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
光武皇帝之劉秀的秀:嗜血的皇冠 作者:曹三公子/曹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秀大喜,領兵與謝躬相見,寒暄之後,便問戰況如何。謝躬紅著臉,不肯正麵回答,隻是嘟囔著:“攻城什麽的,最討厭了。”
謝躬出身於綠林軍,一直被綠林軍各大首領壓著,出不了頭,此次率大軍前來河北,總算是有了獨當一麵的機會,自然倍加珍惜,滿心盼著立下赫赫戰功,從而也和各大首領一樣,封王封侯。謝躬兵臨巨鹿城下,上來就是一通猛攻,企圖將這座河北重鎮一舉拿下。
然而,城中守將王饒也非善茬,從容指揮,率眾死守,謝躬部下多有傷亡。次日謝躬再戰,傷亡越發慘重。連遭兩次痛擊,漢軍已是疲憊不堪,士氣低落,謝躬不敢再攻,隻是圍著巨鹿城,每天望而興嘆。
此時的劉秀,自恃兵多將廣,有意炫耀一番,讓謝躬撤下部隊,看我如何攻城!果然,主帥不一樣,士卒也不一樣。劉秀的部下,都經過戰火洗禮,作戰遠比謝躬部下來得勇猛,攻城格外慘烈。饒是如此,戰至日暮,城上城下,枕屍狼藉,巨鹿城仍是巋然不動。
劉秀攻城受挫,最高興的並非城中守將王饒,而是謝躬。如果劉秀一來就攻下巨鹿城,叫他的臉往哪兒擱?這下好了,咱倆都失敗了,扯平,誰也不比誰高明。謝躬夜見劉秀,心中滿是快感,嘴上卻假意慰勞道:“大司馬不必氣餒,勝敗乃兵家常事,大不了明日再戰。”
謝躬沒來之前,劉秀在河北地界是無可爭議的老大,可以一個人說了算,不用看任何人臉色。如今謝躬來到河北,單從地位上講,和劉秀可謂是平起平坐,而且大家又都在圍攻巨鹿城,因此,劉秀凡事也不好獨專,總要和謝躬商量著辦。
劉秀明知謝躬在揶揄他,卻也並不生氣,正色說道:“自古攻城皆為下策,巨鹿牆高城堅,尤其不宜強攻。我日間有輕敵之意,該有此敗。兵法曰:‘圍城為之闕。’為今之計,不如圍城三麵,放其一麵。城中守軍見有生路可遁,必藉機逸出城外,我等則趁機掩殺,可保大勝。謝尚書以為如何?”
既然劉秀主動攬過攻城重任,謝躬也樂得坐山觀虎鬥,當即打著哈哈,道:“好,好,你拿主意。”
劉秀於是下令撤離巨鹿城南的部隊,同時讓漁陽、上穀二郡的騎兵隨時待命,一旦城中守軍自南門逃遁,立即追擊。
一夜過去,城中卻並不突圍。
次日清早,城中守將王饒登上城樓,向漢軍喊話道:“願一見新來主帥!”
昨日一戰,劉秀並未在前線露麵,而王饒卻依然能夠看出漢軍已經換帥,對於這份眼力,劉秀也不免佩服起來。劉秀打馬而前,向城上施禮道:“漢大司馬劉秀在此。”
王饒變色道:“莫非是昆陽之戰的劉文叔?”
“正是。”
王饒笑道:“劉將軍圍城三麵,漏其一麵,意在誘我出逃,然否?”
王饒話已經說到這份上,劉秀想不承認都不好意思,隻得老實答道:“正有此意。”王饒再笑道:“依我看,劉將軍還是把城全圍上吧。我決心已定,決不離城半步,誓與巨鹿共存亡。”
劉秀勸道:“巨鹿已是孤城,外無援兵,早晚必破,王將軍何不歸降?”
王饒大笑道:“鹿死誰手,尚未可知。請問劉將軍,上次巨鹿之戰,究竟是攻城的勝了,還是守城的勝了?”
