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早期在江南地區還有一批繼承元代水墨畫傳統的文人畫家,如徐賁、王紱、劉玨、杜瓊、姚綬等人。徐賁山水承董源、巨然,筆法蒼勁秀潤。王紱喜用披麻兼折帶皴作山水,繁複似王蒙,墨竹挺秀瀟灑,被稱為明代“開山手”。劉玨山水取景幽深,筆墨濃鬱,近王蒙、吳鎮。杜瓊善水墨淺絳山水,多用幹筆皴染。姚綬主要師法吳鎮、王蒙,風格蒼厚。他們的畫風堪稱吳門派先驅。
還有一些畫家,雖未歸宗立派,亦各有建樹。如初宗馬遠、夏圭,後師法自然,以畫《華山圖》著名的王履;被稱為院派,給唐寅、仇英以較大影響的周臣;擅長水墨寫意人物和山水的郭詡、史忠;以白描人物著稱的杜堇等人。
約自正德(1506~1522)前後至萬曆(1573~1620)年間蘇州地區崛起以沈周、文徵明為代表的吳門派,成為明朝中期繪畫畫壇的主流。他們繼承和發展了崇尚筆墨意趣和“士氣”、“逸格”的元人繪畫傳統,其間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最負盛名,畫史稱為吳門四家。他們開創的畫派,被稱為吳門派。
吳門四家傑出的藝術成就,在當時產生巨大的影響,從學者甚眾。宗法沈周的有王綸、陳煥、陳鐸、杜冀龍、謝時臣等人。追隨文徵明的不下二、三十人,著名的有文嘉、文伯仁、陸治、陳淳、陸師道、周天球等。文嘉山水疏簡,文伯仁縝密,陸治勁峭,錢粗重,陳淳放筆寫意,陸師道細筆勾染,周天球兼善蘭石,諸家各具特色。吳門派諸家中陸治、陳淳、周之冕在花鳥畫領域中尤有新創。吳門派發展到明末,因循守舊,徒仿形貌,其地位被另闢蹊徑、重倡文人畫的董其昌及其流派所取代。
自萬曆至崇禎(1628~1644)年間,是明朝繪畫的後期,繪畫領域出現新的轉機。徐渭進一步完善了花鳥畫的大寫意畫法。陳洪綬、崔子忠、丁雲鵬等開創了變形人物畫法。以董其昌為代表的畫家在文人山水畫方麵另闢蹊徑,形成了許多支派。
徐渭是繼陳淳以後,從根本上完成水墨寫意花鳥畫變革的一代大家,其畫風有力的推進了後世寫意花鳥畫的發展,畫史稱為青藤畫派。徐渭的畫風,對清代的朱耷、石濤、揚州八怪、海派乃至現代的齊白石等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明代肖像畫在人物畫中較為發達,至明代後期更有發展,曾鯨為其中賦予創新精神的代表畫家,學者甚眾,遂形成波臣派,影響直至清代。
明代後期山水畫畫家中,繼吳門派而起的代表畫家是董其昌。他重倡文人畫,強調摹古,注重筆墨,追求“士氣”,並提出了南北宗論。他所創立的鬆江派遂取代了吳門派的統治地位。他提出的繪畫理論,尤其是南北宗論,對明末清初的繪畫產生了重大影響,一時之間蘇鬆地區形成了許多山水畫支派。較著名的畫家有莫是龍,與他共創南北宗論,陳繼儒與他為至交,趙左亦常為其代筆,他們都是鬆江派主將;顧正誼創華亭派,董其昌早年曾受其啟導,宋旭亦屬華亭派钜子,沈士充受業於宋懋晉,兼師趙左,也為董其昌代筆,世稱雲間派。另外,受吳門派影響的晚期畫家還有程嘉燧、李流芳、卞文瑜、邵彌、楊文等人。
除蘇鬆地區外,晚明時期還出現了不少地區性的山水畫派。如浙江錢塘的藍瑛創武林派,安徽蕪湖的蕭雲從創姑熟派,浙江嘉興的項元汴、項聖謨創嘉興派,江蘇武進鄒子麟、惲向創武進派等,這些派別大多影響不大。明末清初,雖然形成名目繁多,關係複雜的山水畫派別,但大多受吳門派和董其昌影響,統屬於文人畫的係統。
明代文人墨戲畫也很發達。專門以墨竹著名的有宋克、王紱、夏昶、魯得之,以墨梅著名的有孫以吉、陳憲章,以墨蘭著名的有周天球等。其中夏昶的墨竹被當時稱為第一。
