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是本能之路,而以蜂蟻造其極。一為智慧之路,其操持生活之心意至明至強,比較是走從後天想法子之路,即智慧之路,以人類為走其極端。大方向之中又有無教小方向,故差一點則方向不同。如貓與虎,如牛與馬,雖其相近,然差一點則無法可以相及。猿猴雖與人類相近,但他亦自成一方向,決不能進化成人,即現在之猿猴亦與最初之猿猴不同也。脊椎動物之生活,比較是頂能自由活動,能保持經驗,能從後天學習。雖是許多脊椎動物亦同走此大方向,而仍是各走各路。其中哺乳類雖與人類同走後天智慧的路,但他走得不遠,尚未發達,故不能不仍走先天之路,藉本能以生活。人類則走智慧路,發達至極點,故雖有本能,然不能與其他動物相比。虎之本能與人之本能大不一樣,不能以彼例此。且本能不可單獨提出以相比較,因動物之本能,其全生活方法在他之全盤係統中所占之位置,與人之本能在人之生活全盤係統中所占之位置,完全不同,故不能(與)[以]此例彼也。
人類與動物之不同,有幾個特點。且先說其不甚重要者。如人能站立,且站立之姿勢極其安穩,猿猴雖亦能站立,然姿勢之安穩遠不如人。
又人能用手,其拇指與其他四指同其功用;猿類雖亦能用手,但運用不如人之靈便。其特點一。柏氏說人類之特點在能製造器具,能運用身體以外之器具,其他動物則幾乎器官即寓於身體之中,不能運用身體以外之器具。柏氏以為本能與智慧之別,此點甚為分明。不能用身體以外之器具者,為走本能之路;能用身體以外之器具者,為走智慧之路。動物中比較能用器具者,則比較有智慧;愈不能用器具者,則愈近於本能。動物中以身體為其器具,而器具即其身體之一部分,隨在可見。如虎之用其爪牙,象之用其鼻,其最著者也。若蜂蟻之類,則純粹走本能之路。其團體之中,各有分職。其分職不同,身體之構造——即器具——亦隨之而異。官骸之用與本能,幾無以辨。既從其官骸而發生本能,亦從其本能而造出官骸,所謂本能就是官骸之作用。故觀蜂蟻之例,而本能與智慧兩途之意義愈明。即一者器具在身體之內,其生活安排完全賴先天安排,有何種器具則成何種生活;亦可言動物有何種生活則成何種器具。此可言動物生活方法為先天安排好之證明。他方麵因人之能用器具,又可見人是少受規定,未有安排,無先天之預備。故可說人之生活方法,全賴後天學習補充。人之特點即在能用器具、能造器具上可以看出智慧來。人與動物之不同,此實一甚重要之區別也。
人類與其他動物不同還有第三條特點,即人類的幼稚時期特長。不獨生下來不能與大人一樣,而且必須經過甚長之時間始能與成人一樣。如智慧才能種種生活方法必賴有悠久歲月之學習而後成功。其他動物則不然,生下來不久,即可與成長之動物一樣。此在各種動物中可以看見。在脊椎動物之魚類,其小魚落生之後已可隨其母以尋食,過數月則與大魚無異,能獨立生活矣。又如鳥類之小燕,在進化路上比魚類為高,其落生之後不能自己覓食,必賴其母哺之。過三四月,始隨其母學飛。又三四月始能獨立生活與大燕同。又如哺乳類之馬牛與魚燕比,則進化更高矣。初生之後,尤軟弱無能,更須其母之保護、教訓,經長久之時間始能離母自活。
