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頁
官場文化與潛規則/道破天機 作者:淨素道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做清官的難度
皇帝並不真正喜歡清官
中國帝王表麵上遵從儒術,內在的實質卻在使用法家之術。常言說,有道之主,不求清潔之吏。英明的帝王不約而同地“亂世用人才,治世選庸才,太平盛世出奴才;政治標準第一,道德部長第二,知識技能其三。”
法家說:君主本人要獨斷專行,眾人稱讚的人不必喜歡;眾人反對攻擊的人,君主不必憎恨。皇帝隻是在貪風甚熾,影響政權的穩定性與合法性的時候,才反貪的。
就是在現代社會,我們也經常發現,所謂的清官,經常遭遇到明升暗降的所謂提拔重用。
當清官的經濟難度
從經濟角度看,當清官就有難度。明朝朱由檢發出“文官不愛錢”的號召後,戶科給事中韓一良就上疏發起了牢騷:如今何處不是用錢之地?哪位官員不是愛錢之人?本來就是花錢弄到的官位,怎麽能不花錢償還呢?現在都責備郡守縣令不廉,但怎麽能夠廉?有數的薪水,上級要打點,來往的客人要招待,晉級考核都要花費大量的銀子,想廉行嗎?韓一良說的是大實話。
當清官的道德難度
官員想要模範一把,清官一把,從道德方麵說,也是有很大難度的。要做到六親不認。隻顧自己做清官,老襯托別人都是貪官一樣,所以其他官員看不慣,暗地裏使絆子自然不在話下。海瑞和於成龍就是例子。最後,自己陷入不潔官吏的包圍之中。於成龍就發現了那個真理:做官難,做清官更難。
當清官的體製難度
清貧的決心和道德的操守並不是做清官的充分條件,充其量隻能構成做清官的充分條件。集權體製下,做清官還有很大的組織難度。
常言說,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從表麵看,看到的是清官的決心,但從背後看,看到的則是做清官的無奈。清官為民做主,誰又為清官做主呢?清官本身就沒有任何有保障的安全。
海瑞是執拗的,但一個官員的執拗,抵抗不過整個官僚組織與集權體製的執拗。
清廉不是對抗體製的有效藥劑,相反,一個官員的清廉程度與官僚組織的執拗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說,越清廉,來自組織內部的阻力越大。
如何評價清官文化與清官情結
清官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由於貪汙形勢嚴峻,導致下層人民對清官的呼喚,表現在文化上,就是清官文化。
把“寶”押在一個官員的廉潔上,是自古以來中國傳統“清官政治”的典型體現。
清官文化的民本政治內涵
清官文化裏有一定的民本政治內涵——以民為本,愛民如子。但是這種內涵是無奈的選擇。這關係到王權的來源。王權來源於暴力。既然王權來源於暴力,那麽王者必須證明自己權力的合法性,而且這種證明,會隨著人類社會集體智力的增長而作適當的調節。
愛民、親民、撫民,永遠都不是民主,它隻是聖明的統治者對愚昧無知的草民的賜福與馴化;從某個角度上講,它本身就是一種愚民政策。古代的君民關係恰如現在的人類與自己的生存環境之間的關係;人類對環境的糟蹋,相當於古代君主對子民的蹂躪;人類對環境的愛護,還是出自於對環境對人類報復力量的恐懼。古代的民本思想,實際上是君主對人民所擁有的顛覆性力量的清醒認識。
也有把君主比做牧者,而把人民比做家禽的。哪有牧者不愛自己家禽的,可是,又哪有牧者不吃自己家禽的道理?這就是民本政治的真實內涵。這個內涵決定了,清官的內涵與民主法治相去甚遠,一句話,民本不是民主,頂多是個“為民做主”。
百姓的清官情結
有人說,跪著的人民,才期待清官。這話也可以反過來說:正是由於百姓是跪著的,不會為自己作主,所以才會成全清官。
有人說:吏治敗壞的時候,清官出現。清官的所作所為實在出人意外,中國人的清官情緒,是對意外的憧憬。
人民對清官的感情越深厚,謳歌越熱烈,法律的悲劇性也越沉重。
一句話,有沒有清官情結是奴隸與現代公民的根本區別。
《老殘遊記》第十六回有段評說:
髒官可恨,人人皆知,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髒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則自以為不要錢,何所不可,剛復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
清官身上有一層保護膜性質的道德光環,這光環導致人們不能對清官做辨證的事實評價。清官“一清遮百醜”,即使客觀上有什麽不是的地方,也說不得的。
宋明以後,清官文化大發展。不要自作多情地以為,清官文化大發展是社會的進步,相反,清官文化越發展,越說明君權製度的腐朽與官民的水火不相容關係加深。統治者越是在無法繼續維持統治的時候,越強調清官文化,他們希望通過清官愛民清政來修補製度之弊病,創造出一種官愛民,民擁官的假和諧來。
愚民們的無奈,隻好呼喚清官,禦用文人們投其所好,拿清官大做文章。其實,清官文化是統治者兇惡麵目上一層溫情脈脈的麵紗,而清官本人是祭台上的犧牲。這種犧牲,對無能的上帝、弱智的百姓提供了感情上的安慰,意誌上的迷惑,進而也構成了本質上的愚弄。中國現代史專家李新說:清官乃不詳之物。
