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特克人所創造的文明在很多方麵曾影響了瑪雅人和阿茲特克人。其影響主要體現在建築雕刻藝術和國家建製上。托爾特克人和阿茲特克人在建築藝術上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托爾特克人建築藝術的代表金字塔常常採用“斜坡——層階”結構式樣,而阿茲特克時期的金字塔則將托爾特克人這一金字塔建築形式完全繼承下來了,這從阿茲特克人的太陽金字塔和托爾特克人的月亮金字塔的對比中就可以看出。瑪雅人的雕刻藝術更多地繼承了托爾特克人的風格,其雕刻主題也大多表現戰爭,但作品的藝術氛圍卻更多地體現出活潑生動的氣息,表現了瑪雅人對生活樂觀向上的積極態度。托爾特克時代,武士國家開始形成,政府趨於世俗化,出現了“兩頭執政”,即兩名最高首領:武士主持政務;祭司主持教務。圖拉城邦與另外四大城邦結成聯盟,成立了一最高委員會,設在圖拉城。在這一聯盟中,商人起了重大作用,因為他們不僅進行商品交易,而且還相互傳遞信息。阿茲特克人部分地繼承了托爾特克人的這種國家建製,其國王和大祭司分別管理國家的政務和教務,這與托爾特克人的“兩頭執政”很相似,而阿茲特克社會的貴族議事會則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托爾特克人的最高委員會。托爾特克人在宗教信仰方麵已開始廢除了用活人作為犧牲獻祭的禮儀,而代之以禽鳥和蝴蝶,這也大大地影響了其以後的文明。總之,托爾特克文明在許多方麵為其他文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公元1156年左右,圖拉城邦發生內訌,武士集團和祭司集團相互爭鬥,於是聯盟瓦解,來自北方的奇奇邁加人乘機入侵,迫使托爾特克人遷出圖拉地區。隨著奇奇邁加人的入侵和托爾特克人的遷出,托爾特克文明也就逐漸衰落了。
曠世傑作南美洲蒂華納科古城之謎(1)
漫漫歷史長河中,有多少人類文明如同宇宙流星一樣轉瞬即逝,成為匆匆過客。這些消失了的遠古文明,為後人留下了無盡的困惑、憂傷與無奈。位於南美洲玻利維亞的蒂華納科古城就是其中之一。
1995年5月,南美洲的“蒂華納科古城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與神秘的馬丘比丘古城一起,被譽為南美最負盛名的兩大古城。
蒂華納科古城位於玻利維亞境內的的喀喀湖以南約20公裏處。這座謎一般的神秘之城坐落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之上,距其他任何城市都很遠,唯獨離藍天和白雲比較近。從秘魯的庫斯科出發,要乘上幾天的火車和輪船才能到達這裏。古城所在地的高原景象,看起來不像是地球上的,倒似別的星球。這裏的氣壓很低,大約隻有海平麵氣壓的一半,空氣中氧的含量也極少,體力勞動對於任何一個非本地人來說都不堪忍受。但是,恰恰就是在這樣的高原之上,曾經出現了一個高度發達的古代文明。
在古印第安語中,“蒂華納科”(tiwanaku)有“創世中心”之意。確確實實,這座古城處處充滿著神秘氣氛。從遠處看,它異常地宏偉壯觀,大批的宗教建築、繪畫雕刻以及高度發達的古文化麇集於一地。西班牙人征服玻利維亞之後不久,史學家維加曾對這座古城做過詳盡的描述。當時,白人入侵者對城中財寶和建築材料的掠奪尚未展開,因此雖然飽受歲月的風霜,蒂華納科城依然保存得相當完整。目睹古城的壯觀氣勢,這位西班牙史學家抑製不住心中的激動,寫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蒂華納科城中龐大的、令人嘆為觀止的建築……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整塊岩石鑿成的石門;這些石門矗立在長達30英尺、寬達15英尺、厚達6英尺的基座上,而基座和門是用同一塊岩石雕鑿而成……當時的人類,運用什麽工具和器械,使用什麽方法,完成規模如此龐大的建築工程?這個問題我們無從回答……我們也無從得知,如此巨大的石頭當初是使用什麽交通工具運載到這裏來的……”
維加描述的是16世紀的蒂華納科。400多年後的今天,當我們麵對這座古城遺址時,仍然無法不為它的氣勢所震懾。盡管幾個世紀以來飽受掠奪,蒂華納科城周遭依舊散置著一座座用整塊岩石雕鑿成的碑柱。這些石頭是如此的巨大,如此的笨重,卻又切割得如此的整齊,雕鑿得如此的精美,以至於人們不禁懷疑它們是否出自神祇之手。尤其是那些1.8米長、0.5米寬、如同玩具一樣散落一地的石頭水管,其製作之精巧令人吃驚。與如此精巧的石製水管相比,如今的水泥管真可謂粗製濫造。對此,人們不免心存疑問:蒂華納科城的祖先們究竟藉助什麽樣的工具製作了這些水管?這個城市隱藏著什麽秘密?來自別的世界什麽樣的信息在玻利維亞高原上等待著人們去解釋?我們又將從中窺探到什麽?