猿猴在動物之中進化最高,其兒童期亦比他動物為更長。英之生物學家瓦拉士嚐考察一小猩猩在落生後三四星期乃能站立,許久始能以手取食,再過許久乃漸長成,比之其他動物其兒童期實為最長。返觀下等動物如阿米巴,由母體生(活)出來即可生活,無所謂兒童期。蚯蚓落生之後不幾日即可長成,其兒童期極短。若人類則兒童期之長在動物中無與方比,初生之後除能呼吸吮乳等以外,其他能力皆未發達。半日離母則必死亡,一二星期始能感覺光線聽到聲音,一月後始能笑,經七八月後始生牙齒,一年之後始漸能學爬學走。普通說男子到二十一歲女子十八歲始為成人,若其身體之發達、教育之完成,則必添到二十五歲。人類兒童期之長在動物中無與比倫也。由上述之事實,吾人益明曉其意義:即禽類是走本能路,人類則走智慧路。唯其走本能路,故其對待生活之方法即其行為心理,幾為與生俱來,已安排好,則無須長期之教育,且必須速急長成,以免生命之危險。唯人類之走智慧路也,故必有長期之幼稚期,以多靠學習。其始也幾乎一無所能,其終也若無所不能。蓋走智慧之路使然也。此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又其一也。
第四特點則以人之能應用符號(包括語文、語言以聲為符號,文字以形式為符號)。此特點可概括前之所舉者。以人之能走智慧路,即在其能應用符號。能應用符號即人類智慧之所在。夫所謂符號者大約有三層:第一層為想像,次為言語,次為文字。以想像為尤要,智慧之重要亦在於想像。想像又包含兩種:一為個人主觀的親驗之再生,即所謂回想、記憶。
如回憶食糖時之味,隻親驗之再生而已,未經變化者也。一是平常之所謂想像,想像為新創。世界本來未有此事,是虛構的創新的,即是想像。其材料雖為舊的經驗,而加以新的配合。故想像實已包含二義。此二層之符號皆是事實之代表。如有含糖經驗即為事實,最初的心之影子摹想糖之色與味就是中心之想像。代表事實後發為言語,即代表心之所有者。文字為代表語言,抑直接代表意思。雖未可斷言,要皆為代表事實之符號也。行為派不承認有想像。言語想像即語言。羅素是建立想像,蝸遜則反對想像,以不出聲之語言解思想。吾人可以承認主觀之想像。蓋想像食糖一事雖不可分,然實有兩麵。且智慧之所以重要因有想像,想像不可否認也。
然想像之重要點何在?在其能離開具體之事實,而有代表事實之影象在心中。此種想像其他動物必不能有!人唯能有此種想像,故其學習之方法與動物之學習截然不同。他種動物之學習不過是行為之修正麵已。如狗之怕火,隻在其見火之時而有知覺。隻有當境再認,不能有火之觀念記憶於胸中,不能自由虛構一火的觀念,故其學習隻是亂撞,蓋未有此符號也。人之學習則不然。在舊經驗有此符號(想像)之後,不必再去經驗此回事物,而能把環境放在心中,在心中掉換虛構開闢一新的路。故其經驗學習為有計劃有成竹在胸之試驗學習,異乎動物之亂撞而無步驟者也。凡一切製作,如作文畫圖乃至製造器具、房屋,胥藉有想像,胥先由有雛形而漸臻完備,故未有想像則未有新辟路徑,未有想像則一切製度創造皆無基礎以發生。當想像之時可以看出智慧之作用。想像之為具體的,即其想像之材料,無感[覺]可離感覺之影子(即經驗之影子),感覺所得者皆成一片,整個的不能分。以感覺所得者為基礎而分析聯合,即是智慧作用。說分析同時即是聯合,即是認清彼此之關係。如糖之甜、鳥之飛,在感覺上皆是一片的。把甜在糖中抽出,把飛在鳥中抽出,則成糖與甜、鳥與飛之關係的觀念。此即所謂智慧作用。當過去經驗在心中安排掉換其關係之時,則成一種想像的創造。此種想像創造即舊世界所未有,及其發表出來而世界始有此事如數學名家是講關係形式之學,不必一一從感覺經驗,而能想像虛構成功。此可見想像在智慧上之重要矣。故能應用符號實有人類智慧之所在。又言語文字更能助人之學習與創新,有言語文字而想像之用益廣大豐富。然隻用想像不足,必有語言乃可使經驗交換,有文字乃可使經驗久存。語文為之輔,則想像更能存舊創新矣。由上之意義以觀,人類之靠後天益得確證。唯人之能應用符號也,即能助想像、助學習、助創新。所謂想像、學習、創新即是靠後天,走理智的路,而不是靠先天走本能之路。其如何靠後天即是其如何不靠先天,靠後天到如何程度即是其不靠先天到如何程度也。
