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明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劉歆乃是秀才中的秀才(班固作《漢書》,對劉歆之學問推崇備至,甚至將他與孟子、荀子等人相提並論,雲:自孔子之後,綴文之士眾矣,唯孟軻、荀子、董仲舒、司馬遷、劉向、揚雄、劉歆,此數公者,皆博物洽聞,通達古今,其言有補於世),造反自然更加磨磨蹭蹭。王涉和董忠恨不能立刻政變,劉歆卻優哉遊哉說道:“茲事體大,當待太白星出,乃可。”王涉和董忠道:“事貴神速,豈能久等?”劉歆道:“夫事欲成,必待天時。太白經天,則天下革,民更王。我等應天時而動,大功可成。”


    一個半吊子的西門君惠,都能把王涉忽悠得一愣一愣,更何況當世天文圖讖第一人劉歆!王涉和董忠信奉劉歆如神,不敢造次,隻得如劉歆所言,等待太白星而後行。


    董忠為確保政變成功,又結交起武侯孫伋,告以所謀。孫伋回家之後,麵色蒼白,食不下咽,妻子詫異而問,孫伋具以實情相告。孫伋之妻嘴快,回頭就告訴了自己的弟弟陳邯。陳邯大喜,他馬上意識到,天大的富貴來了。


    轉眼到了七月,太白星仍未出現,而陳邯已經迫不及待地拉著孫伋,向王莽邀功告密。王莽聞言,不動聲色,遣使者宣董忠、劉歆、王涉入宮,隻說有國事相商。劉歆和王涉不知陰謀早已敗露,被順利騙入宮中。董忠則正在中軍營中講兵,使者前來宣召,護軍王鹹生性警覺,覺得事有蹊蹺,當即勸董忠道:“謀久不發,恐已漏泄,不如遂斬使者,勒兵入宮。”董忠不聽,也隨使者入宮。


    董忠、劉歆、王涉一入宮中,立被擒獲,嚴刑拷打之下,盡皆招供。劉歆、王涉自知難逃一死,先後自殺,王莽念兩人乃骨肉舊臣,惡其內潰,對兩人之死秘而不宣,對其家屬也網開一麵,不予追究。和劉歆、王涉相比,董忠的下場則要悲慘得多。王莽一心要拿董忠之死來震懾天下,因此極盡殘酷之能事,命虎賁將董忠剜肉剔骨,剁碎挫爛之後,盛放在竹器之中,遊街示眾,又收捕董忠宗族,挖一巨坑,坑內灌以醇醯毒藥,鋪以利刃荊棘,悉數推入坑中活埋。


    作為這場陰謀的始作俑者,道士西門君惠則被押赴長安東市斬首。一路之上,百姓觀者如堵,他們見慣了走向刑場的死刑犯,有大罵的,有大哭的,有求饒的,有失禁的,他們看了這些,心中便歡喜。然而,西門君惠卻不吵不鬧,平靜異常,百姓們大為失望,紛紛鼓譟起來:哭一個!罵一個!求饒一個!失禁一個!西門君惠回望著百姓,百姓們知道他要說話了,齊刷刷安靜下來。西門君惠莫測高深的一笑,道:“劉秀真汝主也(劉秀真的是你們的皇帝呀)。”百姓們先是困惑,這算什麽話!繼而就不滿,號叫著讓西門君惠再多說些什麽。西門君惠卻還是那句話:“劉秀真汝主也。”百姓們於是嘲笑他,扔東西砸他。西門君惠高昂著頭,他堅信真理掌握在自己手裏,他不怪這些愚昧的百姓。


    到了東市刑場,西門君惠坦然就刑。劊子手大刀舉起,西門君惠回頭對劊子手道:“劉秀真汝主也。”劊子手揚了揚眉:是嗎?西門君惠見劊子手有些相信,不禁大為歡喜,咧開嘴笑。


    大刀落下,西門君惠的頭顱連同笑容,被一道砍落在了塵埃裏。


    【no.2 暮悲】


    劉歆和王涉用自殺摧毀了自己的生命,同時摧毀的,則是王莽最後的信心。


    在王莽漫長的一生之中,他從未吝嗇過自己的屠刀。流血殺人,他談不上喜歡,也談不上反感,他隻是將其作為一種手段,該幹就幹,冷靜而漠然。他究竟殺過多少人?數目已經無法計算。為了儒家的理想,為了帝國的未來,殺多少人都不是問題,殺多少人都不可惜。


