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記] 《我的人生哲學》作者:梁漱溟【完結】
第1章 出版說明
梁漱溟(1893-1988)是現代中國著名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他一生發表了大量有影響的作品;他堅持獨立思考,特立獨行,表裏如一。人們在服膺他的思想的同時,尤為欽佩他的人格。
梁先生的著作多關涉人生和社會問題,讀者從中不僅可以了解他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可以品味出他的崇高品格是如何造就的。然而一般大眾往往無力遍讀其著作,對他研究的問題和學問也不能一一涉獵。為了有助於一般讀者能夠簡要而準確地了解梁先生的人生哲學,在對人生至理的追尋中,感悟人生真諦,我們編選了《我的人生哲學》一書。
關於“人生哲學”,可以從兩個意義上理解:一是在嚴格的學術意義上,指人生哲學體係,如通行的人生哲學教科書和專著,要對人生哲學的許多概念、範疇、原則、理論等等,作出係統的闡釋;另一種是在人生觀或對人生問題的看法意義上使用,是寬泛言之,可以不那麽係統。本書就是在第二種意義上使用“人生哲學”這個概念的。
根據上述理解,本書的編選範圍是梁漱溟先生人生哲學專著之外談人生感悟的小文章,大致分為對人的認識、對人生意義的認識、對人生具體問題的看法、對人生角色和時段的看法四個部分。所選文章原則上保留原題,除明顯錯別字、用字規範依現行規定統一外,作者的表述風格、文字均不作任何修改,以保證原汁原味。
本書編選過程中,得到梁漱溟先生的哲嗣梁培寬、梁培恕二位先生的大力支持,並得到他們的出版授權。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當代中國出版社編輯部
第2章 人生的意義
一
人們常常愛問:人生有不有目的?有不有意義?不知同學們對於這一類的問題想過沒有?如果想過,其答案為何?要是大家曾用過一番心思,我來講這問題就比較容易了,你們就可以比較容易地了解我的話。
我以為人生不好說目的,因為目的是後來才有的事。我們先要曉得什麽叫做目的。比如,我們這次來興安,是想看靈渠,如果我們到了興安,而沒有看到靈渠,那便可以說沒有達到目的。要是目的意思,是如此的話,人生便無目的。乘車來興安是手段,看靈渠是目的,如此目的手段分別開來,是人生行事所恆有。但一事雖可如此說,而整個人生則不能如此說。
整個宇宙是逐漸發展起來的。天、地、山、水,各種生物,形形色色慢慢展開,最後才有人類,有我。人之有生,正如萬物一樣是自然而生的。天雨、水流、鶯飛、草長,都順其自然,並無目的。我未曾知道,而已經有了我。此時再追問“人生果為何來?”或“我為何來?”已是晚了。
倘經過一番思考,決定一個目的,亦算不得了。
以上是講人生不好說有目的,是第一段。
二
人生雖不好說有目的,但未嚐不可說人生有其意義。人生的意義在哪裏?人生的意義在創造!
人生的意義在創造,是於人在萬物中比較出來的。
宇宙是一大生命,從古到今不斷創造,花樣翻新造成千奇百樣的大世界。這是從生物進化史到人類文化史一直演下來沒有停的。但到現在代表宇宙大生命表現其創造精神的卻隻有人類,其餘動植物界已經成了刻板的文章,不能前進。例如稻穀一年一熟或兩熟,生出來,熟落去,年年如是,代代如是。又如鳥雀,老鳥生小鳥,小鳥的生活還和老鳥一般無二,不像是創造的文章,而像是刻板文章了。亦正和推磨的牛馬一天到晚行走不息,但轉來轉去,終歸是原來的地方,沒有前進。
到今天還能代表宇宙大生命,不斷創造,花樣翻新的是人類;人類的創造表現在其生活上、文化上不斷的進步。文化是人工的、人造的,不是自然的、本來的。
總之,是人運用他的心思來改造自然供其應用。而人群之間關係組織亦隨有遷進。前一代傳於後一代,後一代卻每有新發明,不必照舊。前後積累,遂有今天政治經濟文物製度之盛。今後還有我們不及見不及知的新文化新生活。
以此我們說人生意義在創造,宇宙大生命創造無已的趨勢在動植物方麵業已不見,現在全靠人類文化來表現了,是第二段。
三
人類為何能創造,其他的生物為何不能創造?那就是因為人類會用心思,而其他一切生物大都不會用心思。人生的意義就在他會用心思去創造;要是人類不用心思,便辜負了人生;不創造,便枉生了一世,所以我們要時時提醒自己,要用心思要創造。
什麽是創造,什麽是非創造,其間並無嚴整的界限。科學家一個新發明固然是創造,文學家一篇新作品固然是創造,其實一個小學生用心學習手工或造句作文,亦莫非創造。極而言之,人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亦莫不可有創造在內。不過創造有大有小,其價值有高有低。有的人富於創造性,有的則否。譬如靈渠是用了一番大的心思的結果,但小而言之,其間一念之動一手之勞亦都是創造。是不是創造,要看是否用了心思;用了心思,便是創造。
