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今日是急功近利的時代,是推行量化不問品質的時代。學分便於劃一,管理是為實用,教學核算利潤,學府等同公司。凡此種種雖與文化藝術皆反其道,但確乎適應人口眾多素質低下等教育國情。故每須提醒自己:認清現實,體念當局苦衷——職稱、換屆、住房、薪資、解聘、查崗等等才是切實的校務,成績便於上報、關係必須平衡、學生不能出事、教育不能出格,方為辦學的底線。至於培養人才之謂,純屬葉公好龍,殊不可當真是也。
此所以當今藝術學院不再激揚文化,帶動風潮——後“文革”之初,誠工美黃金時段,人才遍於全國,影響延十數年之久。90年代以來,中國有活力的藝術均在體製之外,偶出人才,其模式也必牆內開花,牆外結果:校園教條捆綁,豈可與校外生機社會大勢相較量。文化規律者,柔弱而剛強,教條可使藝術憔悴,而形勢可使教條黯然——奈何形者勢者,今不在學院矣。
學院氣氛——教學品質與學院氣氛互為因果,以上諸因,必致藝術氣氛欲振乏力。仍以本院為例,尚可從理工與藝術,行政與教學,學院與學生三組關係扼要議論之:
一、“藝術教學”與“理工模式”的深刻衝突,全國同業恐怕以本院為最尖銳,其狀甚多,茲不一一。昔有“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之嘆,今則文科“秀才”麵對理科“秀才”,學術地位久居其下,“理屈”而“辭卑”,彼一“內行”支配此一“內行”,其狀,猶較“外行領導內行”更其乖謬荒誕,誠“教育國情”一大奇觀也。然前有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卓然獨立,足可緬懷,今有清華園體育教學的另類政策,足資借鑑——今日體育健兒的體能與政治價值,遠遠高於藝術家的心靈與精神價值——然據我所知,清華園領導始終理解並呼喚藝術教學的特殊性規律性,關鍵看本院決策。本院與清華固然是上下級行政關係,然理工與藝術是領導被領導關係還是平行的文化關係?此二者不清不明,何“氣氛”之有?
二、為貫徹前述教條,各校“管理”重於“專業”,“行政”支配“教學”,如此主從易位,則“行政管理”井然有序,“教學氣氛”自亦低抑徘徊——我的教學體驗,是“藝術主張”未遇任何幹涉,尚稱主動,“教學程序”則處處聽命於指令,步步被動——教師尚且被動,學生可想而知,何“氣氛”之有?
三、學校的主人,學生也。學生活躍,則氣氛活躍,反之亦然。就我所見,本院學生在教學中始終是缺席者,沉默者,唯考試交錢,順應教條而已。如前述,社會的功利觀,應試文化的惡性循環,加上管理教條節節收緊,已長期磨損大學生的朝氣、銳氣、誌氣與青春活力,當今藝術學生精神、心理,乃至智能,普遍壓抑被動,而其集體性格是實用主義與機會主義。本院因實用美術的長期歷史,藝術氛圍原已匱乏,今受製於前述劣勢,所謂“氣氛”者,更是何從談起。
平心而論,本院上下對此均有認識,決意起衰振弊,開會不斷,然莫不止於書麵與桌麵。時代不同了。五六十年代深植人心的理想主義與獻身精神,80年代全國上下的思考熱潮與知識渴求,均使藝術院校教學氣氛興盛於一時。以文化形態學論,相對“瘋狂”的“革命”時代,有惠於藝術,相對“理性”的“秩序”時代,有損於藝術。此中得失,或在國家轉型與人文藝術之間難以兼顧,難以平衡。我對此現象,遠程內抱以有限樂觀,其近程與現狀,則十二分悲觀。
繪畫係前途——工美易名,乃“純藝術教學”在本院開新紀元之始。此亦遠程內可持有限樂觀之舉。然觀以近程,合併後的純藝術教學遠不及預期。具體說來,也有三點可資議論:
其一,易名易,易性難。本院繪畫係師生占全院極少數,而工美辦學思維慣性,一時難易,兼以本院教程單方麵模擬“清華模式”,繪畫係尚屬草創,即為種種教條抑製阻難,進退失據,莫知所從。去年製定人體課程唯準許一周兩天,為全國繪畫教學史所無,各校詫怪而傳為笑談,雖即改動,然前述思維慣性宛然俱在。是故,繪畫係之開闢僅屬添一科目,對外有“清華”大牌,看似強項,對內則名不副實,十足弱項,與其他科係、其他學院相較,差異顯著。
