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
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記錄 作者:司馬路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將來國家好壞都在太子身上,要想方設法把太子培養成一個文武兼備的人。”
蕭瑀心知李承幹小小的年齡,就有許多難以克服的毛病,但對太宗的期望之語,隻有唯唯應聲而已。
太宗伸手把牆上掛的弓拿過來,端詳了一番,覺得還不錯,對蕭瑀說:
“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餘張,自以為無出其上者,後拿將來以示弓工,弓工曰:‘皆非良材’。朕不知原因,但問其故。弓工曰:‘木心直,則木之脈理皆直,弓勁,發矢則直。此十數弓,木心皆未直,脈理皆斜,弓雖勁,而發矢不直,箭出則力差。’朕方悟。曩昔辨弓,自以為精,而實未精。能朕少歷戎旅,以弓矢定四方,識弓猶未能盡,況天下之務,豈能遍知?”
蕭瑀十分佩服太宗勇於求真的勇氣,答道:
“陛下聖睿逾前聖,撫庶民如嚴慈,以辨弓不精,思及天下之務。陛下何不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內務省便可隨時廷見,詢問政事得失及民間疾苦。”
“甚好,甚好。此事由你來擬詔。”太宗高興地採納了蕭瑀的意見。
望著鬢髮斑白的老臣蕭瑀,太宗感慨地說:
“武德六年以後,朕不為兄弟所容,後宮裏一些妃子跟著李建成狼狽為奸,對朕陰行譖毀,太上皇惑其言,將有貶責,在這種備受猜忌的逆境之中,是卿給朕以支持,每每向太上皇固諫。”
“是啊,”蕭瑀也深情地回憶道,“當時大臣們都看好李建成,紛紛向他靠攏,但臣覺得沒有聖上您,大唐朝不可能這麽快地建立。聖上文武雙全,功與天齊,才是當之無愧的皇帝人選。所以說壓力再大,處境再艱難,臣也要支持皇上。”
“卿不可以厚利誘之,不可以刑戮懼之,真社稷之臣也。”太宗由衷地贊道。
望著牆壁上的名人字畫,太宗詩興大發,說:“紙筆伺候,朕賦首詩贈給蕭愛卿。”
蕭瑀一聽,喜出望出,急忙親手擺好紙筆,請太宗題字。太宗擎筆在手,凝神沉思了一下,接著用他最擅長的“飛白”,唰唰唰寫了一首詩——
賜蕭瑀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勇夫安知義,智者必懷仁。
寫完後,太宗問:“怎麽樣?”
蕭瑀己激動跪地叩頭,抹抹老淚答道:
“得以侍明君,此誠為臣之幸也。”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東花圃旁的一座大殿裏,特意布置了一間月子房,醫婆抱著楊氏妃的腰,產婆在下麵汗流浹背地忙乎著,第一次開懷的楊氏妃則沒人腔地叫著,一個女官按照規定在旁邊念著長長的《淨胎髮祝壽文》。
“行了嗎?我的娘嘞……疼死我了……”楊氏妃像要快死去一樣,俊臉紙一樣的煞白。
“行了,行了……”產婆望著冒出頭的嬰兒,一狠心,給接了出來。
三下五除二剪去臍帶,一巴掌拍哭手中的嬰兒,扒開兩腿一看,產婆嘴咧得很大,高興地叫起來:“皇子,皇子,是皇子!”
楊氏妃無力地抬了抬手,對旁邊一個貼身老宮女說:“快,快報與皇上知道。”
老宮女磨磨蹭蹭不走,小聲稟道:
“吳侍巾上午也生了一個孩子,是否一塊兒上奏皇上?”
“什麽?她也生了,生了個什麽?”“生個女孩。”
“活該!”聽吳侍巾生了個女孩,楊氏妃來了精神,撇著嘴說,“咱也用不著跟她換了,讓她娘倆住在後院,有一頓沒一頓地吃吧,也別管她了。”
楊氏妃也不敢說侍巾生了個公主非得上奏皇帝,但她言下之意分明不準老宮女去說。老宮女不敢拂主人的意思,隻得唯唯地去了。但紙裏包不住火,吳侍巾生了一個公主的消息到底傳到了長孫皇後那裏。皇後為人仁厚,就是一般嬪妃有病,她都親去探視,為皇上生下一兒半女的,她是更加厚待,如今聽說一個侍女生下公主已幾個月了,自己和皇帝卻一無所知,長孫皇後急忙打點一些補養品和衣物,快快來到楊氏妃寢殿。春暖花開,楊氏妃正在門口曬著太陽逗小皇子玩,見皇後駕到,忙笑吟吟迎了上去。皇後看了看這起名為李明的白白胖胖的小子,關心地問了問孩子的情況,接著就開門見山地對楊氏妃說:“我來看看吳侍巾母女。”
“吳侍巾?”楊氏妃假裝糊塗,一臉茫然的樣子說,“吳侍巾患疾,住在後院,我也半年沒有見她了。怎麽、她有孩子了?”
