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
光武皇帝之劉秀的秀:嗜血的皇冠 作者:曹三公子/曹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個時辰之後,劉揚告辭,劉秀滿麵堆笑,親自送出門。劉揚駕車遠去,劉秀這才回身入府,隻在一轉身間,臉上已是笑容全無。
鄧禹迎上劉秀,道:“耿純自邯鄲而來,我見真定王劉揚在內,因此擅作主張,未予通報,命其先在廂房候著。”
劉秀望了鄧禹一眼,欣慰地點了點頭,道:“這事你處置得甚是妥當。耿純既來,顯然邯鄲有變。劉揚此人,擁兵十萬,其心叵測,一旦讓他知道邯鄲出事,難保他不會乘人之危,將不利於我等。”
耿純在廂房中來回遛彎兒,從窗到門是七步,從門到窗也是七步,仿佛度過了漫長的十年牢獄,劉秀、鄧禹這才現身。鄧禹一見耿純,搶先致歉道:“適才得罪,還望耿兄勿怪。耿兄與真定王有舅甥之誼,真定王一見耿兄,必知邯鄲已經失守。此事事關明公安危,因此不得不委屈耿兄暫時迴避。”
聽鄧禹這麽一說,耿純頓時釋然。耿純之母,出自真定王宗室,雖然和劉揚是隔代堂姐弟,但排起輩分來,耿純的確得管劉揚叫一聲舅舅,而以耿純對劉揚的了解,鄧禹所言,絕非危言聳聽。
劉秀問耿純道:“邯鄲失守,莫非劉林作亂?”
耿純答道:“不僅劉林,更有王郎,自稱乃成帝之子劉子輿,以蠱惑人心。”
劉林作亂,早在劉秀預料之中,本來不足為患,如今再加上一個冒牌的劉子輿,事情未免就有些棘手了。劉秀再問細節,耿純剛從邯鄲逃出,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隻是催促劉秀道:“請明公速發州郡之兵,回師邯鄲,剿滅亂黨。一旦亂黨壯大,不易製也。”
劉秀沉思片刻,答道:“劉林等人,終究不成氣候。邯鄲歸冀州管轄,剿滅邯鄲亂黨,乃冀州牧龐萌之責。我受朝廷委派,總攬河北全局,今北上行程已定,不宜因之更改。”
耿純見劉秀已有主意,不便再勸,於是道:“邯鄲已失,願追隨明公北上。”
劉秀笑道:“卿家乃巨鹿大姓,能為我安定巨鹿者,非卿莫屬。卿且回巨鹿,待我返程之日,自當相見。”說完又吩咐鄧禹道,“真定不可久留,知會部屬,即刻起程。”
真定城外,劉秀與耿純揮手而別。耿純南歸故裏,劉秀一行則繼續北上,日暮之時,已出真定國境,抵達中山國毋極縣,入傳舍投宿。
憋了一路的馮異、銚期、祭遵、臧宮、王霸等人,聯袂來諫劉秀——募奔命,回邯鄲,殺王郎,誅劉林。劉秀笑而不答,叫人擺下酒席,命諸將就座。劉秀親自為諸將一一斟酒,舉杯祝道:“今日,十二月初六,我之生辰。諸君滿飲此杯,為我壽。”
眾人跟隨劉秀雖久,卻誰也不知道劉秀今天生日,不免有些措手不及,惶惶然一飲而盡。劉秀再為諸將斟酒,舉杯又道:“今日一過,我便年滿三十。三十出頭,人生過半,思來不免愴然。前半生已了,是非恩怨,成敗榮辱,皆不可追。後半生未定,敢與諸君共努力。”
諸將聞言,無不感奮,昂首痛飲,恨不能帶杯而吞。
酒至三巡,劉秀再道:“諸君隨我至今,不離不棄,深為感激。諸君於我,真可以共患難、托死生。今日,請與諸君剖心。諸君知圍棋乎?”諸將有人點頭,有人搖頭。
劉秀道:“人生如棋,人也如棋。在洛陽之時,我這枚棋隻剩一口氣,朱鮪等人隻須花上一手,便可以宣判我的死刑,將我從棋盤上抹去。如今來到河北,有諸君追隨左右,我這枚棋總算是多延了好幾口氣,但仍然不能算是活棋。為什麽?因為無眼。隻要無眼,就不能稱為活棋。眼是什麽?眼就是根據地。諸君捫心自問,我等來河北已逾一月,根據地在哪裏?”