還有一些有影響的畫家有:文彭、張路、髡殘、倪元璐、孫克弘、王鐸、王鑑、王謙、王時敏、吳彬、項聖謨、蕭雲從、邢侗、張宏、張瑞圖、周之冕、龔賢、程邃、程正揆、傅山等。
明代的民間繪畫比較活躍,木刻年畫尤其是木刻版畫有較大發展。民間創作的捲軸畫的主要內容則為風俗畫、歷史故事、神像畫、水陸畫及肖像畫等。
壁畫和畫論
明代壁畫創作不如前代興旺,存世的主要是寺觀壁畫。但是畫論著述比前代豐富,不僅畫史、畫論眾多,還出現叢書輯錄,題跋、筆記也多成為專集。屬於史傳類的有韓昂《圖繪寶鑑續編》、朱謀垔《畫史會要》、薑紹書《無聲詩史》等。屬於論說類的,有王世貞《藝苑卮言》、董其昌《畫旨》、《畫眼》、《畫禪室隨筆》、莫是龍《畫說》、屠隆《畫箋》、唐誌契《繪事微言》、顧凝遠《畫引》等。屬於品評類的,有李開先的《中麓畫品》、王稚登的《吳郡丹青誌》等。屬於繪畫叢輯的則有王世貞《畫苑》、詹景鳳《畫苑補益》等。屬於著錄類的,有都穆《寓意編》、張醜《清河書畫舫》、汪砢玉《珊瑚網》、鬱逢慶《鬱氏書畫題跋記》等。另外,還有王履、沉周、文徵明、唐寅、李日華、陳洪綬等人的詩文、題跋、筆記中有關畫論的部份,其中頗多精闢的見解。
文學、史學和音樂篇
明代小說
明代的小說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產生了大量的以歷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常生活為題材的長篇章回小說和短篇的話本、擬話本。其中《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西遊記》,堪稱一代巨著。
元明之際,文學家羅貫中在民間傳說的基礎上,參照歷史,寫成了《三國演義》這部巨作。作者在描寫東漢末年三國相爭的歷史畫卷的同時,還用濃墨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劉備、曹操、諸葛亮等,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南宋以來,在民間就流傳宋江起義的故事。在民間群眾創作的基礎上,施耐庵加工寫成了《水滸傳》。《水滸傳》描寫了晁蓋、李逵、魯智深、武鬆、林沖等不同的經歷和悲慘的遭遇,以及從個人反抗到聚義梁山,形成強大起義隊伍的鬥爭過程。
《西遊記》,共一百回,是一部長篇神話小說。它描述了唐初僧人玄奘不避艱險,赴天竺(印度)取經的歷史。《西遊記》還塑造了孫悟空等非常鮮明的形象,同時向人們展示了佛的莊嚴、神聖和偉大。
明代短篇小說的創作也很興盛。一些文人加工改寫了宋元話本,還創作擬話本。“三言”、“兩拍”就是這種話本和擬話本的代表作。三言是《喻世明言》(《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三部短篇小說集的合稱,編著者馮夢龍。“兩拍”是《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兩部短篇小說集的合稱,作者淩濛初。
詩文
明代詩文創作數量雖不少,但成就卻不大。永樂至正統年間,文壇上出現了以內閣大學士楊士奇、楊榮、楊溥為首的“台閣體”詩派。他們的作品都是唱和應酬,粉飾太平,藝術上呆板平庸。明中葉,在反對台閣體冗遝文風的鬥爭中,先有弘治、正德年間的李夢陽、何景明為首的“前七子”崛起,繼而又有嘉靖、萬曆間李攀龍、王世貞為首的“後七子”雄踞文壇。他們以復古為號召,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企圖以摹擬古代優秀文學,取代充滿官僚習氣的台閣體。
