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
官員中有個伺候秦王政的醫生,急中生智,拿起手裏的藥袋對準荊軻扔了過去。荊軻用手一揚,那隻藥袋就飛到一邊去了。
就在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寶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
荊軻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過去。秦王政往右邊隻一閃,那把匕首就從他耳邊飛過去,打在銅柱子上,“嘣”的一聲,直迸火星兒。
秦王政見荊軻手裏沒有武器,又上前向荊軻砍了幾劍。荊軻身上受了八處劍傷,自己知道已經失敗,苦笑著說:“我沒有早下手,本來是想先逼你退還燕國的土地。”這時候,侍從的武士已經一起趕上殿來,結果了荊軻的性命。台階下的那個秦舞陽,也早就給武士們殺了。
45 秦王滅六國
秦王政殺了荊軻,當下就命令大將王翦加緊攻打燕國。燕太子丹帶著兵馬抵抗,哪裏是秦軍對手,馬上給秦軍打得稀裏嘩啦。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遼東。秦王政又派兵追擊,非把太子丹拿住不肯罷休。燕王喜逼得沒有辦法,隻好殺了太子丹,向秦國謝罪求和。
秦王政又向尉繚討主意。尉繚說:“韓國已經被咱們兼併,趙國隻剩下一座代城(今河北蔚縣)燕王已逃到遼東,他們都快完了。目前天冷,不如先去收服南方的魏國和楚國。”秦王政聽從尉繚的計策,就派王翦的兒子王賁(音bēn)帶兵十萬人先攻魏國。魏王派人向齊國求救,齊王建沒有理他。公元前225年,王賁滅了魏國,把魏王和大臣都拿住,押到鹹陽。
接著,秦王政就打算去打楚國。他召集將領們議論了一下,先問青年將領李信,打楚國要多少人馬。李信說:“不過二十萬吧。”他又問老將軍王翦。王翦回答說:“楚國是個大國,用二十萬人去打楚國是不夠的。依臣的估計,非六十萬不可。”秦王政很不高興,說:“王將軍老了,怎麽這樣膽小?
我看還是李將軍說得對。”就派李信帶兵二十萬往南方去。
王翦見秦王不聽他的意見,就告病回老家去了。
李信帶了二十萬人馬到了楚國,不出王翦所料,打了個大敗仗,兵士死傷無數,將領也死了七個,隻好逃了回來。
秦王政大怒,把李信革了職,親自跑到王翦的家鄉,請他出來帶兵,說:“上回是我錯了,沒聽將軍的話。李信果然誤事。這回非請將軍出馬不可。”王翦說:“大王一定要我帶兵,還是非六十萬人不可。楚國地廣人多,他們要發動一百萬人馬也不難。我說我們要出兵六十萬,還怕不大夠呢。再要少,那就不行了。”秦王政賠笑說:“這回聽將軍的啦!”就給王翦六十萬人馬。出兵那天,還親自到灞上給王翦擺酒送行。”王翦大軍浩浩蕩蕩向楚國進攻。楚國也出動全國兵力抵抗。
王翦到了前方,要兵士修築壁壘,不讓出戰。楚國大將項燕一再挑戰,他也不去理睬。
過了一段時間,項燕想:“王翦原來是上這兒駐防的。”他就不怎麽把秦國的軍隊放在心上了。沒想到在項燕不防備的時候,秦軍突然發起攻勢,六十萬人馬像排山倒海似地衝殺過去。楚國的將士好像在夢裏被人家當頭一棍子,暈頭轉向地抵抗了一陣,各自逃命。楚國的兵馬越打越少,地方越失越多。秦軍一直打到壽春(今安徽壽縣西)俘虜了楚王負芻。
項燕得知楚王被俘的消息,渡過長江,想繼續抵抗。王翦造了不少戰船,訓練了水軍,渡江追擊。項燕覺得大勢已去,嘆了口氣,拔劍自殺。
王翦滅楚之後,回到鹹陽。由他的兒子王賁接替做大將,再去收拾燕國。燕國本來已經十分虛弱,哪裏抵擋得住秦軍的進攻。公元前222年,王賁滅掉燕國,還攻占了趙國最後留下的代城。
到這時候,剩下的隻有一個齊國啦。齊國大臣早已被秦國重金收買過去。齊王建向來是不敢得罪秦國的。每回逢到諸侯向他求救,他總是拒絕。
他滿以為齊國離秦國遠,隻要死心塌地聽秦國的話,就不用擔心秦國的進攻。
到了其他五國一一被秦國併吞掉,他才著急起來,派兵去守西麵的邊界。
可是已經晚了。
公元前221年,王賁帶了幾十萬秦兵像泰山壓頂一樣,從燕國南部直撲臨淄。這時候,齊王建才覺得自己勢孤力單,可是其他諸侯國已經完了,往哪兒去討救兵呢?沒有幾天,秦軍就進了臨淄,齊王建沒說的,投降了。
六國諸侯隻想保持自己的地位,彼此之間互相攻打,想拿別國的土地來補償自己的損失,企圖維持小規模割據的局麵,給秦國以各個擊破的機會。
秦國當時不但在政治、經濟上和軍事上占了優勢,更重要的是符合統一的歷史趨勢,所以在不到十年的時間,把六國一個一個滅掉了。
