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果覺得該問,那八成就是抱怨了。重新開始吧,請記得這和轉化你的人生息息相關,不要急著超越這項經驗。這不是賽跑,而是一種過程。


    如果你希望某人或當前的情勢有所改變,這就是抱怨。如果你希望一切有別於現況,這就是抱怨,而不隻是陳述事實。我寫這一段內容時,正坐在加州聖荷西的火車站裏。我的火車預計在早上九點發車,現在已經是早上十點半,而我剛剛才得知,新的發車時間是中午十二點——慢了三個小時。你讀了我剛剛寫的內容,可能會以為我在抱怨。但我知道自己的能量是投注於當下的狀態。我坐在火車月台上,享受著春天的早晨和肉桂茶,同時將我所熱衷的一切分享給你。我非常快樂,充滿了感激。火車晚發車真是莫大的祝福,讓我能在美妙的環境裏做自己喜愛的事。


    嗯,那如果我不想等呢?說不定我如果大聲抱怨,對售票員發脾氣,或是盡可能對其他人發牢騷,就可以讓發車的時間提早。這樣有可能奏效,對嗎?當然不對。但我們卻時常看到這種行為。火車會在它該來的時候到站,而這就是最完美的時刻。


    沒有自信的人,想靠抱怨來逃避


    最近我接受一家電台的晨間節目專訪,有位播音員說:“但我是靠抱怨來維生的——而且我靠抱怨賺來的薪水很高。”我說:“好,那從一到十的等級來看,你有多快樂?”他頓了一拍之後,說道:“有負數可算嗎?”


    抱怨可能在許多方麵都對我們有益,甚至在財務上也不例外,但抱怨所帶來的益處,卻不包括快樂。


    我們已經探討過,我們之所以抱怨,是因為抱怨能衍生出社會上及心理上的益處。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的推論則是:我們也將抱怨當成是一種讓自己顯得更有鑑賞力的方法。例如:即使一家餐廳的菜色極優,還是會有人抱怨食物等級不足以達到他的標準。這是要讓每個聽到的人,都知道他的品味確實很高超。抱怨的人在宣告自己是美食的仲裁者,暗示自己過人的品味是源自於許多高級的用餐經驗。就像洛尼?丹吉菲爾德(rodney dangerfield)在《瘋狂高爾夫》(caddy shack)裏的角色一樣,他對高級的布希伍高球俱樂部侍者說:“喂,你去告訴廚師,這是低等的狗食,我很有品味的,這種夥食我看不上眼。”又來了——抱怨就是吹牛。


    請捫心自問:自信又有安全感的人會吹牛嗎?答案是不會。自尊自重的人,認同自己長處、接受自己弱點的人,悠然自得、不必透過他人目光來肯定自己的人——這些人都不會吹牛。他們的自我感覺良好,不需要告訴別人自己有多棒。同樣地,他們也不需要抱怨,以藉此來取得神經質的益處。


    在《懶人啟蒙指南》(thezy mans guide to enlightenment)中,塔迪亞斯?戈拉(thaddeus gs)的結論是:“愛自己並非是要膨脹自我。所謂的本位主義,是指在你已經痛恨自己之後,還要證明自己是有價值的;而愛自己將消弭你的自我意識,你會覺得無需證明自己高人一等。”


    沒有安全感、質疑自己的重要性、不確定自我價值的人,才會吹牛和抱怨。他們會昭告自己的成就,希望看到聽者眼中投射出讚賞的目光。他們也會抱怨自己遭逢的困難,以博取同情;或是把它當作藉口,以逃避自己嚮往卻沒有完成的目標。他們會抱怨,其實是因為自覺不配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他們缺乏自我肯定,於是便藉由抱怨,把自己想要的東西推開。


    你要知道:凡是你所渴望的東西,你都有資格得到。不要再找藉口,快朝夢想前進吧。如果你還在說些“男人都不敢給承諾”、“我們家每個人都是胖子”、“我手腳不協調”、“我的諮詢顧問說我一輩子都一事無成”、“我爸爸虐待我”之類的話,那你就是讓自己變成受害者。受害者不會成為勝利者,你必須要選擇你想成為哪一種人。


