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
官場文化與潛規則/道破天機 作者:淨素道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要想真正實現官員的流動,就必須打破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之間過大的利益差異,特別是要與部門的工作性質徹底脫鉤。現代理性政府的本質特徵不僅僅是民主製和政黨政治,更大程度上是現代公務員體係,即官僚製,而現代官僚體係是一架管理社會的理性機器。機器要想有效運轉,就必須保證不同的組件之間能夠無阻的契合,並且能夠隨時加以調整。
官員的流動,指的是官員的定期輪流任職,其目的是為了防止官員由於在一個地方任職太久而導致官員受到地方的利益集團過大的影響,甚至於與地方的利益集團相互勾結,公權私用,謀取小集團乃至個人的利益,損害公共利益。
以官員流動的方式防止腐敗現象的發生,在中國古代早有製度,主要包括兩種形式,一種是官員迴避製度,避免官員受到與自己有連帶關係的人員的影響,從而不能秉公執法;一種是官員輪換製度,讓官員之間定期交流,不允許官員在一地任職過久,防止出現地方派係並幹擾政府的工作。
官員的流動根據其流向,可以分為:
一是同職流動。即不同地區的同一性質的職位之間的縱向與橫向的調動。這種流動在中國目前的幹部管理中稱為幹部交流,即包括上下級之間的縱向交流,也包括不同地區之間的同級官員和同一係統內部官員之間的交流,這種交流已經日漸頻繁,也日趨規範。
二是異職流動。即不同部門之間的公務員的調動和交流,由於上麵所說的部門之間存在巨大的利益差異,導致目前的異職流動的力度還不夠大。這是當前官員流動的重點。
三是內外流動。即政府內外的流動。
官場“生態異化”的災難。
田玉飛案件在四川樂山官場引發地震,反映了官場“生態異化”。在腐敗麵前,某書記不敢把“紅包”交公,隻能暗中扶持貧困戶。別人要宣傳他的廉潔,他覺得象往“火炕裏推”一樣恐懼,其原因就是因為社會、同僚等對這種腐敗潛規則的認可和畏懼。這種現象令人震驚、令人深思,更應該引起警惕——在一些地方的官場上,已經形成“染缸裏倒不出白布”的受賄大環境,以至於清白自保勢必被貪汙受賄的大多數視為另類,不但在工作上得不到支持,還會受到排擠,甚至遭到報復。這些是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一些地方官場生態環境異化的現實。
可怕的還不隻是官場潛規則的存在,更可怕的是人們對這種“存在”的認可和習以為常。人們認為“求領導辦事送點錢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不送,就覺得有違“規矩”,心裏不塌實。
求領導辦事要送錢,在這樣的潛規則下,領導與被領導之間的關係被徹底顛覆,成為赤裸裸的金錢關係。在唯金錢的價值體係中,貪官與行賄者結成了穩固的利益聯盟。這種穩固的利益聯盟把商業與公權相勾結進而演化成為一個社會或者一個地方主導市場活動的準則,讓公權肆意越界,權錢交易、權力尋租的潛規則盛行。
東西方的官員都有醜聞。看來醜聞是官場的通病,國人洋人概莫能外。通過對中外官員的醜聞進行比較,可以發現一種現象和規律:中國的官員大多是因為落水了才醜;西方的官員是因醜了才落水。
美國的尼克森、柯林頓,德國的科爾等等無不是先有醜聞而後才落水的。外國的官員因為醜才被民眾、被輿論趕下水的,以免他繼續作惡;而中國的不少官員因為醜行不斷掉進水裏後,輿論才開始鋪天蓋地;外國人揭醜是主動的,而中國人罵醜是被動的。
在黨內最忌諱的就是拉幫結派。可是幫派又無時不在,無處不有。毛澤東說過,黨內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幫派固然有,但是萬萬不可搞幫派主義,不能搞小圈子,不能搞獨立王國。幫派就是天上的雲,飄忽不定,有影無形;什麽時候幫派定了型,那也就離垮台不遠了。
官場上真的不能拉幫結派,特別是不能當一派的領袖。
在官場上,沒有成果是不行的,隻有成果也是不行的。這些東西離官場的規則十萬八千裏。
在官場上,不能隨便打聽消息。
一個官員隻有當他從掌權那天起,就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利益觀,常修為政之道、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自覺抵製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思想文化的侵蝕,始終堅持謹慎行使手中的權力,不為金錢、美色所動,才能不誤入深淵。
現在流行“熱點職位”一詞,其實不是新詞,古以有之,叫做“美差”或者“肥缺”。管理這些“熱點”幹部的部門,當然還有更高的職位,統管人、財、物,計劃指標、項目配額等等,都是“美差”或者“肥缺”。
在現實環境中,人們常常不能及時看到一個官員的全部真相。有時候,基於各種各樣的考慮,這些真相甚至是被有意掩蓋著。
