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都不挑勾。
果然大比揭曉後,紀氏子弟,同科中了七、八個舉人。直到幾十年以後"也
字不挑勾"的事,才從紀氏後人口中傳出來,紀曉嵐和那年中舉的紀氏子弟都已
作古了,因而未曾引起什麽風波。
回頭我們再說幹隆五十五年,正是幹隆皇帝八十大壽,循例又到熱河避暑。
幹隆每年巡幸熱河,必於中秋後一日進駐木蘭圍場,重陽節後啟駕回京。沿途有
座萬鬆嶺,滿山皆鬆,青翠盈目。萬鬆嶺建有一座行宮,幹隆每年在這萬鬆嶺行
宮過重陽節。
萬鬆嶺行宮的裝飾已經陳舊,就吩咐扈從的大臣彭元瑞,將官內舊有的幅貼
聯語,一律換成新的,待到九月九日,登高時一體檢閱。
彭元瑞奉旨之後,立即遵命行事,構思新的殿額,寫作新的聯語。當時是八
月中秋之後,離重陽節尚有二十幾天的時間。彭元瑞是文章聖手,這個差使對他
來說不難為之,他連夜構思,進展很快,自忖能夠從容復命。
但是在他構思行宮金殿正中的一聯時,看到滿山蔥綠,青鬆遍布,立刻想出
了一句切合環境事物的上聯:"八十郡王,處處十八公,道旁介壽";上聯寫出之
後,彭元瑞十分滿意,實在是再好不過了:"十八公"合成鬆字,既符合"萬鬆嶺"
的環境,又含有祝壽之意。不過,任期他絞盡腦汁,也想不出滿意的下聯來,急
得他坐立不安。
這時彭元瑞想起了京中的紀曉嵐,心思:"這對雖難,但肯定難不住紀春帆!
"急忙派遣專差,連夜馳赴京城,向紀曉嵐求援。
紀曉嵐正在家中校改《灤陽消夏錄》,聞聽彭元瑞派專差,從萬鬆嶺行宮趕
來求見,笑著說道:"莫非芸楣又要考我?"等他打開書劄一看,果然是為了一副
對聯,於是提起筆來,在原函後麵的空餘之處,寫出了下聯:"九重天子,年年重
九節,塞外稱觴。"隨即交給差人。專差又十萬火急地,馳返關外萬鬆嶺行宮復命。
彭元瑞看了下聯之後,嘆道:
"春帆真勝我一籌!"
總算趕在重九節前,完成了行宮楹聯全部換新的事宜,彭元瑞鬆了一口氣。
九月九日,幹隆皇帝登高的時候,看了非常高興,一再稱讚不已。
十月回到京師,幹隆特別為那副"十八公"對聯,頒賜給彭元瑞禦玩珍物八件,
以示獎賞。
彭元瑞不敢掠人之美,跪在皇上麵前奏道:"聖上容稟,這賞賜物品,為臣不
敢領受。萬歲所稱讚的行殿正門之聯,出句是臣所撰,而不能對。對語實為禮部
紀尚書所撰,所以臣請聖上,準將此八珍移賞紀昀。"「唔!原來是這樣。"幹隆
笑了,"不過,出句對句都好,你自應領賞,朕再頒一份,賞給紀卿就是了。"隨
即差人給紀曉嵐頒獎一份。
幹隆又接著檢閱全國朝野呈獻的祝壽聯句,雖說都是千篇一律的歌功項德之
作,但皇上確也高興。幹隆在位五十五年,又是皇帝五世同堂,是古代帝王所無。
他在七十歲時,曾自撰一聯雲:七旬天子古六帝;五代曾孫予一人。
如今又過了十年,他已八十高齡,在位時間已經超過半個世紀又五年,文治
