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光武皇帝之劉秀的秀:嗜血的皇冠 作者:曹三公子/曹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賜既降,更始鄧王王常也率妻子詣洛陽,肉袒自歸。王常是綠林軍中資格最老的僅存元勛,當初與劉秀兄弟相交甚篤,堪稱劉秀最早起兵的老戰友。漢軍小長安慘敗,幸虧王常領綠林軍入夥,終有沘水大捷,起死回生。劉秀見王常來降,心情大快,笑而揶揄道:“當初你我相交,起誓患難與共,富貴一同。可你自從拜為鄧王,和我就斷了來往,直到現在才肯前來見我,豈非食言乎?”
王常無可辯解,頓首謝道:“與陛下始遇宜秋,後會昆陽,臣何日敢忘!聞陛下即位河北,為之心開目明,今歸降來遲,唯陛下降罪,臣死無遺恨。”
劉秀見王常畏懼不安,大笑道:“我和你玩笑而已。老友之間,不必拘謹。”對王常特加賞賜,拜為左曹,封山桑侯。
劉秀又遣使召更始西平王李通。李通娶劉秀三妹劉伯姬,親舅佬當了皇帝,李通豈有不來沾光的道理!李通舉家入洛陽,劉秀封其為固始侯,拜大司農。
更始南陽四王,至此皆廢。
【no.2 死士】
吳漢兵發南陽,一開始尚能謹記劉秀教訓,不敢放縱兵士,及至攻克宛城之後,很快卻又故態復萌。接二連三的勝利沖昏了頭腦,為所欲為的權力導致狂妄,劉秀臨行對他的苦心叮囑,早已變成了耳邊風。
和劉秀不同,南陽雖然也是吳漢的老家,但留給他的記憶卻並不快樂。吳漢少年家貧,飽遭白眼,備受欺淩,長大之後,好不容易擠進公務員隊伍,混了個亭長噹噹,也學著別人養些賓客壯壯門麵,結果賓客犯法,罪當連坐,最後隻得背井離鄉,亡命河北。
他離開南陽時,帶著恥辱和不甘,此次重返故土,當然有揚眉吐氣之感。如今他官居大司馬,手握數萬精兵,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要叫南陽匍匐在他腳下,為他當年的失落作出補償。
至於劉秀的叮囑,他也是口服心不服。他是武將,天職就是打勝仗,慈不將兵,義不掌財,為了勝利,他可以不擇手段,不惜一切代價。至於愛護百姓,那是文官們的事,他可不想熗行。
事實上,就算吳漢有心,他實則也很難真正約束部下。部下征戰連年,早已習慣了無所顧忌,肆意妄為,驟然要他們改弦更張,難!而且,他的部下都是河北兵,對南陽根本沒有感情,思想上也沒有轉過彎來,依然軍閥習氣不改,覺得南陽就是一塊公地,從而引發公地悲劇——反正所有人都有主權,也就意味著誰也沒有主權,當然不搶白不搶,能多搶決不少搶。赤眉軍和綠林軍搶得,憑什麽我們就搶不得?
吳漢一路戰勝,兵士們也一路燒殺擄掠,放縱殘暴,幾與赤眉軍、綠林軍無異。吳漢看在眼中,卻並不製止,他反而覺得,這當兵的也不容易,也是在吃青春飯,少壯不搶飽,老大徒傷悲。隻有讓他們搶飽掠足,才能提升士氣,保持戰鬥力。
南陽百姓拖家帶口,聞風而逃,他們的目的地隻有一個——新野,那裏別的沒有,但是有鄧奉。
吳漢勢如破竹,先後攻下涅陽、酈、穰諸城,尾隨著逃難的百姓,驅雞趕鴨一般,不日行至新野,一衝眼便看見縣界立有一塊巨碑,上書“鄧奉在此”四個大字。
吳漢打馬,繞著巨碑轉了一圈,忽然大怒。劉秀臨行前,對他千叮嚀萬囑咐,要他別惹鄧奉。他現在還就不信邪,偏要惹鄧奉試試!
