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絕望鍛鍊了我:樸槿惠自傳 作者:[韓]樸槿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名學生回答:“我是女學生總會會長,我希望在我任期內一定要邀請到樸代表來演講。代表是我們國家第一位最具影響力的女性政治人,所以我非常想親耳聽到她的演講。可是我不知道要跟誰聯絡,如果打電話一定不會轉達,我就搜尋了網絡新聞,看到是住在三星洞的一般住宅,因此我就來三星洞這裏的房產中介找,可是問他們都問不出什麽來,絞盡腦汁好不容易才問到的。今天是光復節,學校不上課,我看到電視上報導代表今天去參加了紀念典禮,所以立刻前來這裏等,想等到代表回來。”
我們的年輕人的熱情照亮了大韓民國的未來。在淑明女大的演講會場。
那位女大學生的熱情與聰明才智令我欽佩,我連行程表都沒確認,就答應要去演講。“製定目標、擬訂計劃、毫不猶豫地付諸實行!”真是個了不起的大韓民國大學生!
她對首爾並不熟,公交車路線、地鐵路線也都很陌生,但即使辛苦也一定要做到,還找了房產中介問了老半天才問到我的家。最後她將“演講提案”這個目標完美達成了,令我感到非常驕傲。
除了檀國大學的這名女學生,我遇到的很多我國的大學生也是一樣,隻要下定決心就毫不猶豫著手進行,尋找方法並達成目的。他們都抱持著非常積極的態度。
“即使無法立刻就業,我也不會感到挫折,在找到適合我的工作之前,本就會經歷這段過程的。”我在某個就業博覽會遇到的求職畢業生,手裏拿著一疊厚厚的履歷表,帶著微笑說了這番話。
“我聽了代表您的演講,可是沒能問您問題。”一位淑明女子大學學生聽我演講之後想再多聊一會兒而跑到國會來找我。“大國家黨如果想改變,就必須吸收年輕人才。”也有成均館大學的男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告訴我的秘書們,並且因此約了和我見麵的行程。我們的年輕人正用挑戰精神與實踐力照亮大韓民國的未來。回想起來,我大學時代遇到的同學們也是如此。
在對於電子工學還不太了解、家裏電器產品也不多的那個年代裏,我們相信電子工學未來會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總在實驗室裏拿著難懂的原文書,徹夜苦讀。
父傳子,母傳女,風氣是會代代相傳的。我們國家的年輕人也是傳承了父母親那個年代相信“我一定能做得到”的精神。我父母的年代是從無到有的,而現在的年輕人這一代,相信一定可以帶領大韓民國成為世界上最棒的國家。
1.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表示,願意為朝鮮核武器問題的和平解決努力到底。
2.韓日關係的重點在於必須持續敞開真心對話。與日本安倍晉三合影。
3.與美國國務卿賴斯的見麵像是與好友交流意見。
4.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王家瑞送我中國民俗紀念品雙獅。
1.我的外交活動的前提是信賴以及國家利益為先。與美國前國防部長佩裏合影。
2.外國學生是我國未來的同伴。
3.每次在國外受到韓國僑胞熱情歡迎時,就會更堅定我要加油的想法。在北京韓國國際學校。
4.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演講現場,述說著我們光明的未來。
第五部
我的信念將在世界舞台持續
每次無論我走訪到世界哪個國家,
抵達當地的第一天都會先安排與我國僑胞們見麵。
這是我對身處他鄉異地、
卻能堅忍不拔落地生根的我國同胞,
表達敬意的獨有方式。
遇到散布於美國、日本、中國、歐洲等世界各地的我國同胞,就會像見到兒時玩伴般高興萬分,
我很喜歡因為我們都流著相同血脈而有的那股凝聚力。
我們一同前進的道路寬廣且充滿希望。在中國巡視鐵路渡輪。
我的第一個外交原則
曾經我在書中閱讀到,原來在哈佛大學教堂一側的牆壁上,掛有一麵紀念銅牌,上頭刻著當時因參戰而死的哈佛畢業生姓名。2007年2月我前往美國,準備在哈佛甘迺迪學院發表演講。我吩咐秘書室,在我一抵達哈佛大學時,希望可以直接先到學校裏的教堂,向那些戰死於韓戰的哈佛學生們致敬。
哈佛大學位於坎布裏奇,這裏是個安靜且美麗的都市。即便寒風凜冽,哈佛大學的學生們依然充滿著朝氣與活力。抵達學校後,我們一行人穿過滿是古意盎然的建築物的校園,朝著教堂的方向前進。教堂內,氣氛十分幽靜。陽光透過窗戶,照亮整個原本幽暗的教堂,室內縈繞著莊嚴虔誠的氛圍。