長孫皇後也不揭穿她的謊言,淡淡地說一句:“那本宮去看看她們。”
“我陪皇後去。”楊氏妃怕人說她的壞話,想一路跟著。
長孫皇後手一揮,止住了她:“你產後身子虛弱,吳侍巾患疾,你就不要去了。”
吳侍巾還真的患上了重疾,本來她就身體不好,嫉妒成性的楊氏妃對她百般刁難,一日三餐都不讓她吃飽,時不時地還惡語相加。產後氣血失調的吳侍巾此時已麵色蠟黃,臥在床上難以下床。長孫皇後走進後院的一個小屋裏,好一會兒才適應裏麵黯淡的光線。
“皇後來看你了。”一個宮女上去叫著昏睡的吳侍巾。
吳侍巾睜眼一看,皇後真的來了,掙紮著想爬起,一個宮女去把她扶了起來。
“娘娘……”一語未了,吳侍巾已是淚如雨下,她竭盡全力把床裏麵的嬰兒抱起,長孫皇後急忙過去接住抱在懷裏。小公主雖然因營養不良顯得瘦小,但從她那溫存聰明的大眼睛裏,仍能看出她父親太宗皇帝的影子。
吳侍巾拚盡力量翻轉身體,伏在床上連叩了三個頭,哽咽了半晌,對皇後說:
“奴婢不幸,被齊王搶進府中,遠離爹娘,落到了這步田地。奴婢自覺難熬過今春。人總有一死,死倒沒有什麽可怕的,死了奴婢就能魂歸老家晉陽。隻是眼下這塊骨肉,實實放心不下。娘娘看在皇上的麵上,大恩大德將女娃收養。奴婢九泉之下,當銜草以報!”
吳侍巾硬撐著把話說完,看見她如此虛弱的身子,長孫皇後也頗覺傷感,親手扶吳侍巾靠在枕上,說:
“本宮知道得太晚了,要不然決不會讓你娘倆這樣,說什麽娃兒也是位公主啊。”
見皇後認可了孩子,吳侍巾眼裏看到了希望,掙紮著又要叩頭,長孫皇後止住了她,說:
“本宮馬上給你另換一個住處,遣太醫來醫治,人有七災八難,原是常事,你放下心來,好好養病。孩子我替你撫養,等你病好了,再由你來撫育。”
長孫皇後親自抱著孩子,命人調來自己的步輦,將吳侍巾小心地放在上麵,載往正宮。
雖然換了環境,吃、穿、用和楊氏妃處不可同日而語,但已經備受折磨的吳侍巾終告不治,在正宮過了幾天就溘然長逝。長孫皇後為了防止後宮出現更大的矛盾,並沒有把吳侍巾的遭遇告訴太宗。她把女娃撫養得白白胖胖,才抱來給皇上看。
蕭瑀心知李承幹小小的年齡,就有許多難以克服的毛病,但對太宗的期望之語,隻有唯唯應聲而已。
太宗伸手把牆上掛的弓拿過來,端詳了一番,覺得還不錯,對蕭瑀說:
“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餘張,自以為無出其上者,後拿將來以示弓工,弓工曰:‘皆非良材’。朕不知原因,但問其故。弓工曰:‘木心直,則木之脈理皆直,弓勁,發矢則直。此十數弓,木心皆未直,脈理皆斜,弓雖勁,而發矢不直,箭出則力差。’朕方悟。曩昔辨弓,自以為精,而實未精。能朕少歷戎旅,以弓矢定四方,識弓猶未能盡,況天下之務,豈能遍知?”
蕭瑀十分佩服太宗勇於求真的勇氣,答道:
“陛下聖睿逾前聖,撫庶民如嚴慈,以辨弓不精,思及天下之務。陛下何不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內務省便可隨時廷見,詢問政事得失及民間疾苦。”
“甚好,甚好。此事由你來擬詔。”太宗高興地採納了蕭瑀的意見。
望著鬢髮斑白的老臣蕭瑀,太宗感慨地說:
“武德六年以後,朕不為兄弟所容,後宮裏一些妃子跟著李建成狼狽為奸,對朕陰行譖毀,太上皇惑其言,將有貶責,在這種備受猜忌的逆境之中,是卿給朕以支持,每每向太上皇固諫。”
“是啊,”蕭瑀也深情地回憶道,“當時大臣們都看好李建成,紛紛向他靠攏,但臣覺得沒有聖上您,大唐朝不可能這麽快地建立。聖上文武雙全,功與天齊,才是當之無愧的皇帝人選。所以說壓力再大,處境再艱難,臣也要支持皇上。”
“卿不可以厚利誘之,不可以刑戮懼之,真社稷之臣也。”太宗由衷地贊道。
望著牆壁上的名人字畫,太宗詩興大發,說:“紙筆伺候,朕賦首詩贈給蕭愛卿。”
蕭瑀一聽,喜出望出,急忙親手擺好紙筆,請太宗題字。太宗擎筆在手,凝神沉思了一下,接著用他最擅長的“飛白”,唰唰唰寫了一首詩——
賜蕭瑀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勇夫安知義,智者必懷仁。
寫完後,太宗問:“怎麽樣?”
