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隻要能完全聽憑他真誠的直覺,他雖然不希望成一個大人物,但是他裏麵有真實的氣力,自然有作大事業,成大學問的可能。凡是成大事業,成大學問的人,都是憑他裏麵的興味,衝動,決非理智計較的力量。
第6章 如何才能得到痛快的合理的生活
今天有三個意思要和大家說。
第一個意思是:師生之間切不要使之落於應付,應常常以坦白的心相示,而求其相通。如果落於應付,則此種生活殊無意趣。大概在先生一麵,心裏要能夠平平靜靜的,不存一個要責望同學以非如何不可的意思;也不因少數同學懶惰而有不平之氣。在同學一麵,更要坦白實在——不搪塞,不欺騙,不懶惰。所謂坦白,就是指自己力量盡到而言;雖然自己有短處,有為難處,也要照樣子擺出來。如果力量沒盡到而搪塞飾掩,這是虛偽;如果力量沒盡到而把懶惰擺出來給人看,這便是無恥。這兩者是毀滅生命的鑿子。人生隻有盡力,盡力才有坦白之可言。坦白決不是沒有羞惡,沒有判斷,它是要使每個人從坦白真實裏麵來認識自己,來發揮各自的生命力。每人都能如此,其情必順,其心必通,才不致落於形式的表麵的應付上,才能夠大家齊心向前發展,創造!
第二個意思是:人都是要求過一個痛快的生活。但此痛快生活,果何自而來?就是在各自的精力能夠常常集中,發揮,運用。此意即說,敷衍、懶惰、不做事,空自一天天企待著去挨磨日子,便沒法得到一個痛快的生活——也很不合算。於此我可以述說我的兩個經驗。
頭一個經驗,仿佛自己越是在給別人有所犧牲的時候,心裏特別覺得痛快、酣暢、開展。反過來,自己力氣不為人家用,似乎應該舒服,其實並不如此,反是心裏感覺特別緊縮,悶苦。所以為社會犧牲,是合乎人類生命的自然要求,這個地方可以讓我們生活更能有力!
再一個經驗,就是勞動。我們都是身體很少勞動的人,可是我常是這樣:頗費力氣的事情開頭懶於去作,等到勞動以後,遍身出汗,心裏反倒覺得異常痛快。
以上這兩個經驗,一個比較深細,一個比較粗淺。但都是告訴我們力量要用出來才能痛快。人類生命的自然要求就是如此。於此苟無所悟,實在等於斫喪自己的生命。
第三個意思是:有的人每每看輕自己的工作,覺得粗淺而不足為,這是一個錯誤。須知雖然是粗淺的事情,如果能集中整個精力來作,也都能做到精微高深的境界。古人雲:“灑掃、應對、進退,即是形上學”,又雲:“下學而上達”,都是指此而言。在事情本身說,表麵上隻有大小之殊,沒有精粗——這件事比那件事粗淺——的分野。俗話說:“天下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隻在各人自求而已。大概任何一件事業或一種學術,隻怕不肯用心,肯用心一定可以得到許多的啟示與教訓,一定可以有所得,有所悟。在這個地方的所得,同在那個地方所得的是一樣高深;在這裏有所通,在別處也沒有什麽不通,所謂一通百通。所以凡對人情事理有所悟者,就是很大的學問。此其要點,即在集中精力,多用心思,去掉懶惰。能如此,才算握住生命真諦,才算得到痛快的合理的生活。
第7章 談生命與向上創造
談到向上創造,必先明白生命。生命是怎樣一回事呢?在這裏且先說:生命和生活是否有個分別?