鄧奉不就是在昆陽殺了個巨無霸嗎,有什麽了不起?鄧奉就這麽一個戰例,說明不了任何問題。而他吳漢則身經百戰,鮮有敗績,麾下又都是河北精騎,根本沒有懼怕鄧奉的道理。劉秀越是叮囑他別惹鄧奉,他心裏便越是逆反,他覺得劉秀瞧不起他,他一定要爭這口氣。
吳漢命人推倒巨碑,砸個爛碎。令旗一揮,大軍直闖新野。
入新野五裏,忽有一少年騎白馬飄然而至,攔住大軍去路,傲然道:“願見吳大司馬。”
吳漢冷哼一聲,道:“你見著了。說!”
少年道:“奉鄧侯之命,請大司馬回師離境。新野早已歸順朝廷,百姓也均為皇帝之子民,幸勿驚擾。”
吳漢仰天而笑,區區一個少年,單人匹馬,你叫我回去我就回去,那我多沒麵子,於是厲聲叱道:“大軍既入新野,絕無空回之理!”
少年麵色不改,重又說道:“奉鄧侯之命,請大司馬回師離境。”
吳漢越發惱怒,吼道:“小兒敢阻大軍!與我拿下!”
少年笑道:“不勞大司馬動手。我有辱使命,無顏再見鄧侯,請自殺謝罪。”言畢拔劍,又復笑道,“鄧侯必為我復仇。”說完揮劍割喉,血如泉噴,倒於馬背。馬兒竟仿佛通靈一般,掉轉馬頭,馱著死去的主人,奔馳而去,迅即消失於天際。
吳漢揉揉眼睛,不知適才所見,到底是真實還是幻境,背脊沒來由地一陣發冷。一人奮死,百人莫當,鄧奉手下的少年,如果皆是如此,確實將不可戰勝。無奈吳漢話已出口,豈能半道示弱,於是催兵而行。
再行數裏,又有一少年騎士等在樹下。少年見到吳漢大軍,絲毫不懼,打馬迎上,對吳漢道:“得饒人處且饒人,新野無辜,百姓無辜。奉鄧侯之命,請大司馬回師離境。”
吳漢熱血上湧,怒道:“鄧奉小兒,官爵皆在我之下,竟敢一再阻我大軍!看我攻入新野,取其人頭解恨!”
少年麵容平靜,淡然道:“話已帶到。大司馬既然不肯回師,請以死相謝。”言畢拔劍自刎,馬兒轉身,載屍而去。
接連兩位少年自殺,吳漢麾下將士無不心裏發虛,氣勢上已先怯了三分,不敢再匆忙冒進,紛紛勸諫吳漢道:“新野由皇帝親封給鄧奉。咱們強行闖入鄧奉的封地,鄧奉告到皇帝那裏,註定是咱們理虧,不如繞道而行。”
吳漢大怒道:“我受皇帝之命,平定南陽。如今流寇竄入新野,不剿滅之,何以復命朝廷?皇帝如果怪罪下來,由我一個人擔著,諸君何懼之有?”說完催兵而進,直奔新野城。將士們跟在吳漢身後,戰戰兢兢,唯恐路上再冒出來一位不怕死的少年,攔住他們的去路,為他們表演自殺。他們是真害怕。
總算到得新野城下,眾人放眼望去,但見城門緊閉,城頭無人,城中無聲,儼然一座空城,不見生機,隻有死寂。城越空,眾人越是心裏沒底,又勸吳漢道:“大司馬,要不咱們還是回吧。皇帝已經叮囑過,別惹鄧奉。咱們就給皇帝一個麵子,放鄧奉一馬。再說,鄧奉這小子後台也硬,陰貴人的親表弟,常山太守鄧晨的親侄,大司徒鄧禹是他堂兄……”
部下越勸,越是火上澆油,就算鄧奉是天王老子,吳漢現在也偏要惹惹看。吳漢不理眾人,歇斯底裏地望城大呼:“鄧奉小兒,出來答話。”