    抱怨就像艾皮斯坦(epstein)的媽媽所寫的紙條。還記得《柯老師,歡迎回來》(wee back kotter)(編註:七○年代美國熱門電視影集,由約翰屈伏塔等主演)那部影集嗎?艾皮斯坦是這齣校園喜劇裏的一個學生角色,他常常帶紙條到學校,藉此逃避做某些事情。例如紙條上可能會寫:“艾皮斯坦今天不能考試,因為他熬了一整夜在研究癌症的療法。”署名者則是艾皮斯坦的母親。當然,這些紙條都是艾皮斯坦自己寫來逃避考試和其他事情的。我們抱怨,是為了讓自己脫身,以迴避冒險和其他行動。這些怨言聽起來合情合理,卻都是薄弱的藉口,就像影集裏的紙條,寫的人其實就是拿出紙條的人——我們自己。


    請你明白,我了解你也可能有過艱難、甚至不堪的經驗,很多人都是一樣。你可以無止盡地講著自己的故事,堅稱自己沒有做錯,不必對已然發生的一切承擔什麽,然後讓它成為囿限你一生的藉口。或者,你也可以想想彈弓的原理。


    是什麽決定了彈弓上的石頭能飛多遠?答案是:看你把彈弓上的橡皮筋拉了多遠。如果你研究成功人物的生平,會發現他們之所以成功,並不是排除了生命中的挑戰,而是去麵對生命中的挑戰。他們接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並藉此來幫助自己成長。他們不再向人人陳述自己受到多少委屈,而是開始尋找挑戰中的祝福。而且你看,他們找到了。他們把橡皮筋往後拉得遠遠的,結果也就遨翔得更高、更遠。


    石頭要從彈弓上飛出去,必須要先鬆開。你得放手。對於生命中的挑戰和痛苦也是如此——放下這一切吧!


    誠實麵對情緒,安於自己的不安


    我的第一任妻子莉絲離開我時,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很沒有安全感,而讓她心力交瘁。我總是仰賴著她,向她尋求認同與肯定。如今我明白了,我是想以大嗓門、抱怨和批評他人,來彌補自己的不安。我不是告訴別人自己有多棒,就是批評其他人,讓自己相形之下看來還不錯。我其實很痛苦,而且又將這種痛苦轉嫁給別人。記住:傷害者自己也是受傷的人。


    我終於認真檢視起“沒有安全感”所代表的涵義——這是“有安全感”的反義詞。有安全感代表對一切感到自在,並接受事物的原貌。多年來,我一直試圖改變身邊的一切,以成為一個有安全感的人。而現在我開始明白,“有安全感”就代表接受事物的原貌,而不是試圖去改變它。我在這次經驗中學到的最重要課題是:要擺脫不安,我就要安於自己的沒有安全感。


    我不再打壓自己、替自己找藉口,或假借批評和抱怨將注意力轉移到他人身上,而是去接受痛苦的不安感來襲,同時在這樣的時刻支持自己。當我覺得不舒服、難過、軟弱或不悅的時候(我經常這麽覺得),就開始告訴自己:“沒關係,你就坦然接受自己的感覺,有這種感覺也沒關係。”


    真是奇蹟啊!當我學會對自己的不安全感(不自在)有安全感(自在)時,我覺得不安的狀況變少了,持續的時間也變短了。正如你不會批評別人有了正麵的轉變,你也不會批評自己有如此積極的進展。有時候,當我內在的聲音實在忍不住要批評了,我就寫起日記來一吐為快。然後我並沒有爭辯、回擊,反而是讚美那個生氣的聲音所寫下的東西:“好小子,你攻擊我的方法還真高明!我相信你攻擊我,是因為你隻想激發出我最好的一麵。別客氣,你可以隨時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批評的想法找不到頑抗的對手,便消失無蹤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抱怨的世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德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德芬並收藏不抱怨的世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