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腦袋裏,都有個麻煩的精靈,這個精靈就是譴責的聲音。我想和我的精靈做朋友,而我一問,他才告訴我他叫席維斯特(sylvester)。一提到席維斯特,我就把他想像成“兔寶寶”卡通裏的“大嘴怪”。他是個急躁的傢夥,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在我的腦海裏奔馳胡竄、製造混亂。當我企圖平息他尖刻的言論時,他隻會愈吼愈大聲、愈刺耳。然而現在,我要鼓勵他、稱讚他。我說:“要挑我毛病,你是最厲害的了。我知道你挑我的毛病,是因為你愛我。”當我這麽說時,心中有個畫麵:席維斯特站在那裏,一臉驚愕,不知所措。他茫茫然噘起了嘴唇,眼睛咕嚕咕嚕地轉,完全陷入疑惑不解的無言狀態。
以我個人而言,我永遠感謝莉絲。她離開我就像是一種催化劑,讓我必須展開這段探索的旅程。是這樣的滌淨作用,促使我去探究靈魂深處,讓我能將學到的東西和全世界分享。莉絲,謝謝你。
不要為了讓自己變得特別而抱怨。你要對事實有所覺醒:你已經很特別了。特別的定義包括有:“獨特、鮮明、有特殊的作用”。你很特別。沒有一個人和你一模一樣,以前沒有、將來也不會有。沒有人有你的眼睛、指紋、耳朵的形狀,或是聲音。你和你的dna一樣獨特。科學家甚至說,世界上沒人有你的氣味,這夠特別了吧?要說“無限”,你自己就是最完美的例子。你就是以人類形體現身的“神”。你獨一無二,現在還有了不起的東西要帶給這個世界,而且是隻有你才能給予的。就算你可能會說自己不夠完美,你也依然完美無瑕。
當我和席維斯特變成了朋友,我也開始愛自己以前痛恨的那些自我。我不把它們當成毛病,而是個人的癖好與習性——也就是讓我之所以為我的東西。從前我還以為自己能有所改變,好讓我能真正肯定自己,這樣的想法實在愚不可及。總是在注意自己有什麽不對勁,更是讓我篤定能找到自己不對勁的地方——這個最根本的主題又出現了。
在我接下基督教會聯盟的主任牧師一職後不久,有位女士拿來了一張清單,列出她不喜歡這個教會的地方。我為了樹立好印象,也讓新教友高興,便在能力範圍內改變了一些令她不滿的事。然而,事後她並沒有來對我說:“謝謝,我現在對教會很滿意。”反而又拿來另一張抱怨的清單。
當你表達出你不喜歡什麽——無論是你自己、你的工作、家庭、健康、財務、教會,或是任何東西,你就會找到更多不滿的對象和事物。記住:同類相吸。當你更加肯定自己、他人和你的人生景況時,你就會引來更多帶給你樂趣的東西。
恐懼成功,就註定會失敗
我第一次上《歐普拉秀》時,歐普拉問我:“為什麽人們會抱怨天氣?再怎麽抱怨也沒辦法改變啊。” 首先,我不敢說你不能改變天氣。在你還沒覺得我瘋狂之前,我先告訴你一件事。幾年前,我開始告訴朋友,我和上帝之間有個協定,就憑著這份協定,我一定會碰到好天氣。去年夏天,我們在籌備一場大型的教會野餐活動,有個小組長想知道如果下雨了該怎麽辦。我說:“不會下雨的。我和上帝之間有協定,我一定會碰到好天氣。”
“好吧。”她迎合著我,“那萬一下雨呢?”
