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74年,河北鬧了一次大旱災,一連十個月沒下雨,農民斷了糧食,到處逃荒。宋神宗正為這個發愁,有一個官員趁機畫了一幅“流民圖”獻給宋神宗,說旱災是王安石變法造成的,要求神宗把王安石撤職。
宋神宗看了這幅流民圖,隻是長籲短嘆,晚上睡不著覺。神宗的祖母曹太後和母親高太後也在神宗麵前哭哭啼啼,訴說天下被王安石搞亂了,逼神宗停止新法。
王安石眼看新法沒法實行下去,氣憤得上書辭職。宋神宗也隻好讓王安石暫時離開東京,到江寧府去休養。
第二年,宋神宗又把王安石召回京城當宰相。剛過了幾個月,天空上出現了彗星。這本來是正常的自然現象,但是在當時卻被認為是不吉利的預兆。宋神宗又慌了,要大臣對朝政提意見。一些保守派又趁機攻擊新法。王安石竭力為新法辯護,要宋神宗不要相信這種迷信說法,但宋神宗還是猶豫
不定。
王安石沒辦法繼續貫徹自己的主張。到第三年(公元1076年)春天,再一次辭去宰相職位,回江寧府去了。
194 沈括出使
自從宋真宗以後,宋朝一直依靠每年送大量銀絹,維持了幾十年跟遼朝暫時妥協的局麵,但是遼朝欺宋朝軟弱,想進一步侵占宋朝土地。公元1075年,遼朝派大臣蕭禧到東京,要求劃定邊界。
宋神宗派大臣跟蕭禧談判,雙方爭論了幾天,沒有結果。蕭禧一定說黃嵬山(在今山西原平西南,嵬音wéi)一帶三十裏地方應該屬於遼朝。
宋神宗派去談判的大臣不了解那裏的地形,明知蕭禧提出的是無理要求,又沒法反駁他。宋神宗就另派沈括去談判。
沈括,杭州錢塘人,原是支持王安石新法的官員。沈括不但辦事認真細緻,而且精通地理。他先到樞密院,從檔案資料中把過去議定邊界的文件都查清楚了,證明那塊土地應該是屬於宋朝的。他向宋神宗報告,宋神宗聽了很高興,就要沈括畫成地圖送給蕭禧看,蕭禧才沒話說。
宋神宗又派沈括出使上京(遼朝的京城,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南)。沈括首先收集了許多地理資料,並且叫隨從的官員都背熟。到了上京,遼朝派宰相楊益戒跟沈括談判邊界,遼方提出的問題,沈括和官員們對答如流,有憑有據。楊益戒一看沒有空子好鑽,就板起臉來蠻橫地說:“你們連這點土地都斤斤計較,難道想跟我們斷絕友好關係嗎?”沈括理直氣壯地說:
“你們背棄過去的盟約,想用武力來脅迫我們。真要鬧翻了,我看你們也得不到便宜。”遼朝官員說不服沈括,又怕鬧僵了,對他們沒好處,隻好放棄了他們的無理要求。
沈括帶著隨員從遼朝回來,一路上,每經過一個地方,把那裏的大山河流,險要關口,畫成地圖,還把當地的風俗人情,調查得清清楚楚。回到東京以後,他把這些資料整理起來,獻給宋神宗。宋神宗認為沈括立了功,拜他為翰林學士。
沈括為了維護宋朝邊境的安全,十分重視地形勘察。有一次,宋神宗派他到定州(今河北定縣)去巡視。他假裝在那裏打獵,花了二十多天時間,詳細考察了定州邊境的地形,還用木屑和融化的蠟捏製成一個立體模型。回到定州後,沈括要木工用木板根據他的模型,雕刻出木製的模型,獻給宋神宗。這種立體地圖模型當然比繪製在紙上的地圖更清楚了。
宋神宗對沈括畫的地圖和製作的地圖模型很感興趣。第二年,就叫沈括編製一份全國地圖。但是不久,沈括受人誣告,被朝廷貶謫到隨州(今湖北隨縣)去。在那裏,環境雖然很困難,但是他堅持繪製沒有畫完的地圖;後來,他換了幾個地方的官職,也是一麵考察地理,一麵修訂地圖,堅持了十二年,終於完成了當時最準確的一本全國地圖——《天下郡國圖》。
沈括不但在地理研究上作出了出色的成就,而且是個研究興趣很廣泛的科學家。他在天文、曆法、音樂、醫藥、數學等方麵,都十分精通。他很
早就研究天文曆法。後來,他擔任司天監的工作,發現在那裏工作的人,不少是不學無術的人,不懂得用儀器觀測。他到了司天監以後,添置了天文儀器。為了觀察北極星的位置,他一連三個月,每天夜裏用渾天儀觀察,終於計算出北極星的正確位置。
沈括晚年的時候,閑居在潤州(今江蘇鎮江)的夢溪園。他把一生研究的成果記載下來,寫了一本著作《夢溪筆談》。在那本書裏,除了記載他自己研究的成果以外,還記錄了當時勞動人民的許多創造發明,其中特別有名的是畢升的活字印刷技術。
印刷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在北宋之前,已經有了雕板印刷術。
