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亭曰‘鄉’。鄉民中舉年高德詔能率民為善者一人為‘鄉三老’職掌一鄉之教化。另舉‘鄉嗇夫’一人,掌聽訟事,收賦稅。另舉‘遊徼’一人,習入民以五兵,並主徼巡防盜賊。是蓋真有實力,轉司捕盜,而與亭內之‘求盜’之僅為維持治安者異矣。是三者所司規模較大,故設於鄉之下。是皆由鄉民推舉年高德劭者任之,非政府之命官,故曰‘鄉官’。是鄉官皆出諸民選者也。
真正之地方政治單位則為‘縣’,有萬戶以上之大縣長官曰‘縣令’,減萬戶者曰‘縣長’。令之秩(級別)自千石至六百石縣長之秩則自五百石至三百石。是為政府命官。屬官有‘丞’、‘尉’各一人。其秩由四百石至二百石不等。丞司文事;尉任武職。統屬於縣令長。其外復按縣中戶口之多寡,舉民之年高德劭者,自‘鄉三老’中選出‘縣三老’,及‘孝悌’、‘力田’常員(今曰委員)若幹人。所謂:‘孝悌明天下之大順也;力田為生民之本;三老眾民之師也。’換言之,即是選縣中年高德劭負有物望者,參議縣政。縣中丞尉雖亦為有秩之官吏,然與縣三老等立於同等地位分庭抗禮既可以事相教,參議縣政得失,復可消極地監督政府。是為一縣之組織。
而縣直屬於郡。縣令長向郡太守直接負責。各郡所屬縣多寡不等,頗似今日之行省,所轄區域至廣。故一郡之政治如同一具體而微的中央政府。其郡太守之設官分職亦模擬中央政府之丞相府。一郡之軍政財大權,操諸太守一人,由太守直接向丞相負責。太守專政一方,權至大,體製亦等,因此太守之得人與否關係至大,以故西漢的中興令主孝宣皇帝曾有‘與朕共治天下者,其為良二千石乎’之言。漢製太守人選須由丞相擇人推薦,再由天子察之真除。太守初除拜時,須由天子召見,‘入殿受策。’策也者,即中央授以為治之原則。其有‘即拜’(便道赴任不入殿受策)者,然非常製。太守專治一郡,則於歲末派遣‘計偕’至京師上‘計簿’(政治報告書)於兩府──丞相府與禦史府──述職。每季──春夏秋冬──之第一日上財政收支報告之‘見錢簿’於大司農。故郡太守與中央政府之間維持密切聯絡,所謂‘堂陛之間不甚闊絕也’。
太守屬官計有‘郡丞’一人,總管百僚,首領諸吏。舉凡太守屬官之愚賢功罪,率由郡丞署其行能,課其殿最。然太守府組織至為龐大。因之其中屬員之賢愚功罪勤惰之考績,則另置‘功曹’一人專司之,是為專察太守府內之屬官者。至於屬縣之政治得失,縣令長之賢愚勤惰,則別由‘督郵’察之。督郵承郡太守命不時巡行,專察屬縣的吏治得失。
【作者加註:三國演義上有張翼德怒鞭督郵的故事。那是劉備在做安喜縣的縣尉,代理縣長,督郵來找他麻煩。張飛火了,乃把督郵綁起來,揍他一頓。然後兄弟三人棄官而去。詩人陶淵明做縣長,督郵來視察。陶縣長禮應穿官服,束帶,向督郵鞠躬,陶縣長不幹,說:‘不能為五鬥米折腰,向鄉裏小兒。所以也丟帶棄官而去。毛澤東譏笑老陶是個‘大官做不到,小官不願做’的臭老九。這個被陶老九所鄙視的鄉裏小兒就是督郵。國民黨在大陸時代叫‘督察’共產黨時代叫‘視察’,他們都是到下級政府去作威作福,大吃大喝還說什麽鳥不吃白不吃。筆者青年期也曾在國民政府屬下的地方政府做小吏,幾乎官拜督郵。這些督察、視察、督郵們,當然也包括本文作者在內,都是應該被張三爺打屁股的鄉裏小兒。’
而一郡之司法則由‘決曹’司之。決曹主治獄,司一郡之民刑法。一郡之治安則由‘誡曹’司之。誡曹主緝郡內盜賊,維持一郡安寧。另外更聘郡內明達士人組織‘議曹’,專備太守顧問,議政治得失。是皆由太守選拔本郡中俊秀士民任之。各有專職,分層負責。統名之曰:‘後曹’,亦即太守之幕府也。而由郡丞統領之。故郡丞襄贊太守,實際負責。亦即蔣委員長所說之‘幕僚長’也。
而一郡之國民軍訓,則由秩比二千石之‘郡尉’司之。漢製民年二十三始傅。即今之壯丁登記也。民年二十三即為及齡壯丁。及齡壯丁,如期至郡,由郡尉領受軍訓。於每歲農暇時之八月,會同郡太守與縣令長舉行‘都試’,視人民體格及誌趣之不同,分別施以‘輕車’、‘材官’、‘騎士’等之不同訓練。近水之郡復有‘樓船’之訓練。統由郡尉司之,而由太守集合縣令長於都試時,課其殿最,授予資格。故郡丞實掌一郡武備,邊郡郡尉之下且有武職屬官,曰‘司馬侯’者。故郡尉既司國民軍訓,復兼司捕盜,維持一郡治安,猶今日省內之保安司令,且兼師管區司令之職也。(三)迴避製與監察製
