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記錄 作者:司馬路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二
劉洎也很害怕,手攥著字幅不放,哀憐地看著太宗,太宗大笑道:“昔聞婕妤辭輦,今見常侍登床。”
魏徵個子不高,相貌平平,但他以淵博的學問,豐富的經驗,高明的見識,處處規諫和影響太宗。太宗雖然對他有些無可奈何,但畢竟知道魏徵是一個熱血滾滾的忠臣,所言所行都是為了江山社稷永固。太宗曾經真誠地和長孫無忌說:
“朕即位之初,上書者或言‘人主必須威權獨運,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懾服四夷。惟有魏徵勸朕‘偃武興文,布德施惠,中國既安,遠人自服’。朕從其語,天下大寧。絕域君長,皆來朝貢,九夷重澤,相望於道,此皆魏徵之力也。”
滿招損,謙受益。品德高尚的魏徵卻認為自己對國家無功,隻是憑著一張嘴,便當上宰相,很懼滿盈。這天朝上,魏徵以眼睛不好,身體多病為名,請求辭職,話一說出,太宗言道:
“公獨不見金在礦裏何足貴邪?善冶鍛而為器,人們才把它當成寶貝。朕方自比於金,以卿為良匠而加礪焉。卿雖疾,未及衰,朕哪能讓卿走啊!”
魏徵見皇上自比為未加工的金石,而把他比作高明的工匠,忙拜了兩拜,口稱不敢。魏徵愈是請辭,太宗愈是挽留,爽快又下了一道聖旨,拜魏徵為特進、知門下省事。朝章國典,參議得失,祿賜、國官、防閣並同職事。
太宗望著忠心耿耿、日漸年老的魏徵,充滿感情地說:
“貞觀以前,從我定天下,周旋艱難,玄齡功也。貞觀之後,納忠諫,正朕違,為國家長利,征而已。雖古名臣,亦何以加!”太宗說著,解下佩刀,賜給魏徵,另叫人再拿佩刀,賜給房玄齡,魏徵和房玄齡登時引得滿朝文武羨慕的目光。兩人謝恩畢,太宗問群臣:
“魏徵與諸葛亮誰賢?”
中書侍郎岑文本道:“亮才兼將相,非征可比。”
太宗搖搖頭說:“魏徵蹈履仁義,以弼朕躬,欲致之堯、舜,雖亮無以抗!”
太宗嘴上雖然納諫從流,胸納百川,但天下承平日久,做皇帝的也不免鬆懈起來,魏徵就時刻敲他的警鍾,時止疏諫的太多,太宗有些不耐煩,魏徵當著群臣的麵,話說在太宗的臉上:
“陛下貞觀之初,號召人上諫。三年以後,見諫者悅而從之。這一、二年,也隻是勉強受諫,心裏卻始終不想買帳。”太宗聽了這話,驚得從禦座上直起身子,問魏徵:“你憑何這樣說我?”
魏徵數著手指頭,一一道來:
“陛下初即位,判元律師死,孫伏伽諫,以為法不當死,陛下賜以蘭陵公主園,價值百萬。有人說:‘賞太厚’,答曰:‘朕即位,未有諫者,所以賞之。’此導人使諫也。後有柳雄虛報在隋朝當官的資歷。被有司查出,要判死刑,戴胄奏其罪隻夠得上流放,奏了四五次,皇上才赦其死罪。此悅而從諫也。近來皇甫德參上書言‘修洛陽宮,勞人也;收地租,厚斂也;社會上流行高髻,乃是宮內傳出的毛病。’陛下聽了憤憤不平道:‘這個皇甫想使國家不役一人,不收一租,宮人沒有頭髮,才可他的意。’臣奏:‘人臣上書,不激切不能引起皇上的注意,激切無疑問就近乎訕謗,’當時,陛下雖從臣言,賞給綿帛,意終不平。我所說的這些,都是皇上難於受諫的表證。”
太宗聽了魏徵的一番諫言,意有所悟,手扶著龍案道:“非公,無能道此者,人苦不自覺耳!”
