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熙開始不相信,禁不住嶽鍾琪裝得鄭重其事,還真的賭神罰咒,才相信了他。兩人商談了幾天,漸漸熱絡起來。張熙無話不談,把他老師曾靜怎樣交代的話都抖了出來。


    嶽鍾琪哄得了張熙提供的情況,一麵派人到湖南捉拿曾靜,一麵立刻寫了一份奏章,把曾靜、張熙怎樣圖謀造反的情節,一五一十報告了雍正帝。


    雍正帝接到報告,又氣又急,立刻下命令把曾靜、張熙解送到北京,嚴刑審問。這時候,張熙才知道上了嶽鍾琪的大當,要不招也不中用了。雍正帝再一查,知道曾靜還跟呂留良的兩個學生有來往。


    這樣,案子就牽連到呂留良家。呂留良已經死了,雍正把呂留良的墳刨了,棺材劈了,還不解恨,又把呂留良的後代和他的兩個學生滿門抄斬。


    還有不少相信呂留良的讀書人也受到株連,被罰到邊遠地區充軍。


    像這樣的案子還是真有反對朝廷的活動引起的。另外有不少文字獄,完全是牽強附會,挑剔文字過錯,甚至為了一句詩、一個字也惹出大禍。有一次,翰林官徐駿在奏章裏,把“陛下”的“陛”字錯寫成“狴”(音bì)


    字,雍正帝見了,馬上把徐駿革職。後來再派人一查,在徐駿的詩集裏找出了兩句詩:“清風不識字,何事亂翻書?”挑剔說這“清風”就是指清朝,這一來,徐駿犯了誹謗朝廷的罪,把性命也送掉了。


    259 幹隆帝禁書修書


    清王朝統一中國後,經過康熙、雍正兩朝的經營,經濟有了很大發展。


    到雍正帝兒子清高宗弘曆(也叫幹隆帝)在位的時候,國力強盛,財政富裕。


    清朝初期的文治武功(也就是文化和武力的統治),在這個時期都達到鼎盛的程度。公元1757年,原來已歸服清朝廷的準噶爾貴族阿睦爾撒納發動叛亂。幹隆帝派兵兩路,進攻伊犁,平定了叛亂。準噶爾平定以後,原來被準噶爾俘虜的維吾爾族首領大和卓木(又名布那敦)、小和卓木(又名霍集


    占)兄弟逃回新疆天山南路,起兵反清。幹隆帝又派兵征討。大小和卓木在當地殘酷壓迫人民,遭到維吾爾族人民的痛恨,紛紛起來支持清軍。清軍順利地平定了大小和卓木的叛亂。


    公元1762年清朝在新疆設置伊犁將軍,加強對天山南北的管理。


    幹隆帝跟他祖父、父親一樣,除了武功之外,還十分重視文治。他一麵繼續開博學鴻詞科,招收文人學者,編寫各種書籍;一麵又大興文字獄,鎮壓有反清嫌疑的文人,幹隆時期文字獄之多,大大超過了康熙、雍正兩朝。


    但是,幹隆帝懂得,光靠文字獄來實行文化統治是不徹底的。還有成千上萬的書籍,貯藏在民間。如果裏麵有不利他們統治的內容,該用什麽辦法來解決呢。


    他終於想出一個辦法,就是集中全國的藏書,來編輯一部規模空前巨大的叢書。這樣做一來可以進一步籠絡大批知識分子,顯示皇帝重視文化;二來借這個機會把民間藏書統統審查一下。可說是一舉兩得。


    公元1773年,幹隆帝正式下令開設四庫全書館。派了一些皇室親王和大學士擔任總裁,那些皇親國戚大多是掛個名、起監督作用的。真正擔任編纂官的都是當時一些有名的學者,像戴震、姚鼐、紀昀(音yún)等人。那套叢書名稱就叫做《四庫全書》。


    我國古代常把圖書分成經、史、子、集四個大類:經部,包括歷來儒家的經典著作(像《詩經》、《論語》、《孟子》等)和研究文字音韻的書;史部,包括各種歷史、地理、傳記等書;子部,包括古代諸子百家學說和科技著作,像農學、醫學、天文、曆法、算法、藝術等;集部,包括文學的總集和專集等。