王饒所指的,正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秦末巨鹿之戰,也是直接導致秦帝國覆滅的關鍵一戰。公元前二○八年,秦將王離率秦軍主力二十萬人圍困趙王歇於巨鹿城,十多路諸侯軍遠遠觀望,莫之敢救,後有項羽破釜沉舟,渡河擊秦,九戰九勝,大破秦軍。結論:守城者最終取勝。
刀光劍影之間,王饒還有興致和劉秀打嘴仗,意思很明顯,就是要在劉秀和漢軍心中先埋下一顆地雷,當你久攻不下的時候,難免就會懷疑猶豫,進而產生心理暗示:難道巨鹿這地方的風水,真的是註定了守城者勝利,攻城者倒黴?
是的,劉秀攻的是城,王饒攻的是心。
談既然談不攏,隻得開打。打又打不下,隻得幹耗。好在劉秀並非急性子之人,耗著也就耗著,心情好的時候就攻攻城,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派人在城下問候王饒的老娘,倒也其樂融融,不知老之將至。
上次巨鹿之戰是決戰,雙方皆傾盡全力,誰也輸不起。這次不是,這次仍是一個局部戰役,有充分的迴旋餘地。
劉秀不急,護軍朱祐卻急,正告劉秀道:“耗不得了。”劉秀笑道:“何出此言?”朱祐道:“軍中糧荒。”劉秀驚道:“信都之糧,尚未運到?”朱祐答道:“照道理,兩天前就該到了,然而沒有。”
劉秀的數萬大軍,糧糙供應主要仰仗信都。劉秀默想片刻,嘆道:“看來,王郎已經出手,信都有難。”
果然,不一刻,使者來報,信都淪陷。王郎為切斷劉秀的糧路,派大將攻信都,信都城中大姓馬寵,開城門而降,李忠及邳彤的家眷皆被俘虜。使者又言,王郎已經開出條件,隻要李忠及邳彤肯率眾投降,不僅其家眷性命無憂,而且皆封高爵;不降,則盡滅其族。
鄧禹向劉秀道:“李忠、邳彤,皆軍中大將,一旦得知其父母家眷被俘,或將為亂,不如秘而不宣。”劉秀搖頭道:“人皆有父母妻兒,豈可使人不顧家,不盡孝!”於是召見李忠、邳彤,以實相告,又道,“今吾兵已成矣,二位將軍可歸救老母、妻、子,宜自募吏民能得家屬者,賜錢千萬,來從我取。”
二人涕泣道:“事君者不得顧家。明公方爭國事,我等思得效命,誠不敢內顧宗親。”劉秀苦勸,二人終不肯從命。劉秀嗟嘆久之,命任光領兵,火速前往救援信都。
李忠回營,馬寵之弟正在李忠手下任校尉之職,李忠格殺之。諸將驚道:“家屬在人手中,殺其弟,何猛也!”李忠道:“若縱賊不誅,則二心也。”
再說任光往救信都,手下兵卒皆信都當地人,聽聞信都已歸王郎,其父母兄弟的性命皆操於人手,哪裏還有心思作戰,紛紛逃亡,投降王郎。任光無功而返。
劉秀大怒,便要親自領兵,前救信都。李忠、邳彤拚死相勸,劉秀這才作罷。不日,卻又有捷報傳來,冀州牧龐萌已率兵光覆信都,李忠及邳彤的家眷皆安然無恙。劉秀大喜,命李忠代行信都太守。李忠回到信都,收郡中大姓附邯鄲者,誅殺數百人,信都於是平定。
糧荒仍在持續,不得已,劉秀隻得向謝躬借糧。謝躬支吾著,看意思,就是不太想借。劉秀也不生氣,笑道:“我軍無糧,恐怕隻能撤兵到有糧的地方去了。討伐巨鹿及王郎之重任,就拜託給謝尚書了。”謝躬見劉秀真要撤兵,也著了慌,無奈之下,隻得先支十日糧給劉秀。