蕭瑀己激動跪地叩頭,抹抹老淚答道:
“得以侍明君,此誠為臣之幸也。”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東花圃旁的一座大殿裏,特意布置了一間月子房,醫婆抱著楊氏妃的腰,產婆在下麵汗流浹背地忙乎著,第一次開懷的楊氏妃則沒人腔地叫著,一個女官按照規定在旁邊念著長長的《淨胎髮祝壽文》。
“行了嗎?我的娘嘞……疼死我了……”楊氏妃像要快死去一樣,俊臉紙一樣的煞白。
“行了,行了……”產婆望著冒出頭的嬰兒,一狠心,給接了出來。
三下五除二剪去臍帶,一巴掌拍哭手中的嬰兒,扒開兩腿一看,產婆嘴咧得很大,高興地叫起來:“皇子,皇子,是皇子!”
楊氏妃無力地抬了抬手,對旁邊一個貼身老宮女說:“快,快報與皇上知道。”
老宮女磨磨蹭蹭不走,小聲稟道:
“吳侍巾上午也生了一個孩子,是否一塊兒上奏皇上?”
“什麽?她也生了,生了個什麽?”“生個女孩。”
“活該!”聽吳侍巾生了個女孩,楊氏妃來了精神,撇著嘴說,“咱也用不著跟她換了,讓她娘倆住在後院,有一頓沒一頓地吃吧,也別管她了。”
楊氏妃也不敢說侍巾生了個公主非得上奏皇帝,但她言下之意分明不準老宮女去說。老宮女不敢拂主人的意思,隻得唯唯地去了。但紙裏包不住火,吳侍巾生了一個公主的消息到底傳到了長孫皇後那裏。皇後為人仁厚,就是一般嬪妃有病,她都親去探視,為皇上生下一兒半女的,她是更加厚待,如今聽說一個侍女生下公主已幾個月了,自己和皇帝卻一無所知,長孫皇後急忙打點一些補養品和衣物,快快來到楊氏妃寢殿。春暖花開,楊氏妃正在門口曬著太陽逗小皇子玩,見皇後駕到,忙笑吟吟迎了上去。皇後看了看這起名為李明的白白胖胖的小子,關心地問了問孩子的情況,接著就開門見山地對楊氏妃說:“我來看看吳侍巾母女。”
“吳侍巾?”楊氏妃假裝糊塗,一臉茫然的樣子說,“吳侍巾患疾,住在後院,我也半年沒有見她了。怎麽、她有孩子了?”
長孫皇後也不揭穿她的謊言,淡淡地說一句:“那本宮去看看她們。”
“我陪皇後去。”楊氏妃怕人說她的壞話,想一路跟著。
長孫皇後手一揮,止住了她:“你產後身子虛弱,吳侍巾患疾,你就不要去了。”
吳侍巾還真的患上了重疾,本來她就身體不好,嫉妒成性的楊氏妃對她百般刁難,一日三餐都不讓她吃飽,時不時地還惡語相加。產後氣血失調的吳侍巾此時已麵色蠟黃,臥在床上難以下床。長孫皇後走進後院的一個小屋裏,好一會兒才適應裏麵黯淡的光線。
“皇後來看你了。”一個宮女上去叫著昏睡的吳侍巾。
吳侍巾睜眼一看,皇後真的來了,掙紮著想爬起,一個宮女去把她扶了起來。
“娘娘……”一語未了,吳侍巾已是淚如雨下,她竭盡全力把床裏麵的嬰兒抱起,長孫皇後急忙過去接住抱在懷裏。小公主雖然因營養不良顯得瘦小,但從她那溫存聰明的大眼睛裏,仍能看出她父親太宗皇帝的影子。
吳侍巾拚盡力量翻轉身體,伏在床上連叩了三個頭,哽咽了半晌,對皇後說:
“奴婢不幸,被齊王搶進府中,遠離爹娘,落到了這步田地。奴婢自覺難熬過今春。人總有一死,死倒沒有什麽可怕的,死了奴婢就能魂歸老家晉陽。隻是眼下這塊骨肉,實實放心不下。娘娘看在皇上的麵上,大恩大德將女娃收養。奴婢九泉之下,當銜草以報!”
吳侍巾硬撐著把話說完,看見她如此虛弱的身子,長孫皇後也頗覺傷感,親手扶吳侍巾靠在枕上,說:
“本宮知道得太晚了,要不然決不會讓你娘倆這樣,說什麽娃兒也是位公主啊。”
見皇後認可了孩子,吳侍巾眼裏看到了希望,掙紮著又要叩頭,長孫皇後止住了她,說:
“本宮馬上給你另換一個住處,遣太醫來醫治,人有七災八難,原是常事,你放下心來,好好養病。孩子我替你撫養,等你病好了,再由你來撫育。”
長孫皇後親自抱著孩子,命人調來自己的步輦,將吳侍巾小心地放在上麵,載往正宮。
雖然換了環境,吃、穿、用和楊氏妃處不可同日而語,但已經備受折磨的吳侍巾終告不治,在正宮過了幾天就溘然長逝。長孫皇後為了防止後宮出現更大的矛盾,並沒有把吳侍巾的遭遇告訴太宗。她把女娃撫養得白白胖胖,才抱來給皇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