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正是朱泚叛亂之後,長安遭到很大的破壞。特別是連年戰爭,到處鬧糧荒,長安米價飛漲,百姓的日子很不好過。


    當時,長安有一個文學家顧況,很有點才氣,但是脾氣高傲,遇到後生晚輩,常常倚老賣老。白居易聽到顧況的名氣,帶了自己的詩稿,到顧況家去請教。


    顧況聽說白居易也是個官家子弟,不好不接待。白居易拜見了顧況,送上名帖和詩卷。


    顧況瞅了瞅這個小夥子,又看了看名帖,看到“居易”兩個字,皺起眉頭打趣說:“近來長安米價很貴,隻怕居住很不容易呢!”白居易被顧況莫名其妙地數落了幾句,也不在意,恭恭敬敬地站在旁邊請求指教。顧況拿起詩卷隨手翻著翻著,他的手忽然停了下來,眼睛盯著詩卷,輕輕地吟誦起來: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顧況讀到這裏,臉上顯露出興奮的神色,馬上站起來,緊緊拉住白居易的手,熱情地說:“啊!能夠寫出這樣的好詩,住在長安也不難了。剛才跟您開個玩笑,您別見怪。”打這次見麵以後,顧況十分欣賞白居易的詩才,逢人就誇說白家的孩子怎麽了不起。一傳十,十傳百,白居易也就在長安出了名。不到幾年,他考取了進士。唐憲宗聽說他的名氣,馬上提拔他做翰林學士,後來又派他擔任左拾遺。


    白居易可不是那種爭名求利、向上級阿諛奉承的官僚。他一麵不斷地創作新的詩歌,揭露當時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現象:一麵在憲宗麵前多次直諫,特別是反對讓宦官掌握兵權。


    這一回,白居易諫阻憲宗封宦官做統帥,惹得憲宗很氣惱。他跟宰相李絳說:“白居易這小子,是我把他提拔上來的,怎麽對我這樣不敬,我實在忍耐不住啦!”李絳說:“白居易敢在陛下麵前直諫,不怕殺頭,正說明他對國家的忠心。如果辦他的罪,隻怕以後沒人敢說真話了。


    唐憲宗勉強接受李絳的意見,暫時沒有把白居易撤職。但是,過了沒有多少天,終於把他左拾遺的職務撤掉,改派別的官職。


    白居易寫了許多詩,其中有不少是反映現實的,像《秦中吟》和《新樂府》。在這些詩篇中,有的揭露了宦官仗勢欺壓百姓的罪惡,有的諷刺官僚們窮奢極侈的豪華生活,有的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痛苦遭遇。他的詩歌通俗好懂,受到當時廣大人民的歡迎,街頭巷尾,到處都傳誦著白居易的詩篇。


    據說,白居易寫完一首詩,總先念給不識字的老婆婆聽,如果有聽不懂的地方,他就修改,一直到能夠使她聽懂。這當然隻是一種傳說,但是說明他寫的詩歌是比較接近群眾的。


    正因為他的詩反映現實,觸犯了掌權的宦官和大官僚,也招來了一些人的咒罵和忌恨。


    有些人想誣陷白居易,隻是一時找不到藉口。


    過了幾年,白居易在太子的東宮裏作大夫。有一次,宰相武元衡被人


    派刺客暗殺了。這次暗殺有複雜的政治背景,朝廷的官僚誰也不想開口。隻有白居易站了出來,首先向憲宗上了奏章,要求通緝兇手。宦官和官僚抓住這個機會,說白居易不是諫官,不該對朝廷大事亂主張,狠狠地告了一狀。


    接著,又有一批一向討厭白居易的官員,亂鬧鬧造謠汙衊,向白居易潑汙水。有人說白居易的母親是看花掉到井裏淹死的,白居易居然還寫過《賞花》、《新井》的詩,那不是大不孝嗎?經過這樣羅織罪名,誰也沒法給白居易辯護,白居易終於被降職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去當司馬了。


