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難忘的八場演出,每天她都是第一個到達劇場,目不斜視,排除一切幹擾,使自己進入角色。那天,她剛走到劇場的收發室,看門人說:“今天恐怕不演出了,聽說女主角的爸爸去世了!”她的頭“嗡”地一聲,幾乎跌倒在地。她走進空空的劇場,坐在觀眾席上,一個人默默地飲泣。這一晚的演出沒有停,是她堅持要演的,而且演得格外好。她原擔心自己會死在舞台上呢,沒想到,真爭氣啊!


    八場戲演完,她才趕回故鄉,那時,父親已經故去十天了,隻留下一抔骨灰!


    說起這些,徐雷不知不覺湧出了淚水。但她對自己走過的路,無恨無悔。她隻是哀嘆:“別人以為我是‘牛’,其實,正當年華,已經力不從心了,好幾次差點兒死在台上!”她感到欣慰的是:“這幾年的創作給了我樂趣,我最幸福的時刻是在創作中,沒有事業,就沒有一切!”


    和馮福生一樣,她這位看來還很年輕的女演員也早早地想到了“死”,從王振泰想到自己。“活著幹,死了算,隻是個遲早的問題!”她說。


    徐雷還年輕,她的同齡人、同代人都還年輕,“死”,本不是他們該議論的話題,他們應該放眼眺望的不是結束生命的八寶山,而是生命之樹長青的事業峰巔。但是,王振泰等人的死給了他們某種預兆,他們似乎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可能和“先行者”們一樣短促,這是一種多麽可怕的清醒!猝死的人生前未必想到死,也未必痛苦,痛苦的是清醒地走向歸宿的後來者!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殘酷的自我抉擇:要生存質量,還是生存期?願命運賜我以神來之筆!


    一九八六年二月六日,北京。


    這一天是陰曆臘月二十八,牛年就要過去,虎年即將開始。立春已經第七天了,氣溫卻還未轉暖,朔風卷著塵沙,撲打著朝北的窗戶,使深夜伏案工作的高建民全身透著涼意。


    他的麵前攤著三份中、英文《說明書》,其中一份是這樣開頭的:


    大直徑與特大直徑無縫鋼管軋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生產大直徑與特大直徑無縫鋼管的斜軋軋機。


    軋製無縫鋼管的軋製設備雖然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至今還沒有出現一種結構簡單而又能高效地生產大直徑與特大直徑無縫鋼管的軋製設備。無論是“自動軋管機組”還是“皮爾格軋管機組”都隻都生產直徑七百毫米以內的無縫鋼管,然而大直徑與特大直徑無縫鋼管對於大型工程和海洋開發都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大直徑無縫鋼管隻能用ehrhardt方法,質量要求不高的也可用uoe焊接鋼管方法,這些方法都比較複雜,不僅生產設備龐大,而且生產率太低。


    於是,發明人提出了“負特徵角斜軋理論”,解決了斜軋大壓下的理論問題,依據這一理論可以創造出一係列的新型高效率斜軋軋機。


    該軋機可以軋製直徑為五百毫米以上的大直徑與特大直徑無縫鋼管,該機的軋製壓下量大大高於普通的斜軋軋機,該軋機設備結構簡單,控製方便,能夠高效率、高質量地生產較薄壁的大直徑與特大直徑的無縫鋼管。


    為了大多數讀者的方便,我不再引述下麵那些佶屈聱牙的文字,普通讀者雖然不必弄懂這些專業性極強的科技理論,卻不可無視它的科學價值,不可無視那些冰冷的鋼鐵機械對世界物質文明和國計民生的巨大意義。早在一八八五年,德國的曼內斯曼兄弟就發明了斜軋穿孔機,又於一八九一年發明了皮爾格軋管機,一九○六年斯特菲爾發明了自動軋管機,一九三六年美國人阿塞爾發明了阿塞爾軋管機。近年來,義大利發明了壓力穿孔機,德國施洛曼——西馬克公司發明了三輥行星斜軋軋管機。利用這些無縫鋼管軋機已形成了種種組合型式。盡管無縫鋼管的軋製設備不斷地更新和發展,但由於軋製理論和由此產生的軋製工藝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於是導致了軋製設備越來越複雜和龐大,軋製效率低,軋製出的產品表麵質量不高等問題。


    我們還記得五十年代我國鞍山首次製造出無縫鋼管時,帶給每個中國人的巨大喜悅。那時,我們依據的就是曼內斯曼理論,使用的也是進口的現成設備。三十多年過去了,中國和世界也都沒有從根本上突破傳統的無縫鋼管軋製理論和方法。


    現在,一個中國人創立了“負特徵角斜軋理論”,一反沿用百年的傳統,獨闢蹊徑,設計出一係列的新型低成本、高效率無縫鋼管斜軋軋機,從而,將使中國在無縫鋼管的軋製理論和應用方麵都躍居世界領先地位……


    發明人年方四十四歲,是北京市科學技術交流中心的工程師高建民。為了創立這一理論,他花費了整整二十年的歲月……


    一九六六年,高建民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壓力加工專業,並考取了該專業的研究生。導師問他:“你準備在哪個方麵作深入的研究?”他明確回答:“我對無縫鋼管有新的設想!”那時,未來的“負特徵角斜軋理論”在他心中已經有了一個若隱若現、若即若離的印象,一粒初具雛形、等待萌發的種子。


    可惜,一場從天而降的政治狂飆把一切都打亂了,那時候,似乎大字報比無縫鋼管要重要得多。他中止了研究生的學業,被分配到鞍鋼無縫鋼管廠當工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霍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霍達並收藏國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