還有一些畫家,雖未歸宗立派,亦各有建樹。如初宗馬遠、夏圭,後師法自然,以畫《華山圖》著名的王履;被稱為院派,給唐寅、仇英以較大影響的周臣;擅長水墨寫意人物和山水的郭詡、史忠;以白描人物著稱的杜堇等人。
約自正德(1506~1522)前後至萬曆(1573~1620)年間蘇州地區崛起以沈周、文徵明為代表的吳門派,成為明朝中期繪畫畫壇的主流。他們繼承和發展了崇尚筆墨意趣和“士氣”、“逸格”的元人繪畫傳統,其間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最負盛名,畫史稱為吳門四家。他們開創的畫派,被稱為吳門派。
吳門四家傑出的藝術成就,在當時產生巨大的影響,從學者甚眾。宗法沈周的有王綸、陳煥、陳鐸、杜冀龍、謝時臣等人。追隨文徵明的不下二、三十人,著名的有文嘉、文伯仁、陸治、陳淳、陸師道、周天球等。文嘉山水疏簡,文伯仁縝密,陸治勁峭,錢粗重,陳淳放筆寫意,陸師道細筆勾染,周天球兼善蘭石,諸家各具特色。吳門派諸家中陸治、陳淳、周之冕在花鳥畫領域中尤有新創。吳門派發展到明末,因循守舊,徒仿形貌,其地位被另闢蹊徑、重倡文人畫的董其昌及其流派所取代。
自萬曆至崇禎(1628~1644)年間,是明朝繪畫的後期,繪畫領域出現新的轉機。徐渭進一步完善了花鳥畫的大寫意畫法。陳洪綬、崔子忠、丁雲鵬等開創了變形人物畫法。以董其昌為代表的畫家在文人山水畫方麵另闢蹊徑,形成了許多支派。
徐渭是繼陳淳以後,從根本上完成水墨寫意花鳥畫變革的一代大家,其畫風有力的推進了後世寫意花鳥畫的發展,畫史稱為青藤畫派。徐渭的畫風,對清代的朱耷、石濤、揚州八怪、海派乃至現代的齊白石等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明代肖像畫在人物畫中較為發達,至明代後期更有發展,曾鯨為其中賦予創新精神的代表畫家,學者甚眾,遂形成波臣派,影響直至清代。
明代後期山水畫畫家中,繼吳門派而起的代表畫家是董其昌。他重倡文人畫,強調摹古,注重筆墨,追求“士氣”,並提出了南北宗論。他所創立的鬆江派遂取代了吳門派的統治地位。他提出的繪畫理論,尤其是南北宗論,對明末清初的繪畫產生了重大影響,一時之間蘇鬆地區形成了許多山水畫支派。較著名的畫家有莫是龍,與他共創南北宗論,陳繼儒與他為至交,趙左亦常為其代筆,他們都是鬆江派主將;顧正誼創華亭派,董其昌早年曾受其啟導,宋旭亦屬華亭派钜子,沈士充受業於宋懋晉,兼師趙左,也為董其昌代筆,世稱雲間派。另外,受吳門派影響的晚期畫家還有程嘉燧、李流芳、卞文瑜、邵彌、楊文等人。
除蘇鬆地區外,晚明時期還出現了不少地區性的山水畫派。如浙江錢塘的藍瑛創武林派,安徽蕪湖的蕭雲從創姑熟派,浙江嘉興的項元汴、項聖謨創嘉興派,江蘇武進鄒子麟、惲向創武進派等,這些派別大多影響不大。明末清初,雖然形成名目繁多,關係複雜的山水畫派別,但大多受吳門派和董其昌影響,統屬於文人畫的係統。
明代文人墨戲畫也很發達。專門以墨竹著名的有宋克、王紱、夏昶、魯得之,以墨梅著名的有孫以吉、陳憲章,以墨蘭著名的有周天球等。其中夏昶的墨竹被當時稱為第一。
還有一些有影響的畫家有:文彭、張路、髡殘、倪元璐、孫克弘、王鐸、王鑑、王謙、王時敏、吳彬、項聖謨、蕭雲從、邢侗、張宏、張瑞圖、周之冕、龔賢、程邃、程正揆、傅山等。