諸將默然。誠如劉秀所言,他們這一路經過,所到之處,“歡迎歡迎,熱烈歡迎”,離開之時,“走好走好,不送不送”。揮一揮衣袖,既帶不走一塊雲彩,也留不下一顆塵埃。在河北經營了一個多月,他們仍然隻是一群陌生人。
劉秀再道:“所謂河北,無非幽、冀二州。我等來河北一月有餘,未出冀州範圍。而冀州牧龐萌、尚書令謝躬,皆出身綠林軍,乃是朱鮪心腹,領兵駐於冀州,明為討賊,實則掣肘於我。如今邯鄲兵變,冀州必亂。龐萌、謝躬二人責無旁貸,勢必要出麵收拾。朝廷素來忌憚於我,我倘若發兵救難,非但有與龐萌、謝躬二人爭功之嫌,日後也恐將授人以柄,自招禍殃。既然如此,不妨北上幽州,靜觀時變。幽州僻遠空虛,為朝廷勢力所不及,我等欲求活,眼必在幽州也。”
諸將於是拜服。
【no.4 天有二日】
事實證明,劉秀低估了王郎,而且是大大地低估了。
王郎自從趕走耿純、盤踞邯鄲之後,自立為皇帝,以劉林為丞相,李育為大司馬,張參為大將軍。一個皇帝再加上三駕馬車,朝廷的架子就算搭起來了。和洛陽朝廷相比,王郎這邊雖然規模簡陋,但要團結得多、高效得多。
王郎有一個好爸爸,或者說,他認了一個好爸爸——漢成帝,而他也搖身一變,成了大漢帝國首選的繼承人劉子輿。王郎很清楚,他的身份就是這個朝廷賴以生存的最大本錢,而這也就註定了,他擁有無可動搖的權威,劉林、李育、張參等人,隻能自甘人臣,不可能對皇位存有覬覦之心。因此,王郎樂意放權,也敢於放權,讓他手下的這三駕馬車各盡其能,縱情馳騁。至於劉林、李育、張參等人,此前就已經有了十多年的深厚友誼,一旦同朝為臣,也都彼此體諒忍讓,各司其職,各安其位,不像洛陽朝廷一般,明爭暗鬥,派係林立。
邯鄲朝廷新立,當務之急就是對付僅一河之隔的赤眉軍。王郎問劉林:“還淹嗎?”劉林搖搖頭:“不淹了。”
王郎奇道:“你不是一直主張掘開黃河,水淹赤眉軍的嗎?”
劉林訕笑道:“當家方知柴米貴。當初替劉秀出主意,隻圖一時之快,不用計較後果。如今我任丞相,一切當以朝廷為重。赤眉軍數十萬人,天下無敵,他們不來進犯我們,我們正該額手稱慶,哪裏還敢主動去招惹他們?”
王郎問:“童謠有雲:‘諧不諧,在赤眉。’赤眉軍屯兵濮陽,虎視眈眈,該如何應對?”
劉林笑道:“君子動口不動手,臣自有主張。”
劉林派一能言之人,前往赤眉軍營中,向赤眉軍首領如是說道:“你們一開始前往洛陽投降劉玄,後來卻又不告而別,降而後叛,劉玄對你們懷恨在心,時刻不忘報復。此次劉玄派劉秀前來河北,就是要讓劉秀悄悄掘開黃河,將你們淹死在汪洋之中。你們看看,劉玄和劉秀,多狠的心!這麽缺德的事,他們也想得出來!我們實在不忍心見諸位葬身魚腹,於是將劉秀趕出邯鄲,使其陰謀不能得逞。”
赤眉軍一聽,皆悚然變色。如此說來,竟是王郎救了他們的命!