自從公元前475年進入戰國時期起,各諸侯國經過二百五十多年的紛爭,終於結束了長期的諸侯割據的局麵,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秦王朝。
46 第一個皇帝——秦始皇
秦王政兼併了六國,結束了戰國割據的局麵,統一了中國。他覺得自己的功績比古代傳說中的三皇五帝還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稱號,應該用一個更加尊貴的稱號才配得上他的功績,就決定採用了“皇帝”的稱號。他是中國第一個皇帝,就自稱是始皇帝。他還規定:子孫接替他皇位的按照次序排列,第二代叫二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皇帝,這樣一代一代傳下去,一直傳到千世萬世。
全國統一了,該怎樣來治理這樣大的國家呢?在一次朝會上,丞相王綰(音wān)等對秦始皇說:“現在諸侯剛剛消滅,特別是燕、楚、齊三國離鹹陽很遠,不在那裏封幾個王不行,請皇上把幾位皇子封到那裏去。”秦始皇要大臣議論一下,許多大臣都贊成王綰的意見,隻有李斯反對。他說:
“周武王建立周朝的時候,封了不少諸侯。到後來,像冤家一樣互相殘殺,周天子也沒法禁止。可見分封的辦法不好,不如在全國設立郡縣。”李斯的意見正合秦始皇的心意。他決定廢除分封的辦法,改用郡縣製,把全國分為
三十六個郡,郡下麵再分縣。
郡的長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命。國家的政事,不論大小,都由皇帝決定。
據說秦始皇每天看下麵送來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一斤(那時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簡上的),不看完不休息。
可見他的權力是多麽集中了。
在秦始皇統一中原之前,列國向來是沒有統一的製度的,就拿交通來說,各地的車輛大小就不一樣,因此車道也有寬有窄。國家統一了,車輛要在不同的車道上行走,多不方便。
從那時候起,規定車輛上兩個輪子的距離一律改為六尺,使車輪的軌道相同。這樣,全國各地車輛往來就方便了。這叫做“車同軌”。
在秦始皇統一中原之前,列國的文字也很不統一。就是一樣的文字,也有好幾種寫法。
官員中有個伺候秦王政的醫生,急中生智,拿起手裏的藥袋對準荊軻扔了過去。荊軻用手一揚,那隻藥袋就飛到一邊去了。
就在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寶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
荊軻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過去。秦王政往右邊隻一閃,那把匕首就從他耳邊飛過去,打在銅柱子上,“嘣”的一聲,直迸火星兒。
秦王政見荊軻手裏沒有武器,又上前向荊軻砍了幾劍。荊軻身上受了八處劍傷,自己知道已經失敗,苦笑著說:“我沒有早下手,本來是想先逼你退還燕國的土地。”這時候,侍從的武士已經一起趕上殿來,結果了荊軻的性命。台階下的那個秦舞陽,也早就給武士們殺了。
45 秦王滅六國
秦王政殺了荊軻,當下就命令大將王翦加緊攻打燕國。燕太子丹帶著兵馬抵抗,哪裏是秦軍對手,馬上給秦軍打得稀裏嘩啦。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遼東。秦王政又派兵追擊,非把太子丹拿住不肯罷休。燕王喜逼得沒有辦法,隻好殺了太子丹,向秦國謝罪求和。
秦王政又向尉繚討主意。尉繚說:“韓國已經被咱們兼併,趙國隻剩下一座代城(今河北蔚縣)燕王已逃到遼東,他們都快完了。目前天冷,不如先去收服南方的魏國和楚國。”秦王政聽從尉繚的計策,就派王翦的兒子王賁(音bēn)帶兵十萬人先攻魏國。魏王派人向齊國求救,齊王建沒有理他。公元前225年,王賁滅了魏國,把魏王和大臣都拿住,押到鹹陽。
接著,秦王政就打算去打楚國。他召集將領們議論了一下,先問青年將領李信,打楚國要多少人馬。李信說:“不過二十萬吧。”他又問老將軍王翦。王翦回答說:“楚國是個大國,用二十萬人去打楚國是不夠的。依臣的估計,非六十萬不可。”秦王政很不高興,說:“王將軍老了,怎麽這樣膽小?
