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王係表
禹 -> 啟 -> 太康 -> 仲康 -> 相 -> 少康 -> 予 -> 槐 -> 芒 -> 泄 -> 不降-> 扃 -> 廑 -> 孔甲 -> 皋 -> 發 -> 履癸(桀)
參考資料
1、《史記》
2、《夏朝概論》,選自《中華萬年網》
信史之開端 商朝
(公元前1766年~公元前1122年)
玉鳳(商代)通高13.6厘米,壁厚0.7厘米。此器與商代甲骨文中的鳳字極為相似。1976年河南省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 現藏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歷史走過了夏朝,走入了殷商。關於商朝歷史,早期其歷史同夏代一樣,主要靠《尚書》、《史記》等後代典籍來了解,缺乏當時的文字證明。但是殷墟遺址的發掘特別是甲骨文的發現,使商代歷史“信而有證”,故商朝被視為中國信史之開端。這些甲骨文也成為中國最古老的文獻記錄。在殷墟遺址,除了發掘出殷商的宮殿、陵墓、作坊、殉坑,以及數量頗多的青銅器、陶器、石器、玉器外,還發掘了不下十六萬片的甲骨,上有不同的漢字四千餘個,而可辨認的近兩千。甲骨上麵的刻辭,內容非常廣泛,主要包括祭祀、天時、年成、戰爭、農事、狩獵等等,還有記載著起居、夢幻等生活瑣事的。因此,這些刻辭有助於了解商朝生產和社會生活等各方麵。
商人是帝嚳之子契的後裔,因契輔佐禹治水有功,被舜封於商。夏朝末年,商族逐漸強大。因為夏朝最後的王夏桀暴虐、荒淫無道,引起天下百姓不滿,諸侯也紛紛背叛。商湯看到伐桀的時機已經成熟,乃以“天命”為號召,說“有夏多罪,天命殛之”,要求大家共同滅夏,以執行上天的意誌。在伊尹的輔佐下,鳴條一戰,夏桀兵敗逃至南巢,夏王朝因此而被滅亡。三千諸侯歸順商湯,商朝正式建立,並定都於亳(bo,伯),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二個王朝。《周易?革》中認為商湯伐桀滅夏“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
《史記》記載,從成湯建國到商紂亡國,共傳國十七世、三十代,前後共六百餘年。大約在公元前13世紀,商王盤庚遷都於殷,所以後來又將商稱之為殷,或稱商殷,或稱殷商。同夏朝一樣,一部商朝史再次證明了敬順天命的仁德之君才會使國家強盛,人民安居樂業;而導致國家衰敗甚至亡國的是那些荒淫暴虐、無道的君王,因為他們的所為而自絕於天,而遭上天的拋棄,他們也成為上天譴責的對象。可以說,商朝是中國歷史上賢君比較多的王朝。根據《史記》,商朝在成湯之後,第四代大甲、第九代大戊、第十三代祖乙、第十九代盤庚和第二十二代武丁,都是賢德之君。他們敬順天命,以仁德治理天下,因此國運昌盛,人民生活安定,諸侯盡來歸服。
殷商的祖先
殷商的始祖是契,他的母親叫簡狄,是有娀(song,鬆)氏的女兒,帝嚳的次妃。相傳簡狄等三個人到河裏去洗澡,看見玄鳥(即鳳)掉下一隻蛋,簡狄就揀來吞吃了,因而懷孕,生下了契,即所謂“天命玄鳥,降而生商”(《詩經?商頌?玄鳥》)。契長大成人後,幫助禹治水有功,舜帝便任命契為司徒,讓其認真的施行五倫教育,說:“現在老百姓不相親相愛,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之間五倫關係不順。你去擔任施行五倫教育,要本著寬厚的原則。”後來,契被封在商地,賜姓子。契在唐堯、虞舜、夏禹的時代興起,為百姓做了許多事,功業昭著,百姓們因而得以安定。
