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來勸阻武靈王不要穿胡服,依照原來的辦法更適宜。武靈王說:“先王習俗不同,哪種古法可以仿效?帝王們不互相因襲,哪種禮製可以遵循?伏羲神農注重教化,不行誅罰;黃帝、堯、舜使用刑罰,但不殘暴。到了夏、商、周三王,隨時代不同來製定法度,根據實際情況規定禮製。法規政令都順應實際需要,衣服器械都便於使用。所以禮不必隻用一種方式,而便利國家也不必效法古代。聖人的興起並不互相因襲卻能統一天下,夏、殷的衰敗並未變禮製也終於滅亡。那麽,違背古製未可厚非,遵循舊禮並不值得稱道。如果說服裝奇特的人心誌浮蕩,那麽鄒、魯一帶就不會有奇特行為的人了;習俗怪異的地方百姓都輕率,那麽吳、越一帶也就不會有出眾的人才了。況且聖人認為,隻要有利於身體就可以叫做衣服,隻要便於行事就可以稱為禮法。規定進退的禮節,衣服的製度,是為了使平民百姓有統一的遵循,不是為了評論賢人的。所以平民總是和流俗相伴,賢人卻是同變革一道。所以諺語說:‘按照書本趕車的人不會摸透馬的性情,用古法來約束今世的人不通曉事物的變化。’遵循古法的功效,不可能高出世俗;交法古代的學說,不可能治理今世。你們不懂這個道理啊!”終於推行胡服並招募士兵練習騎射。所謂胡服騎射,即改傳統的甲兵為騎兵,改車戰為運動戰,使趙國的軍事實力大為增強,成為秦國向東發展的新障礙。這次服飾改革的影響不僅僅局限在趙國,它對中國歷史發展所產生的影響也是多方麵的。
二十七年五月戊申日,在東宮舉行盛大朝會,武靈王傳位,立王子趙何為王。新王到祖廟行參拜祖先之禮以後,出來上朝。大夫全都是大臣,肥義任相國,並且是新王的師傅。這就是惠文王。惠文王是惠後吳娃的兒子。武靈王自稱為主父。
後來因為惠文王年少,公子成、李兌專政,兩人害怕被殺,所以圍困主父。最終導致主父被餓死。
*趙武靈王之後的征戰和衰亡
惠文王五年(前294),趙國把鄚、易兩地給了燕國。八年,修築南行唐城。九年,趙梁領兵,與齊國聯合進攻韓國,直到魯關之下。到了十年,秦國自稱為西帝。十一年,董叔和魏氏征討宋國,在魏國得到河陽。秦國奪取梗陽。十二年,趙梁領兵進攻齊國。十三年,韓徐為統帥,進攻齊國。公主去世。十四年,燕國宰相樂毅統率趙、秦、韓、魏、燕五國聯軍進攻齊國,奪取了靈丘。趙王與秦王在中陽相會。十五年,燕昭王來會見趙王。趙國與韓、魏、秦聯合攻齊,齊王敗逃,燕軍孤軍深入,攻下臨淄城。齊國謀臣便寫書信說服趙王。趙國停止進兵,並謝絕秦國,不再進攻齊國。
惠文王十七年,樂毅率領趙國軍隊攻打魏國的伯陽。秦國怨恨趙國不同它一起進攻齊國,就征伐趙國,攻下趙國的兩座城。十八年,秦國攻下趙國的石城。趙王再次到衛地的東陽,決黃河水,征伐魏國。大水成災,漳水泛濫。魏冉來趙國任宰相。十九年,秦軍奪取了趙國的兩座城。趙國把伯陽還給魏國。趙奢領兵,攻打齊國的麥丘,把它攻取了。二十年,廉頗領兵,進攻齊國。趙王與秦昭王在西河之外相會。
二十一年,趙國把漳水的水道改在武平的西邊。二十二年,趙國瘟疫大規模流行。立公子丹為太子。
二十八年,藺相如帶兵征伐齊國,打到平邑。二十九年,秦與韓相助攻趙,包圍了閼與。趙國派趙奢領兵,襲擊秦軍,在閼與城下大敗秦軍。三十三年,惠文王去世,太子丹即位,這就是孝成王。
孝成王元年(前265),秦國進攻趙國,攻下了三座城。趙王剛剛即位,太後掌權,秦國加緊進攻。趙國向齊國求救,齊王說:“一定要讓長安君來作人質,才能出兵。” 觸龍說服太後同意長安君到齊去做人質,齊國這才出兵。
四年,孝成王做夢穿著左右兩色的衣服,乘飛龍上天,沒到天上就墜落下來,看見金玉堆積如山。第二天,孝成王召見名叫敢的筮史官來占卜,他說:“夢見穿左右兩色衣服,象徵殘缺。乘飛龍上天沒有到天上就墜落下來,象徵有氣勢但沒有實力。看見金玉堆積如山,象徵憂患。”
過了三天,韓國上黨的守將馮亭派使者到趙國,他說:“韓國不能守住上黨,就要併入秦國。那裏的官吏百姓都願意歸屬趙國,不願歸屬秦國。上黨有城邑十七個,願再拜歸入趙國,大王怎樣向官吏百姓施恩,請您裁決。”孝成王大喜,召見平陽君趙豹告訴他說:“馮亭進獻十七城嗎,接受它怎麽樣?”趙豹回答說:“聖人把無緣無故的利益看做是大禍害。”孝成王說:“人們都被我的恩德感召,怎麽說是無故呢?”趙豹回答說:“秦國蠶食韓國的土地,從當中斷絕,不讓兩邊相通,本來自以為會安安穩穩的得到上黨的土地了。韓國所以不歸順秦國,是想要嫁禍於趙國。秦國付出了辛勞而趙國卻白白得利,即使強國大國也不能隨意從小國弱國那裏得利,小國弱國反倒能從強國大國那裏得利嗎?這怎能說不是無故之利呢!況且秦國利用牛田的水道運糧蠶食韓國,用最好的戰車奮力作戰,分割韓國的土地,它的政令已經施行,不能和它為敵,一定不要接受。”孝成王說:“如今出動百萬大軍進攻,一年半載也得不到一座城。現在人家把十七座城邑當禮物送給我國,這可是大利呀!”
