傳承。他以逆淘汰的強製方式變成文化基因,具有強有力的社會遺傳力。
4、普遍性
它在官場是普遍具有、普遍通行、普遍適用的文化形態。普遍性在於它的實用性。在垂直分布上看,追求實用性的目標上可能不同,越向下向基層是追求自己獲取利益的方便,越往上就是越追求實現自己的價值和政見。所以,所有官員他能有效的為官,就必須運用為官的文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是很正麵的文化表達。百姓不會有此想法。“升官發財”是一個充分條件的假言判斷,而不是析取的選言判斷,表明了為官的真實目的。 一般人就不會有如此的文化表達和精神感受。
三、官場潛文化形態存在的幾個關係
1、歷史繼承性與現實特性
舊中國的官場歷史幾千年,已形成了一整套的文化場,但專門揭示它的理論著作沒看到。清末的《官場現行記》、《20年之官場怪現象》等是反映官場內情的文學作品。其中能看到對官場潛文化形態的描述。一切以服從封建專製為最高需要的特點,雖然歷經多少次改朝換代,官場的結構沒變,這一特點也沒變。官場的文化形態包括顯形的和潛形的也就都沒有大得變化,還在不斷積累、精細化並向社會生活的深處滲透。獲得了頑強的遺傳能力。
現行的官場與舊中國的不同。但我們無法走出文化的歷史繼承性,文化沒有被割裂。
新中國剛剛建立,共產黨推翻了舊政府,必須以全新的麵貌示人。同時,共產黨在打天下時的優良作風也是對舊官場的否定,有一股清新氣息。隨著執政時間的推移,尤其文革完全打斷了新政權的建設進程。撥亂反正建立起來的後文革政權,又不得不和已有的17年劃清界線。更重要的是,為了經濟的發展,在英明的向市場經濟轉軌中,來不及對官場下手(可能)。權力與資本的結合,官場中交易觀念的滲入,又缺乏民主的監督,為舊的封建專製式的官場文化的繼承,為資本主義的金錢政治結合起來滲入現行官場帶來了絕好的機會。人民對腐敗的政治警告沒有引起重視。再加上一段時期形式主義政治的大流行,又為官場病的流行創造了條件。為現在官場改造平添許多阻力。在這種種因素的合力之下,我們的官場有很重的病態。這就是現實特性。正如此,我們必須研究官場的文化形態,更要重視那些不成文的以隱蔽方式存在的潛文化形態。
2、全局性與局部性
官場潛文化形態,作為一種文化,它必然帶有全局性,具有通病的性質。但在此特點下,不同的區域還會呈現局部的特點。其特點和那一局部的最高首腦的文化品質密切相連。他的喜好,他的作風,他的處事風格,都要表現出來。根本沒有成文的東西,但可以說哪一局部的官場,就是那一局部“一把手”品格的官場。愛賣官的就必然造就一大批買官的,愛造假的就是一個造假團夥。
四、官場潛文化形態的基本範式
對官場的潛文化形態不好以理性的文字表達,為了方便還是牽強的歸納幾點,以便大家思考。“範式”是引用了科學邏輯的概念,指在一個共同體中共同遵循的基本概念。
1、“唯上”原則
一切以服從封建專製為最高需要,是舊官場文化形態的核心原則,這在潛文化形態中有更豐富的內容。按說,服從上級是科層製管理有效性的必須,並不算潛文化形態,但封建的唯上,不是簡單的服從。在現實社會中,把服從上級變成封建式的“唯上”,也就順理成章了。科層製的管理也就變了味。更何況“唯上”還以爬上、拍上、畏上、欺上等變形的心態表現出來,就不是顯形的了。
在封建專製下,對皇上必須是絕對服從,這一根本前提不可動搖。那麽,怎麽把服從與個人目標結合起來,就不得表現出豐富性來。