我說:“你沒有聽懂我的話——不會下雨的。如果我們說會下雨,那就會下雨,所以我們就別說了吧。”
好,如果你認為隻是巧合也沒關係,但那天的確沒有下雨,我還是保持連勝紀錄。而且我還沒有抱怨喔。
先不談我們是否能控製天氣,我們又為什麽要抱怨天氣呢?——因為安全,抱怨很安全。抱怨屬於低能量層次的對話,不會威脅到彼此,因為你沒有喚求他們進行更高層次的表達。
另一個抱怨很安全的理由,可能與神學及缺乏自尊的種族記憶有關。我們可能害怕神(或者說眾神,因為這種恐懼始於多神時代)因為事情進展太順利,而打擊我們。
在賽珍珠(pearl buck)的傑作《大地》(the good earth)裏,主人翁王龍是中國的一個農夫,他最大的渴望就是想生個兒子。在古代的中國,兒子都被當成是寶貝,而女兒隻是伺候人的丫鬟,在嫁出去之前,還得供她們吃穿。生男孩會帶來財富,但生女孩隻會賠錢。
王龍喜出望外,因為妻子生了兒子。夫妻倆帶著新生兒過街時,還把兒子蓋起來,不讓眾神看見。他們說:“隻是普通的丫鬟,不是男孩兒。”他們害怕眾神會帶走兒子,因為他們不配有這樣的好運,可以生個兒子。
因為我們看輕自己、缺乏安全感,加上成長過程中總是被灌輸這樣的思想:“好景不常在。”所以我們相信,如果事情進展太順利,神、宇宙——或是隨你怎麽稱呼的那個東西,就會等著要打擊我們。如果這是你的神學觀,我尊重你的信仰。但對我而言,“神就是愛”和“神等著摧毀你”,這兩者是無法並行的。我們恐懼上天的報應,於是擔心自己如果說起一切進展順利,最後可能就會變得很糟糕。其實,相反的狀況才是事實——恐懼的字眼和言語,才會招致我們不想要的東西。
有個電腦術語叫”gigo”,意思是指“垃圾進,垃圾出”(garbage in, garbage out)。這是源自於電腦為中性的概念——電腦不具人格,隻對下達的指令有所回應,如果你把“垃圾”(隨便亂寫的代碼或指令)丟進去,那麽出來的就是“垃圾”(亂七八糟的結果)。
我們的生命,則是呈現反向的事實:垃圾出,垃圾進。當你發牢騷、抱怨生活的一切(送出垃圾)時,你就會收回更多這樣的挑戰(收進垃圾)。值得慶幸的是,你已經在學著注意自己的言語,並且控製或重組自己的論點與措辭,以免讓抱怨脫口而出。你已經開始轉變,而且繼續前進,邁向“有意識的有能”這個階段了。
不抱怨觀念
抱怨與非抱怨的用語可能一模一樣,其間的區別則在於——你在話裏傳達的用意和隱含的能量。如果你希望某人或當前的情勢有所改變,讓一切有別於現況,這就是抱怨,而不隻是陳述事實。
當你表達出不喜歡的一切,你就會找到更多不滿的對象和事物。請記住:同類相吸。當你更加肯定自己、他人和你的人生景況時,你就會引來更多帶給你喜樂的東西。
沒有安全感、質疑自己的重要性、不確定自我價值的人,才會吹牛和抱怨。他們自覺不配得到想要的東西,缺乏自我肯定,便藉由抱怨把自己想要的東西推開。 我們恐懼上天的報應,於是擔心自己如果說一切進展順利,最後可能就會變得很糟糕。其實,恐懼的字眼和話語,才會招來我們不想要的東西。
不抱怨行動
“有意識的無能”是最多人放棄而又故態復萌的階段。即使你發現自己有多常抱怨,而覺得吃驚或發窘時,也要堅持到底。你隻需要——一次又一次重新開始,移動你的手環。
以我個人而言,我永遠感謝莉絲。她離開我就像是一種催化劑,讓我必須展開這段探索的旅程。是這樣的滌淨作用,促使我去探究靈魂深處,讓我能將學到的東西和全世界分享。莉絲,謝謝你。
不要為了讓自己變得特別而抱怨。你要對事實有所覺醒:你已經很特別了。特別的定義包括有:“獨特、鮮明、有特殊的作用”。你很特別。沒有一個人和你一模一樣,以前沒有、將來也不會有。沒有人有你的眼睛、指紋、耳朵的形狀,或是聲音。你和你的dna一樣獨特。科學家甚至說,世界上沒人有你的氣味,這夠特別了吧?要說“無限”,你自己就是最完美的例子。你就是以人類形體現身的“神”。你獨一無二,現在還有了不起的東西要帶給這個世界,而且是隻有你才能給予的。就算你可能會說自己不夠完美,你也依然完美無瑕。
當我和席維斯特變成了朋友,我也開始愛自己以前痛恨的那些自我。我不把它們當成毛病,而是個人的癖好與習性——也就是讓我之所以為我的東西。從前我還以為自己能有所改變,好讓我能真正肯定自己,這樣的想法實在愚不可及。總是在注意自己有什麽不對勁,更是讓我篤定能找到自己不對勁的地方——這個最根本的主題又出現了。
在我接下基督教會聯盟的主任牧師一職後不久,有位女士拿來了一張清單,列出她不喜歡這個教會的地方。我為了樹立好印象,也讓新教友高興,便在能力範圍內改變了一些令她不滿的事。然而,事後她並沒有來對我說:“謝謝,我現在對教會很滿意。”反而又拿來另一張抱怨的清單。
當你表達出你不喜歡什麽——無論是你自己、你的工作、家庭、健康、財務、教會,或是任何東西,你就會找到更多不滿的對象和事物。記住:同類相吸。當你更加肯定自己、他人和你的人生景況時,你就會引來更多帶給你樂趣的東西。
恐懼成功,就註定會失敗
我第一次上《歐普拉秀》時,歐普拉問我:“為什麽人們會抱怨天氣?再怎麽抱怨也沒辦法改變啊。” 首先,我不敢說你不能改變天氣。在你還沒覺得我瘋狂之前,我先告訴你一件事。幾年前,我開始告訴朋友,我和上帝之間有個協定,就憑著這份協定,我一定會碰到好天氣。去年夏天,我們在籌備一場大型的教會野餐活動,有個小組長想知道如果下雨了該怎麽辦。我說:“不會下雨的。我和上帝之間有協定,我一定會碰到好天氣。”
“好吧。”她迎合著我,“那萬一下雨呢?”