教堂左右兩側的牆麵上,掛著刻有戰死畢業生姓名的紀念銅牌。左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犧牲者的姓名以及畢業年份;右側則是韓戰犧牲者的姓名以及畢業年份,密密麻麻且清楚地刻印在銅牌上,這樣的景象,使我內心炙熱了起來。
哈佛大學對於這些為國犧牲的勇士們,感到相當光榮。我們站在犧牲者的名字前默哀,為我們提供解說的校方人士及校警,也自動摘下帽子向犧牲者們致敬。
走出教堂後,擔任解說的哈佛大學校方人士表示:“當我收到通知需要安排行程至教堂時,不是很明白您的用意。其實我也是今天才知道原來教會裏存放著紀念銅牌。看完後,我的內心也同樣相當感動。”
在我出國參訪時有一個必定遵守的原則,就是向曾經幫助過韓國的人表達我心中多年的感謝。我們經歷不幸的近現代史,但得到了許多國家的幫助支持,特別是韓戰當時,提供協助的二十一個國家(戰鬥兵力支持十六國,醫療等支持五國)的士兵們,他們可能當時連韓國是地圖上的哪個國家都還不是很清楚,卻為了維護自由民主主義而犧牲奉獻。如今那些倖存的士兵們無論在何處重逢,隻要談到韓國,就會重回二十幾歲時的時光,聊著當初在韓國的回憶,甚至講到韓國驚人的發展,會像自己的事情般開心激動。
2005年3月,我擔任大國家黨黨代表後,第一次踏上了外交訪問之路,那次是去美國,而我的第一站行程也是到韓戰參戰士兵紀念碑前獻花。
華盛頓韓戰參戰士兵紀念碑設立在林肯紀念館前的廣場一角,抵達紀念碑時,意想不到的神秘嘉賓正等待著我們。他們是住在華盛頓鄰近郊區當初曾參加韓戰的美國士兵,雖然參拜時間隻有短短十分鍾,但他們卻願意從車程長達一小時的郊區親自開車前來。我看著他們,紅了眼眶。他們穿著韓戰當時的軍服、別著當時別過的徽章,雖然年紀已老,發色已白,卻仍舊威風凜凜。
在美國林肯紀念館前的韓戰參戰士兵紀念碑進行獻花,向他們表達最崇高的敬意。
紀念碑附近設有小型公園,在公園正中間,豎立著十九名美軍穿著雨衣持槍行軍的銅像。再往前走,長達四十九米的黑色花崗岩上,刻著兩千五百名參戰士兵的臉龐。紀念碑上寫著“在國家的一聲令下,就將一生奉獻給不認識的國家及從未見過的人並守衛他們,美國向這些美國的子民們奉上最高的敬意”與“自由不是平白得來的”這兩句話。國家不忘為國犧牲的勇士,這就是美國的力量。反觀我國西海交戰[1]時犧牲的士兵們,至今還沒能得到該有的頌揚;在“6·25”戰場中失蹤的俘虜們,也都還無法確認生死。與美國韓戰犧牲者相較之下,顯得淒涼許多。
我們的年輕人的熱情照亮了大韓民國的未來。在淑明女大的演講會場。
那位女大學生的熱情與聰明才智令我欽佩,我連行程表都沒確認,就答應要去演講。“製定目標、擬訂計劃、毫不猶豫地付諸實行!”真是個了不起的大韓民國大學生!
她對首爾並不熟,公交車路線、地鐵路線也都很陌生,但即使辛苦也一定要做到,還找了房產中介問了老半天才問到我的家。最後她將“演講提案”這個目標完美達成了,令我感到非常驕傲。
除了檀國大學的這名女學生,我遇到的很多我國的大學生也是一樣,隻要下定決心就毫不猶豫著手進行,尋找方法並達成目的。他們都抱持著非常積極的態度。
“即使無法立刻就業,我也不會感到挫折,在找到適合我的工作之前,本就會經歷這段過程的。”我在某個就業博覽會遇到的求職畢業生,手裏拿著一疊厚厚的履歷表,帶著微笑說了這番話。
“我聽了代表您的演講,可是沒能問您問題。”一位淑明女子大學學生聽我演講之後想再多聊一會兒而跑到國會來找我。“大國家黨如果想改變,就必須吸收年輕人才。”也有成均館大學的男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告訴我的秘書們,並且因此約了和我見麵的行程。我們的年輕人正用挑戰精神與實踐力照亮大韓民國的未來。回想起來,我大學時代遇到的同學們也是如此。
在對於電子工學還不太了解、家裏電器產品也不多的那個年代裏,我們相信電子工學未來會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總在實驗室裏拿著難懂的原文書,徹夜苦讀。
父傳子,母傳女,風氣是會代代相傳的。我們國家的年輕人也是傳承了父母親那個年代相信“我一定能做得到”的精神。我父母的年代是從無到有的,而現在的年輕人這一代,相信一定可以帶領大韓民國成為世界上最棒的國家。