人類與動物之不同,有幾個特點。且先說其不甚重要者。如人能站立,且站立之姿勢極其安穩,猿猴雖亦能站立,然姿勢之安穩遠不如人。
又人能用手,其拇指與其他四指同其功用;猿類雖亦能用手,但運用不如人之靈便。其特點一。柏氏說人類之特點在能製造器具,能運用身體以外之器具,其他動物則幾乎器官即寓於身體之中,不能運用身體以外之器具。柏氏以為本能與智慧之別,此點甚為分明。不能用身體以外之器具者,為走本能之路;能用身體以外之器具者,為走智慧之路。動物中比較能用器具者,則比較有智慧;愈不能用器具者,則愈近於本能。動物中以身體為其器具,而器具即其身體之一部分,隨在可見。如虎之用其爪牙,象之用其鼻,其最著者也。若蜂蟻之類,則純粹走本能之路。其團體之中,各有分職。其分職不同,身體之構造——即器具——亦隨之而異。官骸之用與本能,幾無以辨。既從其官骸而發生本能,亦從其本能而造出官骸,所謂本能就是官骸之作用。故觀蜂蟻之例,而本能與智慧兩途之意義愈明。即一者器具在身體之內,其生活安排完全賴先天安排,有何種器具則成何種生活;亦可言動物有何種生活則成何種器具。此可言動物生活方法為先天安排好之證明。他方麵因人之能用器具,又可見人是少受規定,未有安排,無先天之預備。故可說人之生活方法,全賴後天學習補充。人之特點即在能用器具、能造器具上可以看出智慧來。人與動物之不同,此實一甚重要之區別也。
人類與其他動物不同還有第三條特點,即人類的幼稚時期特長。不獨生下來不能與大人一樣,而且必須經過甚長之時間始能與成人一樣。如智慧才能種種生活方法必賴有悠久歲月之學習而後成功。其他動物則不然,生下來不久,即可與成長之動物一樣。此在各種動物中可以看見。在脊椎動物之魚類,其小魚落生之後已可隨其母以尋食,過數月則與大魚無異,能獨立生活矣。又如鳥類之小燕,在進化路上比魚類為高,其落生之後不能自己覓食,必賴其母哺之。過三四月,始隨其母學飛。又三四月始能獨立生活與大燕同。又如哺乳類之馬牛與魚燕比,則進化更高矣。初生之後,尤軟弱無能,更須其母之保護、教訓,經長久之時間始能離母自活。
猿猴在動物之中進化最高,其兒童期亦比他動物為更長。英之生物學家瓦拉士嚐考察一小猩猩在落生後三四星期乃能站立,許久始能以手取食,再過許久乃漸長成,比之其他動物其兒童期實為最長。返觀下等動物如阿米巴,由母體生(活)出來即可生活,無所謂兒童期。蚯蚓落生之後不幾日即可長成,其兒童期極短。若人類則兒童期之長在動物中無與方比,初生之後除能呼吸吮乳等以外,其他能力皆未發達。半日離母則必死亡,一二星期始能感覺光線聽到聲音,一月後始能笑,經七八月後始生牙齒,一年之後始漸能學爬學走。普通說男子到二十一歲女子十八歲始為成人,若其身體之發達、教育之完成,則必添到二十五歲。人類兒童期之長在動物中無與比倫也。由上述之事實,吾人益明曉其意義:即禽類是走本能路,人類則走智慧路。唯其走本能路,故其對待生活之方法即其行為心理,幾為與生俱來,已安排好,則無須長期之教育,且必須速急長成,以免生命之危險。唯人類之走智慧路也,故必有長期之幼稚期,以多靠學習。其始也幾乎一無所能,其終也若無所不能。蓋走智慧之路使然也。此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又其一也。