    按照四大類集中貯藏起來就叫做“四庫”。


    要編一套規模巨大的叢書,先得把書籍收集起來。幹隆帝下了命令,叫各省官員搜集、收購各種圖書上繳,並且定出了獎勵辦法,要私人進獻圖書,進獻越多,獎勵越大。這道命令一下,各地圖書果然源源不絕送到北京,隻隔二年,就有二萬多種,再加上宮廷內部原來的大量圖書,數量就很可觀了。


    書收集起來了。幹隆帝就下令四庫全書館的編纂官員對圖書認真檢查。


    凡是有“違礙”(對清統治者不利)字句的,一概銷毀。一查下來,發現在明朝後期的大臣奏章裏,提到清皇族的上代,不那麽尊重,譬如他們的上代就接受過明朝的官職和封號,這在幹隆帝看來是很不體麵的;於是就下令把這類圖書一概燒毀。至於像呂留良、黃道周等抗清文人的著作,那就更不用說了。後來再一查,在宋朝人的著作中,也有許多反對遼、金、元朝的內容,這種內容很容易使人聯想到反對清王朝,也該銷毀,或者銷毀一部分。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發現這類字句,就隨時刪改塗抹,這樣,書雖然被保存下來,但是已經弄得麵目全非。為了這件事,幹隆帝可說是絞盡腦汁。據不完全統計,在編《四庫全書》的同時,被查禁燒毀的圖書也有三千種之多。


    但是不管幹隆帝的動機怎樣,這部規模巨大的《四庫全書》到底編出來了,而且保存下來了。編纂《四庫全書》的學者們對大批圖書進行編輯、校勘、抄寫,足足花了十年工夫,到公元1782年正式完成,共收圖書三千五百零三種,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七卷。當時把全書抄了七部,分別貯藏在皇宮、圓明園、熱河行宮(今河北承德)、奉天、(今瀋陽)杭州、鎮江、揚州(其中三部後來在戰爭中被燒毀了)。這對後代人研究我國古代的豐富的


    文化遺產,畢竟是一項重大的珍貴的貢獻。至於查禁銷毀一批書,當然對我國文化造成了損失,但是這種有禁也不可能徹底。當時就有不少愛護文物的人,冒著坐牢殺頭的危險,把許多有價值的書藏了起來。到了清朝末年,就有不少被禁的書陸續出現了。


    260 曹雪芹寫《紅樓夢》


    幹隆帝連年用兵,軍費花費很大;他又六次巡遊江南,搞得十分鋪張浪費。加上下麵的官吏貪汙浪費成風,弄得國家漸漸地衰弱下來。


    就在這個時期,在京城流傳著一本小說,叫《紅樓夢》。開始,人們還弄不清作者是誰,後來經過研究,才知道寫書的作者叫曹雪芹。


    曹雪芹原來是一個貴族家庭的子弟。他的曾祖曹璽(音xi)曾經得到康熙帝的寵信,被派到南方當江寧織造。江寧是南方富裕的地方,織造是專替皇族辦服裝的,是個攢錢的差使。曹璽死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父親曹(音 fu)接替了這個差使,一家三代前後做了六七十年織造官,不用說家產越來越富,成了一個豪門。


    雍正帝即位後,因為皇室內部的糾紛,牽連到曹家,雍正帝認為曹家反對過他,不但革了曹 的職,還下令查抄了他們的家。那時候,曹雪芹是個十歲的孩子,已經懂事,看到家庭遭到這樣大的災難,幼小的心靈受到很大打擊。


    父親丟了官,在江寧呆不下去,隻好回到北京老家,生活越來越窮,家庭的災難又接二連三發生。到後來,父親曹 也死了。曹雪芹的生活更加困難,他隻好搬到北京西郊,在幾間簡陋的屋子裏讀書。有時候,連糧食也不夠吃,隻好喝點薄粥充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上下五千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馮國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馮國超並收藏中華上下五千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