契死之後,由兒子昭明繼位。傳至十一代,由主癸繼位。主癸死後,兒子太乙繼位。這就是成湯(後稱商湯)。
從契到成湯,曾經八次遷都。到成湯時才又定居於亳,這是為了追隨先王帝嚳,重回故地。成湯為此寫了《帝誥》,向帝嚳報告遷都的情況。
亳是商朝前期最重要的都邑。從商朝建立之前,成湯把都邑遷至亳,歷經6代11王,大約有150~200年之久,商都一直在亳。在商朝歷史上,定都時間最長的是殷,僅次於殷的則是亳。關於亳都的位置,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一說在今河南商丘附近(南亳);一說在今河南偃師二裏頭(西亳);一說在今山東曹縣境(北亳);另有人認為在今陝西長安縣境(杜亳)。一般從商丘說。
殷商的締造者商湯
*商湯的德行
商湯在夏朝為方伯(一方諸侯之長),有權征討鄰近的諸侯。葛伯不祭祀鬼神,成湯首先征討他。商湯說:“我說過這樣的話:人照一照水就能看出自己的形貌,看一看民眾就可以知道國家治理得好與不好。”伊尹說:“英明啊!善言聽得進去,道德才會進步。治理國家,撫育萬民,凡是有德行做好事的人都要任用為朝廷之官。” 商湯對葛伯說:“你們不能敬順天命,我就要重重的懲罰你們,概不寬赦。”於是寫下《湯征》,記載了征葛的情況。
商湯敬順天命,祭祀鬼神,而且他能任用賢臣。據說,伊尹是個有才德而不肯做官的隱士,商湯曾派人去請他,前後去了五趟,他才答應歸從,並向商湯講述了遠古帝王及九類君主的所作所為。商湯於是委任他管理國政。伊尹曾經離開商湯到夏桀那裏,因為看到夏桀無道,十分憎惡,所以又回到了商都亳,繼續輔佐商湯。
商湯為人還十分仁德。一天他外出遊獵,看見郊野四麵張著羅網,張網的人祈禱說:“願從四麵四方來的,都進入我的羅網!”商湯聽了說:“噯,這樣的話,就把禽獸全打光了!” 於是把羅網撤去三麵,讓張網的人祈禱說:“想往左邊走的就往左邊走,想向右邊逃的就向右邊逃。不從命的,就進我的羅網吧。”諸侯聽到這件事,都說:“湯的仁德真是到了極至,連禽獸都能受到他的恩惠。”
*商湯順天命討伐夏桀
與此同時,夏王桀卻施行暴政,荒淫無道,還有諸侯昆吾氏也起來作亂。商湯於是率領諸侯舉兵,伊尹相隨。商湯親自指揮,先去討伐昆吾,轉而又去討伐夏桀。商湯對部族的眾人說:“不是我個人敢於興兵作亂,是因為夏桀犯下了很多的罪行。我雖然也聽到你們說了一些抱怨的話,可是夏桀有罪啊,我畏懼上天,不敢不去征伐。如今夏桀犯下了那麽多的罪行,是上天命令我去懲罰他的。現在你們眾人說:‘我們的國君不體恤我們,拋開我們的農事不管,卻要去征伐打仗。’你們或許還會問:‘夏桀有罪,他的罪行究竟怎麽樣?’夏桀君臣大徭役,耗盡了夏國的民力;又重加盤剝,掠光了夏國的資財。夏國的民眾都在怠工,不與他合作。夏朝的百姓指著太陽咒罵夏桀說:‘你幾時滅亡,我情願與你一起滅亡。’(夏桀曾以為他的統治永遠不會滅亡。他說:“天上有太陽,正像我有老百姓一樣。太陽會滅亡嗎?太陽滅亡,我才滅亡。”)!夏王的德行已經到這種地步,現在我一定要去討伐他!希望你們和我一起來奉行上天降下的懲罰,我會重重地獎賞你們。你們不要懷疑,我絕不會說話不算數。如果你們違抗我的誓言,我就要懲罰你們,概不寬赦!”商湯為此寫下了《湯誓》。商湯曾說“我很勇武”,因此又被尊稱為武王。