對“上”不需要進行前提性質疑,不需要進行理性思考,惟命是從便好。這是最簡單的事了,但做的巧不那麽簡單。
記得有一件事,彭德懷在廬山會議上為了給毛主席說句話,徘徊於毛的臥室外,那種心態很耐人尋味。想了一遍遍的話,想的充分有理,但一見到毛,又發現自己是站在一個先知先覺麵前,馬上否定了自己,轉而認為可能自己不對。對於毛彭這麽熟悉的人之間,還有這麽微妙的心理,多麽不可思議。我們的彭大將軍有那麽大得功勞,又是那麽的耿直的性格,也沒逃過畏上的心態。
因為,上對下有生殺大權,在官場一切都是上級給予的,有了上邊的肯定就有了一切,反之就喪失了。對上的這種畏懼和服從是很有功利性的。人說在中國當官最容易,容易在“服從”二字上。這是中國官場的命門。在官場中人的第一要義是服從長官。“理解的要服從,不理解的也要服從”。不服從的沒好果子吃,服從之中就打有訣竅。因為,人是經濟人,人的趨利性表明服從要和功利相結合,就必須把服從變形,把自己隱藏,化上妝,盡心算計。需要揣摩上邊,投其所好。欺上、瞞上、拍上是變形的通常有效方式。林彪的名言“不說假話辦不成大事”,豈不是做官的訣竅。“真”與“假”在官場完全失去了界限和意義。在官場中,講究的是鑼鼓聽聲,說話聽音。要會理解上級的意圖,按上級的意圖行事。所以,服從就成了自己美麗的外衣,好去贏得自身的意義。“指鹿為馬”的現代版就層出不窮。一切都讓位於“唯上”二字,在官場就好遊了。
我們一般人接觸到的官,都是處於舞台上化好妝的。走上前台的是以文件、講話、理論包裝起來的具有角色麵具的官,他們作為人的深層本質已經藏於幕後。所以看官員真正起支配作用的文化觀念 ,就不能看他講什麽,而隻能看他在幹什麽。我們評價某人會做官,不是指他會講官方的理論,而是講他會按官場的文化遊刃有餘。
3、意會性
隱蔽性就決定了意會性。這種文化不以理論形態存在,以社會心理、傳統習慣、社會無意識的形式存在,以非書麵文字形態傳承。他以逆淘汰的強製方式變成文化基因,具有強有力的社會遺傳力。
4、普遍性
它在官場是普遍具有、普遍通行、普遍適用的文化形態。普遍性在於它的實用性。在垂直分布上看,追求實用性的目標上可能不同,越向下向基層是追求自己獲取利益的方便,越往上就是越追求實現自己的價值和政見。所以,所有官員他能有效的為官,就必須運用為官的文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是很正麵的文化表達。百姓不會有此想法。“升官發財”是一個充分條件的假言判斷,而不是析取的選言判斷,表明了為官的真實目的。 一般人就不會有如此的文化表達和精神感受。
三、官場潛文化形態存在的幾個關係
1、歷史繼承性與現實特性
舊中國的官場歷史幾千年,已形成了一整套的文化場,但專門揭示它的理論著作沒看到。清末的《官場現行記》、《20年之官場怪現象》等是反映官場內情的文學作品。其中能看到對官場潛文化形態的描述。一切以服從封建專製為最高需要的特點,雖然歷經多少次改朝換代,官場的結構沒變,這一特點也沒變。官場的文化形態包括顯形的和潛形的也就都沒有大得變化,還在不斷積累、精細化並向社會生活的深處滲透。獲得了頑強的遺傳能力。
現行的官場與舊中國的不同。但我們無法走出文化的歷史繼承性,文化沒有被割裂。
