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真實又是怎樣的呢?


    1439 年(正統四年),蒙古殘餘勢力首領脫歡死,子也先嗣太師位,自稱淮王。他北服乞兒吉思,西征中亞細亞諸國;西南取哈密,控製西域要道,與沙州、罕東、赤斤蒙古三衛聯姻,設置“甘肅行省”,羈以官爵,破明朝西北屏蔽;東攻兀良哈三衛,席捲女真諸部,進逼朝鮮,數擾明遼東、薊州、宣府、大同各邊鎮,勢力開始強盛。也先夢“求大元一統天下”,力圖向中原擴張。


    1448年(正統十三年),也先分兵四路進攻明朝。1449年七月,也先自率一路攻打大同。當時朝中宦官王振專權,他挾英宗倉猝親征。八月初,英宗帶50萬大軍剛到大同,王振各路軍接連失敗,就急忙決定退兵,回師至土木堡(河北懷來縣境內),被也先追上,明軍死傷過半,英宗被俘。史稱“土木之變”。


    明軍戰敗的消息傳到北京,舉朝大震,百官張皇失措,有人甚至主張遷都南逃。這時主張抗擊的大臣於謙挺身而出,被皇太後任為兵部尚書,負責保衛北京。於謙提出了"社稷為重,君為輕"的口號,於九月輔佐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繼位,是為景帝,年號景泰。這使也先企圖以英宗作為要挾工具的陰謀不能得逞。十月,也先逼近京師,於謙率軍民抵抗,大敗瓦剌軍,擊斃萬餘,俘將領幾十人,奪回被掠的大批百姓和牲畜。


    第二年春、夏,也先又對明朝接連進攻,但均遭失敗。這時,瓦剌內部脫脫不花汗等不滿也先的攻掠政策,主張與明廷議和,放回英宗。八月,英宗被釋返京,居皇城南宮,稱太上皇。


    也先進攻明朝失敗後,勢力漸衰。1454年(景泰五年),瓦剌內訌。第二年,也先被殺,蒙古各部陷入分裂狀態。明朝北部邊境的威脅暫時得以緩解。


    1457年正月,在宦官石亨等的幫助下,英宗乘景帝病重,重新登極。史稱“南宮復辟”。英宗復位後,於謙遭到殺害。英宗從新做了皇帝後,並無善政。


    1464 年,英宗死,兒子憲宗即位,年號成化。憲宗在位期間,寵信宦官汪直。憲宗死後,孝宗即位,政治還算清明。孝宗死,武宗朱厚照即位,年號為正德。這幾個皇帝常常深居內宮,不理朝政,很少與大臣商議國事。而朝政基本由宦官操縱,為宦官擅權、廠衛橫行提供了條件,先後出現了宦官頭目王振、汪直、劉瑾專政的現象,形成了天下人“但知畏汪直而不知畏陛下”的怪事。這樣政治日趨腐敗,並導致土地兼併嚴重,使農民的生活開始惡化。


    武宗無子,死後由堂弟朱厚熜繼位,是為世宗,年號嘉靖。世宗上台後,想尊生父興獻王(朱佑杭)為帝。首輔楊廷和等認為,繼統同時要繼嗣,應尊孝宗(朱祐樘)為皇考,生父隻能為皇叔考。中下級官吏張璁、桂萼、方獻夫等為了個人仕途,迎合世宗心意,上疏論應尊興獻王為帝。這就是“大禮議”之爭。鬥爭結果,楊廷和罷官,同派官吏180餘人受杖責,134人下獄。張璁當了首輔,恃寵跋扈,頤指百僚。不久,夏言入閣,並為首輔。以後,嚴嵩攻倒夏言,入為首輔。嚴嵩操政柄,“遍引私人居要地”。兒子嚴世蕃任工部左侍郎,因善於揣測皇帝心思,就代嚴嵩票擬,京師因此有“大丞相、小丞相”之謠。


    嘉靖末年,嚴嵩失寵,禦史鄒應龍、林潤相繼彈劾世蕃,世蕃被殺,嚴嵩也被革職。徐階繼任首輔。


    世宗在位期間,雖然沒有了宦官專權,但由於世宗醉心於學道成仙,同樣不理朝政,出現了嚴嵩長達二十年的擅權時期。吏治同樣腐敗。而且此時倭寇大起,沿海七省,無一不遭受倭寇的侵擾。但這一時期,卻出了一位留名青史的清官海瑞和抗倭英雄戚繼光。