禹 -> 啟 -> 太康 -> 仲康 -> 相 -> 少康 -> 予 -> 槐 -> 芒 -> 泄 -> 不降-> 扃 -> 廑 -> 孔甲 -> 皋 -> 發 -> 履癸(桀)
參考資料
1、《史記》
2、《夏朝概論》,選自《中華萬年網》
信史之開端 商朝
(公元前1766年~公元前1122年)
玉鳳(商代)通高13.6厘米,壁厚0.7厘米。此器與商代甲骨文中的鳳字極為相似。1976年河南省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 現藏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歷史走過了夏朝,走入了殷商。關於商朝歷史,早期其歷史同夏代一樣,主要靠《尚書》、《史記》等後代典籍來了解,缺乏當時的文字證明。但是殷墟遺址的發掘特別是甲骨文的發現,使商代歷史“信而有證”,故商朝被視為中國信史之開端。這些甲骨文也成為中國最古老的文獻記錄。在殷墟遺址,除了發掘出殷商的宮殿、陵墓、作坊、殉坑,以及數量頗多的青銅器、陶器、石器、玉器外,還發掘了不下十六萬片的甲骨,上有不同的漢字四千餘個,而可辨認的近兩千。甲骨上麵的刻辭,內容非常廣泛,主要包括祭祀、天時、年成、戰爭、農事、狩獵等等,還有記載著起居、夢幻等生活瑣事的。因此,這些刻辭有助於了解商朝生產和社會生活等各方麵。
商人是帝嚳之子契的後裔,因契輔佐禹治水有功,被舜封於商。夏朝末年,商族逐漸強大。因為夏朝最後的王夏桀暴虐、荒淫無道,引起天下百姓不滿,諸侯也紛紛背叛。商湯看到伐桀的時機已經成熟,乃以“天命”為號召,說“有夏多罪,天命殛之”,要求大家共同滅夏,以執行上天的意誌。在伊尹的輔佐下,鳴條一戰,夏桀兵敗逃至南巢,夏王朝因此而被滅亡。三千諸侯歸順商湯,商朝正式建立,並定都於亳(bo,伯),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二個王朝。《周易?革》中認為商湯伐桀滅夏“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
《史記》記載,從成湯建國到商紂亡國,共傳國十七世、三十代,前後共六百餘年。大約在公元前13世紀,商王盤庚遷都於殷,所以後來又將商稱之為殷,或稱商殷,或稱殷商。同夏朝一樣,一部商朝史再次證明了敬順天命的仁德之君才會使國家強盛,人民安居樂業;而導致國家衰敗甚至亡國的是那些荒淫暴虐、無道的君王,因為他們的所為而自絕於天,而遭上天的拋棄,他們也成為上天譴責的對象。可以說,商朝是中國歷史上賢君比較多的王朝。根據《史記》,商朝在成湯之後,第四代大甲、第九代大戊、第十三代祖乙、第十九代盤庚和第二十二代武丁,都是賢德之君。他們敬順天命,以仁德治理天下,因此國運昌盛,人民生活安定,諸侯盡來歸服。
殷商的祖先
殷商的始祖是契,他的母親叫簡狄,是有娀(song,鬆)氏的女兒,帝嚳的次妃。相傳簡狄等三個人到河裏去洗澡,看見玄鳥(即鳳)掉下一隻蛋,簡狄就揀來吞吃了,因而懷孕,生下了契,即所謂“天命玄鳥,降而生商”(《詩經?商頌?玄鳥》)。契長大成人後,幫助禹治水有功,舜帝便任命契為司徒,讓其認真的施行五倫教育,說:“現在老百姓不相親相愛,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之間五倫關係不順。你去擔任施行五倫教育,要本著寬厚的原則。”後來,契被封在商地,賜姓子。契在唐堯、虞舜、夏禹的時代興起,為百姓做了許多事,功業昭著,百姓們因而得以安定。