四
創造有兩方麵,一是表現於外麵的,如靈渠便是一種很顯著的創造。
他如寫字作畫,政治事功,種種也是同樣的創造。這方麵的創造,我們可借用古人的話來名之為“成物”。還有一種是外麵不大容易看得出來的,在一個人生命上的創造。比如一個人的明白通達或一個人德性,其創造不表現在外麵事物,而在本身生命。這一麵的創造,我們也可以用古人的話來名之為“成己”。換言之,有的人是在外成就的多,有的人在內成就的多。在內的成就如通達、靈巧、正大、光明、勇敢等等說之不盡。但細講起來,成物者,同時亦成己。如一本學術著作是成物,學問家的自身的智力學問即是成己;政治家的功業是成物,政治家的自身本領人格又是成己了。反之成己者同時亦成物。如一德性涵養好的人是成己,而其待人接物行事亦莫非成物。又一開明通在的人是成己,而其一句話說出來,無不明白透亮,正是成物了。
五
以下我們將結束這個講演,順帶指出我們今日應努力創造的方向。
首先要知道,我們生在一個什麽時代。我們實生在一個特殊的時代,一個大變動的時代。就整個人類來說,是處在一個人類歷史空前大轉變的時代,也可以說是文化需要大改造的時代。而就中國一國來說,幾千年的老文化,傳到近百年來,因為西洋文化入侵叫我們幾千年的老文化不得不改造。我們不能像其他時代的人那樣,可以不用心思。因為我們這個時代,亟待改造;因為要改造,所以非用心思不可。也可以說非用心思去創造不可。我們要用心思替民族並替人類開出一個前途,創造一個新的文化。這一偉大的創造,是聯合全國人共同來創造,不是各個人的小創造、小表現,乃至要聯合全世界人共同來創造新世界。不是各自求一國的富強而止的那回舊事。
第1章 出版說明
梁漱溟(1893-1988)是現代中國著名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他一生發表了大量有影響的作品;他堅持獨立思考,特立獨行,表裏如一。人們在服膺他的思想的同時,尤為欽佩他的人格。
梁先生的著作多關涉人生和社會問題,讀者從中不僅可以了解他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可以品味出他的崇高品格是如何造就的。然而一般大眾往往無力遍讀其著作,對他研究的問題和學問也不能一一涉獵。為了有助於一般讀者能夠簡要而準確地了解梁先生的人生哲學,在對人生至理的追尋中,感悟人生真諦,我們編選了《我的人生哲學》一書。
關於“人生哲學”,可以從兩個意義上理解:一是在嚴格的學術意義上,指人生哲學體係,如通行的人生哲學教科書和專著,要對人生哲學的許多概念、範疇、原則、理論等等,作出係統的闡釋;另一種是在人生觀或對人生問題的看法意義上使用,是寬泛言之,可以不那麽係統。本書就是在第二種意義上使用“人生哲學”這個概念的。
根據上述理解,本書的編選範圍是梁漱溟先生人生哲學專著之外談人生感悟的小文章,大致分為對人的認識、對人生意義的認識、對人生具體問題的看法、對人生角色和時段的看法四個部分。所選文章原則上保留原題,除明顯錯別字、用字規範依現行規定統一外,作者的表述風格、文字均不作任何修改,以保證原汁原味。
本書編選過程中,得到梁漱溟先生的哲嗣梁培寬、梁培恕二位先生的大力支持,並得到他們的出版授權。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當代中國出版社編輯部
第2章 人生的意義
一
人們常常愛問:人生有不有目的?有不有意義?不知同學們對於這一類的問題想過沒有?如果想過,其答案為何?要是大家曾用過一番心思,我來講這問題就比較容易了,你們就可以比較容易地了解我的話。
我以為人生不好說目的,因為目的是後來才有的事。我們先要曉得什麽叫做目的。比如,我們這次來興安,是想看靈渠,如果我們到了興安,而沒有看到靈渠,那便可以說沒有達到目的。要是目的意思,是如此的話,人生便無目的。乘車來興安是手段,看靈渠是目的,如此目的手段分別開來,是人生行事所恆有。但一事雖可如此說,而整個人生則不能如此說。
整個宇宙是逐漸發展起來的。天、地、山、水,各種生物,形形色色慢慢展開,最後才有人類,有我。人之有生,正如萬物一樣是自然而生的。天雨、水流、鶯飛、草長,都順其自然,並無目的。我未曾知道,而已經有了我。此時再追問“人生果為何來?”或“我為何來?”已是晚了。
倘經過一番思考,決定一個目的,亦算不得了。
以上是講人生不好說有目的,是第一段。
二
人生雖不好說有目的,但未嚐不可說人生有其意義。人生的意義在哪裏?人生的意義在創造!