生命與生活,在我說實際上是純然一回事;不過為說話方便計,每好將這件事打成兩截。所謂兩截,就是,一為體,一為用。其實這隻是勉強的分法,譬如以動言之,離開動力便沒有活動;離開活動就沒有動力,本是一回事。宇宙之所表現者雖紛繁萬狀,其實即體即用,也隻是一回事,並非另有本體。猶如說:我連續不斷的生活,就是“我”;不能將“我”與連續不斷的生活分為二。生命與生活隻是字樣不同,一為表體,一為表用而已。
“生”與“活”二字,意義相同,生即活,活亦即生。唯“生”“活”與“動”則有別。車輪轉,“動”也,但不能謂之“生”或“活”。所謂“生活”者,就是自動的意思;自動就是偶然。偶然就是不期然的,非必然的,說不出為什麽而然。自動即從此開端動起——為第一動,不能更追問其所由然;再問則唯是許多外緣矣。
生命是什麽?就是活的相續。“活”就是“向上創造”。向上就是有類於自己自動地振作,就是“活”;“活”之來源,則不可知。如詩文書畫,興來從事,則覺特別靈活有神,此實莫名其所以然。特別靈活就是指著最大的向上創造,最少機械性。雖然在人的習慣上,其動的方式可以前後因襲,但此無礙於特別靈活,因為它是促進創造的。
一般人大都把生活看作是有意識的,生命當作是有目的的,這是錯誤。整個生命的本身是毫無目的的。有意識的生活,隻是我們生活的表麵。就人的一生那麽長的時間言之,仍以無意識生活為多。並且即在自己覺得好像有目的,其實仍是沒有目的。就一段一段瑣碎的生活上,分別目的與手段,是可以的;就整個生活說,沒法說目的——實在也沒有目的。
如果要有目的,在有生之初就應當有了,後來現按上去一個目的就不是了。
向上創造就是靈活奮進,細分析之可有兩點:(一)向上翻高,(二)往廣闊裏開展。生命(或生物)自開頭起就是這麽一回事,一直到人類——到現在的人類,仍是這麽一回事。生物進化史、人類文化史,處處都表明這向上與擴大。以至現在我們要好的心、奔赴理想的精神,還無非是這回事。發展到此,已證明生命的勝利。但這個勝利,不是開頭就規定如此,今後的歸趨,仍然是不能有一個究竟的!
與向上創造相反的就是呆板化機械化的傾向。很奇怪的,亦是奇妙的事,生命為了求得更進一步之向上與擴大,恆必將其自身機械化了才行。
他像是沒有法子一蹴的上去,必須逐步進展,走上一步是一步。要邁進於第二步時,即把第一步交代給最省事的辦法,就是把他機械化了,但這一段在生活裏麵就不用再去操心。例如動物生理現象中,循環係統消化係統種種運轉活動,就是生命之機械化。生命在此一段,很鄰近於機械,他不復是不能追問其所由然的第一動,不復是自動,而為被動矣。人類生活中必須養成許多習慣,亦是此例。習慣化即機械化。騎腳踏車未成習慣時,必得操心;既熟練後,不須再用心力,而可遊心於更高一段的活動;在車上玩種種把戲之類。在生理現象與習慣之間的本能,亦是生命之機械化者;人類社會中之有禮法製度,正亦相同。這都是省出力量,再向前開展;一步步向上創造,一步步機械化,再一步步的開展去;生命就是始終如此無目的的向上創造。人類的向善心,愛好真理,追求真理,都從此一個趨向而來,不是兩回事。這一趨向極明朗;但趨向隻是趨向,不是目的。
第6章 如何才能得到痛快的合理的生活
今天有三個意思要和大家說。
第一個意思是:師生之間切不要使之落於應付,應常常以坦白的心相示,而求其相通。如果落於應付,則此種生活殊無意趣。大概在先生一麵,心裏要能夠平平靜靜的,不存一個要責望同學以非如何不可的意思;也不因少數同學懶惰而有不平之氣。在同學一麵,更要坦白實在——不搪塞,不欺騙,不懶惰。所謂坦白,就是指自己力量盡到而言;雖然自己有短處,有為難處,也要照樣子擺出來。如果力量沒盡到而搪塞飾掩,這是虛偽;如果力量沒盡到而把懶惰擺出來給人看,這便是無恥。這兩者是毀滅生命的鑿子。人生隻有盡力,盡力才有坦白之可言。坦白決不是沒有羞惡,沒有判斷,它是要使每個人從坦白真實裏麵來認識自己,來發揮各自的生命力。每人都能如此,其情必順,其心必通,才不致落於形式的表麵的應付上,才能夠大家齊心向前發展,創造!
第二個意思是:人都是要求過一個痛快的生活。但此痛快生活,果何自而來?就是在各自的精力能夠常常集中,發揮,運用。此意即說,敷衍、懶惰、不做事,空自一天天企待著去挨磨日子,便沒法得到一個痛快的生活——也很不合算。於此我可以述說我的兩個經驗。
頭一個經驗,仿佛自己越是在給別人有所犧牲的時候,心裏特別覺得痛快、酣暢、開展。反過來,自己力氣不為人家用,似乎應該舒服,其實並不如此,反是心裏感覺特別緊縮,悶苦。所以為社會犧牲,是合乎人類生命的自然要求,這個地方可以讓我們生活更能有力!