武功無不引以為榮,可以說得天獨厚了。
所以舉國上下的恭賀,幹隆也樂得起所。
可是經他仔細挑選,發現一聯沒有署名,對仗十分工整,聯曰:天數五,地
數五,五十五年,五世一堂,共仰一人有慶;春八千,秋八千,八旬八月,八方
萬國,鹹呼萬壽無疆。
但是,幹隆覺得最好的祝壽聯語,仍然是紀曉嵐的獻聯,他寫的是:八千為
春,八千為秋,八方向化,八風和慶,聖壽八旬逢八月;五數合天,五數合地,
五世同堂,五福備至,崇朝五十又五年。
同時,紀曉嵐撰的另一幅慶壽聯是:
龍飛五十有五年,慶一人,五數合天,五數合地,五穀登,五雲觀,五事修,
五福備,五代同堂,祥開五鳳樓前,五色斑斕輝彩帳;鶴算八旬逢八月,祝萬歲,
八千為壽,八千為秩,八寶進,八愷呈,八麵暢,八風和,八方從化,歌舞八鸞
隊裏,八仙會繞詠霓裳。
這兩幅壽聯對仗工整,設想新奇,氣魄雄偉,實在叫人擊節讚佩,幹隆看了
喜愛非常。
釐茂大典剛過,幹隆皇帝降下諭旨,特賜紀曉嵐"紫禁城騎馬"的殊榮。所謂
紫禁城騎馬,並非真的騎馬進入紫禁城,而是皇帝對於老臣的一種禮遇,準許年
事已高而功勳顯著的老臣,在紫禁城內,乘坐兩人抬的小轎子,代步上朝。
紀曉嵐素有"神行太保"的美稱,年輕時健步如飛,一般人比不上他,到這時
雖然他已66歲,仍然身體健壯,精神旺盛,走起路來,步履穩健,絲毫不見龍
鍾老態。所以雖經皇上特許"紫禁城騎馬",但他上朝,既不"騎馬",也不乘轎,
照舊邁開兩條腿,安步當車。
轉眼到了新春。圓明園內搭起了戲台,明柱上需要兩副楹聯,內務府大臣奏
果然大比揭曉後,紀氏子弟,同科中了七、八個舉人。直到幾十年以後"也
字不挑勾"的事,才從紀氏後人口中傳出來,紀曉嵐和那年中舉的紀氏子弟都已
作古了,因而未曾引起什麽風波。
回頭我們再說幹隆五十五年,正是幹隆皇帝八十大壽,循例又到熱河避暑。
幹隆每年巡幸熱河,必於中秋後一日進駐木蘭圍場,重陽節後啟駕回京。沿途有
座萬鬆嶺,滿山皆鬆,青翠盈目。萬鬆嶺建有一座行宮,幹隆每年在這萬鬆嶺行
宮過重陽節。
萬鬆嶺行宮的裝飾已經陳舊,就吩咐扈從的大臣彭元瑞,將官內舊有的幅貼
聯語,一律換成新的,待到九月九日,登高時一體檢閱。
彭元瑞奉旨之後,立即遵命行事,構思新的殿額,寫作新的聯語。當時是八
月中秋之後,離重陽節尚有二十幾天的時間。彭元瑞是文章聖手,這個差使對他
來說不難為之,他連夜構思,進展很快,自忖能夠從容復命。
但是在他構思行宮金殿正中的一聯時,看到滿山蔥綠,青鬆遍布,立刻想出
了一句切合環境事物的上聯:"八十郡王,處處十八公,道旁介壽";上聯寫出之
後,彭元瑞十分滿意,實在是再好不過了:"十八公"合成鬆字,既符合"萬鬆嶺"
的環境,又含有祝壽之意。不過,任期他絞盡腦汁,也想不出滿意的下聯來,急
得他坐立不安。
這時彭元瑞想起了京中的紀曉嵐,心思:"這對雖難,但肯定難不住紀春帆!
