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文學] 《自然與人生的盛宴—莎士比亞戲劇》作者:黃喬生【完結】


    內容簡介


    文藝復興是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的時代。這些巨人品德高尚、熱 情、多才多藝。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 (1564—1616)就是其中的一位。


    莎士比亞戲劇描寫了五光十色的社會生活,塑造了各式各樣的人物形 象,內容豐富,思想深刻。他以罕有的熱情歌頌人文主義思想的勝利,提倡 個性解放,反對禁欲主義。讀他的劇作不僅能得到對社會人生廣度和深度上 的認識,而且會產生對現實生活的熱愛和對前途的堅定信心。他不隻屬於一 個時代和英國一個國家,他屬於所有的世紀和全世界。


    寫給青少年的話 (代序)


    二十世紀隻剩下最後這不多的幾年,二十一世紀正在向我們走來。有中 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大業的重擔,已歷史地落在你們這些跨世紀的一代青 年肩上。祖國的未來與命運將同你們相連,中華民族歷史新的一頁也將由你 們用自己的勞動與智慧去譜寫。


    歷史和實踐已無數次表明,像人類的一切進步、壯麗和偉大的創舉一 樣,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大業不可能越過世界文明大道而另闢蹊徑。 為了擔當這一無比光榮而又極為艱巨的歷史使命,為了迎接二十一世紀的巨 大機遇與挑戰,廣大青少年朋友應該下定決心,努力學習和確切了解人類在 過去和現在所積累的一切知識和所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把自己的頭腦武裝 起來。


    人類的文學成果是人類的文明成果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每一時代的重 大文學現象和優秀文學作品,並不會隨著這個時代的過去而成為過去。它們 蘊含著客觀的真理和歷史的啟迪、永恆的價值和永久的魅力。歌德說: “道 不盡的莎士比亞”。別林斯基也說:普希金是要在社會的自覺中繼續發展下 去的那些永遠活著和運動著的現象之一。這無異於說,一部優秀文學作品的 生命總是處在歷史的永久運動之中,並且總是和世世代代人們的生活密不可 分。因此,培養自己對世界文學的愛好和關注,了解世界文學的主要內涵, 提高文學修養,應當是每個青少年的必修課。 這套 《世界文學評介叢書》集各國家、各地區、各語種文學內容於一身, 是迄今為止國內第一套大規模、多層次、多角度的世界文學博覽叢書。共 6 輯85冊,依類別分為:(一)國別、地區文學史,(二)分體文學史,(三) 文學運動、流派、思潮, (四)文學比較、交流,(五)作家作品(上), (六)作家作品(下),這套叢書全麵、係統、多角度地評述了世界文學。 既載錄了世界文學從古至今的發展歷史,又揭示了其現狀和最新發展動態; 既闡述了各主要文學運動、流派和思潮的興衰及其主要內容,又介紹了世界 文學與其它學科交錯縱橫的關係及其相互影響;既論述了世界文學與中國文 學的相互交流、吸收和借鑑,又選擇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進行了重點的評析、 介紹。叢書作者絕大多數是從事世界文學研究和教學的專家,他們用通俗明 快的語言,將學術性、知識性的內容,通過淺顯易懂的形式表達出來。不僅 參考了世界各國學者的最新學術觀點,而且融進了潛心研究多年得出的獨 到、精闢的見解。論述科學,史料翔實,知識準確。 開放的中國正走向世界。走向世界的中國需要繼承人類文化的全部優秀 遺產,需要具有世界意識的建設者。青少年朋友們,希望這套叢書能夠成為 你們奔向二十一世紀的一份寶貴的精神食糧。 吳元邁 1993年國慶節於北京


    ----------------------- page 4-----------------------


    莎士比亞身世之謎 莎士比亞,一個多麽煊赫的名字,人類歷史上少有的文學天才。麵對《莎 士比亞全集》裏的三十七部劇本,兩首長詩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詩,我們 隻有頂禮膜拜,獻上熱烈的讚美:雄偉、壯麗、豐富,堪與大自然媲美;廣 闊而又細膩有如人的心靈;充沛的語言象陽光一樣普照萬物…… 然而我們的語言太貧乏了。 而莎士比亞是說不盡的。 自莎士比亞去世到現在的三百多年間,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人們,那 就是,歷史上真的有過這樣一位劇作家嗎?為什麽有這種懷疑?是因為他太 偉大,他的藝術太高超以致於後世的人們不能理解,遂疑心是出自天工而非 人力?或者是因為時代久遠,作者的生平事跡湮沒無聞?本來,有了實實在 在的全集,即使我們對作者的生平了解不多或根本不了解,也不會影響我們 對優美作品的欣賞。 但人們追求真理和科學準確性的信念是堅定的。而且知人論事,對於更 好理解和欣賞作品也大有裨益。在西方文學史上,學者們對古希臘的英雄史 詩 《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屬名也曾有過長時間的爭論。行吟的盲詩人 荷馬真的存在嗎?是他創作了這兩部巨著,還是他整理人民群眾中流傳的故 事,編纂而成?關於莎士比亞身世的爭論,還有其他方麵的內容,那就是, 從有限的傳記材料中知道他出身低微,文化修養很低,有些人就認定如此多 的傑作不可能是他所寫,現在歸在他的名下的這些作品出自他人之手。 不少人認為這個人是莎士比亞同時代的大哲學家、政治家弗蘭西斯·培 根,這個觀點早在十八世紀就由赫伯特·勞倫斯提出,後來又由很多人繼而 詳加論證。如一個美國學者從莎劇中表達的哲學思想與培根思想的一致處入 手,認為這些劇本即便不是由培根創作,也是由以培根為首的一個創作集體 寫成的。但無論怎樣的攀扯,這些論證中的一個致命的缺陷是,培根並不擅 長戲劇。 幾乎所有與莎士比亞同時代的有身份有名望的人都被這麽審查過。路特 蘭伯爵、牛津伯爵、德比伯爵、騷桑普頓伯爵等等,甚至伊莉莎白女王本人 也是一個。還有人說這些劇本的作者不是出生在斯特拉福鎮的那個鄉巴佬, 而是另一個同名的人,而他就是伊莉莎白女王的私生子!從論證到猜測又到 狂想,已經不著邊際了。也有的人旁敲側擊,迂迴包抄,提出這些劇本的作 者不是英國人而應是義大利人、或法國人,或愛爾蘭人。直到二十世紀九十 年代,在外交上長期與歐美盟國對抗的利比亞領導人卡紮菲上校還根據莎劇 中的某些人物情節提出,這些劇本的作者應是非洲人。一時輿論譁然。 這些猜測聽起來未免可笑,但象中國人在 “紅學”研究中表現出的考據 熱情一樣,這是科學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環。人們想多了解作者的生平,為的 是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無論這些劇作多麽美妙絕倫,它們不是橫空出世,孤零零無所依傍的, 它們與戲劇傳統關係密切,與同時代其他作家的作品頗多相似之處。許多考 據家就把注意力放在這裏。不少人認為這些劇作出自那時代一個著名劇作家 克斯多夫·馬洛 (1563—1593)之手。曾經有人堅持要挖馬洛的墓,聲稱其 中藏有莎劇的手稿。美國人在這方麵熱情甚高。有一位叫卡爾文·霍夫曼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自然與人生的盛宴—莎士比亞戲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喬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喬生並收藏自然與人生的盛宴—莎士比亞戲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