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評傳》作者:郭廉夫【完結】


    內容簡介


    王羲之是我國歷史上盡人皆知、唯一被譽為“書聖”的書法家。他書法藝術的極高水平和巨大貢獻,後澤一千多年。


    《王羲之評傳》在敘述王羲之一生行跡之後,對其政治思想、哲學觀點、美學思想等作了實事求是的評論。特別是作者在旁征他說的基礎上,聯繫經學向玄學轉變的文化背景,深入細緻地分析了王羲之的書法成就和書學理論,比較了大王、小王書法的異同。對於有關的爭論問題,《王羲之評傳》匯於一章,存疑於正文之末,便於讀者參與思考、討論。


    附王獻之評傳


    王獻之是與王羲之在藝術上難分上下、自樹旗幟的書法家。他才高識遠,情馳神縱,其作品為歷代書家宗尚。


    《王羲之評傳》對傳主生平、創作思想、書法藝術等作了深入研究,得出了一係列比較客觀、公允的結論。對於“二王”書法的比較以及他們的影響亦作了必要的闡述。


    作者簡介


    郭廉夫,1938年生,江蘇揚中人。1963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係。歷任江蘇美術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輯、編審,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繪畫作品曾多次在海內外報刊發表,或作專題介紹,出版《郭廉夫畫集》。主要著作有《色彩美學》、《花鳥畫史話》等十餘部。其中《美妙的色彩世界》1982年在全國獲優秀獎,1990年在台灣出版發行。作為主要作者參加撰寫的《中國工藝美術大辭典》,1990年獲中國圖書獎,1992年獲台灣最高獎——金鼎獎。參加《十萬個為什麽》的創作,完成其中的一冊,此套書1991年在全國獲二等獎。曾在《美術史論》、《裝飾》、《書法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50餘篇。鑑於他對文化藝術的貢獻,現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津貼。


    目錄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如侵權,請郵件聯繫。


    第一章 生平及佚事  一、生活的時代


    王羲之的"人生長途"跨越了兩個朝代,經歷了西晉的滅亡和東晉的建立這樣的歷史大動盪。


    公元265 年司馬炎逼魏元帝讓位,自己當了皇帝,改國號為晉,史稱西晉。這位晉武帝登基之初,清廉、簡樸,兩年後,就迫使東吳孫皓投降,結束三國鼎立局麵,使全國得到了統一,然而好景不長,不久晉武帝開始花天酒地,歌舞昇平,熱衷於享樂,宮中的美女就有一萬餘人。上行下效,他的文武官員也奢侈腐敗,草營人命。後將軍王愷和散騎常侍石崇兩人鬥富,公然把人命當兒戲。王愷請客吃飯時叫美女吹笛,吹錯一個節拍立即處死。石崇叫美女在席間勸酒,客人不喝酒,立即將美女殺死,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


    晉武帝很會玩弄權術,但太子司馬衷卻愚庸至極。有一次司馬衷在華林園聽到一陣蛤蟆的叫聲,問侍郎賈胤"此鳴者為官乎?為私呼"?問蛤蟆是官的?還是私的?原來很精明的晉武帝,後來變得非常昏庸,在張泓等人的欺騙下,竟讓司馬衷繼承了皇位,史稱惠帝。有一年四處災荒,餓殍遍野,這位白癡皇帝得知後竟說:這些老百姓沒有糧食吃,力何不吃肉粥呢?這些都是歷史笑話。惠帝妃子賈南風是一個心狠手辣的女人,她與太醫令程據、洛陽小吏荒淫共寢,臭名遠揚,讓這些人治理國家,情況可想而知。汝南上亮、楚王瑋、趙王倫、齊王冏、河間王顒、成都工穎、長沙王義和東海王越等八王,為了中央統治權,你爭我奪,長期混戰。他們甚至勾結少數民族首領,互相殘殺,搞得生靈塗炭,百姓苦不堪言。惠帝當政十九年,公元307年被毒死。司馬熾即位,這就是晉懷帝,他做了不到七年的皇帝,永嘉七年(公元313 年)匈奴貴族劉曜攻破了洛陽,他就當了俘虜,天子之尊喪失殆盡。後來他也被毒死,年僅三十歲。同年,十四歲的太子司馬鄴繼位,這位晉湣帝他的下場並不比他父親好。經過"八王之亂"和"永嘉之亂",整個國家分崩離析,軍隊不堪一擊,西晉王朝已搖搖欲墜。公元316 年湣帝在兵臨城下的形勢下投降了劉曜。過了幾天湣帝被解送到平陽,他見到了漢主劉聰連忙下跪叩頭,從此他成了劉聰的階下囚。西晉傳了四主、歷時五十二年,就滅亡了。司馬鄴在被俘期間受盡了淩辱,劉聰率百官打獵,司馬鄴手執長幹為其開路。在宴會上為客人斟酒,雨天為客人撐傘,清洗杯盤,連劉聰上廁所也叫這位昔日的皇上拿馬桶蓋,最後被迫喝藥酒自殺身亡,結束了屈辱的被俘生活。