其二,上述情形猶在情理之中,有待漸變,而被強行納入“清華模式”的純繪畫教學自必先天不良後天失調,更兼中美、國美等名校優勢,高品質生源原已稀缺難求,即便來者有意,十九為“清華模式”儼然拒絕,令人望而卻步。而院校雙方唯以核對“兩課”分數為能事,誠不知所期者何?蓋清華向以不拘一格拔取“專才”為能事,何以新納美院,本意乃扶持純藝術教學,而竟出此下策?如此,追趕“世界一流”純屬說夢,即敬陪京都藝術院校之末座,也難上加難。
---------------
給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辭職報告(6)
---------------
其三,歸根結底,所謂“純藝術”者,從概念到形態,日新月異,變化劇烈,在今日世界文化大局中正處於空前融會交叉的曖昧狀態。“藝術教育”更無現成固定的指歸與標高,茲事體大,不及詳說,可說者,是應趕緊全方位解放思想,放手教學,以“無為而治”治之,始為上上策。而本院虛擬之“清華模式”,皆反其道,所訂教學大綱及課程設置,掛學術之名,行行政之實,徒以名目繁多為快事,誠“偽學術”伎倆是也。
要之,繪畫係教學是本院最為脆弱而扭曲的一環,假以年月,或許有所改觀,然而大勢不等人,教條不饒人,吾等教學,目前唯和尚敲鍾而已。
結語
說破其事:工美之於清華,擺設也;繪畫係之於工美,猶擺設之擺設也。清華美意,本院苦心,眾人固然領會,本人理應沉默,上焉者超然,下焉者混事。唯無功受祿,中心慚愧,兼受理想年代教育,耿介成性,實在不會敷衍。今決意不做應景之談,專從問題處著筆。三年來違心聽從教條擺布,無異做戲。目前心情,適可以兩句話作結,謹供上下左右一笑:
敬功利遠之,恪盡己能。
與教條共舞,維持現狀。
2002年9月20
(附件三、四、五略)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
此所以當今藝術學院不再激揚文化,帶動風潮——後“文革”之初,誠工美黃金時段,人才遍於全國,影響延十數年之久。90年代以來,中國有活力的藝術均在體製之外,偶出人才,其模式也必牆內開花,牆外結果:校園教條捆綁,豈可與校外生機社會大勢相較量。文化規律者,柔弱而剛強,教條可使藝術憔悴,而形勢可使教條黯然——奈何形者勢者,今不在學院矣。
學院氣氛——教學品質與學院氣氛互為因果,以上諸因,必致藝術氣氛欲振乏力。仍以本院為例,尚可從理工與藝術,行政與教學,學院與學生三組關係扼要議論之:
一、“藝術教學”與“理工模式”的深刻衝突,全國同業恐怕以本院為最尖銳,其狀甚多,茲不一一。昔有“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之嘆,今則文科“秀才”麵對理科“秀才”,學術地位久居其下,“理屈”而“辭卑”,彼一“內行”支配此一“內行”,其狀,猶較“外行領導內行”更其乖謬荒誕,誠“教育國情”一大奇觀也。然前有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卓然獨立,足可緬懷,今有清華園體育教學的另類政策,足資借鑑——今日體育健兒的體能與政治價值,遠遠高於藝術家的心靈與精神價值——然據我所知,清華園領導始終理解並呼喚藝術教學的特殊性規律性,關鍵看本院決策。本院與清華固然是上下級行政關係,然理工與藝術是領導被領導關係還是平行的文化關係?此二者不清不明,何“氣氛”之有?
二、為貫徹前述教條,各校“管理”重於“專業”,“行政”支配“教學”,如此主從易位,則“行政管理”井然有序,“教學氣氛”自亦低抑徘徊——我的教學體驗,是“藝術主張”未遇任何幹涉,尚稱主動,“教學程序”則處處聽命於指令,步步被動——教師尚且被動,學生可想而知,何“氣氛”之有?