    然而,這一次王莽崩潰了。


    作為帝國的獨裁者,他已經上了年紀,趨死之感也日漸強烈。他回顧自己的一生,基本上隻幹了兩件事情:一是改朝換代,把劉氏江山變成王家天下,這一點任誰也抹殺不去,歷史必將在此鄭重地記下一筆。二是政治改革,自他稱帝以來,他便憑藉自己的強力意誌,不惜綁架著自己的帝國,向著儒家的理想國狂飆突進。這事擁護的人不多,反對的人不少,於是終於失敗。在人生的暮年,眼看著好端端的帝國硬是被他折騰成了一個亂攤子,而他卻無力收拾殘局,他內心有著說不出的厭倦,他煩透了自己。


    劉歆和他維持了近五十年的友誼,王涉則是他信賴有加的堂弟,最親密的戰友和自家兄弟的聯合背叛,終於將本已虛弱不堪的他徹底擊潰。他幾乎是一夜之間就蒼老起來。


    在此之前,王莽的身子骨一向硬朗,精神十足。加上他相貌的過分醜陋,輕易就掩蓋了他的年齡,顯得極為經老。然而在劉歆和王涉死後,他整個人瞬間就垮塌了,行動遲緩,神態呆滯,說話也開始前言不搭後語,而且經常走神,他再也無法像年輕時那樣作連續的思考,他徹底地老了。


    就連他曾經無比熱衷的食色,此時也絲毫不能引起他的興趣。他已經失去了食慾,隻是不斷飲酒,偶爾再嚼上幾口鰒魚幹。同樣的,他也失去了性慾,在他眼中,後宮佳麗不過是一堆皮囊贅肉而已。至於他鍾愛膜拜的儒家經典,也早已被他扔在一邊,他把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來閱讀各種兵書,書讀累了,就靠在幾案上小睡片刻。從此之後,他再也沒有上過床,他的頭再也沒有挨過枕頭。


    見王莽企圖從兵書中找到救國之道,大司空崔發進諫道:“何不召回王邑?”王莽仿佛溺水者抓住了一根稻糙,聞言大喜。盡管王邑像一個敗家子,在昆陽毀了他幾乎所有的軍隊,然而在此走投無路之際,或許也隻有王邑才能帶給新朝一線生機。大司空崔發又道:“王邑昆陽大敗,無顏再見陛下,流連洛陽。今陛下召其前來,以王邑之狂傲決絕,隻恐其一見詔書,便將自殺以謝陛下。陛下當善言慰之,厲言曉之。”王莽於是詔下王邑,道:“君死無益,為我惜命。我年老無子,欲傳汝以天下。敕亡得謝,見勿復道。”


    王邑接詔,百感交集。他對不起王莽,他敗光了王莽的軍隊,而且也沒保住王莽的獨子,倘若王莽要他去死,他眉頭也不會皺一下,反而會感到解脫。然而,以王莽睚眥必報的性格,居然會原諒他,而且還要召他回長安,由此也可見出王莽處境之艱難,以及對他期望之殷切。王莽詔書所雲“敕亡得謝,見勿復道”,即嚴令他不許推辭不來,過去的事就過去了,見麵後也不用再提,以免他再有顧慮。至於王莽說要將皇位傳給他,這話自然隻是隨口說說,把他當小孩哄而已。


    對王邑來說,死很容易,忍受著恥辱活下去反而更難。他決定活下去,為他的皇帝和兄長王莽竭盡全力。王邑回到長安,拜見王莽,伏地長哭。王莽扶起王邑,道:前事不提。今國家危亡,計將安出?


    王邑道:敢請陛下寬心,天下事尚大有可為。今洛陽、武關俱在,中軍猶有數萬精兵,可保長安無虞。帝國之大患,隻在漢軍。其餘流寇,並無遠誌,可以利誘。臣請招降赤眉,許以高官厚祿,金銀珠寶無數,命其領兵而東,討伐漢軍。縱兩寇以相鬥,陛下居中,坐收漁利,收拾舊河山,其日必不遠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光武皇帝之劉秀的秀:嗜血的皇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曹三公子/曹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曹三公子/曹昇並收藏光武皇帝之劉秀的秀:嗜血的皇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