契死之後,由兒子昭明繼位。傳至十一代,由主癸繼位。主癸死後,兒子太乙繼位。這就是成湯(後稱商湯)。
從契到成湯,曾經八次遷都。到成湯時才又定居於亳,這是為了追隨先王帝嚳,重回故地。成湯為此寫了《帝誥》,向帝嚳報告遷都的情況。
亳是商朝前期最重要的都邑。從商朝建立之前,成湯把都邑遷至亳,歷經6代11王,大約有150~200年之久,商都一直在亳。在商朝歷史上,定都時間最長的是殷,僅次於殷的則是亳。關於亳都的位置,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一說在今河南商丘附近(南亳);一說在今河南偃師二裏頭(西亳);一說在今山東曹縣境(北亳);另有人認為在今陝西長安縣境(杜亳)。一般從商丘說。
殷商的締造者商湯
*商湯的德行
商湯在夏朝為方伯(一方諸侯之長),有權征討鄰近的諸侯。葛伯不祭祀鬼神,成湯首先征討他。商湯說:“我說過這樣的話:人照一照水就能看出自己的形貌,看一看民眾就可以知道國家治理得好與不好。”伊尹說:“英明啊!善言聽得進去,道德才會進步。治理國家,撫育萬民,凡是有德行做好事的人都要任用為朝廷之官。” 商湯對葛伯說:“你們不能敬順天命,我就要重重的懲罰你們,概不寬赦。”於是寫下《湯征》,記載了征葛的情況。
商湯敬順天命,祭祀鬼神,而且他能任用賢臣。據說,伊尹是個有才德而不肯做官的隱士,商湯曾派人去請他,前後去了五趟,他才答應歸從,並向商湯講述了遠古帝王及九類君主的所作所為。商湯於是委任他管理國政。伊尹曾經離開商湯到夏桀那裏,因為看到夏桀無道,十分憎惡,所以又回到了商都亳,繼續輔佐商湯。
商湯為人還十分仁德。一天他外出遊獵,看見郊野四麵張著羅網,張網的人祈禱說:“願從四麵四方來的,都進入我的羅網!”商湯聽了說:“噯,這樣的話,就把禽獸全打光了!” 於是把羅網撤去三麵,讓張網的人祈禱說:“想往左邊走的就往左邊走,想向右邊逃的就向右邊逃。不從命的,就進我的羅網吧。”諸侯聽到這件事,都說:“湯的仁德真是到了極至,連禽獸都能受到他的恩惠。”
*商湯順天命討伐夏桀
與此同時,夏王桀卻施行暴政,荒淫無道,還有諸侯昆吾氏也起來作亂。商湯於是率領諸侯舉兵,伊尹相隨。商湯親自指揮,先去討伐昆吾,轉而又去討伐夏桀。商湯對部族的眾人說:“不是我個人敢於興兵作亂,是因為夏桀犯下了很多的罪行。我雖然也聽到你們說了一些抱怨的話,可是夏桀有罪啊,我畏懼上天,不敢不去征伐。如今夏桀犯下了那麽多的罪行,是上天命令我去懲罰他的。現在你們眾人說:‘我們的國君不體恤我們,拋開我們的農事不管,卻要去征伐打仗。’你們或許還會問:‘夏桀有罪,他的罪行究竟怎麽樣?’夏桀君臣大徭役,耗盡了夏國的民力;又重加盤剝,掠光了夏國的資財。夏國的民眾都在怠工,不與他合作。夏朝的百姓指著太陽咒罵夏桀說:‘你幾時滅亡,我情願與你一起滅亡。’(夏桀曾以為他的統治永遠不會滅亡。他說:“天上有太陽,正像我有老百姓一樣。太陽會滅亡嗎?太陽滅亡,我才滅亡。”)!夏王的德行已經到這種地步,現在我一定要去討伐他!希望你們和我一起來奉行上天降下的懲罰,我會重重地獎賞你們。你們不要懷疑,我絕不會說話不算數。如果你們違抗我的誓言,我就要懲罰你們,概不寬赦!”商湯為此寫下了《湯誓》。商湯曾說“我很勇武”,因此又被尊稱為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