現存的蒂華納科古城遺址主要包括太陽門、地下神廟、亞卡帕納金字塔以及卡拉薩薩雅廣場四部分。每個部分的建築都極具藝術性,每個部分都潛藏著一個個神秘莫測的古老之謎。
太陽門是蒂華納科古城最吸引人的地方,被稱為“世界考古最偉大的發現之一”。它不但是一件世界級的藝術精品,而且被專家們看成是雕刻在石頭上的一套既繁複又精確的曆法。
太陽門巍然矗立在古城的西北角,是一座用整塊青灰色巨石雕琢而成的建築,約有3米高,5米寬。整塊石雕的重量估計在10噸以上。乍看之下,它使人們聯想起巴黎的凱旋門,隻不過規模要小得多。太陽門屹立在蒂華納科古城廣場上,有如一扇幽冥之門,連接著兩個肉眼看不見的世界。太陽門的兩側畫著48幅方形圖案,分列三排,簇擁著太陽門上方的一個會飛的“神”。此外,太陽門上還鏤有許多象形文字。最先嚐試釋譯這些象形文字的是考古工作者貝士基,後來阿希敦繼承了他的事業。經過艱苦的努力,終於在1949年結束了此項研究。結論令人吃驚,原來太陽門上鏤刻的象形文字是一份天文歷!這個古老的天文歷與現代太陽曆大相逕庭,獨具特色。它的一年不是365天,而是隻有290天,並且一年的12個月中,有10個月隻有24天,其餘2個月25天。除此之外,這部天文歷還包涵些什麽含義呢?古代印第安人是如何獲得這些知識的,又是如何了解地球是圓形的呢?對此,我們無法得知。此外,建造太陽門的安山岩石料產於的的喀喀湖上一個名叫珂帕卡班納的半島,它是怎樣搬運到蒂華納科來的?玻利維亞的科學家做過實驗,結果是:用木筏在水上隻能運輸較小的石塊;如從陸上運輸,6名士兵才能拖動一塊半噸重的石頭。太陽門的重量在100噸以上,該需用多少人力拖動?而要把這麽龐大沉重的石門立起來,必須要用大型的起重機。而當時的印第安人連車輛都沒有發明,他們是怎樣把這巨大的石門立起來的?莫非蒂華納科古城不是建於1500多年前,而是史前時期的產物?
公元1156年左右,圖拉城邦發生內訌,武士集團和祭司集團相互爭鬥,於是聯盟瓦解,來自北方的奇奇邁加人乘機入侵,迫使托爾特克人遷出圖拉地區。隨著奇奇邁加人的入侵和托爾特克人的遷出,托爾特克文明也就逐漸衰落了。
曠世傑作南美洲蒂華納科古城之謎(1)
漫漫歷史長河中,有多少人類文明如同宇宙流星一樣轉瞬即逝,成為匆匆過客。這些消失了的遠古文明,為後人留下了無盡的困惑、憂傷與無奈。位於南美洲玻利維亞的蒂華納科古城就是其中之一。
1995年5月,南美洲的“蒂華納科古城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與神秘的馬丘比丘古城一起,被譽為南美最負盛名的兩大古城。
蒂華納科古城位於玻利維亞境內的的喀喀湖以南約20公裏處。這座謎一般的神秘之城坐落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之上,距其他任何城市都很遠,唯獨離藍天和白雲比較近。從秘魯的庫斯科出發,要乘上幾天的火車和輪船才能到達這裏。古城所在地的高原景象,看起來不像是地球上的,倒似別的星球。這裏的氣壓很低,大約隻有海平麵氣壓的一半,空氣中氧的含量也極少,體力勞動對於任何一個非本地人來說都不堪忍受。但是,恰恰就是在這樣的高原之上,曾經出現了一個高度發達的古代文明。