自打拆了襄陽宮,太宗又下令於洛陽造飛山宮。太宗怕有人反對,還在詔書上說,飛山隻是依山構築,可以節省許多工料。魏徵對這種勞民傷財的行為又是堅決勸諫,上疏言道:
“隋煬帝恃其富強,不慮後患,窮奢極欲,百姓窮困,以致身死人手,社稷為虛。陛下撥亂反正,宜思隋之所以失,我之所以得。撤其峻宇,安於卑宮,若因基而增廣,襲舊而加飾,此則以亂易亂,殃咎必至。難利易失,可不念哉!”
太宗富有天下,久思造宮殿,把這些反對意見撇在一邊。一年不到,又一座宏偉的宮殿矗立在陪都洛陽。春暖花開,太宗下詔幸臨飛山宮,一路上捎帶著體察民間疾苦。禦駕出行,人行馬嘶,千乘萬騎,迤邐不絕。沿途地方官聽說皇帝來視察,早把道路修整一新,路邊礙眼的破房子也扒的扒,拆的拆。那些衣著破爛的困難戶也早已躲得不知去向……一路上風景不錯,道路平坦,屋舍整潔,太宗頻頻點頭,對隨駕的魏徵等人說:
“我看‘貞觀之治’這個提法可以成立,怎麽也比隋朝強多了吧?”
魏徵搖搖頭說:
“民間疾苦,皇上哪能知道。地方官員,誰敢把破敗房屋、菜色百姓展現給皇上看呀?”
太宗不信魏徵的話,召來沿途州郡官員,問道:
“今年收成怎麽樣?老百姓生活怎麽樣?有沒有吃不上飯的啊?”
州郡官員磕頭如搗蒜,一齊答道:“去歲大稔,百姓鼓腹而鼓,請皇上放心!”
這天禦車駕臨時轉道壽安縣,歇駕顯仁宮時,由於地方官員沒料到聖駕要來,急急忙忙備辦酒宴,壽安縣屬於貧困縣,民眾又少,征糧有限,倉促供應這龐大的臨幸隊伍,有些力不從心,因而酒食上顯得簡陋些。太宗見菜餚寡味,認定當地不夠恭敬,因而把供膳官員叫來,責訓了一頓。
菜餚雖沒有長安的豐盛,但有雞有魚,隨行的魏徵吃得有滋有味,見太宗譴責供膳官吏,魏徵當即表示反對,對太宗說:“陛下以供奉菲薄,譴責官吏,大為非宜。臣恐此風相扇,異日民不聊生。此非陛下行幸本意。昔隋煬帝視郡縣獻食豐儉,以為賞罰,後海內叛之。此乃陛下親見,奈何效之?”
魏徵句句實話,太宗一聽大驚,忙撫慰了供膳官吏一番,轉而對魏徵說:
“非公不聞此言。”
經魏徵這一說,太宗才按住心勁把這頓飯吃完,吃著吃著,又用筷子敲敲盤子對旁邊埋頭吃飯的長孫無忌說:
“當年咱過這個地方的時候,買飯而食,僦屋而居,今供頓如此,雞鴨鵝魚俱全,豈得嫌不足!”