我看還是李將軍說得對。”就派李信帶兵二十萬往南方去。
王翦見秦王不聽他的意見,就告病回老家去了。
李信帶了二十萬人馬到了楚國,不出王翦所料,打了個大敗仗,兵士死傷無數,將領也死了七個,隻好逃了回來。
秦王政大怒,把李信革了職,親自跑到王翦的家鄉,請他出來帶兵,說:“上回是我錯了,沒聽將軍的話。李信果然誤事。這回非請將軍出馬不可。”王翦說:“大王一定要我帶兵,還是非六十萬人不可。楚國地廣人多,他們要發動一百萬人馬也不難。我說我們要出兵六十萬,還怕不大夠呢。再要少,那就不行了。”秦王政賠笑說:“這回聽將軍的啦!”就給王翦六十萬人馬。出兵那天,還親自到灞上給王翦擺酒送行。”王翦大軍浩浩蕩蕩向楚國進攻。楚國也出動全國兵力抵抗。
王翦到了前方,要兵士修築壁壘,不讓出戰。楚國大將項燕一再挑戰,他也不去理睬。
過了一段時間,項燕想:“王翦原來是上這兒駐防的。”他就不怎麽把秦國的軍隊放在心上了。沒想到在項燕不防備的時候,秦軍突然發起攻勢,六十萬人馬像排山倒海似地衝殺過去。楚國的將士好像在夢裏被人家當頭一棍子,暈頭轉向地抵抗了一陣,各自逃命。楚國的兵馬越打越少,地方越失越多。秦軍一直打到壽春(今安徽壽縣西)俘虜了楚王負芻。
項燕得知楚王被俘的消息,渡過長江,想繼續抵抗。王翦造了不少戰船,訓練了水軍,渡江追擊。項燕覺得大勢已去,嘆了口氣,拔劍自殺。
王翦滅楚之後,回到鹹陽。由他的兒子王賁接替做大將,再去收拾燕國。燕國本來已經十分虛弱,哪裏抵擋得住秦軍的進攻。公元前222年,王賁滅掉燕國,還攻占了趙國最後留下的代城。
到這時候,剩下的隻有一個齊國啦。齊國大臣早已被秦國重金收買過去。齊王建向來是不敢得罪秦國的。每回逢到諸侯向他求救,他總是拒絕。
他滿以為齊國離秦國遠,隻要死心塌地聽秦國的話,就不用擔心秦國的進攻。
到了其他五國一一被秦國併吞掉,他才著急起來,派兵去守西麵的邊界。
可是已經晚了。
公元前221年,王賁帶了幾十萬秦兵像泰山壓頂一樣,從燕國南部直撲臨淄。這時候,齊王建才覺得自己勢孤力單,可是其他諸侯國已經完了,往哪兒去討救兵呢?沒有幾天,秦軍就進了臨淄,齊王建沒說的,投降了。
六國諸侯隻想保持自己的地位,彼此之間互相攻打,想拿別國的土地來補償自己的損失,企圖維持小規模割據的局麵,給秦國以各個擊破的機會。
秦國當時不但在政治、經濟上和軍事上占了優勢,更重要的是符合統一的歷史趨勢,所以在不到十年的時間,把六國一個一個滅掉了。
自從公元前475年進入戰國時期起,各諸侯國經過二百五十多年的紛爭,終於結束了長期的諸侯割據的局麵,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秦王朝。
46 第一個皇帝——秦始皇
秦王政兼併了六國,結束了戰國割據的局麵,統一了中國。他覺得自己的功績比古代傳說中的三皇五帝還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稱號,應該用一個更加尊貴的稱號才配得上他的功績,就決定採用了“皇帝”的稱號。他是中國第一個皇帝,就自稱是始皇帝。他還規定:子孫接替他皇位的按照次序排列,第二代叫二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皇帝,這樣一代一代傳下去,一直傳到千世萬世。
全國統一了,該怎樣來治理這樣大的國家呢?在一次朝會上,丞相王綰(音wān)等對秦始皇說:“現在諸侯剛剛消滅,特別是燕、楚、齊三國離鹹陽很遠,不在那裏封幾個王不行,請皇上把幾位皇子封到那裏去。”秦始皇要大臣議論一下,許多大臣都贊成王綰的意見,隻有李斯反對。他說:
“周武王建立周朝的時候,封了不少諸侯。到後來,像冤家一樣互相殘殺,周天子也沒法禁止。可見分封的辦法不好,不如在全國設立郡縣。”李斯的意見正合秦始皇的心意。他決定廢除分封的辦法,改用郡縣製,把全國分為
三十六個郡,郡下麵再分縣。
郡的長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命。國家的政事,不論大小,都由皇帝決定。
據說秦始皇每天看下麵送來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一斤(那時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簡上的),不看完不休息。
可見他的權力是多麽集中了。
在秦始皇統一中原之前,列國向來是沒有統一的製度的,就拿交通來說,各地的車輛大小就不一樣,因此車道也有寬有窄。國家統一了,車輛要在不同的車道上行走,多不方便。
從那時候起,規定車輛上兩個輪子的距離一律改為六尺,使車輪的軌道相同。這樣,全國各地車輛往來就方便了。這叫做“車同軌”。
在秦始皇統一中原之前,列國的文字也很不統一。就是一樣的文字,也有好幾種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