劉秀一邊派使者至上穀、漁陽、真定催糧,一邊加緊攻城。適逢劉秀的二姐夫鄧晨率眾前來投奔。
更始朝廷定都洛陽之時,拜鄧晨為常山太守。鄧晨到任未久,便碰上王郎造反,郡中各縣紛紛反叛,鄧晨無力鎮壓,隻得嘯聚山林,落糙為寇,聽說劉秀正在巨鹿用兵,特此趕來相會。
謝躬出身於綠林軍,一直被綠林軍各大首領壓著,出不了頭,此次率大軍前來河北,總算是有了獨當一麵的機會,自然倍加珍惜,滿心盼著立下赫赫戰功,從而也和各大首領一樣,封王封侯。謝躬兵臨巨鹿城下,上來就是一通猛攻,企圖將這座河北重鎮一舉拿下。
然而,城中守將王饒也非善茬,從容指揮,率眾死守,謝躬部下多有傷亡。次日謝躬再戰,傷亡越發慘重。連遭兩次痛擊,漢軍已是疲憊不堪,士氣低落,謝躬不敢再攻,隻是圍著巨鹿城,每天望而興嘆。
此時的劉秀,自恃兵多將廣,有意炫耀一番,讓謝躬撤下部隊,看我如何攻城!果然,主帥不一樣,士卒也不一樣。劉秀的部下,都經過戰火洗禮,作戰遠比謝躬部下來得勇猛,攻城格外慘烈。饒是如此,戰至日暮,城上城下,枕屍狼藉,巨鹿城仍是巋然不動。
劉秀攻城受挫,最高興的並非城中守將王饒,而是謝躬。如果劉秀一來就攻下巨鹿城,叫他的臉往哪兒擱?這下好了,咱倆都失敗了,扯平,誰也不比誰高明。謝躬夜見劉秀,心中滿是快感,嘴上卻假意慰勞道:“大司馬不必氣餒,勝敗乃兵家常事,大不了明日再戰。”
謝躬沒來之前,劉秀在河北地界是無可爭議的老大,可以一個人說了算,不用看任何人臉色。如今謝躬來到河北,單從地位上講,和劉秀可謂是平起平坐,而且大家又都在圍攻巨鹿城,因此,劉秀凡事也不好獨專,總要和謝躬商量著辦。
劉秀明知謝躬在揶揄他,卻也並不生氣,正色說道:“自古攻城皆為下策,巨鹿牆高城堅,尤其不宜強攻。我日間有輕敵之意,該有此敗。兵法曰:‘圍城為之闕。’為今之計,不如圍城三麵,放其一麵。城中守軍見有生路可遁,必藉機逸出城外,我等則趁機掩殺,可保大勝。謝尚書以為如何?”
既然劉秀主動攬過攻城重任,謝躬也樂得坐山觀虎鬥,當即打著哈哈,道:“好,好,你拿主意。”
劉秀於是下令撤離巨鹿城南的部隊,同時讓漁陽、上穀二郡的騎兵隨時待命,一旦城中守軍自南門逃遁,立即追擊。
一夜過去,城中卻並不突圍。
次日清早,城中守將王饒登上城樓,向漢軍喊話道:“願一見新來主帥!”
昨日一戰,劉秀並未在前線露麵,而王饒卻依然能夠看出漢軍已經換帥,對於這份眼力,劉秀也不免佩服起來。劉秀打馬而前,向城上施禮道:“漢大司馬劉秀在此。”
王饒變色道:“莫非是昆陽之戰的劉文叔?”
“正是。”
王饒笑道:“劉將軍圍城三麵,漏其一麵,意在誘我出逃,然否?”
王饒話已經說到這份上,劉秀想不承認都不好意思,隻得老實答道:“正有此意。”王饒再笑道:“依我看,劉將軍還是把城全圍上吧。我決心已定,決不離城半步,誓與巨鹿共存亡。”
劉秀勸道:“巨鹿已是孤城,外無援兵,早晚必破,王將軍何不歸降?”
王饒大笑道:“鹿死誰手,尚未可知。請問劉將軍,上次巨鹿之戰,究竟是攻城的勝了,還是守城的勝了?”