長孫無忌把嘴裏吃剩的魚骨頭吐出,連連稱是。
轉天車駕來到飛山宮。飛山宮飛簷鬥拱依山而造,遠遠望去,其勢如蒼鷹在山腰淩空飛過。及到近前,更是高大雄偉,懾人心魄。太宗領著群臣,登高參觀,臉有自得之色。魏徵看在眼裏,心知皇上已從虛心納諫到不喜歡臣下直言,好大喜功,漸漸驕奢自滿,常常言行不一。
晚上,魏徵回到住處,夜不能眠,乃披衣起床,奮筆疾書,寫成諫太宗《十思疏》,全文如下: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雖在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劉洎也很害怕,手攥著字幅不放,哀憐地看著太宗,太宗大笑道:“昔聞婕妤辭輦,今見常侍登床。”
魏徵個子不高,相貌平平,但他以淵博的學問,豐富的經驗,高明的見識,處處規諫和影響太宗。太宗雖然對他有些無可奈何,但畢竟知道魏徵是一個熱血滾滾的忠臣,所言所行都是為了江山社稷永固。太宗曾經真誠地和長孫無忌說:
“朕即位之初,上書者或言‘人主必須威權獨運,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懾服四夷。惟有魏徵勸朕‘偃武興文,布德施惠,中國既安,遠人自服’。朕從其語,天下大寧。絕域君長,皆來朝貢,九夷重澤,相望於道,此皆魏徵之力也。”
滿招損,謙受益。品德高尚的魏徵卻認為自己對國家無功,隻是憑著一張嘴,便當上宰相,很懼滿盈。這天朝上,魏徵以眼睛不好,身體多病為名,請求辭職,話一說出,太宗言道:
“公獨不見金在礦裏何足貴邪?善冶鍛而為器,人們才把它當成寶貝。朕方自比於金,以卿為良匠而加礪焉。卿雖疾,未及衰,朕哪能讓卿走啊!”
魏徵見皇上自比為未加工的金石,而把他比作高明的工匠,忙拜了兩拜,口稱不敢。魏徵愈是請辭,太宗愈是挽留,爽快又下了一道聖旨,拜魏徵為特進、知門下省事。朝章國典,參議得失,祿賜、國官、防閣並同職事。
太宗望著忠心耿耿、日漸年老的魏徵,充滿感情地說:
“貞觀以前,從我定天下,周旋艱難,玄齡功也。貞觀之後,納忠諫,正朕違,為國家長利,征而已。雖古名臣,亦何以加!”太宗說著,解下佩刀,賜給魏徵,另叫人再拿佩刀,賜給房玄齡,魏徵和房玄齡登時引得滿朝文武羨慕的目光。兩人謝恩畢,太宗問群臣:
“魏徵與諸葛亮誰賢?”
中書侍郎岑文本道:“亮才兼將相,非征可比。”
太宗搖搖頭說:“魏徵蹈履仁義,以弼朕躬,欲致之堯、舜,雖亮無以抗!”
太宗嘴上雖然納諫從流,胸納百川,但天下承平日久,做皇帝的也不免鬆懈起來,魏徵就時刻敲他的警鍾,時止疏諫的太多,太宗有些不耐煩,魏徵當著群臣的麵,話說在太宗的臉上:
“陛下貞觀之初,號召人上諫。三年以後,見諫者悅而從之。這一、二年,也隻是勉強受諫,心裏卻始終不想買帳。”太宗聽了這話,驚得從禦座上直起身子,問魏徵:“你憑何這樣說我?”
魏徵數著手指頭,一一道來:
“陛下初即位,判元律師死,孫伏伽諫,以為法不當死,陛下賜以蘭陵公主園,價值百萬。有人說:‘賞太厚’,答曰:‘朕即位,未有諫者,所以賞之。’此導人使諫也。後有柳雄虛報在隋朝當官的資歷。被有司查出,要判死刑,戴胄奏其罪隻夠得上流放,奏了四五次,皇上才赦其死罪。此悅而從諫也。近來皇甫德參上書言‘修洛陽宮,勞人也;收地租,厚斂也;社會上流行高髻,乃是宮內傳出的毛病。’陛下聽了憤憤不平道:‘這個皇甫想使國家不役一人,不收一租,宮人沒有頭髮,才可他的意。’臣奏:‘人臣上書,不激切不能引起皇上的注意,激切無疑問就近乎訕謗,’當時,陛下雖從臣言,賞給綿帛,意終不平。我所說的這些,都是皇上難於受諫的表證。”
太宗聽了魏徵的一番諫言,意有所悟,手扶著龍案道:“非公,無能道此者,人苦不自覺耳!”