我說:“你沒有聽懂我的話——不會下雨的。如果我們說會下雨,那就會下雨,所以我們就別說了吧。”
好,如果你認為隻是巧合也沒關係,但那天的確沒有下雨,我還是保持連勝紀錄。而且我還沒有抱怨喔。
先不談我們是否能控製天氣,我們又為什麽要抱怨天氣呢?——因為安全,抱怨很安全。抱怨屬於低能量層次的對話,不會威脅到彼此,因為你沒有喚求他們進行更高層次的表達。
另一個抱怨很安全的理由,可能與神學及缺乏自尊的種族記憶有關。我們可能害怕神(或者說眾神,因為這種恐懼始於多神時代)因為事情進展太順利,而打擊我們。
在賽珍珠(pearl buck)的傑作《大地》(the good earth)裏,主人翁王龍是中國的一個農夫,他最大的渴望就是想生個兒子。在古代的中國,兒子都被當成是寶貝,而女兒隻是伺候人的丫鬟,在嫁出去之前,還得供她們吃穿。生男孩會帶來財富,但生女孩隻會賠錢。
王龍喜出望外,因為妻子生了兒子。夫妻倆帶著新生兒過街時,還把兒子蓋起來,不讓眾神看見。他們說:“隻是普通的丫鬟,不是男孩兒。”他們害怕眾神會帶走兒子,因為他們不配有這樣的好運,可以生個兒子。
因為我們看輕自己、缺乏安全感,加上成長過程中總是被灌輸這樣的思想:“好景不常在。”所以我們相信,如果事情進展太順利,神、宇宙——或是隨你怎麽稱呼的那個東西,就會等著要打擊我們。如果這是你的神學觀,我尊重你的信仰。但對我而言,“神就是愛”和“神等著摧毀你”,這兩者是無法並行的。我們恐懼上天的報應,於是擔心自己如果說起一切進展順利,最後可能就會變得很糟糕。其實,相反的狀況才是事實——恐懼的字眼和言語,才會招致我們不想要的東西。
有個電腦術語叫”gigo”,意思是指“垃圾進,垃圾出”(garbage in, garbage out)。這是源自於電腦為中性的概念——電腦不具人格,隻對下達的指令有所回應,如果你把“垃圾”(隨便亂寫的代碼或指令)丟進去,那麽出來的就是“垃圾”(亂七八糟的結果)。
我們的生命,則是呈現反向的事實:垃圾出,垃圾進。當你發牢騷、抱怨生活的一切(送出垃圾)時,你就會收回更多這樣的挑戰(收進垃圾)。值得慶幸的是,你已經在學著注意自己的言語,並且控製或重組自己的論點與措辭,以免讓抱怨脫口而出。你已經開始轉變,而且繼續前進,邁向“有意識的有能”這個階段了。
不抱怨觀念
抱怨與非抱怨的用語可能一模一樣,其間的區別則在於——你在話裏傳達的用意和隱含的能量。如果你希望某人或當前的情勢有所改變,讓一切有別於現況,這就是抱怨,而不隻是陳述事實。
當你表達出不喜歡的一切,你就會找到更多不滿的對象和事物。請記住:同類相吸。當你更加肯定自己、他人和你的人生景況時,你就會引來更多帶給你喜樂的東西。
沒有安全感、質疑自己的重要性、不確定自我價值的人,才會吹牛和抱怨。他們自覺不配得到想要的東西,缺乏自我肯定,便藉由抱怨把自己想要的東西推開。 我們恐懼上天的報應,於是擔心自己如果說一切進展順利,最後可能就會變得很糟糕。其實,恐懼的字眼和話語,才會招來我們不想要的東西。
不抱怨行動
“有意識的無能”是最多人放棄而又故態復萌的階段。即使你發現自己有多常抱怨,而覺得吃驚或發窘時,也要堅持到底。你隻需要——一次又一次重新開始,移動你的手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