但是雕板花工夫大,而且刻好一塊木板,要改動一個字,就要全部重刻。沈括在他錢塘老家看到一位老工匠畢升,用一種很細的粘土,做成許多小塊,刻上字後放在窯裏燒硬,成為一個個活字。用這種活字排版印刷,比雕板印刷方便多了。沈括看到這件新鮮事,十分感興趣,就進行詳細的觀察和了解,還把畢升的發明,記載在他的《夢溪筆談》裏,後代的人讀了他的書,才知道活字印刷術的來歷。
195 司馬光寫《通鑑》
王安石罷相以後,宋神宗還把王安石定下的新法維持了將近十年。公元1085年,宋神宗病死,年才十歲的太子趙煦(音xù)即位,就是宋哲宗。哲宗年幼,由他祖母高太後臨朝。高太後是一向反對新法的。她一臨朝,就把反對新法最激烈的司馬光召到東京擔任宰相。
司馬光是當時最有名望的大臣,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人。他的名聲,從他幼小的時候已經開始傳開了。他七歲那年,就開始專心讀書。不論是大伏暑天,或者數九寒冬,他總捧著書不放,有時候連吃飯喝水都忘了。
他不但讀書用功,而且很機靈。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子裏玩耍。院子裏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一不小心,掉到缸裏。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一麵哭喊,一麵往外跑,找大人來救。司馬光不慌不忙,順手從地上拾起一塊大石塊,使盡力氣朝水缸砸去。“砰”的一聲,水缸破了,缸裏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裏的小孩也得救了。
這件偶然的事情,使幼小的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廣泛流傳。
宋神宗在位的時候,司馬光擔任翰林學士。司馬光和王安石本來是要好的朋友,後來王安石主張改革,司馬光思想保守,兩個人就談不到一塊兒去了。
王安石做了宰相以後,提出的一件件改革措施,司馬光沒有一件不反對。有一次,司馬光向宋神宗提出要求取消青苗法,同時,以老朋友的資格,寫了一封信,責備王安石侵犯其他官員的職權,惹是生非,搜刮財富,還拒不接受別人的意見。
王安石寫了一封回信,對司馬光的四條責難針鋒相對地作了反駁。信
宋神宗看了這幅流民圖,隻是長籲短嘆,晚上睡不著覺。神宗的祖母曹太後和母親高太後也在神宗麵前哭哭啼啼,訴說天下被王安石搞亂了,逼神宗停止新法。
王安石眼看新法沒法實行下去,氣憤得上書辭職。宋神宗也隻好讓王安石暫時離開東京,到江寧府去休養。
第二年,宋神宗又把王安石召回京城當宰相。剛過了幾個月,天空上出現了彗星。這本來是正常的自然現象,但是在當時卻被認為是不吉利的預兆。宋神宗又慌了,要大臣對朝政提意見。一些保守派又趁機攻擊新法。王安石竭力為新法辯護,要宋神宗不要相信這種迷信說法,但宋神宗還是猶豫
不定。
王安石沒辦法繼續貫徹自己的主張。到第三年(公元1076年)春天,再一次辭去宰相職位,回江寧府去了。
194 沈括出使
自從宋真宗以後,宋朝一直依靠每年送大量銀絹,維持了幾十年跟遼朝暫時妥協的局麵,但是遼朝欺宋朝軟弱,想進一步侵占宋朝土地。公元1075年,遼朝派大臣蕭禧到東京,要求劃定邊界。
宋神宗派大臣跟蕭禧談判,雙方爭論了幾天,沒有結果。蕭禧一定說黃嵬山(在今山西原平西南,嵬音wéi)一帶三十裏地方應該屬於遼朝。
宋神宗派去談判的大臣不了解那裏的地形,明知蕭禧提出的是無理要求,又沒法反駁他。宋神宗就另派沈括去談判。
沈括,杭州錢塘人,原是支持王安石新法的官員。沈括不但辦事認真細緻,而且精通地理。他先到樞密院,從檔案資料中把過去議定邊界的文件都查清楚了,證明那塊土地應該是屬於宋朝的。他向宋神宗報告,宋神宗聽了很高興,就要沈括畫成地圖送給蕭禧看,蕭禧才沒話說。
宋神宗又派沈括出使上京(遼朝的京城,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南)。沈括首先收集了許多地理資料,並且叫隨從的官員都背熟。到了上京,遼朝派宰相楊益戒跟沈括談判邊界,遼方提出的問題,沈括和官員們對答如流,有憑有據。楊益戒一看沒有空子好鑽,就板起臉來蠻橫地說:“你們連這點土地都斤斤計較,難道想跟我們斷絕友好關係嗎?”沈括理直氣壯地說:
“你們背棄過去的盟約,想用武力來脅迫我們。真要鬧翻了,我看你們也得不到便宜。”遼朝官員說不服沈括,又怕鬧僵了,對他們沒好處,隻好放棄了他們的無理要求。