明代的民間繪畫比較活躍,木刻年畫尤其是木刻版畫有較大發展。民間創作的捲軸畫的主要內容則為風俗畫、歷史故事、神像畫、水陸畫及肖像畫等。
壁畫和畫論
明代壁畫創作不如前代興旺,存世的主要是寺觀壁畫。但是畫論著述比前代豐富,不僅畫史、畫論眾多,還出現叢書輯錄,題跋、筆記也多成為專集。屬於史傳類的有韓昂《圖繪寶鑑續編》、朱謀垔《畫史會要》、薑紹書《無聲詩史》等。屬於論說類的,有王世貞《藝苑卮言》、董其昌《畫旨》、《畫眼》、《畫禪室隨筆》、莫是龍《畫說》、屠隆《畫箋》、唐誌契《繪事微言》、顧凝遠《畫引》等。屬於品評類的,有李開先的《中麓畫品》、王稚登的《吳郡丹青誌》等。屬於繪畫叢輯的則有王世貞《畫苑》、詹景鳳《畫苑補益》等。屬於著錄類的,有都穆《寓意編》、張醜《清河書畫舫》、汪砢玉《珊瑚網》、鬱逢慶《鬱氏書畫題跋記》等。另外,還有王履、沉周、文徵明、唐寅、李日華、陳洪綬等人的詩文、題跋、筆記中有關畫論的部份,其中頗多精闢的見解。
文學、史學和音樂篇
明代小說
明代的小說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產生了大量的以歷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常生活為題材的長篇章回小說和短篇的話本、擬話本。其中《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西遊記》,堪稱一代巨著。
元明之際,文學家羅貫中在民間傳說的基礎上,參照歷史,寫成了《三國演義》這部巨作。作者在描寫東漢末年三國相爭的歷史畫卷的同時,還用濃墨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劉備、曹操、諸葛亮等,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南宋以來,在民間就流傳宋江起義的故事。在民間群眾創作的基礎上,施耐庵加工寫成了《水滸傳》。《水滸傳》描寫了晁蓋、李逵、魯智深、武鬆、林沖等不同的經歷和悲慘的遭遇,以及從個人反抗到聚義梁山,形成強大起義隊伍的鬥爭過程。
《西遊記》,共一百回,是一部長篇神話小說。它描述了唐初僧人玄奘不避艱險,赴天竺(印度)取經的歷史。《西遊記》還塑造了孫悟空等非常鮮明的形象,同時向人們展示了佛的莊嚴、神聖和偉大。
明代短篇小說的創作也很興盛。一些文人加工改寫了宋元話本,還創作擬話本。“三言”、“兩拍”就是這種話本和擬話本的代表作。三言是《喻世明言》(《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三部短篇小說集的合稱,編著者馮夢龍。“兩拍”是《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兩部短篇小說集的合稱,作者淩濛初。
詩文
明代詩文創作數量雖不少,但成就卻不大。永樂至正統年間,文壇上出現了以內閣大學士楊士奇、楊榮、楊溥為首的“台閣體”詩派。他們的作品都是唱和應酬,粉飾太平,藝術上呆板平庸。明中葉,在反對台閣體冗遝文風的鬥爭中,先有弘治、正德年間的李夢陽、何景明為首的“前七子”崛起,繼而又有嘉靖、萬曆間李攀龍、王世貞為首的“後七子”雄踞文壇。他們以復古為號召,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企圖以摹擬古代優秀文學,取代充滿官僚習氣的台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