第四特點則以人之能應用符號(包括語文、語言以聲為符號,文字以形式為符號)。此特點可概括前之所舉者。以人之能走智慧路,即在其能應用符號。能應用符號即人類智慧之所在。夫所謂符號者大約有三層:第一層為想像,次為言語,次為文字。以想像為尤要,智慧之重要亦在於想像。想像又包含兩種:一為個人主觀的親驗之再生,即所謂回想、記憶。
如回憶食糖時之味,隻親驗之再生而已,未經變化者也。一是平常之所謂想像,想像為新創。世界本來未有此事,是虛構的創新的,即是想像。其材料雖為舊的經驗,而加以新的配合。故想像實已包含二義。此二層之符號皆是事實之代表。如有含糖經驗即為事實,最初的心之影子摹想糖之色與味就是中心之想像。代表事實後發為言語,即代表心之所有者。文字為代表語言,抑直接代表意思。雖未可斷言,要皆為代表事實之符號也。行為派不承認有想像。言語想像即語言。羅素是建立想像,蝸遜則反對想像,以不出聲之語言解思想。吾人可以承認主觀之想像。蓋想像食糖一事雖不可分,然實有兩麵。且智慧之所以重要因有想像,想像不可否認也。
然想像之重要點何在?在其能離開具體之事實,而有代表事實之影象在心中。此種想像其他動物必不能有!人唯能有此種想像,故其學習之方法與動物之學習截然不同。他種動物之學習不過是行為之修正麵已。如狗之怕火,隻在其見火之時而有知覺。隻有當境再認,不能有火之觀念記憶於胸中,不能自由虛構一火的觀念,故其學習隻是亂撞,蓋未有此符號也。人之學習則不然。在舊經驗有此符號(想像)之後,不必再去經驗此回事物,而能把環境放在心中,在心中掉換虛構開闢一新的路。故其經驗學習為有計劃有成竹在胸之試驗學習,異乎動物之亂撞而無步驟者也。凡一切製作,如作文畫圖乃至製造器具、房屋,胥藉有想像,胥先由有雛形而漸臻完備,故未有想像則未有新辟路徑,未有想像則一切製度創造皆無基礎以發生。當想像之時可以看出智慧之作用。想像之為具體的,即其想像之材料,無感[覺]可離感覺之影子(即經驗之影子),感覺所得者皆成一片,整個的不能分。以感覺所得者為基礎而分析聯合,即是智慧作用。說分析同時即是聯合,即是認清彼此之關係。如糖之甜、鳥之飛,在感覺上皆是一片的。把甜在糖中抽出,把飛在鳥中抽出,則成糖與甜、鳥與飛之關係的觀念。此即所謂智慧作用。當過去經驗在心中安排掉換其關係之時,則成一種想像的創造。此種想像創造即舊世界所未有,及其發表出來而世界始有此事如數學名家是講關係形式之學,不必一一從感覺經驗,而能想像虛構成功。此可見想像在智慧上之重要矣。故能應用符號實有人類智慧之所在。又言語文字更能助人之學習與創新,有言語文字而想像之用益廣大豐富。然隻用想像不足,必有語言乃可使經驗交換,有文字乃可使經驗久存。語文為之輔,則想像更能存舊創新矣。由上之意義以觀,人類之靠後天益得確證。唯人之能應用符號也,即能助想像、助學習、助創新。所謂想像、學習、創新即是靠後天,走理智的路,而不是靠先天走本能之路。其如何靠後天即是其如何不靠先天,靠後天到如何程度即是其不靠先天到如何程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