再一個經驗,就是勞動。我們都是身體很少勞動的人,可是我常是這樣:頗費力氣的事情開頭懶於去作,等到勞動以後,遍身出汗,心裏反倒覺得異常痛快。
以上這兩個經驗,一個比較深細,一個比較粗淺。但都是告訴我們力量要用出來才能痛快。人類生命的自然要求就是如此。於此苟無所悟,實在等於斫喪自己的生命。
第三個意思是:有的人每每看輕自己的工作,覺得粗淺而不足為,這是一個錯誤。須知雖然是粗淺的事情,如果能集中整個精力來作,也都能做到精微高深的境界。古人雲:“灑掃、應對、進退,即是形上學”,又雲:“下學而上達”,都是指此而言。在事情本身說,表麵上隻有大小之殊,沒有精粗——這件事比那件事粗淺——的分野。俗話說:“天下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隻在各人自求而已。大概任何一件事業或一種學術,隻怕不肯用心,肯用心一定可以得到許多的啟示與教訓,一定可以有所得,有所悟。在這個地方的所得,同在那個地方所得的是一樣高深;在這裏有所通,在別處也沒有什麽不通,所謂一通百通。所以凡對人情事理有所悟者,就是很大的學問。此其要點,即在集中精力,多用心思,去掉懶惰。能如此,才算握住生命真諦,才算得到痛快的合理的生活。
第7章 談生命與向上創造
談到向上創造,必先明白生命。生命是怎樣一回事呢?在這裏且先說:生命和生活是否有個分別?
生命與生活,在我說實際上是純然一回事;不過為說話方便計,每好將這件事打成兩截。所謂兩截,就是,一為體,一為用。其實這隻是勉強的分法,譬如以動言之,離開動力便沒有活動;離開活動就沒有動力,本是一回事。宇宙之所表現者雖紛繁萬狀,其實即體即用,也隻是一回事,並非另有本體。猶如說:我連續不斷的生活,就是“我”;不能將“我”與連續不斷的生活分為二。生命與生活隻是字樣不同,一為表體,一為表用而已。
“生”與“活”二字,意義相同,生即活,活亦即生。唯“生”“活”與“動”則有別。車輪轉,“動”也,但不能謂之“生”或“活”。所謂“生活”者,就是自動的意思;自動就是偶然。偶然就是不期然的,非必然的,說不出為什麽而然。自動即從此開端動起——為第一動,不能更追問其所由然;再問則唯是許多外緣矣。
生命是什麽?就是活的相續。“活”就是“向上創造”。向上就是有類於自己自動地振作,就是“活”;“活”之來源,則不可知。如詩文書畫,興來從事,則覺特別靈活有神,此實莫名其所以然。特別靈活就是指著最大的向上創造,最少機械性。雖然在人的習慣上,其動的方式可以前後因襲,但此無礙於特別靈活,因為它是促進創造的。
一般人大都把生活看作是有意識的,生命當作是有目的的,這是錯誤。整個生命的本身是毫無目的的。有意識的生活,隻是我們生活的表麵。就人的一生那麽長的時間言之,仍以無意識生活為多。並且即在自己覺得好像有目的,其實仍是沒有目的。就一段一段瑣碎的生活上,分別目的與手段,是可以的;就整個生活說,沒法說目的——實在也沒有目的。
如果要有目的,在有生之初就應當有了,後來現按上去一個目的就不是了。
向上創造就是靈活奮進,細分析之可有兩點:(一)向上翻高,(二)往廣闊裏開展。生命(或生物)自開頭起就是這麽一回事,一直到人類——到現在的人類,仍是這麽一回事。生物進化史、人類文化史,處處都表明這向上與擴大。以至現在我們要好的心、奔赴理想的精神,還無非是這回事。發展到此,已證明生命的勝利。但這個勝利,不是開頭就規定如此,今後的歸趨,仍然是不能有一個究竟的!
與向上創造相反的就是呆板化機械化的傾向。很奇怪的,亦是奇妙的事,生命為了求得更進一步之向上與擴大,恆必將其自身機械化了才行。
他像是沒有法子一蹴的上去,必須逐步進展,走上一步是一步。要邁進於第二步時,即把第一步交代給最省事的辦法,就是把他機械化了,但這一段在生活裏麵就不用再去操心。例如動物生理現象中,循環係統消化係統種種運轉活動,就是生命之機械化。生命在此一段,很鄰近於機械,他不復是不能追問其所由然的第一動,不復是自動,而為被動矣。人類生活中必須養成許多習慣,亦是此例。習慣化即機械化。騎腳踏車未成習慣時,必得操心;既熟練後,不須再用心力,而可遊心於更高一段的活動;在車上玩種種把戲之類。在生理現象與習慣之間的本能,亦是生命之機械化者;人類社會中之有禮法製度,正亦相同。這都是省出力量,再向前開展;一步步向上創造,一步步機械化,再一步步的開展去;生命就是始終如此無目的的向上創造。人類的向善心,愛好真理,追求真理,都從此一個趨向而來,不是兩回事。這一趨向極明朗;但趨向隻是趨向,不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