【no.3 吶喊】
天地靜如處子,一片空曠,唯有吳漢的吼聲迴蕩。良久之後,兵士們忽然指著城頭,驚呼道:“有人出來了。”
王常無可辯解,頓首謝道:“與陛下始遇宜秋,後會昆陽,臣何日敢忘!聞陛下即位河北,為之心開目明,今歸降來遲,唯陛下降罪,臣死無遺恨。”
劉秀見王常畏懼不安,大笑道:“我和你玩笑而已。老友之間,不必拘謹。”對王常特加賞賜,拜為左曹,封山桑侯。
劉秀又遣使召更始西平王李通。李通娶劉秀三妹劉伯姬,親舅佬當了皇帝,李通豈有不來沾光的道理!李通舉家入洛陽,劉秀封其為固始侯,拜大司農。
更始南陽四王,至此皆廢。
【no.2 死士】
吳漢兵發南陽,一開始尚能謹記劉秀教訓,不敢放縱兵士,及至攻克宛城之後,很快卻又故態復萌。接二連三的勝利沖昏了頭腦,為所欲為的權力導致狂妄,劉秀臨行對他的苦心叮囑,早已變成了耳邊風。
和劉秀不同,南陽雖然也是吳漢的老家,但留給他的記憶卻並不快樂。吳漢少年家貧,飽遭白眼,備受欺淩,長大之後,好不容易擠進公務員隊伍,混了個亭長噹噹,也學著別人養些賓客壯壯門麵,結果賓客犯法,罪當連坐,最後隻得背井離鄉,亡命河北。
他離開南陽時,帶著恥辱和不甘,此次重返故土,當然有揚眉吐氣之感。如今他官居大司馬,手握數萬精兵,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要叫南陽匍匐在他腳下,為他當年的失落作出補償。
至於劉秀的叮囑,他也是口服心不服。他是武將,天職就是打勝仗,慈不將兵,義不掌財,為了勝利,他可以不擇手段,不惜一切代價。至於愛護百姓,那是文官們的事,他可不想熗行。
事實上,就算吳漢有心,他實則也很難真正約束部下。部下征戰連年,早已習慣了無所顧忌,肆意妄為,驟然要他們改弦更張,難!而且,他的部下都是河北兵,對南陽根本沒有感情,思想上也沒有轉過彎來,依然軍閥習氣不改,覺得南陽就是一塊公地,從而引發公地悲劇——反正所有人都有主權,也就意味著誰也沒有主權,當然不搶白不搶,能多搶決不少搶。赤眉軍和綠林軍搶得,憑什麽我們就搶不得?
吳漢一路戰勝,兵士們也一路燒殺擄掠,放縱殘暴,幾與赤眉軍、綠林軍無異。吳漢看在眼中,卻並不製止,他反而覺得,這當兵的也不容易,也是在吃青春飯,少壯不搶飽,老大徒傷悲。隻有讓他們搶飽掠足,才能提升士氣,保持戰鬥力。
南陽百姓拖家帶口,聞風而逃,他們的目的地隻有一個——新野,那裏別的沒有,但是有鄧奉。
吳漢勢如破竹,先後攻下涅陽、酈、穰諸城,尾隨著逃難的百姓,驅雞趕鴨一般,不日行至新野,一衝眼便看見縣界立有一塊巨碑,上書“鄧奉在此”四個大字。
吳漢打馬,繞著巨碑轉了一圈,忽然大怒。劉秀臨行前,對他千叮嚀萬囑咐,要他別惹鄧奉。他現在還就不信邪,偏要惹鄧奉試試!