人生的意義在創造,是於人在萬物中比較出來的。
宇宙是一大生命,從古到今不斷創造,花樣翻新造成千奇百樣的大世界。這是從生物進化史到人類文化史一直演下來沒有停的。但到現在代表宇宙大生命表現其創造精神的卻隻有人類,其餘動植物界已經成了刻板的文章,不能前進。例如稻穀一年一熟或兩熟,生出來,熟落去,年年如是,代代如是。又如鳥雀,老鳥生小鳥,小鳥的生活還和老鳥一般無二,不像是創造的文章,而像是刻板文章了。亦正和推磨的牛馬一天到晚行走不息,但轉來轉去,終歸是原來的地方,沒有前進。
到今天還能代表宇宙大生命,不斷創造,花樣翻新的是人類;人類的創造表現在其生活上、文化上不斷的進步。文化是人工的、人造的,不是自然的、本來的。
總之,是人運用他的心思來改造自然供其應用。而人群之間關係組織亦隨有遷進。前一代傳於後一代,後一代卻每有新發明,不必照舊。前後積累,遂有今天政治經濟文物製度之盛。今後還有我們不及見不及知的新文化新生活。
以此我們說人生意義在創造,宇宙大生命創造無已的趨勢在動植物方麵業已不見,現在全靠人類文化來表現了,是第二段。
三
人類為何能創造,其他的生物為何不能創造?那就是因為人類會用心思,而其他一切生物大都不會用心思。人生的意義就在他會用心思去創造;要是人類不用心思,便辜負了人生;不創造,便枉生了一世,所以我們要時時提醒自己,要用心思要創造。
什麽是創造,什麽是非創造,其間並無嚴整的界限。科學家一個新發明固然是創造,文學家一篇新作品固然是創造,其實一個小學生用心學習手工或造句作文,亦莫非創造。極而言之,人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亦莫不可有創造在內。不過創造有大有小,其價值有高有低。有的人富於創造性,有的則否。譬如靈渠是用了一番大的心思的結果,但小而言之,其間一念之動一手之勞亦都是創造。是不是創造,要看是否用了心思;用了心思,便是創造。
四
創造有兩方麵,一是表現於外麵的,如靈渠便是一種很顯著的創造。
他如寫字作畫,政治事功,種種也是同樣的創造。這方麵的創造,我們可借用古人的話來名之為“成物”。還有一種是外麵不大容易看得出來的,在一個人生命上的創造。比如一個人的明白通達或一個人德性,其創造不表現在外麵事物,而在本身生命。這一麵的創造,我們也可以用古人的話來名之為“成己”。換言之,有的人是在外成就的多,有的人在內成就的多。在內的成就如通達、靈巧、正大、光明、勇敢等等說之不盡。但細講起來,成物者,同時亦成己。如一本學術著作是成物,學問家的自身的智力學問即是成己;政治家的功業是成物,政治家的自身本領人格又是成己了。反之成己者同時亦成物。如一德性涵養好的人是成己,而其待人接物行事亦莫非成物。又一開明通在的人是成己,而其一句話說出來,無不明白透亮,正是成物了。
五
以下我們將結束這個講演,順帶指出我們今日應努力創造的方向。
首先要知道,我們生在一個什麽時代。我們實生在一個特殊的時代,一個大變動的時代。就整個人類來說,是處在一個人類歷史空前大轉變的時代,也可以說是文化需要大改造的時代。而就中國一國來說,幾千年的老文化,傳到近百年來,因為西洋文化入侵叫我們幾千年的老文化不得不改造。我們不能像其他時代的人那樣,可以不用心思。因為我們這個時代,亟待改造;因為要改造,所以非用心思不可。也可以說非用心思去創造不可。我們要用心思替民族並替人類開出一個前途,創造一個新的文化。這一偉大的創造,是聯合全國人共同來創造,不是各個人的小創造、小表現,乃至要聯合全世界人共同來創造新世界。不是各自求一國的富強而止的那回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