使者繼續說道:“劉玄雖僭越稱帝,終究不改小家子氣,諸位親至洛陽歸降,劉玄卻隻封諸位為列侯,還不給封邑,思來讓人心寒齒冷。我家皇帝劉子輿,乃成帝之子,上秉天意,下禦萬民。所謂天子穆穆,氣度自非劉玄可比。我家皇帝說了,諸位皆當世豪傑,有大功於社稷,不封則已,一封就必須封王。這裏便是王爵委任狀,來,各位首領,一人一張,別搶……”
鄧禹迎上劉秀,道:“耿純自邯鄲而來,我見真定王劉揚在內,因此擅作主張,未予通報,命其先在廂房候著。”
劉秀望了鄧禹一眼,欣慰地點了點頭,道:“這事你處置得甚是妥當。耿純既來,顯然邯鄲有變。劉揚此人,擁兵十萬,其心叵測,一旦讓他知道邯鄲出事,難保他不會乘人之危,將不利於我等。”
耿純在廂房中來回遛彎兒,從窗到門是七步,從門到窗也是七步,仿佛度過了漫長的十年牢獄,劉秀、鄧禹這才現身。鄧禹一見耿純,搶先致歉道:“適才得罪,還望耿兄勿怪。耿兄與真定王有舅甥之誼,真定王一見耿兄,必知邯鄲已經失守。此事事關明公安危,因此不得不委屈耿兄暫時迴避。”
聽鄧禹這麽一說,耿純頓時釋然。耿純之母,出自真定王宗室,雖然和劉揚是隔代堂姐弟,但排起輩分來,耿純的確得管劉揚叫一聲舅舅,而以耿純對劉揚的了解,鄧禹所言,絕非危言聳聽。
劉秀問耿純道:“邯鄲失守,莫非劉林作亂?”
耿純答道:“不僅劉林,更有王郎,自稱乃成帝之子劉子輿,以蠱惑人心。”
劉林作亂,早在劉秀預料之中,本來不足為患,如今再加上一個冒牌的劉子輿,事情未免就有些棘手了。劉秀再問細節,耿純剛從邯鄲逃出,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隻是催促劉秀道:“請明公速發州郡之兵,回師邯鄲,剿滅亂黨。一旦亂黨壯大,不易製也。”
劉秀沉思片刻,答道:“劉林等人,終究不成氣候。邯鄲歸冀州管轄,剿滅邯鄲亂黨,乃冀州牧龐萌之責。我受朝廷委派,總攬河北全局,今北上行程已定,不宜因之更改。”
耿純見劉秀已有主意,不便再勸,於是道:“邯鄲已失,願追隨明公北上。”
劉秀笑道:“卿家乃巨鹿大姓,能為我安定巨鹿者,非卿莫屬。卿且回巨鹿,待我返程之日,自當相見。”說完又吩咐鄧禹道,“真定不可久留,知會部屬,即刻起程。”
真定城外,劉秀與耿純揮手而別。耿純南歸故裏,劉秀一行則繼續北上,日暮之時,已出真定國境,抵達中山國毋極縣,入傳舍投宿。
憋了一路的馮異、銚期、祭遵、臧宮、王霸等人,聯袂來諫劉秀——募奔命,回邯鄲,殺王郎,誅劉林。劉秀笑而不答,叫人擺下酒席,命諸將就座。劉秀親自為諸將一一斟酒,舉杯祝道:“今日,十二月初六,我之生辰。諸君滿飲此杯,為我壽。”
眾人跟隨劉秀雖久,卻誰也不知道劉秀今天生日,不免有些措手不及,惶惶然一飲而盡。劉秀再為諸將斟酒,舉杯又道:“今日一過,我便年滿三十。三十出頭,人生過半,思來不免愴然。前半生已了,是非恩怨,成敗榮辱,皆不可追。後半生未定,敢與諸君共努力。”
諸將聞言,無不感奮,昂首痛飲,恨不能帶杯而吞。
酒至三巡,劉秀再道:“諸君隨我至今,不離不棄,深為感激。諸君於我,真可以共患難、托死生。今日,請與諸君剖心。諸君知圍棋乎?”諸將有人點頭,有人搖頭。
劉秀道:“人生如棋,人也如棋。在洛陽之時,我這枚棋隻剩一口氣,朱鮪等人隻須花上一手,便可以宣判我的死刑,將我從棋盤上抹去。如今來到河北,有諸君追隨左右,我這枚棋總算是多延了好幾口氣,但仍然不能算是活棋。為什麽?因為無眼。隻要無眼,就不能稱為活棋。眼是什麽?眼就是根據地。諸君捫心自問,我等來河北已逾一月,根據地在哪裏?”