鄧奉不就是在昆陽殺了個巨無霸嗎,有什麽了不起?鄧奉就這麽一個戰例,說明不了任何問題。而他吳漢則身經百戰,鮮有敗績,麾下又都是河北精騎,根本沒有懼怕鄧奉的道理。劉秀越是叮囑他別惹鄧奉,他心裏便越是逆反,他覺得劉秀瞧不起他,他一定要爭這口氣。
吳漢命人推倒巨碑,砸個爛碎。令旗一揮,大軍直闖新野。
入新野五裏,忽有一少年騎白馬飄然而至,攔住大軍去路,傲然道:“願見吳大司馬。”
吳漢冷哼一聲,道:“你見著了。說!”
少年道:“奉鄧侯之命,請大司馬回師離境。新野早已歸順朝廷,百姓也均為皇帝之子民,幸勿驚擾。”
吳漢仰天而笑,區區一個少年,單人匹馬,你叫我回去我就回去,那我多沒麵子,於是厲聲叱道:“大軍既入新野,絕無空回之理!”
少年麵色不改,重又說道:“奉鄧侯之命,請大司馬回師離境。”
吳漢越發惱怒,吼道:“小兒敢阻大軍!與我拿下!”
少年笑道:“不勞大司馬動手。我有辱使命,無顏再見鄧侯,請自殺謝罪。”言畢拔劍,又復笑道,“鄧侯必為我復仇。”說完揮劍割喉,血如泉噴,倒於馬背。馬兒竟仿佛通靈一般,掉轉馬頭,馱著死去的主人,奔馳而去,迅即消失於天際。
吳漢揉揉眼睛,不知適才所見,到底是真實還是幻境,背脊沒來由地一陣發冷。一人奮死,百人莫當,鄧奉手下的少年,如果皆是如此,確實將不可戰勝。無奈吳漢話已出口,豈能半道示弱,於是催兵而行。
再行數裏,又有一少年騎士等在樹下。少年見到吳漢大軍,絲毫不懼,打馬迎上,對吳漢道:“得饒人處且饒人,新野無辜,百姓無辜。奉鄧侯之命,請大司馬回師離境。”
吳漢熱血上湧,怒道:“鄧奉小兒,官爵皆在我之下,竟敢一再阻我大軍!看我攻入新野,取其人頭解恨!”
少年麵容平靜,淡然道:“話已帶到。大司馬既然不肯回師,請以死相謝。”言畢拔劍自刎,馬兒轉身,載屍而去。
接連兩位少年自殺,吳漢麾下將士無不心裏發虛,氣勢上已先怯了三分,不敢再匆忙冒進,紛紛勸諫吳漢道:“新野由皇帝親封給鄧奉。咱們強行闖入鄧奉的封地,鄧奉告到皇帝那裏,註定是咱們理虧,不如繞道而行。”
吳漢大怒道:“我受皇帝之命,平定南陽。如今流寇竄入新野,不剿滅之,何以復命朝廷?皇帝如果怪罪下來,由我一個人擔著,諸君何懼之有?”說完催兵而進,直奔新野城。將士們跟在吳漢身後,戰戰兢兢,唯恐路上再冒出來一位不怕死的少年,攔住他們的去路,為他們表演自殺。他們是真害怕。
總算到得新野城下,眾人放眼望去,但見城門緊閉,城頭無人,城中無聲,儼然一座空城,不見生機,隻有死寂。城越空,眾人越是心裏沒底,又勸吳漢道:“大司馬,要不咱們還是回吧。皇帝已經叮囑過,別惹鄧奉。咱們就給皇帝一個麵子,放鄧奉一馬。再說,鄧奉這小子後台也硬,陰貴人的親表弟,常山太守鄧晨的親侄,大司徒鄧禹是他堂兄……”
部下越勸,越是火上澆油,就算鄧奉是天王老子,吳漢現在也偏要惹惹看。吳漢不理眾人,歇斯底裏地望城大呼:“鄧奉小兒,出來答話。”
【no.3 吶喊】
天地靜如處子,一片空曠,唯有吳漢的吼聲迴蕩。良久之後,兵士們忽然指著城頭,驚呼道:“有人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