1.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表示,願意為朝鮮核武器問題的和平解決努力到底。
2.韓日關係的重點在於必須持續敞開真心對話。與日本安倍晉三合影。
3.與美國國務卿賴斯的見麵像是與好友交流意見。
4.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王家瑞送我中國民俗紀念品雙獅。
1.我的外交活動的前提是信賴以及國家利益為先。與美國前國防部長佩裏合影。
2.外國學生是我國未來的同伴。
3.每次在國外受到韓國僑胞熱情歡迎時,就會更堅定我要加油的想法。在北京韓國國際學校。
4.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演講現場,述說著我們光明的未來。
第五部
我的信念將在世界舞台持續
每次無論我走訪到世界哪個國家,
抵達當地的第一天都會先安排與我國僑胞們見麵。
這是我對身處他鄉異地、
卻能堅忍不拔落地生根的我國同胞,
表達敬意的獨有方式。
遇到散布於美國、日本、中國、歐洲等世界各地的我國同胞,就會像見到兒時玩伴般高興萬分,
我很喜歡因為我們都流著相同血脈而有的那股凝聚力。
我們一同前進的道路寬廣且充滿希望。在中國巡視鐵路渡輪。
我的第一個外交原則
曾經我在書中閱讀到,原來在哈佛大學教堂一側的牆壁上,掛有一麵紀念銅牌,上頭刻著當時因參戰而死的哈佛畢業生姓名。2007年2月我前往美國,準備在哈佛甘迺迪學院發表演講。我吩咐秘書室,在我一抵達哈佛大學時,希望可以直接先到學校裏的教堂,向那些戰死於韓戰的哈佛學生們致敬。
哈佛大學位於坎布裏奇,這裏是個安靜且美麗的都市。即便寒風凜冽,哈佛大學的學生們依然充滿著朝氣與活力。抵達學校後,我們一行人穿過滿是古意盎然的建築物的校園,朝著教堂的方向前進。教堂內,氣氛十分幽靜。陽光透過窗戶,照亮整個原本幽暗的教堂,室內縈繞著莊嚴虔誠的氛圍。
教堂左右兩側的牆麵上,掛著刻有戰死畢業生姓名的紀念銅牌。左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犧牲者的姓名以及畢業年份;右側則是韓戰犧牲者的姓名以及畢業年份,密密麻麻且清楚地刻印在銅牌上,這樣的景象,使我內心炙熱了起來。
哈佛大學對於這些為國犧牲的勇士們,感到相當光榮。我們站在犧牲者的名字前默哀,為我們提供解說的校方人士及校警,也自動摘下帽子向犧牲者們致敬。
走出教堂後,擔任解說的哈佛大學校方人士表示:“當我收到通知需要安排行程至教堂時,不是很明白您的用意。其實我也是今天才知道原來教會裏存放著紀念銅牌。看完後,我的內心也同樣相當感動。”
在我出國參訪時有一個必定遵守的原則,就是向曾經幫助過韓國的人表達我心中多年的感謝。我們經歷不幸的近現代史,但得到了許多國家的幫助支持,特別是韓戰當時,提供協助的二十一個國家(戰鬥兵力支持十六國,醫療等支持五國)的士兵們,他們可能當時連韓國是地圖上的哪個國家都還不是很清楚,卻為了維護自由民主主義而犧牲奉獻。如今那些倖存的士兵們無論在何處重逢,隻要談到韓國,就會重回二十幾歲時的時光,聊著當初在韓國的回憶,甚至講到韓國驚人的發展,會像自己的事情般開心激動。
2005年3月,我擔任大國家黨黨代表後,第一次踏上了外交訪問之路,那次是去美國,而我的第一站行程也是到韓戰參戰士兵紀念碑前獻花。
華盛頓韓戰參戰士兵紀念碑設立在林肯紀念館前的廣場一角,抵達紀念碑時,意想不到的神秘嘉賓正等待著我們。他們是住在華盛頓鄰近郊區當初曾參加韓戰的美國士兵,雖然參拜時間隻有短短十分鍾,但他們卻願意從車程長達一小時的郊區親自開車前來。我看著他們,紅了眼眶。他們穿著韓戰當時的軍服、別著當時別過的徽章,雖然年紀已老,發色已白,卻仍舊威風凜凜。
在美國林肯紀念館前的韓戰參戰士兵紀念碑進行獻花,向他們表達最崇高的敬意。
紀念碑附近設有小型公園,在公園正中間,豎立著十九名美軍穿著雨衣持槍行軍的銅像。再往前走,長達四十九米的黑色花崗岩上,刻著兩千五百名參戰士兵的臉龐。紀念碑上寫著“在國家的一聲令下,就將一生奉獻給不認識的國家及從未見過的人並守衛他們,美國向這些美國的子民們奉上最高的敬意”與“自由不是平白得來的”這兩句話。國家不忘為國犧牲的勇士,這就是美國的力量。反觀我國西海交戰[1]時犧牲的士兵們,至今還沒能得到該有的頌揚;在“6·25”戰場中失蹤的俘虜們,也都還無法確認生死。與美國韓戰犧牲者相較之下,顯得淒涼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