"急忙派遣專差,連夜馳赴京城,向紀曉嵐求援。
紀曉嵐正在家中校改《灤陽消夏錄》,聞聽彭元瑞派專差,從萬鬆嶺行宮趕
來求見,笑著說道:"莫非芸楣又要考我?"等他打開書劄一看,果然是為了一副
對聯,於是提起筆來,在原函後麵的空餘之處,寫出了下聯:"九重天子,年年重
九節,塞外稱觴。"隨即交給差人。專差又十萬火急地,馳返關外萬鬆嶺行宮復命。
彭元瑞看了下聯之後,嘆道:
"春帆真勝我一籌!"
總算趕在重九節前,完成了行宮楹聯全部換新的事宜,彭元瑞鬆了一口氣。
九月九日,幹隆皇帝登高的時候,看了非常高興,一再稱讚不已。
十月回到京師,幹隆特別為那副"十八公"對聯,頒賜給彭元瑞禦玩珍物八件,
以示獎賞。
彭元瑞不敢掠人之美,跪在皇上麵前奏道:"聖上容稟,這賞賜物品,為臣不
敢領受。萬歲所稱讚的行殿正門之聯,出句是臣所撰,而不能對。對語實為禮部
紀尚書所撰,所以臣請聖上,準將此八珍移賞紀昀。"「唔!原來是這樣。"幹隆
笑了,"不過,出句對句都好,你自應領賞,朕再頒一份,賞給紀卿就是了。"隨
即差人給紀曉嵐頒獎一份。
幹隆又接著檢閱全國朝野呈獻的祝壽聯句,雖說都是千篇一律的歌功項德之
作,但皇上確也高興。幹隆在位五十五年,又是皇帝五世同堂,是古代帝王所無。
他在七十歲時,曾自撰一聯雲:七旬天子古六帝;五代曾孫予一人。
如今又過了十年,他已八十高齡,在位時間已經超過半個世紀又五年,文治
武功無不引以為榮,可以說得天獨厚了。
所以舉國上下的恭賀,幹隆也樂得起所。
可是經他仔細挑選,發現一聯沒有署名,對仗十分工整,聯曰:天數五,地
數五,五十五年,五世一堂,共仰一人有慶;春八千,秋八千,八旬八月,八方
萬國,鹹呼萬壽無疆。
但是,幹隆覺得最好的祝壽聯語,仍然是紀曉嵐的獻聯,他寫的是:八千為
春,八千為秋,八方向化,八風和慶,聖壽八旬逢八月;五數合天,五數合地,
五世同堂,五福備至,崇朝五十又五年。
同時,紀曉嵐撰的另一幅慶壽聯是:
龍飛五十有五年,慶一人,五數合天,五數合地,五穀登,五雲觀,五事修,
五福備,五代同堂,祥開五鳳樓前,五色斑斕輝彩帳;鶴算八旬逢八月,祝萬歲,
八千為壽,八千為秩,八寶進,八愷呈,八麵暢,八風和,八方從化,歌舞八鸞
隊裏,八仙會繞詠霓裳。
這兩幅壽聯對仗工整,設想新奇,氣魄雄偉,實在叫人擊節讚佩,幹隆看了
喜愛非常。
釐茂大典剛過,幹隆皇帝降下諭旨,特賜紀曉嵐"紫禁城騎馬"的殊榮。所謂
紫禁城騎馬,並非真的騎馬進入紫禁城,而是皇帝對於老臣的一種禮遇,準許年
事已高而功勳顯著的老臣,在紫禁城內,乘坐兩人抬的小轎子,代步上朝。
紀曉嵐素有"神行太保"的美稱,年輕時健步如飛,一般人比不上他,到這時
雖然他已66歲,仍然身體健壯,精神旺盛,走起路來,步履穩健,絲毫不見龍
鍾老態。所以雖經皇上特許"紫禁城騎馬",但他上朝,既不"騎馬",也不乘轎,
照舊邁開兩條腿,安步當車。
轉眼到了新春。圓明園內搭起了戲台,明柱上需要兩副楹聯,內務府大臣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