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現代文明,毋庸置疑地最具世界性,問題隻在為什麽。


    比方說,也是因為信仰嗎?


    否。


    毫無疑問,西方文明也有宗教的底色和背景,而且也是一神教。但西方文明卻不能叫“基督教文明”,正如拉美不能叫“天主教文明”,斯拉夫不能叫“東正教文明”。因為在西方世界,宗教和信仰都不是最重要的。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便明文規定,聯邦議會不得立法確立國教,哪怕是信眾最多的基督教也不行。


    那麽,西方人更在乎什麽?


    自由。


    ◎《美國獨立宣言》,為北美洲十三個英屬殖民地宣告自大不列顛王國獨立,並宣明此舉正當性的文告。宣言的原件由大陸會議出席代表共同簽署,並永久展示於美國國家檔案館,是美國最重要的立國文書之一。


    事實上,西方國家的政府也好,民眾也好,媒體也好,最為著力保護的並不是宗教信仰,而是信仰自由。這個自由,包括信仰任何宗教的自由,更包括不要信仰,什麽都不信,什麽教都不入的自由。


    也就是說,自由比信仰更重要。若為自由故,信仰亦可拋。


    為什麽呢?


    因為自由是核心價值。


    核心價值,才是西方文明的關鍵所在。


    的確,如果說穆斯林弘揚的是“伊斯蘭精神”,那麽西方人看重的就是“普世價值”。具體地說,就是獨立、自由、平等。此外的人權、法治、民主、共和、憲政,則不是。人權和法治是觀念,共和與憲政是製度,民主則既是觀念也是製度。它們都不是價值,而是價值的體現,以及實現這些價值之最不壞和最可行的途徑。這事過去一直是糊塗帳,現在不能不算清楚。


    獨立、自由、平等這三大核心價值,是文藝復興以後被重新發現的。盡管它們在古希臘文明中已初見端倪,但真正成為西方國家的全民共識和朝野共識,仍然費了不小的工夫。然而一旦確立,西方現代文明便騰空躍起。


    是這樣嗎?是。


    一般都認為,西方經濟發達科技進步,是因為製度先進、優越、完善。比方說,著作權法和新聞出版法保護了智慧財產權和言論自由,科技當然進步;合同法和反壟斷法保證了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經濟當然發達。


    問題是,這些製度為什麽能夠建立,而且能夠實行呢?就因為製度背後有觀念的支持,比如“這是我的小破屋,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比如“我堅決反對你的意見,但我寧願犧牲生命也要捍衛你說出這意見的權利”。這些觀念被廣為傳播,早已深入人心,無論政府官員還是江湖大佬,都不敢頂風作案,冒天下之大不韙。


    製度的背後是觀念,觀念的背後是什麽?


    價值。


    比方說,因為尊重獨立,所以要保護隱私;因為崇尚自由,所以要保護言論;因為堅持平等,所以要保護民權。這才有了人權觀念、法治意識、創新機製、保障體係,有了自由貿易、公平競爭、權力製衡、輿論監督,有了一係列的觀念和製度,而且能夠落實和執行。


    價值、觀念、製度,是一種由裏到外層層遞進的邏輯關係。西方現代國家能夠勃然興起後來居上,創造出當今世界最強大、最強勢、最強悍的文明,就因為他們把這個邏輯關係弄清了,理順了,夯實了,建構成渾然一體的東西。


    西方現代文明的秘密,昭然若揭。


    但,如果把西方文明看作“普世文明”,把獨立、自由、平等說成“普世價值”,則大錯特錯。


    不可否認,明確說出獨立、自由、平等的概念,應該歸功於西方人。為它們找到目前為止最不壞和最可行的實現途徑,也是西方對人類文明的卓越貢獻。說這些製度和方式我們或其他民族先前也有,都不過自作多情。


    同樣不可否認,普世傾向也好,普世主義也罷,其實大多出於善意,甚至是一種情懷。有此情懷並不奇怪。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好東西就該與人分享,幾乎是人類的共同心理。好作品和好商品會有口碑,原因就在這裏。從文明史的角度看,但凡先進文化的代表,都或多或少會產生普世情懷。華夏文明旭日東升時,對待周邊民族(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就是這種態度。當時的說法叫“化成天下”,翻譯為現代漢語,豈不就是“普世”?


    然而再先進的文明,也不能有居高臨下唯我正確的優越感,哪怕這優越感被看作或說成是使命感。也就是說,你有好東西,可以展示,不能炫耀;你有好辦法,可以介紹,不能強加;你有好主意,可以建議,不能指揮。所有的決定都得別人自己來做。如此,才符合“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對!己所甚欲,也勿施於人。


    實際上無論哪種文明,都隻是人類文明之一種,沒誰是普世的。如果西方的價值可以叫做“普世價值”,那麽伊斯蘭精神豈非也可以叫“普世精神”?何況中華、斯拉夫、日本、印度、拉美、非洲等等,也都有自己的價值和精神。如果大家都是普世文明,都有普世精神和普世價值,請問還有“普世”嗎?如果別人的都不是,隻有你是,請問憑什麽?


    所以,普世文明,是不通的。普世價值,是不對的。普世概念,最好不用。


    那叫什麽?


    共同價值。


    世界上有共同價值嗎?


    有,因為人性相通。比如儒家講仁愛,墨家講兼愛,佛教講慈愛,基督教講博愛,伊斯蘭教講拉赫曼和拉希姆(至仁至慈),都主張愛。可見,愛,包括愛別人和被人愛,給予愛和接受愛,是共同人性。


    有共同人性,就會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對於是非善惡,也會有相同的判斷。判斷的背後,則是共同的價值和價值觀。


    是的。我們勤勞,我們勇敢,獨立自由是我們的理想。事實上,在七千年的文明史中,世界各民族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實現全人類的共同價值,由此構成了人類文明的絢爛多姿,可謂“共同追求,各自實現”。因此,文明應該求同,文化可以存異。未來世界,出現的將是這樣一種求同存異的“第四代文明”。它將不再由民族、地區或宗教來命名,而應該叫做“人類文明”。


    也因此,我們的原則應該是——


    人類文明,共同價值,實事求是,推進共識。


    換言之,重要的不是普世,而是共識。


    五、中華


    達成人類共識,不能沒有中華的聲音。


    中華的聲音很遙遠,也很親近;很清晰,也很模糊。是啊,當它穿越三千七百年的時空在耳邊迴蕩時,我們知道它的主旋律和關鍵詞嗎?我們能用簡簡單單一句話,說清楚什麽是中華根、中華夢、中華魂嗎?


    有點難。


    為什麽難呢?隻緣身在此山中嗎?過去是,現在不是。現在,我們有了全球視野,可以用世界各民族的文明做參照係,應該看得清楚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易中天中華史00:文明的意誌與中華的位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中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中天並收藏易中天中華史00:文明的意誌與中華的位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