但是孝成王沒有聽平陽君的話,派人接收土地。秦國為此發兵,大敗趙軍,將軍趙括率軍投降,四十多萬趙國士兵都被秦將白起坑殺。孝成王後悔不聽趙豹的意見,因此才有長平之禍。長平之戰是秦國與他在中原最後一個強手的決戰,也是戰國最後一次大戰。至此,東方六國都已不再是秦國的對手。長平之戰前,東方出現了著名的戰國四公子,即齊國孟嚐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關心國事,謀取權勢,採取各種公開的秘密的、光明的卑鄙的手段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長平戰後,秦軍乘勢包圍趙都邯鄲。秦軍的殘殺,激起了趙人的義憤和別國的恐懼,在危急存亡麵前,楚春申君、魏信陵君率軍與趙軍內外夾攻,大敗秦軍。燕太子丹甚至派遣荊軻去刺殺秦王政。然而,歷史的大潮已無法扭轉,六國終於未能擺脫亡國的命運。
十年,趙國將軍樂乘、慶舍進攻秦國信梁的軍隊,把他打敗了。十五年,把尉文封給相國廉頗,封號信平君。燕王派丞相栗腹同趙國交好,送五百斤黃金為趙王祝酒。栗腹回國後向燕王報告說:“趙國的壯丁都死在長平,他們的遺孤還沒長大,可以進攻它。”燕王召見昌國君樂閑問他。樂閑回答說:“趙國是四百受敵的國家,它的百姓都受過軍事訓練,不能進攻它。”燕王說:“我們以多攻少,兩個打一個,可以嗎?”回答道:“不可以。”燕王說:“那我就用五個去打一個,可以嗎?”回答道:“不可以。”燕王大怒。群臣都認為可以。燕國終於出動兩支軍隊,兩千輛戰車,栗腹率軍進攻鄗城,卿秦率軍進攻代地。廉頗為趙國大將,打敗並殺死栗腹,俘虜了卿秦、樂閑。
二十七年五月戊申日,在東宮舉行盛大朝會,武靈王傳位,立王子趙何為王。新王到祖廟行參拜祖先之禮以後,出來上朝。大夫全都是大臣,肥義任相國,並且是新王的師傅。這就是惠文王。惠文王是惠後吳娃的兒子。武靈王自稱為主父。
後來因為惠文王年少,公子成、李兌專政,兩人害怕被殺,所以圍困主父。最終導致主父被餓死。
*趙武靈王之後的征戰和衰亡
惠文王五年(前294),趙國把鄚、易兩地給了燕國。八年,修築南行唐城。九年,趙梁領兵,與齊國聯合進攻韓國,直到魯關之下。到了十年,秦國自稱為西帝。十一年,董叔和魏氏征討宋國,在魏國得到河陽。秦國奪取梗陽。十二年,趙梁領兵進攻齊國。十三年,韓徐為統帥,進攻齊國。公主去世。十四年,燕國宰相樂毅統率趙、秦、韓、魏、燕五國聯軍進攻齊國,奪取了靈丘。趙王與秦王在中陽相會。十五年,燕昭王來會見趙王。趙國與韓、魏、秦聯合攻齊,齊王敗逃,燕軍孤軍深入,攻下臨淄城。齊國謀臣便寫書信說服趙王。趙國停止進兵,並謝絕秦國,不再進攻齊國。
惠文王十七年,樂毅率領趙國軍隊攻打魏國的伯陽。秦國怨恨趙國不同它一起進攻齊國,就征伐趙國,攻下趙國的兩座城。十八年,秦國攻下趙國的石城。趙王再次到衛地的東陽,決黃河水,征伐魏國。大水成災,漳水泛濫。魏冉來趙國任宰相。十九年,秦軍奪取了趙國的兩座城。趙國把伯陽還給魏國。趙奢領兵,攻打齊國的麥丘,把它攻取了。二十年,廉頗領兵,進攻齊國。趙王與秦昭王在西河之外相會。
二十一年,趙國把漳水的水道改在武平的西邊。二十二年,趙國瘟疫大規模流行。立公子丹為太子。
二十八年,藺相如帶兵征伐齊國,打到平邑。二十九年,秦與韓相助攻趙,包圍了閼與。趙國派趙奢領兵,襲擊秦軍,在閼與城下大敗秦軍。三十三年,惠文王去世,太子丹即位,這就是孝成王。