新中國剛剛建立,共產黨推翻了舊政府,必須以全新的麵貌示人。同時,共產黨在打天下時的優良作風也是對舊官場的否定,有一股清新氣息。隨著執政時間的推移,尤其文革完全打斷了新政權的建設進程。撥亂反正建立起來的後文革政權,又不得不和已有的17年劃清界線。更重要的是,為了經濟的發展,在英明的向市場經濟轉軌中,來不及對官場下手(可能)。權力與資本的結合,官場中交易觀念的滲入,又缺乏民主的監督,為舊的封建專製式的官場文化的繼承,為資本主義的金錢政治結合起來滲入現行官場帶來了絕好的機會。人民對腐敗的政治警告沒有引起重視。再加上一段時期形式主義政治的大流行,又為官場病的流行創造了條件。為現在官場改造平添許多阻力。在這種種因素的合力之下,我們的官場有很重的病態。這就是現實特性。正如此,我們必須研究官場的文化形態,更要重視那些不成文的以隱蔽方式存在的潛文化形態。
2、全局性與局部性
官場潛文化形態,作為一種文化,它必然帶有全局性,具有通病的性質。但在此特點下,不同的區域還會呈現局部的特點。其特點和那一局部的最高首腦的文化品質密切相連。他的喜好,他的作風,他的處事風格,都要表現出來。根本沒有成文的東西,但可以說哪一局部的官場,就是那一局部“一把手”品格的官場。愛賣官的就必然造就一大批買官的,愛造假的就是一個造假團夥。
四、官場潛文化形態的基本範式
對官場的潛文化形態不好以理性的文字表達,為了方便還是牽強的歸納幾點,以便大家思考。“範式”是引用了科學邏輯的概念,指在一個共同體中共同遵循的基本概念。
1、“唯上”原則
一切以服從封建專製為最高需要,是舊官場文化形態的核心原則,這在潛文化形態中有更豐富的內容。按說,服從上級是科層製管理有效性的必須,並不算潛文化形態,但封建的唯上,不是簡單的服從。在現實社會中,把服從上級變成封建式的“唯上”,也就順理成章了。科層製的管理也就變了味。更何況“唯上”還以爬上、拍上、畏上、欺上等變形的心態表現出來,就不是顯形的了。
在封建專製下,對皇上必須是絕對服從,這一根本前提不可動搖。那麽,怎麽把服從與個人目標結合起來,就不得表現出豐富性來。
對“上”不需要進行前提性質疑,不需要進行理性思考,惟命是從便好。這是最簡單的事了,但做的巧不那麽簡單。
記得有一件事,彭德懷在廬山會議上為了給毛主席說句話,徘徊於毛的臥室外,那種心態很耐人尋味。想了一遍遍的話,想的充分有理,但一見到毛,又發現自己是站在一個先知先覺麵前,馬上否定了自己,轉而認為可能自己不對。對於毛彭這麽熟悉的人之間,還有這麽微妙的心理,多麽不可思議。我們的彭大將軍有那麽大得功勞,又是那麽的耿直的性格,也沒逃過畏上的心態。
因為,上對下有生殺大權,在官場一切都是上級給予的,有了上邊的肯定就有了一切,反之就喪失了。對上的這種畏懼和服從是很有功利性的。人說在中國當官最容易,容易在“服從”二字上。這是中國官場的命門。在官場中人的第一要義是服從長官。“理解的要服從,不理解的也要服從”。不服從的沒好果子吃,服從之中就打有訣竅。因為,人是經濟人,人的趨利性表明服從要和功利相結合,就必須把服從變形,把自己隱藏,化上妝,盡心算計。需要揣摩上邊,投其所好。欺上、瞞上、拍上是變形的通常有效方式。林彪的名言“不說假話辦不成大事”,豈不是做官的訣竅。“真”與“假”在官場完全失去了界限和意義。在官場中,講究的是鑼鼓聽聲,說話聽音。要會理解上級的意圖,按上級的意圖行事。所以,服從就成了自己美麗的外衣,好去贏得自身的意義。“指鹿為馬”的現代版就層出不窮。一切都讓位於“唯上”二字,在官場就好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