1.7 關於縣處級問題
不管哪一個朝代,其統治方式的構成都是一個多層麵多元件的複雜係統,因而衙門的分類和級別亦是各不相同的。老百姓說的衙門,其實是特指這個係統的最基層麵,即州縣衙門。這個州縣衙門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因為:
官員的流動,指的是官員的定期輪流任職,其目的是為了防止官員由於在一個地方任職太久而導致官員受到地方的利益集團過大的影響,甚至於與地方的利益集團相互勾結,公權私用,謀取小集團乃至個人的利益,損害公共利益。
以官員流動的方式防止腐敗現象的發生,在中國古代早有製度,主要包括兩種形式,一種是官員迴避製度,避免官員受到與自己有連帶關係的人員的影響,從而不能秉公執法;一種是官員輪換製度,讓官員之間定期交流,不允許官員在一地任職過久,防止出現地方派係並幹擾政府的工作。
官員的流動根據其流向,可以分為:
一是同職流動。即不同地區的同一性質的職位之間的縱向與橫向的調動。這種流動在中國目前的幹部管理中稱為幹部交流,即包括上下級之間的縱向交流,也包括不同地區之間的同級官員和同一係統內部官員之間的交流,這種交流已經日漸頻繁,也日趨規範。
二是異職流動。即不同部門之間的公務員的調動和交流,由於上麵所說的部門之間存在巨大的利益差異,導致目前的異職流動的力度還不夠大。這是當前官員流動的重點。
三是內外流動。即政府內外的流動。
官場“生態異化”的災難。
田玉飛案件在四川樂山官場引發地震,反映了官場“生態異化”。在腐敗麵前,某書記不敢把“紅包”交公,隻能暗中扶持貧困戶。別人要宣傳他的廉潔,他覺得象往“火炕裏推”一樣恐懼,其原因就是因為社會、同僚等對這種腐敗潛規則的認可和畏懼。這種現象令人震驚、令人深思,更應該引起警惕——在一些地方的官場上,已經形成“染缸裏倒不出白布”的受賄大環境,以至於清白自保勢必被貪汙受賄的大多數視為另類,不但在工作上得不到支持,還會受到排擠,甚至遭到報復。這些是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一些地方官場生態環境異化的現實。
可怕的還不隻是官場潛規則的存在,更可怕的是人們對這種“存在”的認可和習以為常。人們認為“求領導辦事送點錢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不送,就覺得有違“規矩”,心裏不塌實。
求領導辦事要送錢,在這樣的潛規則下,領導與被領導之間的關係被徹底顛覆,成為赤裸裸的金錢關係。在唯金錢的價值體係中,貪官與行賄者結成了穩固的利益聯盟。這種穩固的利益聯盟把商業與公權相勾結進而演化成為一個社會或者一個地方主導市場活動的準則,讓公權肆意越界,權錢交易、權力尋租的潛規則盛行。
東西方的官員都有醜聞。看來醜聞是官場的通病,國人洋人概莫能外。通過對中外官員的醜聞進行比較,可以發現一種現象和規律:中國的官員大多是因為落水了才醜;西方的官員是因醜了才落水。
美國的尼克森、柯林頓,德國的科爾等等無不是先有醜聞而後才落水的。外國的官員因為醜才被民眾、被輿論趕下水的,以免他繼續作惡;而中國的不少官員因為醜行不斷掉進水裏後,輿論才開始鋪天蓋地;外國人揭醜是主動的,而中國人罵醜是被動的。
在黨內最忌諱的就是拉幫結派。可是幫派又無時不在,無處不有。毛澤東說過,黨內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幫派固然有,但是萬萬不可搞幫派主義,不能搞小圈子,不能搞獨立王國。幫派就是天上的雲,飄忽不定,有影無形;什麽時候幫派定了型,那也就離垮台不遠了。
官場上真的不能拉幫結派,特別是不能當一派的領袖。
在官場上,沒有成果是不行的,隻有成果也是不行的。這些東西離官場的規則十萬八千裏。
在官場上,不能隨便打聽消息。
一個官員隻有當他從掌權那天起,就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利益觀,常修為政之道、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自覺抵製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思想文化的侵蝕,始終堅持謹慎行使手中的權力,不為金錢、美色所動,才能不誤入深淵。
現在流行“熱點職位”一詞,其實不是新詞,古以有之,叫做“美差”或者“肥缺”。管理這些“熱點”幹部的部門,當然還有更高的職位,統管人、財、物,計劃指標、項目配額等等,都是“美差”或者“肥缺”。
在現實環境中,人們常常不能及時看到一個官員的全部真相。有時候,基於各種各樣的考慮,這些真相甚至是被有意掩蓋著。
1.7 關於縣處級問題
不管哪一個朝代,其統治方式的構成都是一個多層麵多元件的複雜係統,因而衙門的分類和級別亦是各不相同的。老百姓說的衙門,其實是特指這個係統的最基層麵,即州縣衙門。這個州縣衙門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