皇帝並不真正喜歡清官
中國帝王表麵上遵從儒術,內在的實質卻在使用法家之術。常言說,有道之主,不求清潔之吏。英明的帝王不約而同地“亂世用人才,治世選庸才,太平盛世出奴才;政治標準第一,道德部長第二,知識技能其三。”
法家說:君主本人要獨斷專行,眾人稱讚的人不必喜歡;眾人反對攻擊的人,君主不必憎恨。皇帝隻是在貪風甚熾,影響政權的穩定性與合法性的時候,才反貪的。
就是在現代社會,我們也經常發現,所謂的清官,經常遭遇到明升暗降的所謂提拔重用。
當清官的經濟難度
從經濟角度看,當清官就有難度。明朝朱由檢發出“文官不愛錢”的號召後,戶科給事中韓一良就上疏發起了牢騷:如今何處不是用錢之地?哪位官員不是愛錢之人?本來就是花錢弄到的官位,怎麽能不花錢償還呢?現在都責備郡守縣令不廉,但怎麽能夠廉?有數的薪水,上級要打點,來往的客人要招待,晉級考核都要花費大量的銀子,想廉行嗎?韓一良說的是大實話。
當清官的道德難度
官員想要模範一把,清官一把,從道德方麵說,也是有很大難度的。要做到六親不認。隻顧自己做清官,老襯托別人都是貪官一樣,所以其他官員看不慣,暗地裏使絆子自然不在話下。海瑞和於成龍就是例子。最後,自己陷入不潔官吏的包圍之中。於成龍就發現了那個真理:做官難,做清官更難。
當清官的體製難度
清貧的決心和道德的操守並不是做清官的充分條件,充其量隻能構成做清官的充分條件。集權體製下,做清官還有很大的組織難度。
常言說,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從表麵看,看到的是清官的決心,但從背後看,看到的則是做清官的無奈。清官為民做主,誰又為清官做主呢?清官本身就沒有任何有保障的安全。
海瑞是執拗的,但一個官員的執拗,抵抗不過整個官僚組織與集權體製的執拗。
清廉不是對抗體製的有效藥劑,相反,一個官員的清廉程度與官僚組織的執拗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說,越清廉,來自組織內部的阻力越大。
如何評價清官文化與清官情結
清官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由於貪汙形勢嚴峻,導致下層人民對清官的呼喚,表現在文化上,就是清官文化。
把“寶”押在一個官員的廉潔上,是自古以來中國傳統“清官政治”的典型體現。
清官文化的民本政治內涵
清官文化裏有一定的民本政治內涵——以民為本,愛民如子。但是這種內涵是無奈的選擇。這關係到王權的來源。王權來源於暴力。既然王權來源於暴力,那麽王者必須證明自己權力的合法性,而且這種證明,會隨著人類社會集體智力的增長而作適當的調節。
愛民、親民、撫民,永遠都不是民主,它隻是聖明的統治者對愚昧無知的草民的賜福與馴化;從某個角度上講,它本身就是一種愚民政策。古代的君民關係恰如現在的人類與自己的生存環境之間的關係;人類對環境的糟蹋,相當於古代君主對子民的蹂躪;人類對環境的愛護,還是出自於對環境對人類報復力量的恐懼。古代的民本思想,實際上是君主對人民所擁有的顛覆性力量的清醒認識。
也有把君主比做牧者,而把人民比做家禽的。哪有牧者不愛自己家禽的,可是,又哪有牧者不吃自己家禽的道理?這就是民本政治的真實內涵。這個內涵決定了,清官的內涵與民主法治相去甚遠,一句話,民本不是民主,頂多是個“為民做主”。
百姓的清官情結
有人說,跪著的人民,才期待清官。這話也可以反過來說:正是由於百姓是跪著的,不會為自己作主,所以才會成全清官。
有人說:吏治敗壞的時候,清官出現。清官的所作所為實在出人意外,中國人的清官情緒,是對意外的憧憬。
人民對清官的感情越深厚,謳歌越熱烈,法律的悲劇性也越沉重。
一句話,有沒有清官情結是奴隸與現代公民的根本區別。
《老殘遊記》第十六回有段評說:
髒官可恨,人人皆知,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髒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則自以為不要錢,何所不可,剛復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
清官身上有一層保護膜性質的道德光環,這光環導致人們不能對清官做辨證的事實評價。清官“一清遮百醜”,即使客觀上有什麽不是的地方,也說不得的。
宋明以後,清官文化大發展。不要自作多情地以為,清官文化大發展是社會的進步,相反,清官文化越發展,越說明君權製度的腐朽與官民的水火不相容關係加深。統治者越是在無法繼續維持統治的時候,越強調清官文化,他們希望通過清官愛民清政來修補製度之弊病,創造出一種官愛民,民擁官的假和諧來。
愚民們的無奈,隻好呼喚清官,禦用文人們投其所好,拿清官大做文章。其實,清官文化是統治者兇惡麵目上一層溫情脈脈的麵紗,而清官本人是祭台上的犧牲。這種犧牲,對無能的上帝、弱智的百姓提供了感情上的安慰,意誌上的迷惑,進而也構成了本質上的愚弄。中國現代史專家李新說:清官乃不詳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