自打拆了襄陽宮,太宗又下令於洛陽造飛山宮。太宗怕有人反對,還在詔書上說,飛山隻是依山構築,可以節省許多工料。魏徵對這種勞民傷財的行為又是堅決勸諫,上疏言道:
“隋煬帝恃其富強,不慮後患,窮奢極欲,百姓窮困,以致身死人手,社稷為虛。陛下撥亂反正,宜思隋之所以失,我之所以得。撤其峻宇,安於卑宮,若因基而增廣,襲舊而加飾,此則以亂易亂,殃咎必至。難利易失,可不念哉!”
太宗富有天下,久思造宮殿,把這些反對意見撇在一邊。一年不到,又一座宏偉的宮殿矗立在陪都洛陽。春暖花開,太宗下詔幸臨飛山宮,一路上捎帶著體察民間疾苦。禦駕出行,人行馬嘶,千乘萬騎,迤邐不絕。沿途地方官聽說皇帝來視察,早把道路修整一新,路邊礙眼的破房子也扒的扒,拆的拆。那些衣著破爛的困難戶也早已躲得不知去向……一路上風景不錯,道路平坦,屋舍整潔,太宗頻頻點頭,對隨駕的魏徵等人說:
“我看‘貞觀之治’這個提法可以成立,怎麽也比隋朝強多了吧?”
魏徵搖搖頭說:
“民間疾苦,皇上哪能知道。地方官員,誰敢把破敗房屋、菜色百姓展現給皇上看呀?”
太宗不信魏徵的話,召來沿途州郡官員,問道:
“今年收成怎麽樣?老百姓生活怎麽樣?有沒有吃不上飯的啊?”
州郡官員磕頭如搗蒜,一齊答道:“去歲大稔,百姓鼓腹而鼓,請皇上放心!”
這天禦車駕臨時轉道壽安縣,歇駕顯仁宮時,由於地方官員沒料到聖駕要來,急急忙忙備辦酒宴,壽安縣屬於貧困縣,民眾又少,征糧有限,倉促供應這龐大的臨幸隊伍,有些力不從心,因而酒食上顯得簡陋些。太宗見菜餚寡味,認定當地不夠恭敬,因而把供膳官員叫來,責訓了一頓。
菜餚雖沒有長安的豐盛,但有雞有魚,隨行的魏徵吃得有滋有味,見太宗譴責供膳官吏,魏徵當即表示反對,對太宗說:“陛下以供奉菲薄,譴責官吏,大為非宜。臣恐此風相扇,異日民不聊生。此非陛下行幸本意。昔隋煬帝視郡縣獻食豐儉,以為賞罰,後海內叛之。此乃陛下親見,奈何效之?”
魏徵句句實話,太宗一聽大驚,忙撫慰了供膳官吏一番,轉而對魏徵說:
“非公不聞此言。”
經魏徵這一說,太宗才按住心勁把這頓飯吃完,吃著吃著,又用筷子敲敲盤子對旁邊埋頭吃飯的長孫無忌說:
“當年咱過這個地方的時候,買飯而食,僦屋而居,今供頓如此,雞鴨鵝魚俱全,豈得嫌不足!”
長孫無忌把嘴裏吃剩的魚骨頭吐出,連連稱是。
轉天車駕來到飛山宮。飛山宮飛簷鬥拱依山而造,遠遠望去,其勢如蒼鷹在山腰淩空飛過。及到近前,更是高大雄偉,懾人心魄。太宗領著群臣,登高參觀,臉有自得之色。魏徵看在眼裏,心知皇上已從虛心納諫到不喜歡臣下直言,好大喜功,漸漸驕奢自滿,常常言行不一。
晚上,魏徵回到住處,夜不能眠,乃披衣起床,奮筆疾書,寫成諫太宗《十思疏》,全文如下: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雖在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