在古印第安語中,“蒂華納科”(tiwanaku)有“創世中心”之意。確確實實,這座古城處處充滿著神秘氣氛。從遠處看,它異常地宏偉壯觀,大批的宗教建築、繪畫雕刻以及高度發達的古文化麇集於一地。西班牙人征服玻利維亞之後不久,史學家維加曾對這座古城做過詳盡的描述。當時,白人入侵者對城中財寶和建築材料的掠奪尚未展開,因此雖然飽受歲月的風霜,蒂華納科城依然保存得相當完整。目睹古城的壯觀氣勢,這位西班牙史學家抑製不住心中的激動,寫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蒂華納科城中龐大的、令人嘆為觀止的建築……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整塊岩石鑿成的石門;這些石門矗立在長達30英尺、寬達15英尺、厚達6英尺的基座上,而基座和門是用同一塊岩石雕鑿而成……當時的人類,運用什麽工具和器械,使用什麽方法,完成規模如此龐大的建築工程?這個問題我們無從回答……我們也無從得知,如此巨大的石頭當初是使用什麽交通工具運載到這裏來的……”
維加描述的是16世紀的蒂華納科。400多年後的今天,當我們麵對這座古城遺址時,仍然無法不為它的氣勢所震懾。盡管幾個世紀以來飽受掠奪,蒂華納科城周遭依舊散置著一座座用整塊岩石雕鑿成的碑柱。這些石頭是如此的巨大,如此的笨重,卻又切割得如此的整齊,雕鑿得如此的精美,以至於人們不禁懷疑它們是否出自神祇之手。尤其是那些1.8米長、0.5米寬、如同玩具一樣散落一地的石頭水管,其製作之精巧令人吃驚。與如此精巧的石製水管相比,如今的水泥管真可謂粗製濫造。對此,人們不免心存疑問:蒂華納科城的祖先們究竟藉助什麽樣的工具製作了這些水管?這個城市隱藏著什麽秘密?來自別的世界什麽樣的信息在玻利維亞高原上等待著人們去解釋?我們又將從中窺探到什麽?
現存的蒂華納科古城遺址主要包括太陽門、地下神廟、亞卡帕納金字塔以及卡拉薩薩雅廣場四部分。每個部分的建築都極具藝術性,每個部分都潛藏著一個個神秘莫測的古老之謎。
太陽門是蒂華納科古城最吸引人的地方,被稱為“世界考古最偉大的發現之一”。它不但是一件世界級的藝術精品,而且被專家們看成是雕刻在石頭上的一套既繁複又精確的曆法。
太陽門巍然矗立在古城的西北角,是一座用整塊青灰色巨石雕琢而成的建築,約有3米高,5米寬。整塊石雕的重量估計在10噸以上。乍看之下,它使人們聯想起巴黎的凱旋門,隻不過規模要小得多。太陽門屹立在蒂華納科古城廣場上,有如一扇幽冥之門,連接著兩個肉眼看不見的世界。太陽門的兩側畫著48幅方形圖案,分列三排,簇擁著太陽門上方的一個會飛的“神”。此外,太陽門上還鏤有許多象形文字。最先嚐試釋譯這些象形文字的是考古工作者貝士基,後來阿希敦繼承了他的事業。經過艱苦的努力,終於在1949年結束了此項研究。結論令人吃驚,原來太陽門上鏤刻的象形文字是一份天文歷!這個古老的天文歷與現代太陽曆大相逕庭,獨具特色。它的一年不是365天,而是隻有290天,並且一年的12個月中,有10個月隻有24天,其餘2個月25天。除此之外,這部天文歷還包涵些什麽含義呢?古代印第安人是如何獲得這些知識的,又是如何了解地球是圓形的呢?對此,我們無法得知。此外,建造太陽門的安山岩石料產於的的喀喀湖上一個名叫珂帕卡班納的半島,它是怎樣搬運到蒂華納科來的?玻利維亞的科學家做過實驗,結果是:用木筏在水上隻能運輸較小的石塊;如從陸上運輸,6名士兵才能拖動一塊半噸重的石頭。太陽門的重量在100噸以上,該需用多少人力拖動?而要把這麽龐大沉重的石門立起來,必須要用大型的起重機。而當時的印第安人連車輛都沒有發明,他們是怎樣把這巨大的石門立起來的?莫非蒂華納科古城不是建於1500多年前,而是史前時期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