王饒所指的,正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秦末巨鹿之戰,也是直接導致秦帝國覆滅的關鍵一戰。公元前二○八年,秦將王離率秦軍主力二十萬人圍困趙王歇於巨鹿城,十多路諸侯軍遠遠觀望,莫之敢救,後有項羽破釜沉舟,渡河擊秦,九戰九勝,大破秦軍。結論:守城者最終取勝。
刀光劍影之間,王饒還有興致和劉秀打嘴仗,意思很明顯,就是要在劉秀和漢軍心中先埋下一顆地雷,當你久攻不下的時候,難免就會懷疑猶豫,進而產生心理暗示:難道巨鹿這地方的風水,真的是註定了守城者勝利,攻城者倒黴?
是的,劉秀攻的是城,王饒攻的是心。
談既然談不攏,隻得開打。打又打不下,隻得幹耗。好在劉秀並非急性子之人,耗著也就耗著,心情好的時候就攻攻城,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派人在城下問候王饒的老娘,倒也其樂融融,不知老之將至。
上次巨鹿之戰是決戰,雙方皆傾盡全力,誰也輸不起。這次不是,這次仍是一個局部戰役,有充分的迴旋餘地。
劉秀不急,護軍朱祐卻急,正告劉秀道:“耗不得了。”劉秀笑道:“何出此言?”朱祐道:“軍中糧荒。”劉秀驚道:“信都之糧,尚未運到?”朱祐答道:“照道理,兩天前就該到了,然而沒有。”
劉秀的數萬大軍,糧糙供應主要仰仗信都。劉秀默想片刻,嘆道:“看來,王郎已經出手,信都有難。”
果然,不一刻,使者來報,信都淪陷。王郎為切斷劉秀的糧路,派大將攻信都,信都城中大姓馬寵,開城門而降,李忠及邳彤的家眷皆被俘虜。使者又言,王郎已經開出條件,隻要李忠及邳彤肯率眾投降,不僅其家眷性命無憂,而且皆封高爵;不降,則盡滅其族。
鄧禹向劉秀道:“李忠、邳彤,皆軍中大將,一旦得知其父母家眷被俘,或將為亂,不如秘而不宣。”劉秀搖頭道:“人皆有父母妻兒,豈可使人不顧家,不盡孝!”於是召見李忠、邳彤,以實相告,又道,“今吾兵已成矣,二位將軍可歸救老母、妻、子,宜自募吏民能得家屬者,賜錢千萬,來從我取。”
二人涕泣道:“事君者不得顧家。明公方爭國事,我等思得效命,誠不敢內顧宗親。”劉秀苦勸,二人終不肯從命。劉秀嗟嘆久之,命任光領兵,火速前往救援信都。
李忠回營,馬寵之弟正在李忠手下任校尉之職,李忠格殺之。諸將驚道:“家屬在人手中,殺其弟,何猛也!”李忠道:“若縱賊不誅,則二心也。”
再說任光往救信都,手下兵卒皆信都當地人,聽聞信都已歸王郎,其父母兄弟的性命皆操於人手,哪裏還有心思作戰,紛紛逃亡,投降王郎。任光無功而返。
劉秀大怒,便要親自領兵,前救信都。李忠、邳彤拚死相勸,劉秀這才作罷。不日,卻又有捷報傳來,冀州牧龐萌已率兵光覆信都,李忠及邳彤的家眷皆安然無恙。劉秀大喜,命李忠代行信都太守。李忠回到信都,收郡中大姓附邯鄲者,誅殺數百人,信都於是平定。
糧荒仍在持續,不得已,劉秀隻得向謝躬借糧。謝躬支吾著,看意思,就是不太想借。劉秀也不生氣,笑道:“我軍無糧,恐怕隻能撤兵到有糧的地方去了。討伐巨鹿及王郎之重任,就拜託給謝尚書了。”謝躬見劉秀真要撤兵,也著了慌,無奈之下,隻得先支十日糧給劉秀。
劉秀一邊派使者至上穀、漁陽、真定催糧,一邊加緊攻城。適逢劉秀的二姐夫鄧晨率眾前來投奔。
更始朝廷定都洛陽之時,拜鄧晨為常山太守。鄧晨到任未久,便碰上王郎造反,郡中各縣紛紛反叛,鄧晨無力鎮壓,隻得嘯聚山林,落糙為寇,聽說劉秀正在巨鹿用兵,特此趕來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