三、學校的主人,學生也。學生活躍,則氣氛活躍,反之亦然。就我所見,本院學生在教學中始終是缺席者,沉默者,唯考試交錢,順應教條而已。如前述,社會的功利觀,應試文化的惡性循環,加上管理教條節節收緊,已長期磨損大學生的朝氣、銳氣、誌氣與青春活力,當今藝術學生精神、心理,乃至智能,普遍壓抑被動,而其集體性格是實用主義與機會主義。本院因實用美術的長期歷史,藝術氛圍原已匱乏,今受製於前述劣勢,所謂“氣氛”者,更是何從談起。
平心而論,本院上下對此均有認識,決意起衰振弊,開會不斷,然莫不止於書麵與桌麵。時代不同了。五六十年代深植人心的理想主義與獻身精神,80年代全國上下的思考熱潮與知識渴求,均使藝術院校教學氣氛興盛於一時。以文化形態學論,相對“瘋狂”的“革命”時代,有惠於藝術,相對“理性”的“秩序”時代,有損於藝術。此中得失,或在國家轉型與人文藝術之間難以兼顧,難以平衡。我對此現象,遠程內抱以有限樂觀,其近程與現狀,則十二分悲觀。
繪畫係前途——工美易名,乃“純藝術教學”在本院開新紀元之始。此亦遠程內可持有限樂觀之舉。然觀以近程,合併後的純藝術教學遠不及預期。具體說來,也有三點可資議論:
其一,易名易,易性難。本院繪畫係師生占全院極少數,而工美辦學思維慣性,一時難易,兼以本院教程單方麵模擬“清華模式”,繪畫係尚屬草創,即為種種教條抑製阻難,進退失據,莫知所從。去年製定人體課程唯準許一周兩天,為全國繪畫教學史所無,各校詫怪而傳為笑談,雖即改動,然前述思維慣性宛然俱在。是故,繪畫係之開闢僅屬添一科目,對外有“清華”大牌,看似強項,對內則名不副實,十足弱項,與其他科係、其他學院相較,差異顯著。
其二,上述情形猶在情理之中,有待漸變,而被強行納入“清華模式”的純繪畫教學自必先天不良後天失調,更兼中美、國美等名校優勢,高品質生源原已稀缺難求,即便來者有意,十九為“清華模式”儼然拒絕,令人望而卻步。而院校雙方唯以核對“兩課”分數為能事,誠不知所期者何?蓋清華向以不拘一格拔取“專才”為能事,何以新納美院,本意乃扶持純藝術教學,而竟出此下策?如此,追趕“世界一流”純屬說夢,即敬陪京都藝術院校之末座,也難上加難。
---------------
給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辭職報告(6)
---------------
其三,歸根結底,所謂“純藝術”者,從概念到形態,日新月異,變化劇烈,在今日世界文化大局中正處於空前融會交叉的曖昧狀態。“藝術教育”更無現成固定的指歸與標高,茲事體大,不及詳說,可說者,是應趕緊全方位解放思想,放手教學,以“無為而治”治之,始為上上策。而本院虛擬之“清華模式”,皆反其道,所訂教學大綱及課程設置,掛學術之名,行行政之實,徒以名目繁多為快事,誠“偽學術”伎倆是也。
要之,繪畫係教學是本院最為脆弱而扭曲的一環,假以年月,或許有所改觀,然而大勢不等人,教條不饒人,吾等教學,目前唯和尚敲鍾而已。
結語
說破其事:工美之於清華,擺設也;繪畫係之於工美,猶擺設之擺設也。清華美意,本院苦心,眾人固然領會,本人理應沉默,上焉者超然,下焉者混事。唯無功受祿,中心慚愧,兼受理想年代教育,耿介成性,實在不會敷衍。今決意不做應景之談,專從問題處著筆。三年來違心聽從教條擺布,無異做戲。目前心情,適可以兩句話作結,謹供上下左右一笑:
敬功利遠之,恪盡己能。
與教條共舞,維持現狀。
2002年9月20
(附件三、四、五略)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