    白居易無辜受到貶謫,到了江州之後,心情十分抑鬱。有一天晚上,他在江州的湓浦口送客人,聽到江上傳來一陣哀怨的琵琶聲,叫人一打聽,原來是一個漂泊江湖的老年歌女彈的。白居易見了那歌女,又聽她訴說她的可悲身世,十分同情;再聯想到自己的遭遇,引起滿腔心事。回來以後,寫下了著名的敘事長詩《琵琶行》,詩中說: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後來白居易又幾次回到京城,做過幾任朝廷大官。但是當時的朝政十分混亂,像白居易這樣正直的人不可能有什麽作為。他把他全部精力傾注到詩歌創作中去。他的一生一共寫了二千八百多首詩,成為我國文學寶庫裏的一份十分珍貴的遺產。


    171 李愬雪夜下蔡州


    在各個藩鎮中,淮西是個頑固的割據勢力。公元814年,淮西節度使吳少陽死去,他的兒子吳元濟自立。唐憲宗發兵征討淮西,但是他派去的統帥,不是腐朽的官僚,就是自己另有企圖。結果,花了整整三年工夫,費了大量財力,都失敗了。朝廷官員都認為不能再打下去,大臣裴度卻認為淮西好比身上長的毒瘡,不可不除。唐憲宗拜裴度做宰相,決心繼續征討淮西。


    公元817年,朝廷派李愬擔任唐州(今河南唐河)等三州節度使,要他進剿吳元濟的老巢蔡州(今河南汝南)。


    唐州的將士打了幾年仗,都不願再打,聽到李愬一來,有點擔心。李愬到了唐州,就向官員宣布說:“我是個懦弱無能的人,朝廷派我來,是為了安頓地方秩序。至於打吳元濟,不幹我的事。”這個消息傳到吳元濟那裏。


    吳元濟打了幾次勝仗,本來就有點驕傲,聽到李愬不懂得打仗,更不把防備放在心上了。


    以後,李愬一點不提打淮西的事,唐州城裏有許多生病和受傷的兵士,李愬一家家上門慰問,一點官架子也沒有。將士們都很感激他。


    有一次,李愬的兵士在邊界巡邏,碰到一小股淮西兵士,雙方打了一陣,唐軍把淮西兵士打跑了,還活捉了淮西軍的一個小軍官丁士良。


    丁士良是吳元濟手下的一名勇將,經常帶人侵犯唐州一帶,唐軍中很多人都吃過他的虧,非常恨他。這一回活捉了他,大夥都請求李愬把他殺了,給死亡的唐軍兵士報仇。


    將士們把丁士良押到李愬跟前。李愬吩咐兵士鬆了他的綁,好言好語


    問他為什麽要跟吳元濟鬧叛亂。丁士良本來不是淮西兵士,是被吳元濟俘虜過去的,見李愬這樣寬待他,就投降了。


    李愬靠丁士良的幫助,打下了淮西的據點——文城柵和興橋柵,先後收服了兩個降將,一個叫李祐,一個叫李忠義。李愬知道這兩人都是有勇有謀的人,就推心置腹地信任他們,跟兩人秘密討論攻蔡州的計劃,有時討論到深更半夜,李愬手下的將領為了這件事都很不高興,軍營裏沸沸揚揚,都說李祐是敵人派來做內應的。有的還有憑有據地說,捉到的敵人探子,也供認李愬是間諜。


    李愬怕這些閑話傳到朝廷,讓唐憲宗聽信了這些話,自己要保李愬也保不住了,就向大家宣布說:“既然大家認為李愬不可靠,我就把他送到長安去,請皇上去發落吧。”他吩咐兵士把李祐套上鐐銬,押送到長安,一麵秘密派人送了一道奏章給朝廷,說他已經跟李祐一起定好攻取蔡州的計劃,如果殺了李祐,攻蔡州的計劃也就吹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上下五千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馮國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馮國超並收藏中華上下五千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