漢製郡太守屬官率由太守自本郡察舉孝廉方正之士為之,統謂之‘郡吏’;然他郡人,非本郡人不得為郡吏。以故太守承命出典一方,不過率本郡人民為治。因此下聞易於上達,舉直錯枉,施政得宜。郡太守則一本中央政令為治,有專殺之權,總攬政綱,導民為治。權至重,位亦等。故其屬吏雖率為本郡人,亦不敢阿黨蒙蔽,致使太守有運用不靈之弊也。
真正之地方政治單位則為‘縣’,有萬戶以上之大縣長官曰‘縣令’,減萬戶者曰‘縣長’。令之秩(級別)自千石至六百石縣長之秩則自五百石至三百石。是為政府命官。屬官有‘丞’、‘尉’各一人。其秩由四百石至二百石不等。丞司文事;尉任武職。統屬於縣令長。其外復按縣中戶口之多寡,舉民之年高德劭者,自‘鄉三老’中選出‘縣三老’,及‘孝悌’、‘力田’常員(今曰委員)若幹人。所謂:‘孝悌明天下之大順也;力田為生民之本;三老眾民之師也。’換言之,即是選縣中年高德劭負有物望者,參議縣政。縣中丞尉雖亦為有秩之官吏,然與縣三老等立於同等地位分庭抗禮既可以事相教,參議縣政得失,復可消極地監督政府。是為一縣之組織。
而縣直屬於郡。縣令長向郡太守直接負責。各郡所屬縣多寡不等,頗似今日之行省,所轄區域至廣。故一郡之政治如同一具體而微的中央政府。其郡太守之設官分職亦模擬中央政府之丞相府。一郡之軍政財大權,操諸太守一人,由太守直接向丞相負責。太守專政一方,權至大,體製亦等,因此太守之得人與否關係至大,以故西漢的中興令主孝宣皇帝曾有‘與朕共治天下者,其為良二千石乎’之言。漢製太守人選須由丞相擇人推薦,再由天子察之真除。太守初除拜時,須由天子召見,‘入殿受策。’策也者,即中央授以為治之原則。其有‘即拜’(便道赴任不入殿受策)者,然非常製。太守專治一郡,則於歲末派遣‘計偕’至京師上‘計簿’(政治報告書)於兩府──丞相府與禦史府──述職。每季──春夏秋冬──之第一日上財政收支報告之‘見錢簿’於大司農。故郡太守與中央政府之間維持密切聯絡,所謂‘堂陛之間不甚闊絕也’。
太守屬官計有‘郡丞’一人,總管百僚,首領諸吏。舉凡太守屬官之愚賢功罪,率由郡丞署其行能,課其殿最。然太守府組織至為龐大。因之其中屬員之賢愚功罪勤惰之考績,則另置‘功曹’一人專司之,是為專察太守府內之屬官者。至於屬縣之政治得失,縣令長之賢愚勤惰,則別由‘督郵’察之。督郵承郡太守命不時巡行,專察屬縣的吏治得失。
【作者加註:三國演義上有張翼德怒鞭督郵的故事。那是劉備在做安喜縣的縣尉,代理縣長,督郵來找他麻煩。張飛火了,乃把督郵綁起來,揍他一頓。然後兄弟三人棄官而去。詩人陶淵明做縣長,督郵來視察。陶縣長禮應穿官服,束帶,向督郵鞠躬,陶縣長不幹,說:‘不能為五鬥米折腰,向鄉裏小兒。所以也丟帶棄官而去。毛澤東譏笑老陶是個‘大官做不到,小官不願做’的臭老九。這個被陶老九所鄙視的鄉裏小兒就是督郵。國民黨在大陸時代叫‘督察’共產黨時代叫‘視察’,他們都是到下級政府去作威作福,大吃大喝還說什麽鳥不吃白不吃。筆者青年期也曾在國民政府屬下的地方政府做小吏,幾乎官拜督郵。這些督察、視察、督郵們,當然也包括本文作者在內,都是應該被張三爺打屁股的鄉裏小兒。’
而一郡之司法則由‘決曹’司之。決曹主治獄,司一郡之民刑法。一郡之治安則由‘誡曹’司之。誡曹主緝郡內盜賊,維持一郡安寧。另外更聘郡內明達士人組織‘議曹’,專備太守顧問,議政治得失。是皆由太守選拔本郡中俊秀士民任之。各有專職,分層負責。統名之曰:‘後曹’,亦即太守之幕府也。而由郡丞統領之。故郡丞襄贊太守,實際負責。亦即蔣委員長所說之‘幕僚長’也。
而一郡之國民軍訓,則由秩比二千石之‘郡尉’司之。漢製民年二十三始傅。即今之壯丁登記也。民年二十三即為及齡壯丁。及齡壯丁,如期至郡,由郡尉領受軍訓。於每歲農暇時之八月,會同郡太守與縣令長舉行‘都試’,視人民體格及誌趣之不同,分別施以‘輕車’、‘材官’、‘騎士’等之不同訓練。近水之郡復有‘樓船’之訓練。統由郡尉司之,而由太守集合縣令長於都試時,課其殿最,授予資格。故郡丞實掌一郡武備,邊郡郡尉之下且有武職屬官,曰‘司馬侯’者。故郡尉既司國民軍訓,復兼司捕盜,維持一郡治安,猶今日省內之保安司令,且兼師管區司令之職也。(三)迴避製與監察製
漢製郡太守屬官率由太守自本郡察舉孝廉方正之士為之,統謂之‘郡吏’;然他郡人,非本郡人不得為郡吏。以故太守承命出典一方,不過率本郡人民為治。因此下聞易於上達,舉直錯枉,施政得宜。郡太守則一本中央政令為治,有專殺之權,總攬政綱,導民為治。權至重,位亦等。故其屬吏雖率為本郡人,亦不敢阿黨蒙蔽,致使太守有運用不靈之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