孝成王元年(前265),秦國進攻趙國,攻下了三座城。趙王剛剛即位,太後掌權,秦國加緊進攻。趙國向齊國求救,齊王說:“一定要讓長安君來作人質,才能出兵。” 觸龍說服太後同意長安君到齊去做人質,齊國這才出兵。
四年,孝成王做夢穿著左右兩色的衣服,乘飛龍上天,沒到天上就墜落下來,看見金玉堆積如山。第二天,孝成王召見名叫敢的筮史官來占卜,他說:“夢見穿左右兩色衣服,象徵殘缺。乘飛龍上天沒有到天上就墜落下來,象徵有氣勢但沒有實力。看見金玉堆積如山,象徵憂患。”
過了三天,韓國上黨的守將馮亭派使者到趙國,他說:“韓國不能守住上黨,就要併入秦國。那裏的官吏百姓都願意歸屬趙國,不願歸屬秦國。上黨有城邑十七個,願再拜歸入趙國,大王怎樣向官吏百姓施恩,請您裁決。”孝成王大喜,召見平陽君趙豹告訴他說:“馮亭進獻十七城嗎,接受它怎麽樣?”趙豹回答說:“聖人把無緣無故的利益看做是大禍害。”孝成王說:“人們都被我的恩德感召,怎麽說是無故呢?”趙豹回答說:“秦國蠶食韓國的土地,從當中斷絕,不讓兩邊相通,本來自以為會安安穩穩的得到上黨的土地了。韓國所以不歸順秦國,是想要嫁禍於趙國。秦國付出了辛勞而趙國卻白白得利,即使強國大國也不能隨意從小國弱國那裏得利,小國弱國反倒能從強國大國那裏得利嗎?這怎能說不是無故之利呢!況且秦國利用牛田的水道運糧蠶食韓國,用最好的戰車奮力作戰,分割韓國的土地,它的政令已經施行,不能和它為敵,一定不要接受。”孝成王說:“如今出動百萬大軍進攻,一年半載也得不到一座城。現在人家把十七座城邑當禮物送給我國,這可是大利呀!”
但是孝成王沒有聽平陽君的話,派人接收土地。秦國為此發兵,大敗趙軍,將軍趙括率軍投降,四十多萬趙國士兵都被秦將白起坑殺。孝成王後悔不聽趙豹的意見,因此才有長平之禍。長平之戰是秦國與他在中原最後一個強手的決戰,也是戰國最後一次大戰。至此,東方六國都已不再是秦國的對手。長平之戰前,東方出現了著名的戰國四公子,即齊國孟嚐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關心國事,謀取權勢,採取各種公開的秘密的、光明的卑鄙的手段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長平戰後,秦軍乘勢包圍趙都邯鄲。秦軍的殘殺,激起了趙人的義憤和別國的恐懼,在危急存亡麵前,楚春申君、魏信陵君率軍與趙軍內外夾攻,大敗秦軍。燕太子丹甚至派遣荊軻去刺殺秦王政。然而,歷史的大潮已無法扭轉,六國終於未能擺脫亡國的命運。
十年,趙國將軍樂乘、慶舍進攻秦國信梁的軍隊,把他打敗了。十五年,把尉文封給相國廉頗,封號信平君。燕王派丞相栗腹同趙國交好,送五百斤黃金為趙王祝酒。栗腹回國後向燕王報告說:“趙國的壯丁都死在長平,他們的遺孤還沒長大,可以進攻它。”燕王召見昌國君樂閑問他。樂閑回答說:“趙國是四百受敵的國家,它的百姓都受過軍事訓練,不能進攻它。”燕王說:“我們以多攻少,兩個打一個,可以嗎?”回答道:“不可以。”燕王說:“那我就用五個去打一個,可以嗎?”回答道:“不可以。”燕王大怒。群臣都認為可以。燕國終於出動兩支軍隊,兩千輛戰車,栗腹率軍進攻鄗城,卿秦率軍進攻代地。廉頗為趙國大將,打敗並殺死栗腹,俘虜了卿秦、樂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