    一代清官--海瑞


    海瑞(公元1514年~1587年),字汝賢,一字國開,別號剛峰,世稱剛峰先生,廣東瓊山(今屬海南)人,回族。海瑞四歲而孤,家境清寒。母謝氏矢誌勵節,教訓惟嚴。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中舉,三十七年開始步入仕途。


    海瑞一生剛直不阿,執法如山。他體察民情,革除弊政,積極反對貪汙和奢侈;禁饋贈,懲貪官,秉公執法,鐵麵無私,審理積抑,昭雪了許多冤獄。


    公元1566年,海瑞在京城做官時,曾批評嘉靖皇帝沉迷道教,不理朝政。嘉靖皇帝大怒,命人去抓捕海瑞,處以斬刑。可是海瑞毫無畏懼,並已經準備好了棺材等皇帝賜死。正在此緊要關頭,宰相徐階再三為海瑞求情, 海瑞才免一死。


    海瑞到南京做官不久,徐階被免官回家養老。一天,海瑞收到許多百姓的狀紙,狀告徐階的兒子。原來徐階的兒子是當地有名的惡霸,強占了老百姓很多土地,老百姓恨透了他。


    海瑞查明情況後,受到很大的震動。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一向敬重的恩人,竟會支持兒子為非做歹,不禁左思右想,思想鬥爭十分激烈:嚴肅處理吧,難為了恩人;放任不管吧,違背了國法。他想來想去,還是覺得不能以私恩廢了國法,決心依法辦事。他毅然親自來到徐階家中,說服徐階正確對待這件事。


    徐階見海瑞竟然來查辦自己的兒子,臉上頓時變了色,心裏非常氣憤。但他自知禮虧,隻得忍氣說:“我兒子做的事,我一點也不知道,看在過去救過你的麵子上,這回就饒了他吧!”


    海瑞見徐階這樣講,便嚴肅地說:“老相爺當年救過我的命,為的是要我為官公正,多給國家和百姓辦好事;現在,我秉公執法,也正是報答老相爺的救命之恩啊!”


    對於海瑞的話,徐階不僅聽不進去,反而大動肝火。但海瑞毫不退讓,最後終於秉公治了徐階兒子的罪,並勒令退回霸占的良田。


    海瑞不僅為官清廉,生活也十分儉樸,清苦之行舉朝第一。萬曆十五年(公元1587年)十月,七十四歲的海瑞以老病之身卒於官舍後,死後僅餘葛幃舊衣,賴同僚捐治葬具才得葬殮。同鄉蘇民懷檢點其遺物,隻有竹籠一隻,內有俸金八兩,舊衣數件而已。故海瑞深得百姓擁戴,發喪之日,市民送者夾岸,酹酒而哭者百裏不絕,被百姓呼為“海青天”。時人王世貞以九字評:“不怕死,不愛錢,不立黨。”(明.周暉《金陵瑣事》卷一)


    明代蘇州人朱良曾作歌頌海瑞的詩:“披鱗直奪比幹心,苦節還同孤竹清。龍隱海天雲萬裏,鶴歸華表月三更。蕭條棺外無餘物,冷落靈前有草根。說與旁人渾不信,山人親見類如傾。”(清 ?趙吉士:《寄園寄所寄》卷二引《座右編》)。這首詩與一般頌詩不同,由於朱良親眼目睹海瑞如此簡樸的行囊,以及士大夫湊錢為海瑞買棺的情景,感慨萬分,惟恐後世人不相信有這等事,特地寫下這首吊海瑞詩,以期與山河作證,讓海瑞的兩袖清風,長留人間。事實上,海瑞生前儉樸到一般人難以置信的地步。他的私章用泥巴刻成,夏天睡在一張破席上,蓋著夫人的舊裙……


    海瑞成為後世為官者的榜樣。


    抗倭英雄戚繼光


    元末明初,日本處在南北朝分裂時期,一些封建主、沒落武士、浪人和走私商人,經常在中國沿海進行武裝掠奪和騷擾,歷史上稱為倭寇。明初,由於國家強盛,重視海防設置,因此倭寇未能釀成大患。正統以後,隨著政治的腐敗,海防鬆弛,倭寇盛行。如1439年(正統四年),倭寇侵擾浙江台州的桃渚村,屠戮人民,燒毀房屋,“積骸如陵,流血成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上下五千年歷史真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心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心緣並收藏上下五千年歷史真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