諸將默然。誠如劉秀所言,他們這一路經過,所到之處,“歡迎歡迎,熱烈歡迎”,離開之時,“走好走好,不送不送”。揮一揮衣袖,既帶不走一塊雲彩,也留不下一顆塵埃。在河北經營了一個多月,他們仍然隻是一群陌生人。
劉秀再道:“所謂河北,無非幽、冀二州。我等來河北一月有餘,未出冀州範圍。而冀州牧龐萌、尚書令謝躬,皆出身綠林軍,乃是朱鮪心腹,領兵駐於冀州,明為討賊,實則掣肘於我。如今邯鄲兵變,冀州必亂。龐萌、謝躬二人責無旁貸,勢必要出麵收拾。朝廷素來忌憚於我,我倘若發兵救難,非但有與龐萌、謝躬二人爭功之嫌,日後也恐將授人以柄,自招禍殃。既然如此,不妨北上幽州,靜觀時變。幽州僻遠空虛,為朝廷勢力所不及,我等欲求活,眼必在幽州也。”
諸將於是拜服。
【no.4 天有二日】
事實證明,劉秀低估了王郎,而且是大大地低估了。
王郎自從趕走耿純、盤踞邯鄲之後,自立為皇帝,以劉林為丞相,李育為大司馬,張參為大將軍。一個皇帝再加上三駕馬車,朝廷的架子就算搭起來了。和洛陽朝廷相比,王郎這邊雖然規模簡陋,但要團結得多、高效得多。
王郎有一個好爸爸,或者說,他認了一個好爸爸——漢成帝,而他也搖身一變,成了大漢帝國首選的繼承人劉子輿。王郎很清楚,他的身份就是這個朝廷賴以生存的最大本錢,而這也就註定了,他擁有無可動搖的權威,劉林、李育、張參等人,隻能自甘人臣,不可能對皇位存有覬覦之心。因此,王郎樂意放權,也敢於放權,讓他手下的這三駕馬車各盡其能,縱情馳騁。至於劉林、李育、張參等人,此前就已經有了十多年的深厚友誼,一旦同朝為臣,也都彼此體諒忍讓,各司其職,各安其位,不像洛陽朝廷一般,明爭暗鬥,派係林立。
邯鄲朝廷新立,當務之急就是對付僅一河之隔的赤眉軍。王郎問劉林:“還淹嗎?”劉林搖搖頭:“不淹了。”
王郎奇道:“你不是一直主張掘開黃河,水淹赤眉軍的嗎?”
劉林訕笑道:“當家方知柴米貴。當初替劉秀出主意,隻圖一時之快,不用計較後果。如今我任丞相,一切當以朝廷為重。赤眉軍數十萬人,天下無敵,他們不來進犯我們,我們正該額手稱慶,哪裏還敢主動去招惹他們?”
王郎問:“童謠有雲:‘諧不諧,在赤眉。’赤眉軍屯兵濮陽,虎視眈眈,該如何應對?”
劉林笑道:“君子動口不動手,臣自有主張。”
劉林派一能言之人,前往赤眉軍營中,向赤眉軍首領如是說道:“你們一開始前往洛陽投降劉玄,後來卻又不告而別,降而後叛,劉玄對你們懷恨在心,時刻不忘報復。此次劉玄派劉秀前來河北,就是要讓劉秀悄悄掘開黃河,將你們淹死在汪洋之中。你們看看,劉玄和劉秀,多狠的心!這麽缺德的事,他們也想得出來!我們實在不忍心見諸位葬身魚腹,於是將劉秀趕出邯鄲,使其陰謀不能得逞。”
赤眉軍一聽,皆悚然變色。如此說來,竟是王郎救了他們的命!
使者繼續說道:“劉玄雖僭越稱帝,終究不改小家子氣,諸位親至洛陽歸降,劉玄卻隻封諸位為列侯,還不給封邑,思來讓人心寒齒冷。我家皇帝劉子輿,乃成帝之子,上秉天意,下禦萬民。所謂天子穆穆,氣度自非劉玄可比。我家皇帝說了,諸位皆當世豪傑,有大功於社稷,不封則已,一封就必須封王。這裏便是王爵委任狀,來,各位首領,一人一張,別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