沈括帶著隨員從遼朝回來,一路上,每經過一個地方,把那裏的大山河流,險要關口,畫成地圖,還把當地的風俗人情,調查得清清楚楚。回到東京以後,他把這些資料整理起來,獻給宋神宗。宋神宗認為沈括立了功,拜他為翰林學士。
沈括為了維護宋朝邊境的安全,十分重視地形勘察。有一次,宋神宗派他到定州(今河北定縣)去巡視。他假裝在那裏打獵,花了二十多天時間,詳細考察了定州邊境的地形,還用木屑和融化的蠟捏製成一個立體模型。回到定州後,沈括要木工用木板根據他的模型,雕刻出木製的模型,獻給宋神宗。這種立體地圖模型當然比繪製在紙上的地圖更清楚了。
宋神宗對沈括畫的地圖和製作的地圖模型很感興趣。第二年,就叫沈括編製一份全國地圖。但是不久,沈括受人誣告,被朝廷貶謫到隨州(今湖北隨縣)去。在那裏,環境雖然很困難,但是他堅持繪製沒有畫完的地圖;後來,他換了幾個地方的官職,也是一麵考察地理,一麵修訂地圖,堅持了十二年,終於完成了當時最準確的一本全國地圖——《天下郡國圖》。
沈括不但在地理研究上作出了出色的成就,而且是個研究興趣很廣泛的科學家。他在天文、曆法、音樂、醫藥、數學等方麵,都十分精通。他很
早就研究天文曆法。後來,他擔任司天監的工作,發現在那裏工作的人,不少是不學無術的人,不懂得用儀器觀測。他到了司天監以後,添置了天文儀器。為了觀察北極星的位置,他一連三個月,每天夜裏用渾天儀觀察,終於計算出北極星的正確位置。
沈括晚年的時候,閑居在潤州(今江蘇鎮江)的夢溪園。他把一生研究的成果記載下來,寫了一本著作《夢溪筆談》。在那本書裏,除了記載他自己研究的成果以外,還記錄了當時勞動人民的許多創造發明,其中特別有名的是畢升的活字印刷技術。
印刷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在北宋之前,已經有了雕板印刷術。
但是雕板花工夫大,而且刻好一塊木板,要改動一個字,就要全部重刻。沈括在他錢塘老家看到一位老工匠畢升,用一種很細的粘土,做成許多小塊,刻上字後放在窯裏燒硬,成為一個個活字。用這種活字排版印刷,比雕板印刷方便多了。沈括看到這件新鮮事,十分感興趣,就進行詳細的觀察和了解,還把畢升的發明,記載在他的《夢溪筆談》裏,後代的人讀了他的書,才知道活字印刷術的來歷。
195 司馬光寫《通鑑》
王安石罷相以後,宋神宗還把王安石定下的新法維持了將近十年。公元1085年,宋神宗病死,年才十歲的太子趙煦(音xù)即位,就是宋哲宗。哲宗年幼,由他祖母高太後臨朝。高太後是一向反對新法的。她一臨朝,就把反對新法最激烈的司馬光召到東京擔任宰相。
司馬光是當時最有名望的大臣,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人。他的名聲,從他幼小的時候已經開始傳開了。他七歲那年,就開始專心讀書。不論是大伏暑天,或者數九寒冬,他總捧著書不放,有時候連吃飯喝水都忘了。
他不但讀書用功,而且很機靈。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子裏玩耍。院子裏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一不小心,掉到缸裏。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一麵哭喊,一麵往外跑,找大人來救。司馬光不慌不忙,順手從地上拾起一塊大石塊,使盡力氣朝水缸砸去。“砰”的一聲,水缸破了,缸裏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裏的小孩也得救了。
這件偶然的事情,使幼小的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廣泛流傳。
宋神宗在位的時候,司馬光擔任翰林學士。司馬光和王安石本來是要好的朋友,後來王安石主張改革,司馬光思想保守,兩個人就談不到一塊兒去了。
王安石做了宰相以後,提出的一件件改革措施,司馬光沒有一件不反對。有一次,司馬光向宋神宗提出要求取消青苗法,同時,以老朋友的資格,寫了一封信,責備王安石侵犯其他官員的職權,惹是生非,搜刮財富,還拒不接受別人的意見。
王安石寫了一封回信,對司馬光的四條責難針鋒相對地作了反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