    湣帝死後,鎮守在江南的琅邪王司馬睿稱帝,重建晉政權,改建鄴為建康,史稱東晉。


    東晉得以建立,其根本原因是由於中原倫陷,少數民族建立了政權,民族矛盾成了主要矛盾。世家豪族輾轉逃到南方,他們之間原有的矛盾轉變為次要矛盾。為了加強地主階級的力量,他們需要建立他們自己的政權,以維護他們共同的利益。


    在建立東晉王朝時,王導起到了關鍵作用。早在西晉"八王之亂"時,王導與司馬睿"素相親善"、"雅相器重,契同友摯"。1王導深知司馬睿在1 《晉書·王導傳》。


    江南政績平平,"不顯的然之跡",再加上他不是司馬炎的嫡係後代,"名論猶輕",故更缺乏影響和威望。南渡的士族對他能否抵禦外族侵擾、光復中原缺乏信心。鑑於上述原因,王導請握有軍權的堂兄揚州刺史王敦共商定國安邦大計,採取種種措施擴大司馬睿的影響,提高其社會地位。


    農曆三月初三上已觀禊,王敦奉司馬睿乘肩輿出巡,王導和北方遷來的一些名士等有身份的人騎馬尾隨其後,隊伍浩蕩,聲勢煊赫。此舉驚動了建鄴城內外。原來江南士族首領紀瞻。顧榮等對司馬睿是不同一顧的,現在,見他這般威風,大力震驚,便刮目相看了。他們"相率拜於道左",後來包括賀循在內的許多名士也都歸附司馬睿了。有一次北方來的士族首領在長江邊聚會、飲酒,大家麵對滔滔江水無不觸景生情,對中原失守感嘆優傷。這時王導慷慨陳辭,號召大家全力扶助司馬睿,以期收復中原。他的一席話得到與會者的贊同。王導又勸司馬睿"賓禮故老,存問風俗",寵絡人心。"由是吳會風靡,百姓歸心焉"。由於得到江北南遷士族的支持和江南土著土族的擁護,司馬睿做皇帝的時機已經成熟,在湣帝被殺後,他立即登基成了東晉第一個皇帝--晉元帝。


    司馬睿心裏很明白,自己登上皇帝寶座得力於王導的支持,他拉著王導去接受百官朝拜,王導堅決推讓不肯。晉元帝任命王導為丞相、驃騎將軍、封武岡侯,任王敦力大將軍、都督荊。江、揚。湘、交、廣六州軍事。這種由王氏兄弟掌握東晉軍政大權與司馬睿共同治理東晉的局麵,人稱"王與馬,共天下",這種局麵被後世稱之為"門閥政治"。這種中國歷史上僅存在於東晉一朝的政治形態,是當時皇權不振、士族專兵這一現實決定的。晉室在北方已失去生存之地,司馬睿係旁支弱藩,既無法統、實力,又無功勞影響,他無法控製士族這一強大的社會階層,由於北方流民南來,補充兵源,當時武將(流民帥)也隨之而來,組成了由士族掌握指揮權的軍隊,這使士族專兵成為可能。"王與馬,共天下",後來變成"瘐與馬"、"桓與馬"、"謝與馬""共天下",門閥政治一直沿續到淝水之戰前,對東晉的經濟、文化藝術產生了深刻影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王羲之評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廉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廉夫並收藏王羲之評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